周剛
不少家長曾聽信“孩子是白紙,父母是關鍵的作畫人”等言論,并依此規(guī)劃孩子的成長——這個錯誤的育兒觀念忽視了孩子與生俱來的品質與傾向,并過度夸大了后天因素對成長的影響。相關研究顯示:孩子如何成人很大程度上由基因決定,而父母要做的,則是為孩子提供適合他們天性的優(yōu)質成長環(huán)境。
有個朋友咨詢說她有一位閨蜜是學霸,對兒子要求很高,凡事都要按照她的意愿來。可是,在她眼里,兒子卻幾乎沒有優(yōu)點,不聽話,學習不上心,上課走神。這些缺點讓閨蜜覺得很是委屈: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為什么孩子還養(yǎng)成這樣?
親子育兒的問題咨詢不計其數(shù),但是大部分問題的根源,都在于誤信了下面這句話: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最后畫成什么樣,關鍵在父母。
這句話乍一聽,好像還挺有道理,但是對家長來說,其實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比喻:把孩子比喻成一張白紙,就忽視了他們天生帶有的一些品質和傾向。家長會因此焦慮,覺得自己的一筆一畫都至關重要,所以會試圖去權衡和決定孩子生命中的各種決定,每一個決策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哪一筆沒畫好,毀了這張畫。家長還會因為孩子沒有按照自己預期的路線成長,煩惱不已。
其實,孩子的智商,受基因的影響十分大,甚至隨著時間推移,影響越來越大。美國著名的認知學家,哈佛大學的匹克教授就曾在其著作《白板》中旗幟鮮明地批駁過把孩子當成一塊白板的“白板理論”。匹克教授曾給人分享過一張圖表,從圖中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基因對IQ的影響(圖中表現(xiàn)為兩曲線之間的距離)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大。
簡單解釋一下這張圖:縱軸是智商相關性,橫軸是年齡。上面那條線,是同卵雙胞胎的智商相關性;下面那條線,是異卵雙胞胎的智商相關性。因為同卵雙胞胎的基因相似度,要高于異卵雙胞胎,所以他們的智商相關性也較后者為高。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孩子成年后,同卵雙胞胎的智商相關性基本不變,而異卵雙胞胎的智商相關性卻大幅下降。這中間的變化,可以理解為基因對智商的影響其實是變大了。
智商的兩大影響因素是:基因、環(huán)境。表面上兩者是獨立的,但實際上它們聯(lián)系緊密且相互影響。因為基因的不同,不同的孩子會做出不同的環(huán)境選擇。比如,生性活潑的孩子會選擇跳舞,內向但對數(shù)學敏感的孩子可能就喜歡選擇在安靜的地方刷題……在這些雙胞胎孩子未成年的時候,他們生活在同樣的家庭環(huán)境里,自主選擇環(huán)境的權利比較少,所以這些異卵雙胞胎的智商相關性相對比較穩(wěn)定。而成年后,他們會因為基因給他們帶來的一些天生的傾向,而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環(huán)境,每一次對環(huán)境的選擇又會放大基因的影響。比如,愛跳舞的孩子可能會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斷追逐努力,未來可能會成為職業(yè)舞蹈家,印證了其體內有運動基因的事實。愛刷題的孩子,思維能力越來越強,長大后可能會成科學家或金融家,這個結果更放大了自己身上的數(shù)學天賦。
所以,孩子壓根就不是什么白紙,孩子是帶著滿滿的基因配置來到這個世界的,而且隨著年齡越大,基因對他的影響就會越大。而父母,作為孩子成長的外在環(huán)境之一,其作用其實沒有想象的那么大,更不會有“在白紙上作圖”這種開天辟地般的效果。
當然,我們必須強調:這是假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在相對“正?!钡姆秶鷥鹊?虐待孩子,或者總是用打罵的方式對待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是有非常大的負面作用的。
很早之前,研究者就注意到一個現(xiàn)象:同一個爹媽生出來的孩子脾氣秉性可能各不相同,所以,才會有“龍生九子,各有所好”的俗語。而且,基因不僅對一個人的智商影響巨大,對其個性即天生氣質的影響,也不容小視。
什么是孩子的“天生氣質”?20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亞歷山大·托馬斯和史黛拉·切斯發(fā)現(xiàn):人們在分析孩子行為時,遺漏了一個關鍵維度,就是孩子的“天生氣質”,即氣質、性情、性格。他倆發(fā)現(xiàn),從嬰兒出生不久就可以觀察到特定的性格氣質表現(xiàn),而且會隨著孩子的成長,一直穩(wěn)定存在。在對數(shù)百名孩子進行長期的追蹤研究后,他倆總結出了9個可以明確測量的氣質維度,正是這一研究成果,讓父母開始關注并接受孩子的獨特氣質,也為后來的基因研究打下了基石:
1. 孩子行為的活躍度
2. 孩子生物鐘的可預測性
3. 孩子對于新東西的反應
4. 孩子對于陌生環(huán)境的適應性
5. 孩子的敏感度
6. 孩子的心態(tài)
7. 孩子對事情反應的激烈程度
8. 孩子是否容易被分散注意力
9. 孩子注意力的持續(xù)時間
過去幾十年里,科學家在行為遺傳學上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實質性的進展,也讓我們更直觀地看到基因的力量。即便是雙胞胎的各方面表現(xiàn)(包括進入青春期年齡、攻擊性、阿爾茨海默病、指紋樣式、整體認知能力、離婚的可能性、性取向、人格的五大維度),影響因素占比也非常之大。說其究竟,影響因素主要有三個:遺傳力、共享環(huán)境(父母或共同的照顧者)、非共享環(huán)境(遺傳及家庭以外的因素),而基因對人的影響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比如:
1. 整體認知能力,基因影響占比56%
2. 人格的五大維度,基因影響占比40%—50%
不僅如此,“非共享環(huán)境”對雙胞胎的影響要高于“共享環(huán)境”(也就是家庭環(huán)境)。也就是說,孩子最后變成什么樣的人,一大部分來自基因的影響,另一大部分則來源于他自身的獨特經(jīng)歷(非共享環(huán)境)。所以說,孩子更像是一粒種子——如果能擯棄過去錯誤的根基性理念,推翻“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張白紙”的假設,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父母在育兒方面承受的很多焦慮、孩子承受的壓力,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父母要做的,就是將種子放在一個太陽能照到的地方,適時澆澆水,修剪一下枝葉。只要做好這些輔助工作,搭建合適的環(huán)境,種子自己就可以茁壯成長。父母根本不需要過度干預,甚至改變種子的生長方向——因為根本就沒用。如果你種下的是月季的種子,就算是種在再肥沃的土地施再貴的肥,它也不能開出牡丹花來。再說,月季又有什么不好?整個花園都是牡丹的話,難道不無聊嗎!
作為種子的看護者,父母更需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創(chuàng)造一個更適合他天性成長的優(yōu)質環(huán)境。如果這是水生植物,你就該把它種水里,而不是種在田里,給它施最貴的肥,然后告訴它“這都是為你好” !因為,孩子根本不需要。
孩子不是白紙,不是畫上了一筆就再也擦不掉了。正因為他們是種子,所以“容錯率”比白紙高得多:父母多澆或少澆10毫升水,修枝時多剪或少剪一兩枝,多曬或少曬5分鐘陽光,都不會對種子的生長產(chǎn)生決定性的影響。把孩子當“種子”來對待,不僅父母會減輕很多糾結和焦慮,孩子更會輕松很多。
總之,無論是天生氣質理論還是多元智能理論都是在告訴家長:孩子有其出廠配置,請順勢而為,不要強扭。所以,作為家長的你,當被育兒的那點兒事焦慮到無法呼吸的時候,請記住“孩子是一顆種子,不是一張白紙,不會因為畫錯一筆就毀了他的光明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