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鳳華
周作人在《烏篷船》中寫秋景:“岸旁的烏桕,河邊的紅蓼和白蘋,漁舍,各式各樣的橋,困倦的時候睡在艙中拿出隨筆來看,或者沖一碗清茶喝喝。”文字明凈沖淡,情趣雅致閑適。
河邊一叢樸素紅蓼,傍著幽藍(lán)秋水,在浩蕩秋光中深情綻放,直至霜冷凋零,自在而篤定。在晚風(fēng)秋波里,遺世獨立,將野地的清苦和寧靜濃縮成亙古的沉默。
紅蓼,又叫葒草、大紅蓼、東方蓼、大毛蓼,《詩經(jīng)》中叫“游龍”,切合其“枝葉之放縱”之態(tài)。紅蓼,如鄉(xiāng)下女孩的乳名,纖秀,樸實。輕念其名,唇齒間彌漫草木清香。
紅蓼棲于野湖幽水、淺渚沙灘。其影倒映清澄秋水,悠然繪出一幅清玄幽寂的古畫,枝影闌珊,留白寫意,自生風(fēng)雅。紅蓼搖曳水湄,不沾塵埃,素顏而清凈,如古代仕女,裙衫翩躚,云髻高聳,靈動而沉靜,溫婉而蓬勃。
“梧桐落,蓼花秋?!币黄录t蓼,幾點蒼鷺,粲然向秋光,安之若素,將秋意渲染得淋漓盡致。
蓼花映水綻放,玄遠(yuǎn)而飄逸,有一種輕盈、俊逸之態(tài)。蓼花之紅,有一份撩人之美。枝頭上岔出的串串花穗,將枝丫壓向土地,像是一種虔誠的俯首膜拜。蓼花經(jīng)霜凋謝,花穗結(jié)滿花籽,頂端卻有幾粒花慘然開著,孤獨而落寞。夕陽給葉片和花穗穰了一道金邊,令人走進宋代陶善鏞冷月映山河的畫境里。
河邊閑坐、垂釣。凝望紅蓼沾水,穗子映著燦黃秋陽,茸毛兒,有點清麗柔靡的味道,如失意文人的涼涼詩詞。頓感時光綿軟如江南絲綢,心境高遠(yuǎn)而曠達(dá)。有姑娘用籃子拉青螺,小伙用絲網(wǎng)張鲹魚,田園生活的清蒼疏曠。夕光濡染,遙想兒時圩堤上有水牛剪影,老樹昏鴉,牧歌輕飏,一派古雅意蘊,不禁莞爾。
秋月初上,暮色清涼而歡悅。古院里縈紆著清炒螺螄和雜魚姜蔥的清香。家人圍坐,桂香浮動,呷陳釀,嘬青螺,剔青蟹,剝菱角,舌尖上的幸福與親情洋溢的溫馨,倏覺塵世溫柔可親。
紅蓼詩性鄉(xiāng)土、入詩入畫,或婉約,或恬淡,或豁達(dá)。如杜牧的“猶念悲秋更分賜,夾溪紅蓼映風(fēng)蒲”,浸潤著文人的孤寂;白居易的“秋波紅蓼水,夕照青蕪岸”,水邊若沒有紅蓼,秋水塘便失去神采;宋伯仁的“朝來數(shù)點西風(fēng)雨,喜見深紅四五枝”,雨濕紅蓼,如美人出浴,一幅水墨寫意;陸游的“老作漁翁猶喜事,數(shù)枝紅蓼醉清秋”,揮灑著曠達(dá)與灑脫;蘇軾的“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盡顯味覺上的暢適和感覺上的清雅。
心儀宋徽宗趙佶的《紅蓼白鵝圖》。紅蓼旁,一只白鵝愜意地梳理羽毛,蓼花的清雅和白鵝的悠閑,在古樸泛舊的底色映襯下,呈現(xiàn)清曠幽遠(yuǎn)的意境。
現(xiàn)代名家來楚生畫作《紅蓼蟾蜍》,筆法雄渾老到,洋溢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而白石老人筆下的紅蓼,色彩殷紅,給人一種豐盈、充實的感覺。蓼花,渾厚圓滿,花穗?yún)⒉铄e落,濃淡相宜,再以鳥蟲穿插點綴,靈動質(zhì)樸,昂揚中蘊含一種靜穆大氣。
在鄉(xiāng)下,黃昏時分農(nóng)人將紅蓼收割回家,晾干后可驅(qū)趕蚊蟲。院中乘涼時,月光傾瀉,健碩農(nóng)婦會點燃曬干的紅蓼驅(qū)蚊。冒出的煙有股辛辣氣味,熏蚊效果尤佳。
蓼葉可作辣味調(diào)料。漢人史游《急就篇》中的七種調(diào)料中“葵韭蔥薤蓼蘇姜”,“蓼”仍位列其中。因有辛味,人們常用它去除食材的腥味。故《禮記》載:“烹雞、豚、魚、鱉,皆實蓼于其腹中,而和羹膾亦須切蓼也?!背髡{(diào)料外,人們還用它釀酒。在徽州,紅蓼又叫“酒曲花”,用于制作酒曲,引得人們爭相購買品嘗。
紅蓼蠶豆醬味道鮮美。祖母將紅蓼莖葉洗凈曬干,一層紅蓼一層豆瓣裝進米籮或龍缸里蓋敷。待蠶豆瓣上生出一層厚厚的綠茸時,揀去紅蓼莖葉,用簸箕把蠶豆瓣曬干收好。霜降時令,蠶豆瓣取出,用薄荷芫荽煮的湯水浸泡煮軟,再放進細(xì)鹽攪拌好,放置陰涼處,一周后加香料拌勻裝瓶裝罐食用。風(fēng)雪天,圍爐夜話,喝山芋粥,佐以紅蓼蠶豆醬,燈火可親,歲月悠遠(yuǎn)綿長。
“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碧J花凄美無言,紅蓼熾熱奔放,詮釋一種東方美學(xué)。秋水紅蓼,蓊郁,安靜,微辣,清苦,以其獨特的情態(tài)和氣息,長成鄉(xiāng)愁里的物象,成為秋天的詠嘆調(diào)。閑暇時,插一枝紅蓼案頭清供,盈一屋秋光,品一盞清歡,留一份平和恬淡縈繞心間,日子詩意而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