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楠 南京師范大學
日本根付,是古代日本人綁在提包根部的一種雕刻裝飾品,別于和服腰帶之上以防所系之物滑落,外形上以小巧雅致為特點,是和服設計的特有之物。提包是指印籠、荷包、香煙盒、火袋、矢立、煙袋、小型皮包等古代日本人常攜帶于腰間的物品。在使用時,根付被配掛在腰帶之上,所掛之物懸于腰帶之下,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其材質(zhì)多為象牙、黃楊木、鹿角和鯨齒,也不乏平戶燒、樂燒等陶瓷類材質(zhì),部分以水牛角、玳瑁、黑檀木、貝母等作鑲嵌之用。
在日本人普遍身著和服的時代,根付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在現(xiàn)代,日本根付則是一種頗有歷史意味的美術工藝品。
在歷史文獻中,關于“根付”一詞的記錄最早出現(xiàn)于寬文十一年的《寶藏》一書之中。起初少有藝術家專門從事根付制作,至18世紀末,根付雕刻不再只被當作一種消遣或是副業(yè),諸如面具制造者、佛教雕塑家這樣的工匠們,轉(zhuǎn)而專門從事根付雕刻工作,日本國內(nèi)逐漸形成了眾多具有區(qū)域性特點的傳統(tǒng)流派。18世紀后半葉到19世紀前半葉是日本根付發(fā)展的中期,也是根付制作的黃金時代。根付藝術具有自由的表現(xiàn)性,造型十分豐富多樣。根據(jù)卡爾·舒瓦爾茨的著作《根付的題材》一書的記載,其題材涵蓋神仙、妖怪、風景、建筑、動物、植物等400多種,可謂容萬象變化于方寸之間。
根付藝術濃縮了江戶時代的審美趣味,極具日本民族自身的特色。一方面,它是一種雕刻藝術。與大型的雕像相比,更小的體量意味著更少的束縛和更大的想象空間。大型雕塑往往不是為私人而造,或多或少承擔了部分與政治、宗教相關的政教功能,不可避免地在設計上更加嚴肅、端莊,而根付作為私人物品,則寄托了更多物主人的主觀情感與生活情趣,因而更加靈活多變。這使得根付成了雕刻藝術中極為獨特的一名成員。另一方面,它是日本江戶時代藝術走向大眾的一大縮影。根付藝術是民間與宮廷、一般與經(jīng)典造物的一種平衡;它源于民間,但卻以其昂貴的材質(zhì)、精致的工藝聞名;它源于日常的需求,但又上升為身份、審美趣味的象征。江戶時代,在傳統(tǒng)貴族與武士階級的持續(xù)影響之下,商人階級也逐步涉及藝術市場,他們愿意花重金找最負盛名的匠師定制心儀的根付,雕刻材質(zhì)極盡奢華,以示身份、財富以及藝術品位。這成了包括根付藝術在內(nèi)的各類藝術空前繁盛的肇因。此時,根付的裝飾性和地位象征性被極大凸顯,制作工藝與用材選料變得極為考究,因而藝術表現(xiàn)上達到了巔峰。
由于根付用于系掛物品的實用特性,為穿繩而預留的繩孔成為其必不可少的設計。古時根付師常言:“繩孔是討論根付品質(zhì)好壞的焦點?!崩K孔不可僅僅被看作是個無聊乏味的孔洞,它作為根付中某種哲學性的存在而被觀照。也正因其重要性,繩孔通常凝聚了匠師們別出心裁的設計妙思與匠心。
歷史上,不同時期、地域的日本根付匠人曾針對具體的使用場景發(fā)展出類型眾多的繩孔設計,依據(jù)所制根付的形制可分為煙囪型、差根付型、饅頭根付型、鏡蓋根付型、柳左根付型等不同設計;依據(jù)地域、時間等特性,又可分為京都派型、幕末明治型等類型。以下就其中三類做簡要介紹。
1.煙囪型
煙囪型主要流行于17到18世紀的根付當中,屬于早期根付的外形特征,其特點為底部開孔,孔口尺寸較大,穿孔通向根付造型背部,孔口直徑變小。追溯日本歷史可知,大概在18世紀煙草極為盛行,與煙草相應的煙管筒、香煙盒、火袋等隨身物件隨之增加,人們會同時將煙管筒與錢袋等隨身物品系在一起懸掛于腰間。相較于印籠一類的物品,這些物件重量增加,需要以粗繩以固定,于是在設計時偏向更大尺寸的繩孔。
2.差根付型(長根付型)
這一類型繩孔設計常見于偏長形制的根付之中,開口為一大一小,并且二孔斜向放置。例如人物站立造型的根付,多在人物的背部斜向開口。如此設計包含了根付匠師們的大量經(jīng)驗和智慧:一是解決了物件提掛時的重心問題,二是遵循了材質(zhì)的特性,以“材美”施“工巧”。偏長形制的根付,無論是以象牙、黃楊木或以其他材質(zhì)制作,必然順循材質(zhì)內(nèi)部纖維而縱向取材。若是在縱向的一條直線上配置兩個孔,隨著根付使用頻率的增加,極易出現(xiàn)沿內(nèi)部纖維方向而生的裂縫,造成強度上的缺陷。因而,偏長型根付繩孔通常將大小兩個開孔以斜向設計。
3.饅頭根付型
饅頭根付外形通常為正圓、扁圓或偏方形。與其他根付中常見的一對開孔不同,此類根付常開孔于正中心,形似中國古人隨身佩戴以示身份的玉佩。從圓中心開孔不僅符合視覺審美,而且還有一個隱形的功用。若是象牙材質(zhì)的根付,通常在能發(fā)揮最大利用價值的橫截面取材,而橫斷面正中心的象牙的神經(jīng)通常會呈現(xiàn)一個影響美觀的小黑點。于是圓心處開孔不僅滿足了實用功能,更巧妙規(guī)避了材質(zhì)上的自然缺陷,具有一石二鳥的效果。
在根付的使用中,繩孔設計最大的價值來自它所提供的實用功能以及審美意義,但實際上其價值遠比這些更為豐富,譬如在根付的研究或鑒賞中,可以通過觀察繩孔而獲取大量信息。
1.推斷工藝流程
制作根付通常需要經(jīng)過選材、粗刨、精雕、染色、打磨、拋光多個步驟,通過繩孔的著色情況可以推斷出根付制作中染色工藝的先后順序與其他工藝的先后順序。假設繩孔中留有偏黑的染料,則可推斷是在已開孔的情況下進行染色,反之,則孔內(nèi)部應呈現(xiàn)出材料原貌,如雪白的象牙。
2.判斷制作年份
在根付研究中,通常以文獻資料作為確定根付制作年份的主要依據(jù),這就導致一部分因文獻缺失或不明確而無法推測年代的根付作品存在。于是,通過觀察繩孔的形態(tài)而得的結論成了重要的參考。
3.辨別真?zhèn)?/p>
繩孔的設計多凝聚了根付匠師的冥思苦想,正因如此,孔洞位置安排隨意、打磨粗糙或是孔洞表面過于嶄新的根付很大概率上并非真物。另外,合格的根付繩孔內(nèi)部應該同外表一般光滑,采用曲線結構,呈圓潤的弧形,以防繩子在使用過程中在孔洞的深處被磨斷。因此,如果根付出現(xiàn)孔洞內(nèi)部角度尖銳、表面粗糙的情況,也多半是造價低廉的仿品。
根付作為一種富有特色的藝術形式,在造型、題材上包羅萬象,于細節(jié)處臻于至善。它在審美上強調(diào)秩序感與和諧共生,追求整體協(xié)調(diào)性,此中不見那類以體量取勝且?guī)в星致孕缘拿溃喾?,隨之而來的是從細微處延伸到外界甚至宇宙的奇妙感受。不論是選材、塑形、打磨還是細節(jié)處的繩孔設計,根付匠師們皆于其中注入畢生心血。正如英國陶藝家艾德蒙·德瓦爾在《琥珀眼睛的兔子》里所描述的:“在細膩地表達源于情緒上的感受時,日本藝術是無與倫比且精妙絕倫的?!比毡竟に嚸佬g最觸人心弦之處便在于對細節(jié)的細膩把握。
根付僅是尺寸不過半掌的微型藝術品,其細節(jié)處的繩孔更是小之又小,但正是這微小之處包含了豐富而珍貴的信息,訴說著根付藝術的魅力。方寸間的精細之所以迷人,正是因為在方寸之間,藝術創(chuàng)作的天馬行空與技藝的巧奪天工在設計中達成了完美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