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超 楊 揚
(山西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山西 太原 030001)
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載體,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傳承和彰顯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以漢字“郎”為例,從歷史的視角切入,以文字、文學、社會學的角度加以梳理,借此管窺中國漢字和文化的獨特魅力。
漢字六書為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示、會意、形聲主要是造字法,轉注和假借主要是用字法。古代漢字的發(fā)展演變以中華大地為核心,輻射影響周邊的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和地區(qū),形成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東亞文化圈。在中華文化中,方塊字“郎”的魅力何在,請一窺堂奧。
郎,形聲字。從邑(阝),篆書像人體和居住區(qū),表示和地方有關。良(liáng)聲,良是郎的初文,指宮廷延廊,侍衛(wèi)人員多守候在延廊,故“郎”也用作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可知,“良”“郎”“廊”等字,“良”是基礎字,本意指表示地點的“延廊”之“廊”。在發(fā)展過程中,“良”的意思不斷擴展,表示地點“廊”的本意為示區(qū)別,而加上與空間、地點有關的“廣”字旁。依此法,“良”與不同偏旁部首結合,產(chǎn)生了不同的文字,形成了不同的釋義。
從“良”到“郎”,體現(xiàn)了“形聲”這一構字方式。同理,以“良”為聲旁,加上不同意義的形旁,構成了“狼”“瑯”“閬”“稂”“朗”“浪”“榔”“螂”等字,它們不僅字形相似,讀音接近,其釋義也相互關聯(lián)。
1.指地名
《說文解字》:“郎,魯亭也。從邑,良聲。”春秋時魯國有兩個地名都稱“郎”,一者為魯近郊之邑,在今山東省曲阜市近郊,《春秋》一書中的“郎”多指此地;另一者為遠邑,在今山東省魚臺縣東北,為費伯之食邑,其后以邑為氏?!袄伞弊值钠詾椤摆狻?讀作fǔ)。在漢語里,偏旁“阝”俗稱“雙耳旁”“雙耳刀”,在左為“左耳刀”,在右為“右耳刀”。它看似人的耳朵,實際上與“耳”并無關系,而多與地形、地名有關,且“阝”作為偏旁在漢字字形中因所處的位置不同而意義各異,左耳刀為“阜”,右耳刀為“邑”,即“左阜右邑”。左耳刀由“阜”(fù)字變形而來,“阜”字本義為土山,因而從左耳刀的字,本義多與山地、地形相關,如“陵”“陡”“險”“陸”“陰”“陽”等;右耳刀由“邑”(yì)字變形而來,“邑”字與城市有關,故從右耳刀的字,多與城鎮(zhèn)、地名相關,如“都”“郊”“邦”“郡”“郭”“鄭”等。因此,“郎”的含義也與“邑”相關。
2.指官名
戰(zhàn)國、秦漢時帝王侍從官的通稱,有侍郎、議郎、郎中等。東漢以后為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員,有尚書郎、侍郎、郎中、員外郎等?!稘h書·叔孫通傳》:“高帝悉以為郎”。郎的初文是良,本意指宮廷延廊,侍衛(wèi)人員經(jīng)常在延廊守候,以此引申“郎”就用作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后世又產(chǎn)生諸多以“郎”為名稱的官職,也就可以理解了。
3.青少年男子的通稱
《三國志·吳書》:“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又指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昵稱。南朝民歌《西洲曲》:“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又指對別人兒子的稱呼。蘇軾《和王斿二首》:“氣吞余子無全目,詩到諸郎尚絕倫?!庇种概觥=稹ざ庠段鲙浿T宮調(diào)》卷六:“夫人曰:‘愿郎遠業(yè)功名為念,此寺非可久留?!?/p>
4.奴仆對主人的稱呼
唐·白行簡《李娃傳》:“生父驚而詰之,因告曰:‘歌者之貌,酷似郎之亡子。’”
5.對從事某種職業(yè)者的稱呼
如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中的賣油郎;又如明·湯顯祖《牡丹亭·肅苑》中的花郎,“預喚花郎,掃清花徑?!?/p>
6.姓
如中國女排名將郎平、中國著名鋼琴家郎朗。綜上,“郎”的釋義可以概括為3個方面,分別指地名、官名和對人的稱呼。其中,“郎”對特定人群的稱呼又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對特定年齡、身份、職業(yè)者等人的稱呼,通常稱呼“某郎”“某某郎”;二是作為姓氏的“郎”。本文主要探討對人的稱呼中的前者,圍繞歷史上有名的幾位“郎”展開,對不同年代“郎”所指稱的古代歷史人物加以梳理和歸納。
“郎”字以地名起始,演變?yōu)楣倜??!袄伞敝甘刈o延廊、擔任帝王侍從之人,這樣的人都是儀表非凡、精明強干、有勇有謀之人,而非舉止猥瑣、膽小怯懦之輩,以至于輔佐君主的職官者,也多有過人之處。“郎”所指的人群多為青少年,他們優(yōu)秀且具才干。這樣的群體容易引人注目,易為女性所喜愛,被視為理想伴侶、佳偶人選;也常用于長者尊稱他人之子(令郎)、女婿等,指稱對象多為晚輩或年少的男子。
詞義在不斷變化發(fā)展,“郎”在年齡、職業(yè)、階層等方面也得到擴展和補充。一是年齡上,從青年擴大到更大范圍年齡的對男子的敬稱,如較年少的“讀書郎”,年齡較為模糊的“男兒郎”(對比“女嬌娥”),年齡偏長稱呼主人的“郎”(與現(xiàn)代意義的“主人翁”不同);二是職業(yè)上,由最初武力保衛(wèi)延廊的武官之“郎”,發(fā)展到武將有郎將、中郎將,官員類別從武官擴展到文官,出現(xiàn)了尚書郎、侍郎、校書郎、符璽郎、秘書郎、文林郎等文官官職,從已任職的官員擴展到尚未獲得官職的狀元郎、探花郎;三是階層上,從官方下沉到民間,職業(yè)也更多樣,例如賣油郎、放牛郎、貨郎、花郎、漁郎、獅子郎①等。
“郎”所指稱的特定之人,后變?yōu)榍嗄昴凶拥耐ǚQ。在家族中指稱年輕的男性,或為按年齡排序的男子。如韓愈寫給侄子的《祭十二郎文》,《水滸傳》中武松與其兄分別被稱為武二郎、武大郎,楊家將故事中楊繼業(yè)的幾位兒子被稱為楊大郎、楊二郎至楊七郎。這種以家族年齡排序稱呼男子的方式,也被日本繼承,在日本家庭中長子稱太郎、一郎,二子稱次郎、二郎,排行第十一的叫余一郎。此外,較為人知的還有日本動漫與影視中桃太郎、西瓜太郎、菊次郎、毛利小五郎,政壇人物有小泉純一郎,著名音樂家有宗次郎、喜多郎等。
對美好儀容的喜好和欣賞,是人類自我意識的重要體現(xiàn)②。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追求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心靈之美,自屈原以來,文人以香草美人寄寓政治理想,對才華出眾的俊朗之士也贊譽有加。中國歷史上,“郎”字主要以“姓+郎”的形式出現(xiàn),例如周郎、劉郎、蕭郎、江郎、崔郎、杜郎等;“名+郎”形式出現(xiàn)較少,例如“檀郎”(潘岳小名檀奴)。兩者多為對男子的美稱,也常用于指代情郎。
1.三國周郎赤壁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p>
這首詞入選中學語文課本,是宋詞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凡中國人幾乎皆可誦讀。周瑜(175-210),字公瑾。東漢廬江舒(今安徽舒城)人。東漢末年名將,出身廬江周氏。建安十五年(210)病逝,年僅36歲。正史評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杰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周瑜軍事才干卓著,被孫權稱贊有“王佐之資”。建安十三年,周瑜與劉備聯(lián)合在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之局。唐·杜牧《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宋·郭應祥《虞美人·周郎素蘊平戎略》詞:“周郎素蘊平戎略。聊此司征榷。”周郎不僅有將才,且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唐·李端《聽箏》詩:“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p>
蘇軾這首詞,將他與周瑜這對時隔千年的風流人物在性情與際遇上談笑相對,經(jīng)過黃州赤壁之景與三國赤壁之戰(zhàn)的疊加,賦予了周郎更豐富飽滿的形象,與衛(wèi)郎、何郎、沈郎等美容姿、通聲律、著才情的名士相比較,周郎兼具“羽扇綸巾”從容優(yōu)游的文士氣質和能征善謀“雄姿英發(fā)”的豪杰風采,堪稱“郎”中極品,是文武俱佳的風流丈夫。
周瑜為妻子小喬、主公孫權所愛,被軍中將士、彈唱歌女所愛,更受到歷史上無數(shù)熱愛文史、音律的人們深愛。后人感嘆“周郎去后賞音稀”,詢問“英雄骨朽,問顧曲周郎,而今還解,來聽小詞否?”,“顧曲周郎今已矣,滿江南、誰是知音客?”《三國演義》中把周瑜寫成嫉賢妒能的氣量狹窄之輩,主要是作者以劉漢為正統(tǒng),為劉備張目所致。這是演義和小說家言,只表現(xiàn)出“熱鬧”和好看,而非真實的史實!而周瑜嘆曰:“既生瑜,何生亮”,只是表明他敬佩諸葛亮之才,也為自己壽數(shù)不延而哀嘆之衷腸!周瑜之后將近千年的宋代,又出現(xiàn)一位“顧曲周郎”,就是“詞家之冠”周邦彥。
2.又見顧曲周郎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宋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其詞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被后世格律詞派尊為“正宗”。作品有《清真居士集》,今存《片玉集》。
宋·周邦彥《驀山溪·湖平春水》詞:“湖平春水,菱荇縈船尾??沾淙胍陆螅暂p桹、游魚驚避。晚來潮上,迤邐沒沙痕,山四倚。云漸起。鳥度屏風里。 周郎逸興,黃帽侵云水。落日媚滄洲,泛一棹、夷猶未已。玉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個甚,煙霧底。獨愛莼羹美?!?/p>
周邦彥妙解音律,堂名“顧曲”即化用三國時周瑜“曲有誤,周郎顧”而成。他自稱“顧曲周郎”,這份能力和自信也得到過官方和社會認證,宋徽宗時提舉大晟府,成為皇家最高音樂機構負責人。他在極富藝術造詣的徽宗趙佶手下任職,負責譜制詞曲等事宜,基本上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享有類似把關各類音樂考試并在考級證書上蓋戳簽名的權力。周邦彥的社交圈上至帝王將相,下到市井細民,其作深受歌姬樂工喜愛。有段軼事講述了他和宋徽宗、李師師的交集。
《少年游·并刀如水》詞:“并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diào)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相傳這首詞是周邦彥寫給名妓李師師的。李師師與宋徽宗過從親密,某日徽宗帶來江南新上的鮮橙,李師師用并州(今山西太原)所產(chǎn)的刀具切開鮮橙剝與徽宗分食,分別時還叮囑他“已經(jīng)三更了,馬滑霜濃,你要小心了”。這一幕被躲在塌下的周邦彥看到,并依此寫成詞。這首詞究竟是寫給誰的已難考證,但周詞的魅力和影響卻極深廣,他“以樂府獨步,學士、貴人、市儈、伎女皆知其詞為可愛”,清代常州詞派奉他為詞之“集大成者”,近代學者王國維把他比作“詞中老杜”。
群雄并起的三國時代,能與“周郎”周瑜的廣泛受喜愛程度一較高下的,當屬孫郎孫權了。孫權依靠家族優(yōu)勢與父親、兄長組成三國時期的“父子天團”。對孫郎之愛不僅遍及東吳,還波及到對手陣營,曹操就絲毫不掩飾對孫郎的喜歡。
1.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
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詞:“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p>
這首詞中,讓蘇軾抒發(fā)少年豪情壯志的“孫郎”即孫權。孫權(182-252),字仲謀,三國吳郡富春縣(今杭州市富陽區(qū))人。三國時期孫吳的建立者,又被稱為吳大帝。建安十八年(213),曹操(155-220)率大軍進攻濡須口,與孫權相持一月有余。其時曹操59歲,孫權32歲,年齡差可作父子?!傲沂磕耗?,壯心不已”的曹操,在軍事、政治、文學上頗多建樹。曹操在《短歌行》中擁杜康待嘉賓,以“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表達求賢若渴之愿。孫權身為吳主,實力不遜曹劉,宋·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詞:“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足以稱得上曹操心中的“嘉賓”人選。
孫權用水軍包圍曹軍,曹軍損失慘重。后來,孫權駕船從濡須口入曹營,曹操嚴令弓弩不得妄發(fā)。孫權率部奏樂而歸,曹操見吳國軍隊整肅,孫權英武有謀,不禁贊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這一捧一踩,可見曹操對孫權的愛重,而將劉表之子比成豬狗同列,曹操的好惡確實很直白了。
曹操想擁有如同孫權一般的兒子,事實上他的兒子曹丕、曹植也都是閃耀星漢的出色人物。3位孫郎與曹氏父子3人,都已經(jīng)名傳千古?!吧赢斎鐚O仲謀”這句贊美之語,后常用來比喻希望晚輩英賢。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對孫權贊譽有加,多次寫這位孫郎,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也借此感慨江東才俊在南宋偏安一隅、國家統(tǒng)一無望的現(xiàn)狀吧!
2.孫堅:孫郎前日豪健
中國歷史上父子三人組有好幾對。漢代父親班彪、兒子班固、幼女班昭同為史家,撰寫史學著作(班彪的另一子班超為東漢名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投筆從戎”等成語就是說他);三國時曹操、曹丕、曹植“三曹父子”在政治上建樹卓著,文學亦扛起建安風骨梗概多氣之大旗;北宋時蘇轍、蘇軾、蘇洵“三蘇父子”入列“唐宋八大家”,文傳千古。三國時被稱為“孫郎”的也是一門三父子,即父親孫堅和孫策、孫權兄弟。
孫堅(155-191),字文臺。三國吳郡富春(今杭州市富陽區(qū))人,春秋時軍事家孫武的后裔。東漢末年諸侯,三國時吳國的奠基人。宋·王以寧《水調(diào)歌頭·裴公亭懷古》詞:“孫郎前日豪健,頤指五都雄。起擁奇才劍客,十萬銀戈赤幘,歌鼓壯軍容?!?/p>
3.孫策:孫郎在此
孫策(175-200),字伯符。三國吳郡富春(今杭州市富陽區(qū))人。孫堅之長子,孫權的長兄。東漢末年群雄之一,也是三國時期吳國的重要奠基者?!度龂尽侵尽O策傳》:“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晉·虞溥《江表傳》:“策時年少,雖有號位,而士民皆呼為孫郎?!薄度龂萘x》第十五回:孫策當先出馬,高聲大叫:“孫郎在此!眾軍皆驚。”
兩代3人皆孫郎,江左出人才,誠不欺也!孫堅、孫策兩代人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jù)中打下了江東基業(yè)。建安五年(200)孫策遇刺身亡后,孫權繼起成一方諸侯。黃武元年(222),魏文帝曹丕冊封孫權為吳王。黃龍元年(229),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后遷都建業(yè)。在孫權的經(jīng)營下,吳國設農(nóng)官、行屯田、置郡縣、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黃龍二年春,孫權派將軍衛(wèi)溫、諸葛直抵達夷州(今臺灣),加深了臺灣與內(nèi)陸政權的聯(lián)系,被學界認為是中原政權與臺灣之間往來的最早記載③。
1.四位皇帝
漢室皇帝皆劉姓。在眾多劉郎中,漢代皇帝就占了好幾個。宋·辛棄疾《六幺令》詞:“長喜劉郎馬上,肯聽詩書說”,此劉郎是指漢高祖劉邦(前256-前195)。劉邦以一亭長參與秦末農(nóng)民起義,成為一方雄豪封漢王,又經(jīng)過楚漢五年之爭,終于滅掉西楚霸王項羽一統(tǒng)天下,建立漢朝,并為此后中國人稱漢族奠定了文化基礎!后人要說“劉項原來不讀書”,恰與“肯聽詩書”相呼應。
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此為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漢武帝在位時,北抗匈奴,終于結束了中原政權經(jīng)常受到北部草原民族匈奴侵略的歷史,創(chuàng)造了漢武盛世,雄漢盛唐由此始!秦漢大一統(tǒng)帝國相繼,史稱“功莫大于秦皇漢武”。
宋·王千秋《賀新郎·石城吊古》詞:“要約劉郎銅雀醉,底事遽爭荊楚”,此為蜀漢先主劉備。劉備(161-223),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他以販席之德,招賢納士,經(jīng)過東征西殺,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漢政權,使?jié)h朝“一波三折”而終。
宋·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詞:“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這里的劉郎指劉備,講述了《三國志》中許氾與陳登的故事。許氾拜見陳登,陳登不置一言,還讓他睡在床下。許氾向劉備述說經(jīng)歷,劉備道:今當天下大亂,帝王失所,你有國士之名,陳登希望你能提出有益家國的救世主張,你卻只向他求田問舍,言無可采,他當然與你沒什么話好說。如果是我,那就不僅僅是你睡床下,我睡床上,而是要讓你睡地下,我睡百尺高樓上了。劉備以天下為念斥責許氾,情辭激揚,辛棄疾稱之為“劉郎才氣”,也借以自比。發(fā)生在劉備身上的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等故事千古流傳,可見這位劉郎深得歷史眷顧和人們的喜愛。
《宋書·符瑞志上》:“逆旅嫗曰:‘劉郎在室內(nèi),可入共飲酒’”,此為宋武帝劉裕。劉裕(363-422),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縣綏輿里人,生于晉陵郡丹徒縣京口里,南朝劉宋開國君主。他出身卑賤,后滅東晉,建立宋,開啟了南北朝時期,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曾說:“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p>
2.兩位仙郎:劉晨和阮肇
《太平御覽》卷四一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中記載,相傳東漢永平年間,浙江剡縣人劉晨和阮肇到天臺山采藥,沒想到迷路后遇到兩個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他們的子孫已過七代。后來重入天臺山尋訪仙女,蹤跡已杳。后世將“阮郎”“劉郎”都稱為“仙郎”,并稱“劉阮”,借指與麗人結緣的男子,也指情郎。
唐·元稹《春詞二首》:“等閑弄水浮花片,流出門前賺阮郎?!碧啤に究請D《游仙》詩之二:“劉郎相約事難諧,雨散云飛自此乖。”宋·周邦彥《蘇幕遮》詞:“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劉郎到?!泵鳌と~憲祖《鸞鎞記·鎞訂》:“曾記山中逢阮肇,更聞湘渚嫁蘭香?!鼻濉た咨腥巍短一ㄉ取ぜ纳取罚骸爸辉干葍杭娜サ乃?,師父束裝得早,三月三劉郎到了,攜手兒下妝樓?!?/p>
訪仙歸來者阮郎的故事,還催生了詞牌名“阮郎歸”。南唐·李煜《阮郎歸·呈鄭王十二弟》詞:“東風吹水日銜山,春來長是閑。落花狼藉酒闌珊,笙歌醉夢間。佩聲悄,晚妝殘,憑誰整翠鬟?留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闌。”詞牌名“阮郎歸”,又名“碧桃春”“宴桃源”“濯纓曲”等。該詞牌以李煜詞《阮郎歸·呈鄭王十二弟》為正體,蘇軾作有《阮郎歸·初夏》。李煜(937-978),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稱李后主。詞調(diào)名下注“呈鄭王十二弟”,鄭王是李璟第七子、李煜的七弟李從善(家族中排行十二)。
3.前度劉郎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洛陽人。匈奴族后裔。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劉禹錫曾與柳宗元等一同參與唐永貞年間的政治改革,史稱“永貞革新”,后被一同貶謫遠郡,史稱“二王八司馬”。晚年回到洛陽,其詩作“馬思邊草拳毛動”豪氣不減,白居易推譽其為“詩豪”。他與白居易互為唱和,其作《春詞》就注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
遠謫湖南、四川期間,劉禹錫的創(chuàng)作受到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影響,“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等詩句呈現(xiàn)當?shù)孛袼桩嬅妫錆M民歌風味,經(jīng)他改造后融合民歌風情與文人筆法的《竹枝詞》饒有趣味,涌現(xiàn)出許多帶有“郎”的詩句。被貶期間,他曾為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馬。10年后回到長安京郊玄都觀看桃花,寫下《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玄都觀桃花》:“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币蕴一[喻暫時得勢的奸佞小人,引起一些人的不滿,劉禹錫再度遭貶。12年后再至玄都觀寫下《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p>
時光易老卻初衷不改,兩次觀桃花,劉郎痛快淋漓地抒發(fā)了不怕打擊、堅持斗爭的頑強意志?!扒岸葎⒗山裼謥怼鄙顬楹笕司磁澹不癁槌烧Z“前度劉郎”?!缎加^桃花》中的“劉郎”指劉晨,典出劉晨和阮肇在天臺桃源洞遇仙之事?!对儆涡加^》中的“前度劉郎”,指劉禹錫自己。白居易《醉中重留夢得》詩:“劉郎劉郎莫先起,蘇臺蘇臺隔云水”,這里劉郎指劉禹錫④。蘇臺即姑蘇臺,又名胥臺,因地處蘇州也用來借指蘇州。劉禹錫、白居易、韋應物都曾擔任過蘇州刺史。
4.指偽齊劉豫
明·程篁墩詩:“居人不唾劉郎僣,猶把亭名號御莊?!鼻濉松餍小队f鋪》自注:偽齊劉豫僭號,更阜城為阜昌??こ潜庇凶x書堂,城南有御莊鋪。
1.檀郎即潘郎
李煜《一斛珠》:“曉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p>
這首詞是李煜的前期創(chuàng)作,寫給誰尚無定論。有認為是寫給某位歌女,也有人認為描寫的是李煜的妻子大周后娥皇。詞中“紅茸”即紅絨,指刺繡用的紅色絲線;“檀郎”是潘安的小名,指美男子,后為女子對夫君或情郎的愛稱,也可解釋為心愛的男子。
潘安(247-300),本名潘岳,字安仁,小名檀奴,檀郎。西晉時鄭州中牟人。文學家。他是中國古代最富美名的男子,成語“擲果盈車”形容了潘安美貌的當世影響力,“貌比潘安”令他成為后世男子美貌的標桿?!稌x書·潘岳傳》《世說新語·容止》載:晉潘岳美姿容,嘗乘車出洛陽道,路上婦女慕其豐儀,手挽手圍之,擲果盈車。唐代溫庭筠《蘇小小歌》有“一自檀郎逐便風,門前春水年年綠”,明代《金瓶梅詞話》第五一回有“何時借得東風便,刮得檀郎到枕邊”。
潘安美貌出眾且文采斐然,文學史將他與陸機并稱“潘江陸海”。鐘嶸在《詩品》有“陸才如海,潘才如江”,王勃在《滕王閣序》有“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潘安用情專一,妻子楊氏在世時,他沒有拈花惹草;妻子去世后,他還寫了3首《悼亡詩》,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男子懷念妻子的作品,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美男代言人潘岳有才情和專情加持,人生走向如何呢?
潘安的政治道路比較坎坷,早年不被重用,后期投靠了賈南風為首的賈氏集團,因卷入陰謀而未得善果。擲果盈車、流芳百世的愛慕也沒能留得住美貌,他在30多歲時鬢發(fā)斑白。晉《昭明文選》卷十三潘岳《秋興賦》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倍负诎l(fā)中長了白發(fā),頭發(fā)出現(xiàn)兩種顏色,后成為古代30多歲之人的代名詞?!芭唆W”、“安仁鬢”指中年鬢發(fā)初白,常用于感嘆華年早生白發(fā)。如,呂溫《道州敬酬何處士書情見贈》有“期君自致青云上,不用傷心嘆二毛”,孟浩然《晚春臥病寄張八》有“賈誼才空逸,安仁鬢欲絲”。
校園民謠唱道:“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知誰愿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愛爾蘭詩人葉芝也在《當你老了》感嘆:“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翻譯: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古今中外的人不約而同地感嘆時光,這時光,流淌在春江花月中,流逝在鬢角眉梢間,也散落了鏡中朱顏:有的人鬢染微霜、早生華發(fā),有的人衣帶漸寬、腰圍清減。
2.沈郎:南朝文壇領袖
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p>
南唐后主李煜的詩作與人生際遇關聯(lián),以降宋分界,形成亡國前、后兩種迥異的創(chuàng)作風格?!赌咸茣酚涊d:“開寶八年(975),宋將曹彬攻破金陵,煜出降,太平興國三年(978)殂,年四十二歲?!边@首詞寫后期李煜“肉袒出降”作別金陵,告別了烙印著無數(shù)美好回憶的江南,也告別了“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前半生。“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記錄了這次永別后的情景和感受。
“沈腰潘鬢”是消瘦衰老之意。沈指沈約,潘指潘岳。沈約(441-513),字休文。謚號隱侯。南朝梁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他年少時聰明過人,后成為南朝文壇領袖。沈約精通音律,與周颙等創(chuàng)“四聲八病”說,開辟了韻文創(chuàng)作新境界;詩歌創(chuàng)作講究聲律對仗,時稱“永明體”,推動了自由的古體詩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的轉變;學識淵博,所著《宋書》入二十四史?!吧蜓钡涔食鲎浴读簳ど蚣s傳》:沈約與徐勉素善,遂以書陳情于勉,言己老病,“百日數(shù)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以此推算,豈能支久?”沈約因病消瘦,腰帶日漸寬松,后世常以“沈腰”“沈郎”“沈帶”描寫腰圍瘦減。唐·白居易“莫遣沈愁結成病,時時一唱濯纓歌”;宋·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宋·史達祖“白發(fā)潘郎寬沈帶,怕看山憶他眉黛”;元·陶宗儀“杜老漂零,沈郎瘦損,此意天應識”;清·王夫之“鴆步偶同神禹跡,蜂腰狂學沈郎圍”。
1.何郎傅粉
宋·歐陽修《望江南·江南蝶》:“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微雨后,薄翅膩煙光。才伴游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墻。長是為花忙?!?/p>
成語何郎傅粉,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焙侮??-249),字平叔。南陽郡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玄學家。何晏長相俊美,面容白凈,魏明帝曹叡懷疑他臉上撲著厚厚的粉,就宴請他吃熱湯面。何晏邊吃邊出汗,他用紅色的衣袖擦汗后,皮膚更顯得潔白干凈,魏明帝才相信他沒有搽粉。何郎傅粉原指何晏臉色白凈如同搽了粉一般,后指美男子?!昂卫伞背S脕矸Q呼喜歡修飾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如唐·宋璟《梅花賦》:“儼如傅粉,是謂何郎?!焙侮淌遣懿俚呐觯矸轂轳€馬,后世也用“何郎”作為駙馬的美稱。唐·劉禹錫《題于家公主舊宅》詩:“何郎獨在無恩澤,不似當初傅粉時?!?/p>
2.南朝梁詩人何遜
何遜(466-519),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蘭陵縣)人。南朝梁詩人。何遜青年時即以文學著稱,才華為沈約等名流所稱道,然而一生經(jīng)歷坎坷,詩作多為“苦辛”之詞,常作不平之鳴。詩風為杜甫所欣賞,杜甫將其與陰鏗合稱為“陰何”。
唐·李商隱《漫成》詩之三:“霧夕詠芙蕖,何郎得意初?!彼巍⒖饲f《沁園春·維揚作》詞:“甚都無人誦,何郎詩句,也無人報,書記平安?!泵鳌じ邌ⅰ睹坊ā吩娭唬骸白匀ズ卫蔁o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后世也用“何郎”借指才高的年輕男子。明·葉憲祖《丹桂鈿合》第七折:“何郎俊才調(diào)凌云,謝女艷容華濯露?!贝颂幣c“何郎”并稱的“謝女”,是晉代有名的詠絮才女謝道韞,后世用“謝女”泛指女郎或才女。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郎劉禹錫在詩作《烏衣巷》里憑吊感慨的“王謝”,是六朝時期瑯琊王氏、陳郡謝氏的合稱,后成為世家豪族的代稱。西晉永嘉之亂后,中原政權和眾多士族衣冠南渡。其中,以王導、謝安為代表的瑯琊王氏和陳郡謝氏尤為顯赫?!巴踔x”兩家權傾朝野、功勛顯著,而且文采風流、榮耀累世。在文壇上,謝氏家族先后涌現(xiàn)出“大小謝”謝靈運、謝惠連、謝朓,謝家男兒有謝郎,還有千古才女的謝女。
1.江左風流宰相謝安
謝安(320-385),字安石。東晉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東晉政治家、名士,太常謝裒第三子、鎮(zhèn)西將軍謝尚堂弟,謝道韞的叔叔。謝安年少時以清談知名,曾屢辭辟命,隱居在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后東山再起,任桓溫征西司馬,歷任吳興太守、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職,因怕功高蓋主而隱居,死后贈太傅、廬陵郡公,謚號文靖。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隱居后常攜妓而游,李白有“謝公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之句,詩文中常出現(xiàn)“風流謝安”之說,古詩中稱其為“安石”“謝公”“謝傅”“謝太傅”“謝東山”,偶爾也稱為“謝郎”。唐·溫庭筠《謝公墅歌》:“朱雀航南繞香陌,謝郎東墅連春碧?!彼巍⒖饲f《贈防江卒六首·其六》:“一炬曹瞞僅脫身,謝郎棋畔走苻秦。”
2.對雪問月懷謝莊
李商隱在《對雪二首》中寫道:“寒氣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闈。梅花大庾嶺頭發(fā),柳絮章臺街里飛。欲舞定隨曹植馬,有情應濕謝莊衣。龍山萬里無多遠,留待行人二月歸?!敝x莊衣濕,典出《宋書》卷二十九《符瑞志下》:“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時右衛(wèi)將軍謝莊下殿,雪集衣。還白,上以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詩?!敝x莊(421-466),字希逸。南朝陳郡陽夏人(今河南太康縣)。他是南朝宋文學家,與謝靈運同族。歷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書令,加金紫光祿大夫,世稱“謝光祿”。姜夔在《水龍吟·夜深客子移舟處》有“我已情多,十年幽夢,略曾如此。甚謝郎、也恨飄零,解道月明千里”之句,此處“謝郎”、“解道月明千里”,引自謝莊代表作《月賦》中“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端螘ち袀鞯谒氖濉份d:太子左衛(wèi)率袁淑文冠當時,作賦畢,赍以示莊;莊賦亦竟,淑見而嘆曰:“江東無我,卿當獨秀。我若無卿,亦一時之杰也”,遂隱其賦。
3.詠絮才女謝道韞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東晉著名詩人,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書圣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世說新語·言語》記錄了謝道韞年少時聰明有才辯的故事。某天大雪,謝道韞的叔父謝安問:“白雪紛飛何所似?”謝道韞的堂兄謝朗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笑樂不已。后人稱謝道韞為“詠絮之才”,也直呼其為“謝女”。成語檀郎謝女,意指才貌雙全的夫婦或情侶。唐·羅隱《七夕》詩:“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古代啟蒙讀物《三字經(jīng)》中“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將謝道韞與蔡文姬并列,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將“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列為《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正冊第一的前兩句,以“詠絮才”指稱林黛玉,憐惜其詩文才氣。
1.庾信文章老更成
最常見的庾郎當屬北周詩人庾信。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南陽郡新野縣人。南北朝文學的集大成者,“宮體詩”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徐陵并稱“徐庾”,其父庾肩吾亦以才聞名。杜甫盛贊庾信的才華,認為“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在《春日憶李白》一詩中,杜甫評價好友李白詩風之清新深得庾信風采,“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宋·姜夔《齊天樂·蟋蟀》詞:“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指庾信早年作品《愁賦》,后世也用“庾郎”借指多愁善感之詩人。清·納蘭性德《念奴嬌·宿漢兒邨》詞:“牧馬長嘶,征笳亂動,并入愁懷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損多少!”
2.庾杲之食鮭三九
另一位瘐郎指南朝齊庾杲之。庾杲之(441-491),字景行。南朝齊河南新野人?!赌淆R書·庾杲之傳》載:“清貧自業(yè),食唯有韭葅、瀹韭、生韭雜菜。或戲之曰:‘誰謂庾郎貧,食鮭常有二十七種。言三九也。’”庾杲之生活清貧,吃的食物只有韭葅(即腌韭。葅,讀音zū,指腌菜。)、瀹韭(即泡韭。瀹,讀音yuè,指浸,漬)、生韭。有人調(diào)侃他說:“誰說庾郎家貧啊,光吃鮭就有二十七種之多呢!”鮭,是吳人對魚和菜的總稱,韭與九同音,三九(諧音三韮)二十七。后世“食鮭三九”成為典故,用來形容貧士的生活。唐·陸龜蒙《中酒賦》:“周子之菘向晚,庾郎之薤初春”,宋·陸游《劍南詩稿》卷十三《食薺十韻》:“舍東種早韭,生計似庾郎?!?/p>
1.蕭史:乘龍快婿善吹簫
唐·崔郊《贈婢詩》:“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公子王孫追逐美麗的姑娘,姑娘綠珠垂淚滴到了手帕上,女子嫁進了豪門人家,與相愛的男子只能形同陌路。唐末范攄所撰筆記《云溪友議》中記載:唐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姿容秀麗且富才情,她與崔郊互相愛戀,卻被賣給顯貴之人。崔郊悲傷思念,終于在寒食郊游時再次邂逅了這位女子。百感交集的崔郊寫下了這首《贈婢》,顯貴之人被詩作背后的真情感動,便把婢女許配給崔郊結為夫妻。
此處“蕭郎”,泛指女子所愛戀的男子。最早的蕭郎原指蕭史,是春秋秦穆公時之人。漢代劉向《列仙傳》記載,蕭郎善吹簫,每次吹簫都能吸引很多白孔雀來到身邊。秦穆公之女弄玉酷愛音樂,尤其喜歡吹簫。有一天,弄玉夢到自己嫁給一個善于吹簫的男子。后來,秦穆公就把女兒嫁給蕭史,弄玉跟隨蕭史學習吹簫,學習鳳凰鳴叫的聲音。美妙的聲音傳到天庭,感動了上天派來了真龍真鳳。蕭史乘龍,弄玉跨鳳,騰空到天界做了神仙。后來,弄玉泛指美女或仙女,蕭史或蕭郎借指情郎或佳偶,乘龍快婿也源于此。
2.梁武帝蕭衍:文武雙全啟國祚
《梁書·武帝紀上》載,遷衛(wèi)將軍王儉東閣祭酒,儉一見蕭衍,深相器異,謂廬江何憲曰:“此蕭郎三十內(nèi)當作侍中,出此則貴不可言?!边@個蕭郎就是梁武帝蕭衍。蕭衍(464-549),字叔達,小字練兒。南朝梁南蘭陵郡東城里(今江蘇省丹陽市埤城鎮(zhèn)東城村)人。南朝梁的開國皇帝,西漢相國蕭何的二十五世孫。蕭衍文武雙全,善音律,精書法,后世常將他作為情人的代表,用蕭郎泛指情郎。唐代于鵠《題美人》詩中有“胸前空帶宜男草,嫁得蕭郎愛遠游”。
3.昭明太子蕭統(tǒng):一捧紅豆惹相思
蕭統(tǒng)(501-531),字德施,小字維摩,號昭明太子。南朝梁南蘭陵郡蘭陵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人。南朝梁宗室、文學家,梁武帝蕭衍長子,梁簡文帝蕭綱和梁元帝蕭繹長兄。蕭統(tǒng)好文學,曾輯錄秦漢以來詩文結成《文選》,史稱《昭明文選》,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傳說他曾在江陰顧山與一名叫慧如的尼姑一見鐘情,可惜兩人一個是皇太子,一個是出家人,身份懸殊、難成連理。慧如相思成疾憂郁而亡,太子忍淚種下了一顆紅豆,并將慧如住過的草庵題為“紅豆庵”。后來這粒紅豆長成樹,被稱為“相思樹”。人們將蕭統(tǒng)稱為蕭郎,后用來泛指情郎。
1.衛(wèi)郎清瘦
宋·潘希白《大有·九日》詞:“戲馬臺前,采花籬下,問歲華、還是重九。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簾櫳昨夜聽風雨,都不似、登臨時候。一片宋玉情懷,十分衛(wèi)郎清瘦。 紅萸佩、空對酒。砧桿動微寒,暗欺羅袖。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強整帽檐欹側,曾經(jīng)向、天涯搔首。幾回憶,故國莼鱸,霜前雁后?!?/p>
詞作中“一片宋玉情懷,十分衛(wèi)郎清瘦”,宋玉是與屈原并稱“屈宋”的楚國著名的辭賦家,容貌俊美;“衛(wèi)郎清瘦”指晉代的衛(wèi)玠,他體質虛弱。衛(wèi)玠(286-312),字叔寶。晉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中國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他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的清談名士和玄學家,初任太傅西閣祭酒,后任太子洗馬。衛(wèi)玠儀容俊美,人們見到他會產(chǎn)生“珠玉在側,覺我形穢”之感。衛(wèi)玠也因為貌美引起觀者如潮,瘋狂的人群爭相觀看,衛(wèi)玠不堪其擾,得病而亡。成語“看殺衛(wèi)玠”不免有夸張成分,但衛(wèi)玠之死也體現(xiàn)了當時世人對儀容俊美的追捧盛況。唐·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wèi)玠車”。
2.江郎才盡
成語江郎才盡,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出自《南史·江淹傳》。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南朝政治家、文學家。江淹家境貧窮,但年少好學、文思泉涌,人稱江郎。20歲左右時,他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后歷仕宋、齊、梁三朝,官至臨沮縣開國伯、醴陵侯。代表作有《恨賦》《別賦》等,其中《別賦》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起首,傳世千古。據(jù)說他曾夢到張景陽,張告訴他:“以前我送給你一匹錦緞,現(xiàn)在該到還我的時候了。”南朝·梁·鐘嶸《詩品·齊光祿江淹》: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毖吞綉阎?,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后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郎才盡,后人以此指文人的靈感與才思減退。
3.杜郎俊賞
宋·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詞:“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此處“杜郎”是指晚唐詩人杜牧。杜牧(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唐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十六世祖杜預(222-285),魏晉時期軍事家、經(jīng)學家、律學家,時譽為“杜武庫”,曾注《孫子》十三篇,并著《春秋左氏傳集解》《春秋釋例》等,是明朝之前唯一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祖父為唐德宗時宰相杜佑(735-812),唐朝政治家、史學家,曾撰《通典》200卷。杜牧在詩壇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其作《赤壁》《題烏江亭》等雄姿豪邁,《泊秦淮》《江南春》等旖旎蘊藉。他23歲作《阿房宮賦》,25歲寫《感懷詩》對藩鎮(zhèn)問題提出見解。大和二年(828)26歲中進士。他年輕時喜讀兵書,曾注《孫子兵法》十三篇,也曾上書丞相李德裕論用兵之法并被其采納。杜牧與張好好、謝秋娘等歌女往來博得盛名,創(chuàng)作有《張好好詩》《杜秋娘詩》。杜秋娘亦有名作《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ㄩ_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此外,還有“人面桃花”的“崔郎”,“王郎”“陸郎”“恒郎”“梅郎”……被稱為李三郎的梨園祖師唐明皇李隆基,醉生夢死的陳后主陳郎。人間有各位郎君,仙界也不乏二郎神(二郎腿來自于二郎神的坐姿),道家所稱的仙官名喚作“玉郎”,蘇軾在詞作《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將友人王定國(王鞏)稱為“琢玉郎”⑤。龔自珍《夜坐》詩寫道:“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币杂癖扔髅廊耍廊丝梢允桥?,也可以男性。國人甚至給動物也冠名稱“郎”,例如“屎殼郎”,與之相對,動物界還有“紡織娘”,七星瓢蟲被稱為“新媳婦”“花大姐”。
通過梳理可知,無論家世貧賤或富貴、仕途坎坷或順遂,能夠被稱為“某郎”的男子都具有相當?shù)牟湃A與才情。他們或文學造詣超拔,或通音律擅書法,或容貌才華并重,或謀略格局深遠……,可以稱得上是某一領域之翹楚。另外,被稱作“郎”的男子多集中出現(xiàn)于魏晉南北朝。這一時期承秦漢、啟隋唐,是春秋戰(zhàn)國以后又一個思想空前碰撞和解放的時代⑥,政局動蕩、朝野分立、殺戮頻仍,人心浮動、享樂盛行、宗教昌盛。從秦漢大一統(tǒng)帝國時期“獨尊儒術”,到慷慨的“建安風骨”,再到灑脫不羈、放浪形骸的“竹林七賢”,人們注重門第、愛好玄談、醉心佛道、寄情藥酒,思想和人性在交織中解放,審美也更多元,頗多驚世之舉,從關注政局到關注審美,山水之美、詩文之美、建筑之美、容顏之美皆入心懷、皆可品鑒,美男盛出也就不足為怪了。
語言文字經(jīng)過不斷演變發(fā)展,產(chǎn)生了更多釋義和解讀。現(xiàn)代漢語所稱的“郎”是假借義,“郎”從“良”聲。《詩經(jīng)》中多稱女子所愛之男子為“良人”,后世女子稱呼男子“郎”即由此發(fā)展而來?!袄伞焙髞矸褐盖嗄昴凶?,而稱女子為女郎,如《木蘭辭》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在“良”右邊加“阝”變成“郎”;在“良”左邊加“女”衍成“娘”。蘇軾在《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中說的“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琢玉郎”王定國與“點酥娘”宇文柔奴,此處“郎”與“娘”皆是美好的人兒,他們不僅有體態(tài)容顏之美,而且性格可敬可愛,能夠“萬里歸來顏愈少”是源自“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⑦。
“良”的釋義。1.好,精良?!盾髯印ば奚怼罚骸肮始Z農(nóng)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折閱:虧本。)2.賢善。《荀子·修身》:“傷良曰讒,害良曰賊?!?.善良,和悅。《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婦女對丈夫的稱謂。5.副詞。甚,很;的確。6.方良。同“罔兩”“魍魎”。7.姓。
“良人”的釋義。1.賢人,善良的人?!对娊?jīng)·秦風·黃鳥》:“彼蒼天者,殲我良人?!?.君子?!秴问洗呵铩ば蛞狻罚骸八分?,良人請問十二紀?!?.平民。白居易《道州民》:“父兄子弟始相保,從此得作良人身。”4.古時女子對丈夫的稱呼。《孟子·離婁下》:“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有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后反?!?.古代的鄉(xiāng)官?!豆茏印ば】铩罚骸笆B為鄉(xiāng),鄉(xiāng)有良人。”6.妃嬪的稱號。《三國志·魏書·后妃傳》:“文帝增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p>
因為我愛你。“郎”是古代女子對心愛男子的昵稱用語,情郎、愛郎、玉郎之“郎”都是對心上人的愛稱,“阮郎”“潘郎”等典故也被用作情郎的代稱,成為寄托和抒發(fā)情感的載體⑧。
唐·魚玄機《贈鄰女·寄李億員外》詩:“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魚玄機(約844-約871),初名魚幼微,字蕙蘭。晚唐長安人。唐懿宗咸通年間成為狀元李億之妾,因不為李妻所容,入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綠翹之罪名處死。魚玄機聰慧有才思,尤工于詩,與溫庭筠是忘年交且頗多唱和,與李冶、薛濤、劉采春并稱唐代四大女詩人。
南唐·馮延巳《長命女·春日宴》詞:“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愿:一愿郎君千歲,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瘪T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南唐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代表作《鵲踏枝》中“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是情景交融抒胸臆之作;而小詞《長命女》是女子口吻的許愿與期盼,帶有民歌情調(diào),被《甄嬛傳》《延禧攻略》等影視劇引用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首詞中,“郎君”與“妾身”相對,古代女子將丈夫或愛戀之人稱為“郎君”。現(xiàn)在,網(wǎng)絡流行語稱清純美麗的年輕女子“小仙女”,古代稱仙女為“玉女”(與“金童”對應),稱仙郎為“玉郎”。玉郎,本指道家仙官。馮浩注引《登真隱訣》:“三清九宮并有僚屬,其高總稱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郎諸小輩,官位甚多”,后指對男子的美稱,唐·元稹 《送王十一郎游剡中》詩:“想得玉郎乘畫舸,幾回明月墜云間”,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引蔣文恪詩:“馬上玉郎春應醉,滿身香雪落梅花”。后指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愛稱,與“郎君”意思用法一致,如《敦煌曲子詞·魚歌子》:“雅奴卜,玉郎至,扶不(下)驊騮沉醉”,前蜀·牛嶠《菩薩蠻》詞:“門外柳花飛,玉郎猶未歸”。
在中國古人情感表達傳統(tǒng)含蓄、恪守禮法,“郎”“郎君”“玉郎”等多用于女性對心愛男子的昵稱,常見于民歌、詩詞、戲曲、小說等民間色彩較為濃厚的作品中。民歌中“郎”與“妾”或是“哥(哥哥)”與“妹(妹妹)”常常相伴而生,郎情妾意形容男女相互有情,例如李白《長干行》 詩“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劉禹錫的《竹枝詞⑨二首·其一》“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梁啟超《臺灣竹枝詞》中“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民歌中《天涯歌女》中“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采檳榔》中的“趕忙來叫聲我的郎呀”,《四季歌》中的“寒衣做好送情郎”;小說馮夢龍《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歇斯底里地吶喊“枉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nèi)無珠!”;黃梅戲《打豬草》選段唱詞有“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黃梅戲《女駙馬》唱詞“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另外,并不是每一位“玉郎”都是俊美專情的,電視劇《紅高粱》改編自莫言同名小說,加入以勾引女性為出場任務的男性新角色,名叫“錢玉郎”,人如其名,符合其容貌甚好卻貪財背義、玩弄感情的形象。
“郎”是具有性別屬性的。在古代中國,“士”最早指男性,后世加上定語“女”,出現(xiàn)了稱呼“女士”?!袄伞敝甘匦l(wèi)延廊的人基本是男性,后世的文臣武將都是男性,選拔官員的重要機制——科舉制,也只有男子可以參加。古代男權社會有少量的宮廷女官,入仕途參政的女子稀少,女皇僅僅一位;文壇上有不少的女士、女史;女狀元、女駙馬則只出現(xiàn)在戲曲小說里。歷史上,唐代女性地位較高,女皇武則天有男寵,與男性當權者的寵妾、寵姬形成映照;唐中宗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想廢掉皇太子,自己成為皇太女。近代出現(xiàn)婦女解放思潮,1912年《中國同盟會總章》中明確寫入“主張男女平權”;8月,孫中山發(fā)布北上政見時,第一條就是“男女平權”⑩。
“郎”原指男性,加上定語“女”,“女郎”成為對年輕女子的稱呼。就如女英雄、女戰(zhàn)士、女詩人、女作家、女司機等稱謂。近年來網(wǎng)絡用語還流行起“女漢子”,漫畫影視劇中出現(xiàn)了“女超人”。與之相對,習慣上以女性為主的教師、護士等職業(yè),稱呼其中較為少數(shù)的男性時,也會加上“男”字以示區(qū)分,如男老師、男護士等。
進入現(xiàn)代社會,性別平等成為時代潮流,更加看重對等的尊重和愛。在女權主義急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常常探討這些加在身份、職業(yè)前面的“女”字是否該刪去。前段時間稱呼女性學者葉嘉瑩為“葉嘉瑩先生”,在網(wǎng)絡上引起了一些爭議。近年也出現(xiàn)一些聲音倡導性別平權,而非強調(diào)男權或女權。英文世界里,第三人稱單數(shù)有he(他)、she(她),近年新出現(xiàn)了英語單詞shero。shero原本用于姓氏,翻譯為“謝羅”;近來在歐美作為名詞,意思是女王、女英雄、女戰(zhàn)士,是對單詞hero(英雄、領導者)詞義的延伸與變形,中國臺灣女子組合SHE,歌曲專輯名稱《Shero》。在網(wǎng)絡語境里流行起中性風格,不僅在稱謂上稱女性為“女漢子”或“某哥”“某叔”“某爺”,在著裝、造型、語言等方面也打破固有性格定勢,出現(xiàn)了“娘man風”等中性色彩的詞匯,改變了過去“娘娘腔”所側重的貶義。
歷史如河,川流不息。在文字中鉤沉,在史海中俯仰,是在追尋華夏文字的根莖脈絡,梳理中華文化的衍流發(fā)展,也是對富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傳統(tǒng)文化的回溯與追問。審美無處不在,以男權為主的封建社會,男子品評美女是常態(tài),女性品鑒男子的情形偶爾出現(xiàn)。當今,我們的社會空前發(fā)展、文化多元碰撞,作為性別之一面的“郎”,能夠大大方方地評論、談說,體現(xiàn)了社會的進步、文化的發(fā)展、語境的寬容。
注釋:
①獅子郎,指傳統(tǒng)舞獅活動中,動作滑稽幽默引領并逗獅子的人.
②寧稼雨《魏晉士族為什么愛拼“顏值”》,讀書札記,2016.11.上.
③戚嘉林,臺灣史,華藝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第3、4頁.
④侯磊,唐詩中的大唐,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19年5月第1版,第71頁.
⑤典出唐·盧仝《與馬異結交詩》:“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黃金礦里鑄出相思淚”,后用“琢玉郎”或“琢玉傳情”喻男子多情可愛.
⑥姜雯,由《世說新語》看魏晉士人的真性情,文學研究,2012.12.
⑦王鶴,憂患共平生,千古各垂名——蘇軾與“琢玉郎”王鞏,同舟共進,2021.5.
⑧迂雅晴.盡訴衷情——和凝詞中“情郎”典故的運用.青年文學家,2018,(11).
⑨竹枝詞,是一種詩體,本是巴、渝一帶民歌。唐代劉禹錫作為把民歌變成詩體的文人,對后代影響很大.
⑩范紅霞.男性在中國婦女運動興起中的作用.中國婦運.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