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喜鳳 嚴景洲 田豐 李建興 陳希
摘 要 雞腿菇是近年來人工開發(fā)的具有商業(yè)潛力的珍稀食用菌類,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菌類蔬菜之一。為滿足市場需求,盡可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對雞腿菇栽培過程中各個時期的技術難點進行了分析,從選地、栽培時期選擇、培養(yǎng)料配方、出菇和采收等多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以期為雞腿菇種植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雞腿菇;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646.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2.015
雞腿菇(Coprinus comatus)又名毛頭鬼傘,因其形如雞腿、肉質肉味似雞絲而得名,被譽為“菌中新秀”[1]。子實體肉質細嫩,鮮美可口,營養(yǎng)豐富,且具有較好的藥用價值,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和市場潛力。雞腿菇在全世界皆有分布,近年來人工栽培技術越來越成熟,已成為國內傘菌目大宗栽培的食用菌之一。由于它對營養(yǎng)、溫度、濕度、空氣、酸堿度、光線和土壤需求嚴格,不容易獲得高產,因此針對雞腿菇的生長習性及環(huán)境要求,總結概括了雞腿菇栽培的技術要點。
1 栽培場地選擇
雞腿菇可在室內、蔬菜大棚和日光溫室內栽培。栽培形式可選擇熟料袋栽、發(fā)酵料袋栽和發(fā)酵料床畦栽,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發(fā)酵料袋栽,菌絲長滿后,脫袋畦栽覆土出菇[2]。菇房應選擇清潔衛(wèi)生、地勢平坦、排灌方便且遠離污染源的場地[3]。
2 栽培時期選擇
雞腿菇是一種中溫偏高型菌類。孢子萌發(fā)適宜溫度為22~26 ℃,以24 ℃左右萌發(fā)最快;菌絲生長的溫度在3~35 ℃,以24~28 ℃生長最好;子實體生長溫度8~30 ℃,在16~22 ℃子實體發(fā)生數量最多,產量最高。河北省栽培雞腿菇主要在春秋兩季,出菇期應避開炎熱的夏季(6—8月)。秋季栽培可于9月上旬播種發(fā)菌,10月上旬覆土出菇。春季栽培可于11月中旬至翌年2月上旬播種發(fā)菌,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中旬覆土出菇[2]。
3 培養(yǎng)料的配方
栽培雞腿菇原料很廣,許多農林副產品都含有豐富的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都可用來栽培雞腿菇。常用的主料有玉米芯、棉籽皮、鋸末、麥秸、稻草和豆秸等;輔料有麥麩、米糠、玉米粉、豆餅、尿素、石灰粉、石膏和磷肥等[4]??茖W選擇培養(yǎng)料的配方至關重要,它決定了雞腿菇的產量。雞腿菇培養(yǎng)料的配制方法有多種,現主要介紹3種配料容易獲取且成本較低的配方。配方1:玉米芯45%、麥秸(或玉米秸)40%、麥麩10%、氮磷鉀復合肥1%、石灰3%和石膏1%。配方2:麥秸(或玉米秸)60%、玉米芯25%、麥麩皮10%、石灰3%、過磷酸鈣1%和尿素1%。配方3:玉米芯40%、豆秸屑46%、麥麩皮10%、石灰3%和石膏1%[2,5]。雞腿菇屬腐生性真菌,栽培料需進行發(fā)酵處理,以利于菌絲吸收發(fā)育。
4 裝袋接種
將各種原輔料稱量好,把可溶性輔料先溶于水中,然后均勻混合于培養(yǎng)料中充分攪拌。含水量70%左右,pH值應為7.5~8.0。菌種袋以17 cm×35 cm或15 cm×32 cm的塑料袋為宜。裝料完畢,將料面壓平,并在正中向下打一個通氣孔道,將袋口扎緊。裝袋完成后,即可進行滅菌處理,然后進行接種,接種量為10%~15%。
接種完畢,置于消過毒的發(fā)菌室內,遮光培養(yǎng)。培養(yǎng)室溫度控制在22~30 ℃,濕度80%,約30~35 d菌絲可長滿袋。
5 脫袋覆土
利用壤土作為覆土材料時,覆土厚度影響菌絲發(fā)滿土層及現蕾的時間,在一定范圍內,二者與覆土層的厚度成正比,所以應科學合理地選擇覆土厚度。覆土厚度3~6 cm,以4~5 cm為最好;覆土厚度不同,土層所含營養(yǎng)不同,土壤微生物、水分、氣體含量等理化條件不同,從而對雞腿菇產量造成影響。栽培時為減少勞動強度,降低成本,可把土層控制在4~5 cm,但最少不能少于3 cm[6]。
在傳統(tǒng)的覆土材料中添加秸稈發(fā)酵料可以提高雞腿菇的產量和品質,如麥田土、菜園土、腐葉土等。張勇等研究表明,相比于麥田土和菜園土,腐葉土的孔隙度較大,營養(yǎng)成分較高,持水量也高,采用腐葉土進行覆土有利于雞腿菇產量的提高[7]。
6 出菇管理
覆土蓋膜后10~20 d,菌絲即可布滿畦床,并逐漸扭結形成叢生或單生的菌蕾。在子實體生長發(fā)育期間,要做好調溫保濕、通風、換氣和光照管理。子實體生長期間需要散射光,在微弱的光照下長出的子實體潔白,表面光滑,出菇期間應減少光照,使其處于弱光下生長。子實體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應根據出菇量靈活掌握通風量和通風時間,低溫季節(jié)每天中午通風2~3 h,高溫季節(jié)傍晚和早晨通風,陰雨天可加大通風[8],保持菇房內空氣新鮮。當出現白色紐扣大小的原基時,應防止直接向菇體噴水,可改為周圍開溝漫灌,保持濕度。當子實體長到圓柱形或鐘形時,可直接向菇體噴水,在出菇后保持85%~90%的濕度。進入生長期后,溫度應維持在16~18 ℃。
7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是保證雞腿菇質量和產量的關鍵,要注意蟲害和病毒菌害,主要的蟲害有螨、菇蠅等,病害有木霉、叉狀炭角菌、胡桃肉狀菌等。在生產中,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科學防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防治雞腿菇病蟲害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農業(yè)防治:選擇優(yōu)質高抗品種;創(chuàng)造適宜的生育環(huán)境條件;輪茬種植。2)物理防治:通風口用防蟲網封閉,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利用頻振殺蟲燈、黑光燈、雙波燈誘殺害蟲。3)生態(tài)防治:在雞腿菇生長發(fā)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調節(jié)好溫度、水分、濕度、光照等。4)藥劑防治:防治螨類可用20%三氯殺螨砜1 000倍液、50%敵敵畏800~1 500倍液、克螨特500倍液、洗衣粉400倍液等噴灑菇房及料面;產菇期一般藥劑難以滲透,且對菇體為害較重時可采用磷化鋁熏蒸殺滅;防治菇蠅可噴灑80%的敵敵畏500倍液或懸掛敵敵畏棉球熏蒸,也可用500倍液的辛硫磷噴霧;防治木霉可用0.1%~0.2%多菌靈溶液;防治胡桃肉狀菌可用0.2%多菌靈或波爾多液噴灑床面,也可用50%多菌靈或700~800倍液百菌清交替噴霧[9]。
8 適時采收
雞腿菇生長成熟快,且易開傘自溶而失去商品價值,因此其采收一般遵循“寧早勿晚”的原則。當子實體長至圓柱形,顏色由淺變深,菇體結實不中空,菌蓋上有少量鱗片,菌蓋與菌柄未分離,菌環(huán)剛開始松動時,采摘最好。
采收時,用手捏住菌柄下部輕輕旋轉拔起,成叢的要一塊采,切忌用刀片切斷菇腳使其留在營養(yǎng)土或培養(yǎng)料上。第1茬菇采收后,將營養(yǎng)土表面清理干凈,待4~6 d菌絲恢復生長后,及時補土并噴灑石灰水,12~14 d即可進行第2茬菇的采收,可連續(xù)采收5~6茬。采收后的鮮菇可供市場鮮銷,也可進行鹽漬或烘干處理。
參考文獻:
[1] 胡文華.菌中新秀:雞腿菇[J].中國土特產,1999(2):20.
[2] 李保華.雞腿菇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yè),2017(12):27-28.
[3] 謝建保.雞腿菇無公害生產技術[J].河南農業(yè),2011(21):20.
[4] 賈妉萍.北方地區(qū)雞腿菇栽培技術[J].北方園藝,2008(9):197.
[5] 郭蓓,陳雷,王家才,等.雞腿菇無公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18):32.
[6] 米青山,杜紀格.雞腿菇不同覆土厚度比較試驗[J].食用菌,2005(1):37-38.
[7] 張勇,楊杰,翟飛紅.不同覆土材料和方式對雞腿菇出菇的影響[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7,45(10):1631-1633.
[8] 呂娜,楊元超,文永國.雞腿菇栽培技術要點[J].吉林農業(yè),2015(10):90.
[9] 高秀娟.淺談雞腿菇病蟲害的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8(2):90.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