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莉思,張佩玉
(惠州市中心人民醫(yī)院兒科,廣東 惠州 516001)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屬于兒科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并且還屬于引起早產(chǎn)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此需要予以及時的救治[1]。對NRDS常用的治療方法是采取機械通氣,而這一方式常容易引起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情況,而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在對NRDS采取機械通氣治療的過程,配合使用固爾蘇(肺表面活性物質)可取得良好效果[2]。而機械通氣上也分成經(jīng)鼻塞式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NCPAP)、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PAP)兩種類型,不同方式的效果存在一定爭議。本次研究就對比了采取固爾蘇分別同NCPAP、BiPAP用于對NRDS治療的效果,以提供相關人員參考借鑒,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70例NRDS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所有患兒均經(jīng)血氣分析、影像學檢查等方式確診。(2)患兒均在之前未接受機械通氣治療,并且無固爾蘇用藥禁忌。(3)家屬均知曉研究目的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先天性遺傳病及肺組織發(fā)育不良者。(2)合并先天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及免疫功能異常者。(3)無法耐受治療者。根據(jù)使用無創(chuàng)通氣方式的不同分組:BiPAP組35例,男21例,女14例;胎齡30~38周,平均(34.12±1.12)周。NCPAP組35例,男20例,男15例;胎齡30~38周,平均(34.08±1.14)周。比較2組在性別及胎齡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兒均即刻給予機械通氣支持,并將固爾蘇(Chiesi Farmaceutici S.p.A,批準文號:注冊證號H20181202,規(guī)格3ml:0.24g)加入到37℃。護士將氣管內(nèi)分泌物吸出并保證吸出干凈,輔助兒童為仰臥體位,在氣管內(nèi)滴入固爾蘇,每次滴入量根據(jù)新生兒體重控制為100~200mg/kg。經(jīng)球囊加壓給氧后拔管,各組用對應的通氣模式。
BiPAP組模式如下:設定呼氣末正壓在4~6cmH2O,吸氧濃度25%~40%,吸氣峰壓8~10cmH2O,依據(jù)血氣分析情況以及病情嚴重度適當?shù)膶粑鼨C參數(shù)進行調(diào)節(jié)。
NCPAP組模式:取長度與粗細均合適的鼻塞、通氣管,對相關參數(shù)進行調(diào)節(jié),維持呼氣末正壓為4~6cmH2O,吸氧濃度25%~40%,吸氧流量6~8L/min,根據(jù)對患兒血氣分析、病情嚴重度適當?shù)恼{(diào)節(jié)參數(shù)值。
(1)療效評價標準。進行為期3d的治療,患兒面部紅潤、癥狀體征均消失,血氧濃度維持在正常水平范圍為顯效;癥狀體征有所緩解為有效;癥狀體征未見改變或者加重為無效。(2)統(tǒng)計兩組無創(chuàng)通氣時間、氧療時間、癥狀緩解時間及到達全腸道喂養(yǎng)時間。
使用SPSS20.0軟件做統(tǒng)計學結果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總有效率BiPAP組較NCPAP組高(P<0.05),見表1。
表1 療效組間差異對比[n(%)]
BiPAP組的患兒在各時間指標上明顯要比NCPAP組更短(P<0.05),詳見表2。
NRDS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主要是因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引起,典型表現(xiàn)為新生兒在出生后數(shù)小時出現(xiàn)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及呼吸衰竭情況[3]。NRDS多見早產(chǎn)兒群體,并且胎齡越小發(fā)病率也越高,這對早產(chǎn)兒健康造成巨大影響,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療。
表2 兩組各項臨床指標對比(,d)
表2 兩組各項臨床指標對比(,d)
組別 n 無創(chuàng)通氣時間 氧療時間 癥狀緩解時間 到達全腸道喂養(yǎng)時間BiPAP組 35 4.05±1.26 7.62±1.55 1.75±0.46 11.56±2.65 NCPAP組 35 7.16±1.56 11.42±2.54 3.75±0.65 16.84±4.02 t-11.794 8.851 18.203 7.770 P-0.000 0.000 0.000 0.000
針對NRDS及時的進行呼吸支持非常有必要,主要通過這一方式可明顯改善氧合狀態(tài),且無創(chuàng)通氣模式也可預防肺泡萎縮,促進患兒通氣以及氧合功能的改善,有效預防呼吸暫停情況的發(fā)生[4]。而長期機械通氣容易引起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而通過固爾蘇的應用則可以進行有效預防,主要是固爾蘇為肺表面活性物質,廣泛分布與肺泡內(nèi)表面,主要的功能是可有效降低肺表面張力,維持肺泡穩(wěn)定及避免肺泡在呼氣末萎縮,預防因通氣引起的支氣管發(fā)育不良情況[5]。但機械通氣也有不同模式,不同模式的呼吸支持存在治療效果上的差異,本次研究結果顯示,BiPAP組在總有效率上明顯高于NCPAP組,并且BiPAP組各指標也更優(yōu)。BiPAP是一種在兩種壓力水平上的呼吸支持,氣道壓力在下限與上限壓力下變化,實質上等同于壓力支持聯(lián)合呼氣末正壓,因BiPAP這一通氣模式可間斷給予上限壓力,這可提高氣道平均壓,促進氣道二氧化碳的排出,大大縮短無創(chuàng)通氣的時間以及患者氧療時間,進而提高NRDS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應用BiPAP通氣模式結合固爾蘇治療,可顯著縮短患兒通氣與氧療時間,并且還可提高患兒的治療效果,因此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