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澤
班上轉(zhuǎn)來了一名新同學,班主任說他籃球玩得非常棒,有個“小球王”的美稱呢!不過,用我三年校隊組織后衛(wèi)的眼光判斷:黑黑的臉、結實的臂膀——僅此而已,班主任的介紹應該就是一種客氣的“美稱”吧?
有一天放晚學,我們路過學校的籃球場,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在球場上專注地練習運球。不知打哪兒跑來一個高中生模樣的小伙子,甩著黃頭發(fā),一把拍掉小男孩的球。這時又上來一個年紀相仿的胖子,他倆玩起了傳球上籃游戲。任憑小男孩哭著追著,他倆就是嘻嘻哈哈不理會。我們都很生氣,“小球王”卻按住了我們。
當黃頭發(fā)和胖子再次把球拋向籃筐的時候,一個身影一下子沖到籃下,穩(wěn)穩(wěn)地抓住了籃板球——“小球王”上場了!他單手嫻熟地運球到球場左側,倆小伙子瞪著眼睛逼過來?!靶∏蛲酢弊笥沂謹?shù)次交叉運球,一個墊步,忽又停下來。他倆見機猛地撲上去,“小球王”再次啟動,一眨眼工夫便從黃頭發(fā)和胖子中間穿過去。兩個小伙子用力過猛,頭碰頭大叫一聲……球場下的我們哈哈大笑。
“小球王”遠遠地立在罰球線上拍著球。黃頭發(fā)立刻追上去再次掏球?!靶∏蛲酢币粫嚎柘隆⒁粫罕澈筮\球,黃頭發(fā)就是沾不上球邊兒,有兩次還差點兒被晃倒在地。等胖子也追過來夾擊時,“小球王”忽然出手,球向籃板飛去,兩個小伙子趕緊追到籃下,哪知道球從籃板上反彈回來,重新落入“小球王”手中。
兩人惱羞成怒。無奈“小球王”的手像磁鐵一般,緊緊地吸著籃球,幾次運球后,球又投向籃板反彈回來,穩(wěn)穩(wěn)落入手中。反復幾個回合,倆小伙子追得氣喘吁吁,就是得不到球。
他倆耳語幾句,便并排緊緊貼著“小球王”,堵著球彈回來的路線,一番合理沖撞之后,“小球王”忽然后撤一大步,在三分線弧頂一個旱地拔蔥,球向籃板飛去。這回他倆都不跑了,等著籃球反彈回來。沒料這次一記漂亮的弧線,那籃球空心入網(wǎng),不回來了!更沒料到的是,“小球王”不知什么時候站在籃下,單手接住了籃球……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又是鼓掌又是叫好。
胖子喘著粗氣一屁股坐在地上,起不來了。黃頭發(fā)滿臉羞紅,提著衣服趕緊溜了。
“以技服人、以德服人,果然有‘球王’風范!”班主任不知啥時候站在場邊。
班主任的話讓我由衷地贊同,我用三年校隊組織后衛(wèi)的眼光再次看向“小球王”……
精彩點擊
習作寫“小球王”,卻撇開球賽寫起了“小球王”擺平球場小糾紛。巧妙的角度既吸引讀者,又讓故事充滿了正能量。文章除了大量對人物的正面描寫外,還通過對兩個高中生以及班主任等的側面描寫,多角度展示了人物豐滿的個性。
(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