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川港小學 姚林焰
小學數學教學的難度并不低,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小學數學教學的措施、手段要充分體現(xiàn)個性化的特點,在數學知識的教學中要體現(xiàn)方法的多樣化特征,讓學生在各類知識的吸收、學習、應用過程中保持較高的效率。
現(xiàn)如今,國家的教育改革力度不斷加大,但是由于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特殊性,因此很多教師依然崇尚題海戰(zhàn)術、高壓教育,這些都導致小學生在知識的學習和能力鍛煉層面出現(xiàn)了嚴重問題。有很多小學生不喜歡數學,覺得學習數學就是為了考試,這些錯誤的思想與教師的日常引導存在密切關系,由于教師的課堂不夠活躍,再加上課后作業(yè)任務繁重,非常容易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影響學習能力提升。
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掌握、學習是建立在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基礎上的。例如,在“簡便算法”的教學中,就需要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和計算方便的手段。如在“1+2+3+……+8+9+10”的計算過程中,多數小學生都是按照正常的加法步驟來計算的,雖然開始非常簡單,但是隨著加數數量的不斷增加,計算難度會進一步提高,計算中難免出現(xiàn)差錯。簡便算法的探究過程中,引導小學生觀察哪些數字相加比較容易計算,哪些數字相加不容易計算,要懂得變換加減順序,保持結果不變。學生探究后,發(fā)現(xiàn)“1+9、2+8、3+7”等的結果都是“10”,除了中間的“5”和末尾的“10”以外,其他數字相加都是“10”,由此能夠在計算速度、計算準確度方面實現(xiàn)進一步提升。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的好處在于能夠幫助學生主動學習、主動進步。
數學知識的積累本身就是不斷驗證的過程,再偉大的數學猜想也是需要通過實踐來驗證的。例如,在“正方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升學生的具象思維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
將6 個大小一致的正方形組合成不同的形態(tài),讓學生觀察折疊以后是否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正方體。經過大量嘗試與分析,學生發(fā)現(xiàn)上圖的6 種方式都能夠在折疊以后得到一個正方體。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的顏色顯示來完成,幫助學生加深記憶。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實踐,一方面能提升學生的繪圖能力,另一方面,在折疊組合的過程中也能幫助學生形成抽象思維。
數學知識的傳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需要不斷積累。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幫助學生直觀認識知識,節(jié)約大量教學時間。例如,在“解方程”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快速找出不同練習題的已知條件、未知條件,并且準確設出未知數x。多媒體教學中,針對已知條件、未知條件的分析可以按照條理性的方法來完成,提問學生哪些條件是沒有用的,學生答對一項,則在多媒體的顯示屏當中去掉一項,讓學生在直觀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印象,懂得科學篩選練習題的各類條件。同時,通過設定不同的未知數,可以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這樣才能在思路上對學生展開更多鍛煉。
新課改的影響下,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很多措施、方法,教師都在不斷進行調整,要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分析,各項教育理念、教育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但是,小學數學教師的意識依然不能放松,應堅持關注課堂之上、課堂之下的教育銜接,提升學生的知識獲取速度,對學生的能力開展積極的鍛煉,使其在各類數學知識的綜合掌握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在接下來的教育過程中需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的科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