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妃英
(湛江市第十中學 廣東湛江 524000)
學校的發(fā)展離不開班級管理,更離不開班主任的精選管理。隨著核心素養(yǎng)教育模式的深入,班級管理模式也在不斷革新,越來越多的老師把班級劃分為小組進行管理和教學,取得了喜人的效果。班主任運用科學的理念提高班級管理質量,有利于良好班風的形成和班級活動的順利實施。下面,筆者談談在高中班級管理中所實施的小組管理。
把全班同學按每個小組5-6人的模式分成若干小組。高一一開始不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只能根據(jù)學生成績和男女搭配來安排小組成員。一個學期后編排小組除了考慮成績和男女比率,還要顧及每個成員的紀律、課堂表現(xiàn)還有性格特點。高二開始按照他們的意愿選擇小組。也就是我指定每個小組的組長,然后組員選擇想成為哪個小組的成員,也可以選擇不想成為哪個小組的成員。同時,組長也可以拒絕某個同學,不要他成為其組員。然后,我根據(jù)他們的意愿協(xié)調小組,如果有同學被所有組長拒絕的,那就讓他自己找組長協(xié)調。實在不行,我最后出面協(xié)調。高三就讓他們自己選擇伙伴組成小組,組長由他們自己推選而定。有落單的同學,自己去找想加入的小組或老師幫忙。小組管理是否能夠取得成功,其中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就是組員的編排。如果一個小組里全是無視校規(guī)校紀的同學,那么這個小組,即使小組長很有管理能力也難力挽狂瀾。因此,小組組員的合理安排是實施小組管理的基石[1]。
班級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管理,即一個小組就是一個小的班級,因此,每個成員都有具體的職責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有效管理。首先,小組長是小組管理的核心人物,要全面監(jiān)督整個小組。評分員負責公平公正地給其他小組評分。衛(wèi)生員監(jiān)督管理本小組的衛(wèi)生清潔。紀律員對本小組成員進行紀律管控,是一個相當關鍵的角色。收發(fā)員的任務是收發(fā)和檢查作業(yè),并把結果匯報給科代表。記錄員的工作是記錄小組里的違規(guī)事件并向班長匯報。組員的分工由組員之間互相協(xié)調執(zhí)行。組員按照自己自身的特點和優(yōu)勢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職位,這已經是事半功倍了。在接下來的管理過程中,所有的問題和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因為人人明確責任,人人有事可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人翁意識。
小組長是小組管理成敗的關鍵角色,因此組長的選拔至關重要。高一時的小組長主要是學生自我推薦,不夠人數(shù)的話老師再指定。這樣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高二時的小組長是由老師物色有能力的同學擔任。因為在高二時期,學生不太好管理了,必須由有魄力的學生才能勝任小組長的工作。高三時的小組長由組員輪流擔任。這個時期的學生都普遍成熟了,且行為習慣也已經養(yǎng)成,小組管理已經是水到渠成,所以讓每個人都參與磨練,鍛煉他們的管理能力[2]。
一個大組有三列,每個小組就坐兩行,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坐中間,小組長坐中間,其余的坐兩邊。這樣安排座位是為了小組長可以隨時監(jiān)控到其余同學,并有利于小組溝通交流。成績好的同學坐中間自然是方便其他同學請教。成績差的同學靠近成績好的同學,結成一對一輔導。遵守紀律的同學隔開愛搞小動作的學生,這樣更有利于小組管理。高一是老師安排座位,高二是小組長安排座位,高三是組員之間自己協(xié)調座位。一開始是小組長抓鬮選座位區(qū)域,然后是小組按順序輪流坐,最后按小組累積分選座位,兩個星期更換一次座位。座位的合理安排對小組管理可以起到潤滑劑的作用,理所當然不能被忽視[3][4]。
在班級分組管理中,小組量化評比的具體操作是很關鍵而且是比較難以實施的一環(huán),評分細則一定是精細再精細,更重要的是,負責人絕對要客觀地實施細則。下面的這份評分細則是征求學生的意見后形成的,切實可行。
附評分細則:
1.組員遲到或早退罰5分,請假罰1分,缺席一節(jié)課罰10分;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罰5分;儀容儀表不合格罰5分;講不文明用語罰5分;亂扔垃圾、小組區(qū)域不干凈罰5分;沒有課本上課罰5分;不按時完成勞動任務罰5分;上課睡覺罰5分;課堂上看課外書罰5分;打架、打牌、玩手機和電子游戲罰20分;組員不履行職責罰5分;小組沒有完成任務罰20分;總成績退步按退步數(shù)量罰分。
2.全勤獎20分;做好事獎10分;小組活動成果按排名獎30分,20分,10分;課堂上舉手回答問題獎5分一次;大考總成績在前三獎30分,進步按進步數(shù)量獎分,單科成績在前三獎20分;平時各科小測在前三加10分,進步5分以上加5分。
溫馨提示:每周積分落后的兩個小組要負責教室及清潔區(qū)的勞動任務;按各個小組兩周的積分排序選擇座位;每次大考就把所有積分累加起來進行獎勵。以小組積分排位進行獎勵,總分排在前三是優(yōu)秀獎,積分進步是進步獎。獎品既可以是紅包也可以是文具和食物,老師出資贊助。大考獎勵之后積分歸零,又重新開始累積分數(shù)迎接下一次大考的到來。
沒有獎罰制度就很難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大家為了獲得獎勵或是進步,就會團結一致,克服自身的困難,為了小組而努力,進而增強小組的凝聚力。
分小組管理,其作用不僅是加強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而且使學生養(yǎng)成了團結合作的好習慣,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競爭意識[5]。
我一開始接高一(1)班時,第一天的學前教育就有五分之三的人遲到,4人缺勤。在反復強調按時到位之后,第二天還是有二分之一的人遲到。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還有13人遲到。我意識到這個班集體肯定是個爛攤子,所以決定再次實施小組管理制度。果然不出所料,一個月之后就再也沒有人遲到了。按照量化制度,涉及懲罰,組長、組員之間互相監(jiān)督,誰也不能給小組拖后腿,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并且充分發(fā)揮了每個人的優(yōu)點。每一個小組都積極努力。組員團結積極起來,班集體的氛圍就團結和諧,良好的班風快速形成。課堂氛圍活躍,所有科任都喜歡在我班上課。學生也養(yǎng)成了為集體而努力的習慣,有責任、有擔當、有禮貌,積極向上,總體素質得到了提升。
實施小組管理后,活動成果尤其突出。以前在班里布置一項任務,比如出黑板報、制作手抄報、文藝節(jié)目等,大家你推我,我推你,沒人愿意做。然而,在實行小組管理之后,布置到小組里,大家馬上行動起來,只為拿到獎分,個個都拼了。讓人意外地發(fā)現(xiàn),每個小組都是臥虎藏龍,每個都由“十八般武藝”。因為有了一對一的輔導以及小組圈的交流學習,互相促進,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更是因為有了量化獎罰制度,學生的學習動力十足,學習效果顯著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我的高一(1)班是次重點班,能與重點班比拼,甚至后來超越重點班,這就是最好的例證。
班級管理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分小組管理只不過是一種管理班級的方式。經過近些年的實踐,我總結出了以上的體會。在高中班級管理中實施小組管理這種方式,能讓后進生有機會獲獎,優(yōu)生也有挑戰(zhàn)成功的成就感,人人都是主角,無形中就形成了一種積極進取、團結協(xié)作的學習氛圍,顯而易見的良好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