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漢沽管理區(qū)大泊小學 陳俊宇
五年級男孩鑠鑠(化名),上學戴著一只銀光閃閃的耳釘。我發(fā)現(xiàn)后,示意他摘掉。他堅決地說:“我不摘。”我找到他的班主任了解情況,班主任告訴我,鑠鑠的爸爸7年前就入獄服刑了,爺爺早已去世,姐姐上初中三年級,奶奶是村里的環(huán)衛(wèi)工人,媽媽在外地打工,幾天回一次家。班主任昨天就發(fā)現(xiàn)鑠鑠帶了耳釘,并找他談話。鑠鑠周日特意花5元錢扎了耳眼,所以不想摘耳釘,想讓耳眼長好再摘。班主任和鑠鑠的媽媽進行溝通,一同勸說鑠鑠,但還是沒有成功。
午餐后,我再次找到鑠鑠,對他進行心理疏導。在“心靈驛站”,我沒有提耳釘?shù)氖?,只是讓他做沙盤游戲。沙盤游戲結束后,我給鑠鑠看了兩份材料,一份是有關“父親服過刑能不能當兵”的問題。網(wǎng)友的回答是:只要政審合格、個人品質(zhì)好、不是特殊兵種,就可以當兵。一份是征兵體檢條件,《關于調(diào)整部分征兵體檢標準問題的通知》中要求:男青年文唇、文眉、文眼線,不合格;男青年每耳扎耳眼1個(地區(qū)性或民族風俗習慣者可適當放寬),不影響軍容的,合格??赐曩Y料后,我讓鑠鑠回去好好想想,并向他推薦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
第二天上學時,鑠鑠的耳釘居然不見了。
鑠鑠脾氣暴躁,好沖動,經(jīng)常有攻擊性行為,表現(xiàn)為上課不專心聽講,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課堂作業(yè)、家庭作業(yè)經(jīng)常不能按時完成,且作業(yè)質(zhì)量差;考試成績差,有些科目測試不及格,課間常和其他同學發(fā)生矛盾。
分析診斷:鑠鑠因為不聽話,常受到媽媽的打罵,父愛缺失,缺少家庭關愛。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對他的心理造成很深的傷害,青春叛逆期過早地到來。他戴耳釘,就是為了彰顯個性,吸引別人的關注。鑠鑠的理想是18歲去當兵,又怕因為爸爸在監(jiān)獄服刑影響自己參軍,心里矛盾重重。
對待鑠鑠,如果只看到他的缺點,一味批評指責甚至懲罰,也許他會完全喪失信心,破罐子破摔。心理工作者的職責就是抓住時機,對癥下藥,適時疏導,因此我采取了以下幾條措施:
1.找出問題的關鍵。首先注意觀察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各種表現(xiàn),研究其心理需求——是缺失信任感、成就感,缺失家庭關愛,還是意志品質(zhì)薄弱、自制力差?找到切入點后,再引導學生從中體會滿足感和成就感,然后再提高目標,逐步獲得成功。本案例中,應找到鑠鑠的理想是當兵這個切入點,幫助他打消顧慮,并積極向理想目標靠近。
2.用沙盤游戲法進行疏導。幫助學生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認識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愉悅的學習情緒。沙盤游戲的作用不可低估。此前一個月,鑠鑠和體育老師發(fā)生沖突,又不想失去籃球運動員的資格,十分苦悶,于是主動找到老師做了一次沙盤游戲,做完之后頓覺輕松了許多。
3.給予關愛,增強自信。鑠鑠缺乏自信心,缺少被尊重、被信任的滿足感,缺失成功的心理體驗。而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做的是,利用各種機會,以平等的態(tài)度給予其尊重,按照循序漸進的心理體驗過程,幫助他建立情感鏈接,培養(yǎng)他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