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琪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思想,中國故事教學方法的引入,能夠為教師提供更加靈活的教學方式,方便教師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中國故事引入教學更加能夠引起學生的認知共鳴,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糾正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形式化,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加能夠“深入人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為國家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營造有利環(huán)境,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中學思政;中國故事
前言:
講好中國故事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抓手和憑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初中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豐富多彩的中國故事是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生動的素材,講好中國故事是促進教學效果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文從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的內涵入手,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選好中國故事的目標指向和主要內容,闡述了講好中國故事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通過對當下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現狀的調查,了解和總結了講好中國故事取得的成效,同時深入挖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的問題及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的具體對策。
一、思政課教師要強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信念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離不開人民的努力奮斗,體現了中國故事的現實圖景與生活進程。思政課教師要增強講好中國故事的話題能力,關注時事熱點、難點問題,甚至是敏感的問題,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從故事中挖掘理論價值。不僅要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政治性、科學性,還要講好中國故事的導向性和價值性,情理交融,注重情懷的抒發(fā),這樣才能獲得話語權。例如:在學習八上《道德與法治》維護國家利益部分的內容時,可以引入毛澤東同志曾提出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國從不惹事,也不怕事。如果有人惡意把中國外交稱作“戰(zhàn)狼外交”,是因為中國對于毫無底線和依據的攻擊抹黑做出的正當回應,揭露其行徑的丑惡嘴臉并說明真相,我們就要堅決維護國家的合法權益、利益與尊嚴,稱做“戰(zhàn)狼”又怎樣呢?通過“戰(zhàn)狼外交”的故事,能夠得到學生的共鳴,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
二、選取中國故事的素材時堅守底線思維
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中出現“泛娛樂化”現象是底線思維缺失的表現。底線思維,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發(fā)生變質的臨界點?!爸v臺上的精彩,絕非僅僅是一個教學技法的問題,它是教師理想信念、育人情懷、知識素養(yǎng)、教學能力的綜合展現。”我們要堅決維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指導地位,堅持底線思維,講好中國故事。第一,選取中國故事的素材時,要提高底線思維能力。一方面,在中學思政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要遵循教材的主旨思想,同錯誤的意識形態(tài)劃清界線,堅守底線思維。另一方面,要科學嚴謹地預測風險,做到未雨綢繆,搶占先機,主動出擊,變挑戰(zhàn)為機遇,堅定信念,追求最佳結果。新時代需要高素質的教師,思政課教師講好中國故事要堅定政治立場,做有針對性的周全準備,不斷加強講好中國故事教學話語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第二,以主流意識形態(tài)積極引導輿論,加強對各類社會思潮的駕馭和整合,發(fā)揮正向功能。中學思政教師在講好中國故事時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一方面要對錯誤思潮持否定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對思潮交鋒持包容態(tài)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持續(xù)鞏固壯大主流輿論強勢,加大輿論引導力度,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進依法治網?!币槍Ψ抢硇缘穆曇糁v好中國故事,要充分展現政治性與思想性緊密聯系在一起,既要堅守底線思維,又要提高教學內容的吸引力。思政教師在教學內容中通過故事化的敘述,將敘事性與學理性融為一體,不僅是在課堂教學中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也滿足了初中生多樣化的認知需求,更重要的是于無聲中強化學生的“四個自信”。
三、有聲有色地講好中國故事
為了把中國故事講得生動有趣、有聲有色,思政教師必須提高自身講故事的能力。故事本質是一種文學體裁,因而,教師文學素養(yǎng)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所講故事的精彩與否。因此,一方面,思政課教師必須在保證自身專業(yè)教學水平的同時大量閱讀文學作品,教師要堅持閱讀、善于積累、勤于思考,從而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教師在提高語言描述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講故事的能力。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教學要講究技巧。教師上課時的幽默感不足、語調語速不協調、神態(tài)動作不到位很容易影響教學成效。因此,教師在講述各種類型的中國故事時,要對應地調整好自身的語調、語速、神態(tài)等,做到有聲有色地講好中國故事。同時,教師講故事時還要用心投入自己的感情,才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此外,思想政治理論教師要注意提升自身的幽默感。故事帶有了幽默感,也就具備了相當的趣味性,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故事的深刻印象。這一過程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還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學生幽默風趣、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四、故事性與學理性相結合
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不僅要凸顯政治屬性,還要凸顯學理性的魅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科學的,是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與理論體系。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的學理性,是因為它在實際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學理性支撐故事的價值,思想政治理論課以理直氣壯的真理性與政治情懷使真理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合法性。另一方面,要將徹底的理論武器運用到教學中去,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要經得起理論的追問,要以理論的科學性、真理性來說服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要防止故事與理論相脫離的問題,要故事中有學理,用學理來表達故事。同時注意,分析回應是為了解答同學的疑惑,理論說服是為了轉變學生不夠成熟的想法,力量引導是為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引。加強理論的故事性,使學生在面對復雜的社會現象時能夠臨危不亂,冷靜處理,能夠深刻理解故事的實質與精神,以及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加強自身素養(yǎng),這樣達到了教學的目的,提升了教學的實效性。
結語:
講中國故事運用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把中國故事講好,既有生活溫度,又有思想深度的思政課,才能稱得上是一節(jié)好的思政課。它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思想共振,能夠讓學生真誠地接受發(fā)自內心的共情,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創(chuàng)新講好中國故事,實現優(yōu)勢互補,不斷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生活點滴、學術成長,講好身邊的榜樣故事,展現青年理想,展現校園朝氣,展現大國擔當。
參考文獻:
[1]全彥明.紅色故事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2021(37):4.
[2]魏昭.故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初探[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1(2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