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陳巷中心小學 楊炳松
生活化教學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現(xiàn)階段,在對學生速度、下肢爆發(fā)力、耐力、力量等方面實施訓練時,存在著過分強調知識理論的問題。同時,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不夠緊密,學生始終處于相對機械的體育訓練狀態(tài),只能被動服從。久而久之,學生對體育鍛煉便漸漸失去了興趣。在這個背景下,要循生活之源,對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
體育與生活的結合,利于喚醒學生體育運動積極性。應用生活化教學,要積極樹立生活化教學目標。生活化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注意考慮多方面因素,如學生年齡、性格、心理特征等。同時,遵循“循序漸進”這一原則,確立具體的教學目標。此外,在確立生活化教學目標時,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與學生所生活的世界建立聯(lián)系,以促使學生透過生活感悟真正理解體育知識。另外,在樹立生活化教學目標時,要重視運用生活情境滲透體育重難點知識。在生活化教學目標下,學生將主動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會學習體育技能和知識。這種教學目標設計方法,既利于提高學生生活能力,又利于凸顯教學活動中的人文關懷,促進學生牢牢掌握課堂知識,讓他們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前滾翻”體育技能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牢牢掌握這一動作技巧,可設計幾個生活化教學目標:(1)結合原始人類獵獸圖場景,感悟前滾翻時必須團身的技術要點,明白原始人類在狩獵時需要用前滾翻技能保護自己;(2)結合走路摔跤、遇到危險等生活場景,練習前滾翻正確技術動作,鍛煉身體靈敏度、柔韌性和協(xié)調性,發(fā)展身體素質;(3)通過接力賽,發(fā)展學生腿部力量;(4)通過模仿正常行走時被小物件絆倒后采用前滾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學會克服困難,養(yǎng)成積極進取的良好品質。在這里,基于生活而教,樹立生活化教學目標,可促使學生將前滾翻運動技能轉換為生活技能,牢牢掌握前滾翻這一自我保護動作。
教育家愛默生曾說:“教育的秘訣是尊重學生?!币蚨诮虒W實踐中,要循生活之源豐富教學內容,將學生的所見所聞作為教學素材,讓課堂更具感染力。同時,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可將當?shù)仫L俗習慣等融入教學素材中,以喚醒學生的運動興趣。另外,教學實踐中,要積極融入學生日常接觸的事例,用事例提高他們對體育鍛煉重要性的認識,發(fā)展他們的身體素質??傊?,對于生活化教學內容的融入,要符合學生特點,要是他們喜歡的。
生活是體育教學內容的原始素材。在“障礙跑”體育技能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學會用跨、鉆、跳、繞等動作快速通過障礙,發(fā)展他們的力量、靈敏、協(xié)調性等素質,課堂上可先帶領學生跟隨音樂做熱身活動,再耐心地向他們講解過障礙的方法。當他們掌握了過障礙方法以后,融入收割麥子這個生活場景,利用這個生活場景設計跳過箱子搬麥子、攀爬墊子扛鐮刀等活動。其中,在跳過箱子搬麥子活動中,提前將麥子擺放到終點,再在跑道上設計幾個箱子障礙物,規(guī)定學生要用跳的動作通過障礙,搬好麥子再跑回起點。此環(huán)節(jié)中,收割麥子生活場景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激活了學生對障礙跑的學習興趣,深化了他們對跳等動作的掌握。
體育器材在體育訓練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應積極尋找生活中可用的教學器材,利用適用的教學器材豐富課堂,讓學生通過利用體育器材積累更多知識與技能。對于教學器材的選擇,可以是輪胎、飲料瓶、布袋、易拉罐等一些常見的廢舊材料,促使學生被器材所吸引,喚醒他們進行自主鍛煉。在使用生活化器材時,還可對生活化材料進行簡單加工或者引導學生自主制作體育器材,再結合制作好的體育器材為他們精心安排鍛煉計劃,以保證他們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始終保持高漲的運動熱情。
生活化材料是體育器材的一種創(chuàng)新使用。在“原地投擲壘球”體育課教學時,為讓學生熟悉原地投擲壘球動作方法,讓他們具備一定的投擲能力,有參與投擲活動的興趣,課堂上,教師可先為學生講解原地投擲壘球動作要領,向他們示范投擲動作。當學生掌握了投擲動作以后,要求他們收集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報紙,用報紙做紙飛機,通過“發(fā)射”紙飛機體驗投擲甩手臂動作。接著,要求學生將紙飛機揉成紙球,用這個生活材料代替壘球,練習原地投擲壘球動作要領。整個教學過程,利用報紙這個生活材料做體育器材,引導學生動手制作投擲物,可極大喚醒學生運動熱情,讓他們對投擲運動產生興趣。
陶行知曾說:“教育之根本意義就是生活之變化。”課堂上,在生活化教學實施中,要精心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將體育知識融于生活場景當中,讓學生在相對直觀的生活場景下理解相關知識,真正掌握知識。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緊密結合課堂教學任務,且要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是親身體驗者,使學生不再對體育運動存有抵觸情緒,有參與運動的欲望。小學生往往存在著爭強好勝的心理,可抓住他們的這一心理,創(chuàng)設適合的賽會情境等生活情境。
比如,在“400 米耐久跑”體育課教學時,為提高學生耐久跑能力,讓他們對耐久跑動作學習產生興趣,課堂上可先進行一些相對簡單的跑的練習,再為學生播放有關耐久跑的視頻,引導他們揣摩動作。接著,創(chuàng)設一個耐久跑賽會情境。賽會是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境?;谶@樣一個生活情境,鼓勵學生成為賽會中的參賽選手,在學校田徑場上進行一次400 米耐久跑比賽。比賽中,學生不僅會產生參賽欲望,也會為了爭奪榮譽積極克服耐久跑中的困難,領會動作要領,不斷改進動作,合理分配體力。由此可知,循生活之源,巧用生活情境是提高體育運動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也是幫助學生克服體育運動學習困難的重要策略。
愛默生曾說:“健康是人生第一財富?!闭n堂上,要想幫助學生樹立起“健康第一”的理念,需循生活之源,設計趣味學練。趣味學練設計中,要多使用和諧童趣語言,這種語言更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可令他們樂此不疲地參與體育鍛煉,形成健康意識。課上還要注意活動設計的游戲化,以喚醒學生體育運動動力。但是,在體育游戲趣味學練設計中,要堅持教育性原則,精心選擇有教育意義的游戲項目。同時,要在保證游戲趣味性基礎上設計具有可操作性的游戲,以取得較好的趣味學練教學效果。
以“跨越式跳遠”體育課教學為例,為提高學生彈跳能力,讓他們下肢健康發(fā)展,課堂上可先帶學生做上肢運動、體側運動等拍手操準備活動。接著,講解跨越式跳高要保持助跑方向與橫桿角度始終在30°—60°范圍內,且助跑步數(shù)在6—8 步內。當學生初步掌握了跨越式跳遠動作以后,設計一個“十字接力賽”體育游戲,于游戲場地內畫一個10—15 米的直徑圓圈,再在圓圈內畫兩條互相垂直的“十”字,并將跳高橫桿擺放到圓心位置。游戲中,隨機選擇四名學生參與游戲,分別站在十字線上,再由其中一名學生用跨越式跳遠動作通過橫桿,將接力棒交給對面的同學,接到接力棒的學生沿圓圈逆時針方向奔跑,到達下一個十字線后開始進行跨越式跳遠,以此類推。十字接力賽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小游戲,游戲中,學生能體會運動的樂趣,并從中得到跳遠動作的練習。
好的評價能使學生如沐春風,可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在生活化教學中,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評價方式,采取自我評價、他人評價、過程評價、綜合評價等多種具有激勵作用的評價方法。同時,教學評價中,應適時引入生活內容,啟發(fā)學生和家長進行對比。這種評價方法,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運動的生活化,被體育運動的無窮魅力所吸引,積極學習體育知識,發(fā)展自身體能素質。此外,在對課堂教學評價進行創(chuàng)新時,要推行生活化評價,一改以往局限于課堂表現(xiàn)的評價方式,側重于課堂外的真實生活,在生活中進行過程性評價。面對這種評價方式,學生的主體精神將被充分激發(fā)出來,能更加積極地投入體育運動學習中。
比如,在“彎道跑”學習中,可向學生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同學們,老師昨天去公園散步,發(fā)現(xiàn)很多人在公園里慢跑,你們見到過嗎?”面對這個問題,有的學生會說:“我的爺爺為了強身健體,每天早上都會到公園里繞著彎慢跑。”有的學生會說:“我爸爸也經(jīng)常在下班后到公園里慢跑?!碑攲W生回答完之后,可順勢詢問他們:“你們想學習彎道跑和自己的爺爺、爸爸比一比嗎?”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被充分點燃。隨即,可向學生耐心講解彎道跑技術原理,教會他們彎道跑運動中身體傾斜和蹬擺的方法。當學生掌握了彎道跑方法以后,鼓勵他們回家和家長比一比。通過和家長進行對比,可實現(xiàn)對學生彎道跑學習成果的評價,以生活化評價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
“生活即教育”,要想提高學生體能素質,應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循生活之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選擇與生活相關的體育器材。同時,貼近生活實際,設計課堂教學情境,組織趣味化練習活動,開展相對科學的教學評價,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下喚醒學生體育鍛煉興趣,讓他們掌握一些體育技能學習方法,獲得豐厚的體育知識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