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前
南陽這個地方人杰地靈,多出圣人。城東溫涼河畔,就有被人們尊為“醫(yī)圣”的張仲景墓祠紀念地。沒來醫(yī)圣祠之前,一直以為張仲景本來就是行醫(yī)治病的,沒想到他竟然是做官的,而且官至長沙太守,時人謂之“張長沙”。
拾級而上,一對莊嚴雄偉的子母闕提醒著人物所處的那個時代。緩步入祠,只見樹木蒼翠,花草繁盛,倒不失為一個清新雅致的地方。近前是一組人物雕塑,個個仙風道骨,卓然超群,似乎都很有獨特的個性風貌。沉默內斂的華佗,抱手思慮的神醫(yī)扁鵲,傲然昂首的秦國良醫(yī)醫(yī)和,向天而問的著名醫(yī)學家岐伯,沉吟穩(wěn)重的“針灸鼻祖”葛洪,平和的“藥王”孫思邈,謙虛謹慎的“太醫(yī)院判”李時珍……每一個人都堪稱一部醫(yī)學詞典。居中而立的張仲景發(fā)髻高挽,胡須飄飄,清癯的臉上神情憂慮。他眉頭緊鎖,炯炯目光穿越千年。
張仲景進入官場,跟漢代實行“舉孝廉”的察舉制度有關?!芭e孝廉”是漢代的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為官的方法。東漢末期多舉世家子弟。張仲景的父親曾在朝為官,因此他承襲家門,被州郡舉為孝廉。
到了建安年間,張仲景被朝廷任命為長沙太守。他讓衙役貼出告示,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大開衙門,專門為老百姓看病。
第一次坐診,張仲景脫下官服,換上輕軟的便服,坐在堂上。情況出乎他的意料。附近生病的老百姓都趕了過來,亂哄哄地擠在大堂上。兵士們只得出來維護秩序。張仲景熱情接待每一位病人,認真地把脈,仔細詢問病人的癥狀,耐心地為病人開藥,沒有一點兒厭煩的情緒。當天,他就接診了近百人。雖然累得腰酸背痛,但他覺得這種直接為老百姓看病就醫(yī)解除疾病的做法,比高高坐在大堂辦案審問犯人更有切實意義。
他的舉動在當?shù)禺a生了強烈的反響,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一傳十,十傳百,太守坐堂看病的消息不脛而走,許多貧苦百姓慕名前來求醫(yī)。每到就診日,老百姓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趕來,在衙門前早早地排起了長龍,不是上訪告狀,而是看病抓藥。這在當時成為一大奇觀。對于生活困難的患者,他不僅免費看病,連藥費也不收,令當?shù)匕傩崭屑ぬ榱?。后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里給人看病的大夫,統(tǒng)稱為“坐堂醫(yī)”,用來紀念張仲景的善行和德政。
青史留名的太守比比皆是,撰寫《醉翁亭記》的滁州太守歐陽修,著寫《后漢記》的宣城太守范曄,創(chuàng)作《岳陽樓記》的鄧州太守范仲淹,那個重修岳陽樓的巴陵郡太守滕子京,被譽為“四知太守”的東萊郡太守楊震……這些太守大多以詩文及業(yè)績立世。獨有這個長沙太守張仲景,另辟蹊徑,獨出一轍,首創(chuàng)“坐堂行醫(yī)”的先例,被冠以“行醫(yī)太守”之名,以醫(yī)治世,惠及千載。
行方齋內,輕衣簡裝的張仲景安身定坐,右手搭在病人脈搏上,正細致地瞧病問診。兩旁有兵士執(zhí)戟而立,秩序井然。數(shù)名百姓抱女牽兒候于左右,一派祥和氣象。
建安年間,瘟疫大流行,前后達5次之多,張仲景的家族也受到嚴重的侵害。原有二百多人的大家庭,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就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有十分之七死于傷寒病?!案型糁疁S喪,傷橫夭之莫救”。自家的傷痛和百姓的災難,讓張仲景徹夜難眠。
張仲景仔細研讀過《素問》《靈樞》《難經》《陰陽大論》等古代醫(yī)書,對前人留下來的“辨證論治”的治病原則,認真地加以研究,從而提出了“六經論傷寒”的新見解。他除了“勤求古訓”,還“博采眾方”,廣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藥,甚至民間藥方也盡力搜集。他對民間喜用針刺、灸烙、溫熨、藥摩、坐藥、洗浴、潤導、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藥等多種具體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廣積資料。東長廊一組漢代畫像石刻,藝術地再現(xiàn)了張仲景當年下荊襄、登桐柏、赴京洛、涉三湘,尋醫(yī)問藥的艱難歷程。
建安十五年,被譽為不朽之作的《傷寒雜病論》橫空出世。這是繼《黃帝內經》之后,又一部最有影響的光輝醫(yī)學典籍。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yī)學專著,是中國醫(y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學者研究中醫(y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y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后來該書被奉為“方書之祖”,張仲景也被譽為“經方大師”。
中有門庭,穿堂而過,是一清代四合院,主殿供奉著張仲景的鎏金坐像,神態(tài)平和。他左手握著一本攤開的書。似乎是在看了一眼之后,正抬起頭來思索著什么……東祀的王叔和是晉代著名的醫(yī)學家,他對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的流傳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經過連年的戰(zhàn)爭,許多書簡包括幾十年前才完成的《傷寒雜病論》也散落殘缺。作為太醫(yī)令的王叔和深知這部醫(yī)學論著的偉大價值,他四處搜集仲景舊論,到各地尋找該書的原本,精心加以整理和修復,將《傷寒雜病論》析為《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使之得以保存下來。正像金代成無己稱:“仲景《傷寒論》得顯用于世,而不墮于地者,叔和之力也?!痹谖樟藦堉倬?、扁鵲、華佗等人的脈診理論學說的基礎上,他還完成了我國第一部完整而系統(tǒng)的脈學專著——《脈經》。西祀的孫思邈在整理和研究張仲景《傷寒論》后,將傷寒歸為十二論,傷寒禁忌十五條,為后世研究《傷寒雜病論》提供了可循的門徑,尤其對廣義傷寒增加了更具體的內容。他創(chuàng)立了從方、證、治三方面研究《傷寒雜病論》的方法,開后世以方類證的先河。以王、孫二人的學識淵源,配醫(yī)圣張仲景,倒真是相得益彰,各有其所。豎行楷體,還有一些繁體字在東西兩面的墻壁上蜿蜒,一百一十三劑方子赫然在目。那不僅僅是一劑一劑的方子,更是張仲景畢生的心血,庇佑著斯時,也潤澤著當世。
初冬的季節(jié)有些許的寒意,高天曠達,云霞蕭索。院內有一棵古樹,看起來虬枝勁干,挺拔而上,探高逾十米,頗有蒼龍出海之勢??上?,樹早已經死了。有枯褐色的凌霄藤蔓纏繞攀援,直達樹頂。雖有枯意,根莖部卻生命盎然,有綠葉蒼翠傲冬。朋友說,古樹或許就是被凌霄纏死了的,卻始終屹立不倒,難免有些奇怪。倒是凌霄生命力頑強得很,每年開三次花,花色橙紅居多,花大色艷,引游人仰望觀瞻,成為一處風景。不僅如此,凌霄的花、根、莖等都是藥用的選方,可以活血散瘀,解毒消腫。
徜徉前祠,草木繁盛。草木豎系標牌,初時不經意,以為那就是植物的名稱標牌而已。仔細一看卻大謬不然?!皹d柏,柏科,圓柏屬。樹葉藥用價值:能祛風散寒,活血消腫、利尿”“辛夷,木蘭科,花蕾功能主治:散風寒、通鼻竅”“山楂,薔薇科,果實藥用價值:開胃消食,化滯消積,活血散瘀,化痰行氣”“棕櫚,棕櫚科,棕櫚屬,功能主治:收斂止血”“女貞,木樨科,女貞屬,果實功能主治:滋補肝胃,明目烏發(fā)”……一棵樹,一莖草,除了標注名稱、科屬,均有醫(yī)藥功能的介紹說明。草木之間,似乎也有了神性與靈性。倘若仲景先生此刻踱步園內,想來也得駐足側目,欣然頷首。
醫(yī)圣祠內庭門上,著名學者任應秋先生題寫的那副對聯(lián):陰陽有三,辨病還需辯證;醫(yī)相無二,活國在于活人。
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