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梅,賈 海,閆貴龍
(河北北方學(xué)院動物科技學(xué)院 075000)
體溫是很重要的生理指標,為保證雞的健康和充分發(fā)揮生產(chǎn)潛力,人們從采食[1,2]、飲水[3]、光照[1]、晝夜時間[4,5]、產(chǎn)蛋[5,1]、環(huán)境溫 度[6,3]、藥 物[7]藥 材[8]、運 輸[9]、雞 種[10-13]、飼 養(yǎng) 條 件[14]和 疾 病[15]等 多方面開展雞體溫研究。 然而,目前雞體溫的測量一般采用測量直腸溫度來代表[3,8,12,13,16-18],即采用直腸法進行測量。 但直腸法測量體溫不可避免地要接觸糞便,這給操作者帶來了衛(wèi)生問題,而且一般需要兩人操作,一人保定,一人測量溫度。 如果采用口腔深部測量,不僅不接觸糞便,操作衛(wèi)生,而且操作簡便,一人既能保定又能測量溫度。 目前通過口腔測量體溫僅見于人類[19,20],對禽類未見報道。 因此,我們于2019 年在河北北方學(xué)院南校區(qū)動物飼養(yǎng)室開展了不同季節(jié)成年雞口腔體溫測量試驗。
選擇健康成年海蘭褐蛋雞100 只作為試驗動物, 以江蘇魚躍醫(yī)用儀器有限公司出品的魚躍牌三角型棒式口腔型人用玻璃體溫計作為測量試驗雞體溫的溫度計,量程范圍為35℃~42℃。
分別在6 月22 日至6 月29 日、9 月12 日至9 月19 日、12月22 日至12 月29 日期間選擇3 個晴天測量試驗雞的直腸溫度和口腔溫度,每日從100 只試驗雞中隨機測量8 只雞,具體測量時間在每日14:00~15:00 進行。 測量直腸溫度時,要使溫度計感溫泡深入直腸3~4 cm,并在直腸中滯留5min[11,16]。 測量口腔溫度時, 要使溫度計感溫泡插入口腔內(nèi)3~4cm (從喙基至口腔深部),并在口腔中也滯留5min。
采用SAS 統(tǒng)計分析軟件(SAS,1999)[21]中的廣義線性模型(GLM)進行單因子方差分析和t 檢驗。
相同季節(jié)下海蘭褐蛋雞口腔溫度與直腸溫度的統(tǒng)計分析比較結(jié)果見表1。 由表1 可以看出,無論是6 月下旬,還是9 月中旬、12 月下旬,直腸溫度均高于口腔溫度,且從6 月下旬至12 月下旬,差值越來越大,分別為0.85℃、0.97℃和2.08℃,二者t 檢驗的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t 值分別為6.709、9.699、14.520, 差異均極顯著(P<0.01)。 這說明直腸的測量溫度與口腔的測量溫度有明顯不同。
表1 口腔法和直腸法測量成年蛋雞體溫的比較
不同季節(jié)口腔法(或直腸法)測量海蘭褐成年蛋雞的體溫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見表2。 由表2 可以看出,無論是口腔溫度還是直腸溫度,不同季節(jié)比較均存在極顯著(P<0.01)差異。 其中直腸溫度,6 月下旬極顯著(P<0.01)高于9 月中旬和12 月下旬,而9 月中旬與12 月下旬則差異不顯著(P>0.05);口腔溫度,6 月下旬也極顯著(P<0.01)高于9 月中旬和12 月下旬,但9 月中旬與12 月下旬差異卻極顯著(P<0.01)。這說明無論是口腔法還是直腸法,6月下旬測得的體溫都最高,其他季節(jié),直腸法測得的體溫差異不明顯,而口腔法測得的體溫則12 月下旬明顯低于9 月中旬。
表2 季節(jié)變化對口腔法和直腸法測量成年蛋雞體溫的影響
本試驗中海蘭褐成年蛋雞在6 月下旬的直腸溫度極顯著(P<0.01)高于9 月中旬和12 月下旬(見表2),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6 月下旬氣溫高導(dǎo)致雞熱應(yīng)激所致,因為本試驗中6 月下旬氣溫平均為33℃,雞舍內(nèi)的環(huán)境溫度平均為30.67℃,而30.67℃已經(jīng)達到能夠造成雞熱應(yīng)激的溫度,即環(huán)境溫度超過30℃時,產(chǎn)蛋 雞 處 于 熱 應(yīng) 激 狀 態(tài)[2,4,5,22,23],體 溫 調(diào) 節(jié) 機 能 出 現(xiàn) 問 題[23],雞 的 體溫開始上升[2]。 至于9 月中旬的直腸溫度與12 下旬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其原因則主要與雞能夠正常發(fā)揮體溫調(diào)節(jié)機制有關(guān)。 本試驗中9 月中旬、12 月下旬的氣溫分別為22℃~23℃、0℃~-4℃,雞室內(nèi)環(huán)境溫度為19.8℃~21℃、10.6℃~11.6℃,禽類是耐寒而不耐熱動物, 處于9 月中旬、12 月下旬這些環(huán)境溫度時,產(chǎn)蛋雞依靠自身的體溫調(diào)節(jié)機能能夠維持正常生理溫度。
本試驗中無論是6 月下旬、9 月中旬,還是12 月下旬,口腔溫度均極顯著(P<0.01)低于直腸溫度(見表1),其原因可能主要是測量口腔溫度時,雞處于呼吸狀態(tài),而呼吸過程中吸入體內(nèi)的外界空氣,在通過口腔時由于溫度較體內(nèi)溫度低,造成溫度計感溫部位的環(huán)境溫度降低,從而影響了溫度計的測量效果,最終測得的溫度均低于直腸溫度。 這種呼吸對口腔溫度影響的判斷,從6 月下旬至9 月中旬,再至12 月下旬,口腔溫度逐步降低,且相互差異都極顯著(P<0.01)(見表2)也明顯地反映了出來。因為從6 月至9 月,再至12 月,氣溫是逐漸降低的,由于氣溫降低,呼吸時進入口腔的空氣溫度也會降低。 由此說明,非密閉式飼養(yǎng)條件下,口腔溫度受氣溫的影響是全年的,一年中不同的氣溫都會造成口腔溫度的改變,用口腔溫度不能替代直腸溫度。
本試驗條件下,三個季節(jié)的成年蛋雞直腸溫度均極明顯高于口腔溫度;6 月下旬時兩種溫度均為最高,其他季節(jié),直腸溫度差異不明顯,而口腔溫度則12 月下旬極明顯低于9 月中旬。 可見,口腔法不能替代直腸法測量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