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北亭中心小學 林云英
語文核心素養(yǎng)同時具備工具性以及人文性。而統(tǒng)編教材更是按照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訓練體系雙線并構起來的,選編的課文按照一定的標準以單元形式串接,通過螺旋上升,不斷鞏固、提升。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語文教師在進行知識教學的時候,必須認識到閱讀教學實際上就是教師、學生與文本間的對話交流。因此,在閱讀課程中,當學生展開自主閱讀時,代表學生正在與文章及其作者展開溝通交流,在這時教師應該注意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權,不要隨意介入其閱讀,以此保證學生和文本間的充分交流,然后再組織展開師生與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但是,現(xiàn)在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的時候,會采用條分縷析式的方法,先人文肢解與分割教學內容,將其變成不同條塊,而且更多會以自身為主體展開理性分析以及理論知識教學,難以將“教”與“學”位置擺正,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參與知識學習的主動性,難以按照自身想法展開學習,只能遵循教師想法,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閱讀學習興趣。
教學中不乏教師已經(jīng)認識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會將閱讀課堂主導權還給學生,讓他們按照自身想法展開積極體驗,以此加深他們的情感體驗,鍛煉他們的思維。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能主動從調動學生閱讀興趣入手展開點撥教學,然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最后再鼓勵學生展開文章的朗讀或者背誦,整個教學過程都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氛圍非?;钴S。但是也不乏一味追求放,為能很好做到方法和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雖然產(chǎn)生了豐富的個性的閱讀體驗,但是未能很好地各自構建起自己獨特的閱讀表象。課堂上,教師只收不放,會導致學生失去自主性;能放不能收也會影響到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順利展開。
教學實際上就是主體和文本間的互動交流。因此,教師應該以此為基礎展開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并充分認識到課本是進行這一互動的根本依據(jù)。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專家學者精挑細選得到的,其內容更為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以及發(fā)展需要,可以將學生的審美情趣充分激發(fā)出來,調動他們探究未知的好奇心,充分感悟語言美,使他們的想象力、感知力以及情感力都得到有效提高,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的教育,幫助他們養(yǎng)成正確的為人處世觀念。教材中的語言文字不僅非常規(guī)范,而且十分優(yōu)美,表現(xiàn)力極強,極具分析價值,能夠滿足學生反復思考的需要,而且在反復思索中能夠獲得不同感悟,提高他們的語言敏感度以及語言美的欣賞力,為他們語言駕馭能力提高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閱讀教學目的之一是發(fā)現(xiàn)隱藏在文章里面的表達技巧,學習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前后勾連、襯托伏線等技法。文本閱讀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教師通過精講一篇,引導學習、發(fā)現(xiàn)表達秘鑰,再通過學生的自學嘗試,尋找發(fā)現(xiàn)這一秘鑰,嘗試運用這一秘鑰。其實常規(guī)學習的課文相當于一篇一得,選取其中一點研究,讓學生學通透,那么課外的輻射就更能有深度和廣度了,就能在表達技巧的習得上有所收獲。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明確提出:“補課以及提升作業(yè)量都不是能夠使學生變聰明的方法,閱讀、閱讀、在閱讀才是最有效的方法?!遍喿x不是“數(shù)量居上,質量居下”的“攀比”,而是需要有實效性,注重知識的吸收處理,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學以致用。這就要求教師要指引好學生的閱讀內容,注意甄別,提高效能。
一是助其甄別。教師不僅要閱讀教育專著、文學史學名著,更要閱讀貼近兒童生活的兒童讀物,才能幫助學生甄別書籍的優(yōu)劣。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喜愛閱讀的書籍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給出指導。兒童讀書對書籍更多還是感性認識,只要閱讀內容具有足夠的趣味性,就能使學生獲得更多快樂,他們就會更為主動地投入閱讀中。實際上興趣才是知識學習的動力,只要具有足夠的興趣,學生就會堅持讀下去,直到厚積薄發(fā),愛上名著閱讀就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回想兒時每個孩子都愛看的連環(huán)畫,不正是漫畫的前身嗎?完全可以說連環(huán)畫屬于一代人的啟蒙書籍,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當代小學生中比較流行的卡通漫畫有《父與子》《阿衰》等,各種色彩亮麗、幽默風趣的兒童繪本也深受小學生的喜愛。雖然這些漫畫和中外名著相比文學性較低,但是閱讀更多還是個人行為,采用強迫的方式必然是徒勞無功的。如果說經(jīng)典名著是山珍海味,但不是兒童稚嫩胃口能夠消化的,而漫畫則是兒童最喜歡的香脆薯條,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當然,這并不代表著我們要鼓勵小學生都去閱讀漫畫,而是希望教師在引導孩子進行早期閱讀的時候,不要誤導或者強求他們,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主權,只要他們能夠閱讀就可以了。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與理解后,他們便愿意接受教師的建議。此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從漫畫到繪本再到文學書籍就都順理成章了。
二是幫助推薦。學生喜歡情節(jié)生動有趣的書籍,不愛文質兼美的文學書籍,這使學生的閱讀面狹窄。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博覽群書,才能厚積薄發(fā)。注重課外讀物內容和體裁的廣泛性,內容上可涉及文學、科學天文、歷史等;體裁上包括故事、小說、游記等。部編語文教材有著各種類型的文章,將精讀、略讀和課外閱讀進行了三位一體的整合,形成了有目的的教讀、自讀和鑒賞性的課外閱讀組合。當學生對某篇課文或某位作者產(chǎn)生較強的興趣時,教師便可以鼓勵學生直找同類型的文章或書籍展開閱讀,使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美文,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自己的閱讀史。
一是讀書報告會。以班級為單位,舉行讀書或討論會。教師是組織者與引導者,討論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掌握閱讀材料,擬定大概的討論方向。向學生介紹書籍,指導閱讀做讀書筆記。討論會,出示題目,明確要求,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樂于表達。學生在發(fā)言時,教師要注意傾聽,適時點撥,巧妙穿插奇聞趣事,增加討論的趣味。最后總結,提出要求與希望,并布置下次讀書會的題目。
二是開展活動,促進提高。在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基礎上,組織背誦古詩文,精彩片段或故事演講等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參加機會,看誰的知識多,故事講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