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炳江,許全喜,楊成剛,姜莉玲
(1.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湖北武漢 430010;2.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長江上游水文水資源勘測局,重慶 400020)
2020年8月中旬,長江流域上游發(fā)生集中性強降雨,強降水區(qū)主要位于岷江中下游、沱江、涪江、嘉陵江上中游。受強降雨影響,長江上游支流沱江、涪江發(fā)生超保證水位洪水,岷江及干流瀘州至寸灘江段發(fā)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干支流洪水嚴重遭遇,形成一次較大的復式洪水過程(4、5號洪峰)。三峽水庫入庫洪峰流量分別達到62 000 m3/s和75 000 m3/s。由于本輪強降雨帶主要位于長江上游主要產(chǎn)沙區(qū),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流域出現(xiàn)了較大輸沙過程,其中沱江富順站、嘉陵江支流涪江小河壩站最大含沙量分別達到16.3 kg/m3和17.8 kg/m3,均位列各站三峽水庫175 m試驗性蓄水運用以來第三位,且含沙量大于5.0 kg/m3的天數(shù)分別達到了2 d和5 d。經(jīng)估計,8月13~23日洪水期間,三峽水庫入庫沙量達到1.27億t,短短12 d的輸沙量已遠大于2014~2017,2019年全年入庫輸沙量(0.320億~0.685億t)。
如此多的泥沙淤積在三峽水庫內(nèi),將嚴重影響水庫的防洪安全和使用壽命,因此盡可能將泥沙排出庫區(qū)、減少庫區(qū)泥沙淤積至關重要[1-5]。近年來,受局部暴雨影響,三峽入庫的來沙更為集中在洪水期間,這為三峽水庫沙峰排沙調(diào)度提供了可行性[6-8]。所謂沙峰排沙調(diào)度,就是利用庫區(qū)洪峰沙峰異步傳播特性,在洪峰到來時進行攔洪削峰,減輕下游防洪壓力;當沙峰臨近大壩時水庫維持較大泄量進行排沙[9-15]。2020年汛期,三峽水庫在泥沙實時監(jiān)測和精確預報的基礎上,進行了沙峰排沙調(diào)度。調(diào)度期間,三峽水庫壩前最高調(diào)洪水位雖然高達167.65m,但此次沙峰過程排沙比仍達到了27%,高出試驗性蓄水以來平均排沙比9%,沙峰排沙調(diào)度取得良好效果。
本文對2020年長江4、5號洪水期間,上游暴雨產(chǎn)沙特性、三峽入庫泥沙組成和增多原因、沙峰排沙調(diào)度等進行了分析總結(jié),以期為今后長江上游來水來沙研究以及三峽水庫更好地進行科學調(diào)度提供技術(shù)支持。
2020年8月11~13日、14~18日,長江上游嘉陵江、岷江、沱江等流域接連發(fā)生兩次強降雨過程,見圖1和圖2,降雨集中、強度大、范圍廣,寸灘以上區(qū)域累計降雨量達到了96 mm,強降水持續(xù)時間及累計雨量均超1981年7月9~14日的78 mm,且強降雨帶基本位于長江上游主要產(chǎn)沙區(qū)。
圖2 2020年8月14~19日長江流域降雨圖(8月14日08:00至19日08:00)
受持續(xù)強降雨影響,8月中下旬,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的上游發(fā)生了大或特大洪水,在長江上游形成兩次編號洪水(4、5號),先后出現(xiàn)了較大沙峰過程,見圖3。
圖3 2020年8月長江上游主要控制站流量和含沙量過程
2020年8月14日,因強降雨,長江上游的支流沱江、涪江發(fā)生超保證水位洪水,岷江及干流瀘州至寸灘江段發(fā)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形成長江2020年“第4號洪水”。8月13日03:00岷江高場站出現(xiàn)洪峰流量24 000 m3/s,13日17:00沙峰含沙量為7.54 kg/m3;沱江富順站14日05:00洪峰流量9 050 m3/s,13日20:00沙峰含沙量達8.51 kg/m3。涪江小河壩站13日16:00洪峰流量17 200 m3/s,13日02:00沙峰含沙量達22.7 kg/m3;嘉陵江北碚站14日13:00洪峰流量25 300 m3/s,13日17:00沙峰含沙量9.69 kg/m3。長江干流朱沱站14日09:00洪峰流量39 800 m3/s,13 日08:00沙峰含沙量為2.38 kg/m3;寸灘站14日17:00,洪峰流量59 400 m3/s,14日05:00沙峰含沙量4.77 kg/m3。
2020年8月17日14:00,受強降雨影響,長江上游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發(fā)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涪江發(fā)生超保證水位洪水,干流寸灘站流量漲至50 400 m3/s,形成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岷江高場站18日10:00洪水超保證水位,19日01:00洪峰流量達到37 300 m3/s,18日22:00沙峰含沙量為7.20 kg/m3。沱江富順站17日23:00洪水超保證,18日20:00洪峰流量10 500 m3/s,18日11:00沙峰含沙量為8.19 kg/m3。涪江小河壩站16日22:00洪水超保證水位,18日08:00洪峰流量達到20 500 m3/s(歷史第二位),19日11:00沙峰含沙量達到了17.7 kg/m3。嘉陵江北碚站18日18:00洪水超保證水位,19日10:00洪峰流量37 400 m3/s,19日13:00含沙量為7.18 kg/m3。長江干流朱沱站19日19:00洪峰流量48 400 m3/s,19日23:00沙峰含沙量為4.40 kg/m3。寸灘站20日05:00流量達到了74 600 m3/s,20日08:00沙峰含沙量3.99 kg/m3。
實測資料統(tǒng)計表明:2020年“4號洪水”8月12~16日,寸灘站輸沙量為3 260萬t;“5號洪水”8月17~25日,寸灘站輸沙量為8 630萬t;兩次洪水期間寸灘站總輸沙量達到11 890萬t。
2020年8月,長江上游4、5號洪水相隔時間較近,為典型的雙峰型洪水過程;三峽水庫入庫泥沙集中,8月13~23日洪水期間,入庫沙量達到了1.27億t,短短12 d的輸沙量已遠大于2018年2號洪水期間(7月11日08:00至17日08:00)的入庫沙量7 440萬t,遠大于2014~2017年、2019年全年入庫輸沙量(3 200萬~6 850萬t)。兩次洪水過程中長江上游主要產(chǎn)輸沙過程均集中在8月。實測資料表明:2018年8月寸灘站徑流量為980億m3,長江上游來水主要為嘉陵江、金沙江和岷江,其中嘉陵江北碚站、金沙江向家壩站和岷江高場站來水分別占寸灘站8月份徑流量的31%,30%和28%。2020年8月寸灘站輸沙量為1.29億t,長江上游泥沙主要來自于嘉陵江,北碚站輸沙量為8 055萬t,占寸灘站8月沙量的63%,其次分別為岷江和沱江,高場站和富順站輸沙量分別為5 070萬t和1 980萬t,分別占寸灘站8月份沙量的39%和15%,橫江來沙僅為102萬t(見圖4)。
圖4 2020年8月長江上游主要水文站徑流量與輸沙量
嘉陵江泥沙主要來自于涪江和嘉陵江上游,2020年8月涪江小河壩站輸沙量為6 970萬t,占北碚站的87%;嘉陵江上游武勝站輸沙量為1 580萬t,占北碚站的20%(見圖5)。
圖5 2020年8月嘉陵江上游主要水文站徑流量與輸沙量
由此可見,2020年8月三峽入庫泥沙主要來源于涪江和岷江,分別為寸灘站同期沙量的54%,39%;其次為沱江和嘉陵江上游,分別為寸灘站同期沙量的15%,12%。
(1)長江上游發(fā)生強降雨過程且降雨帶位于強產(chǎn)沙區(qū)。2020年8月11~18日,長江上游出現(xiàn)了強降水過程,受高空槽、冷暖空氣和特殊地形共同影響,嘉岷流域附近出現(xiàn)持續(xù)性暴雨~大暴雨的極端降水過程,過程維持時間達7 d,累計雨量≥100 mm的籠罩面積約24.7萬km2,≥250 mm的籠罩面積約7萬km2,強降水區(qū)主要位于岷江中下游、沱江、涪江、嘉陵江上中游,上述分區(qū)面均雨量多在140 mm以上,其中涪江390 mm、沱江313 mm。從單站雨量來看,涪江北川站累計雨量946 mm、沱江漢王場站855 mm。受強降雨影響,長江上游高場、富順、小河壩、北碚、朱沱、寸灘等站洪峰流量分別列歷史第1~11位,各站洪峰水位超保證幅度0.08~8.12 m,其中,高場站洪峰水位291.08 m,位居歷史最高水位第一位;寸灘站洪峰水位191.62 m,位居歷史最高水位第二位,寸灘站洪峰流量達到74 600 m3/s,見表1。
表1 2020年8月長江上游干支流主要控制站洪峰特征值
嘉陵江上游支流西漢水、白龍江中游、岷江等流域?qū)儆趶姰a(chǎn)沙地區(qū)。2020年8月,受暴雨洪水影響,長江上游涪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上游等支流出現(xiàn)大含沙量沙峰過程,增加了三峽水庫入庫沙量。岷江高場站沙峰含沙量7.54 kg/m3;沱江富順站沙峰含沙量達8.51 kg/m3;涪江小河壩站沙峰含沙量達22.7 kg/m3;嘉陵江上游武勝站沙峰含沙量3.65 kg/m3,北碚站沙峰含沙量9.69 kg/m3;長江干流朱沱站沙峰含沙量4.40 kg/m3,寸灘站沙峰含沙量4.77 kg/m3。
(2)長江上游地震帶前期產(chǎn)生了大量松散堆積體,在暴雨誘發(fā)下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2020年輸沙量較大河流——涪江、岷江、沱江和嘉陵江的上游均流經(jīng)龍門山斷裂帶,再由龍門山出山口進入沖積平原或丘陵區(qū)。龍門山區(qū)地質(zhì)構(gòu)造復雜(斷層、裂層交錯),其巖石尤以風化嚴重易碎、層理發(fā)育的灰?guī)r、泥巖和沙巖為主,這些巖石抗侵蝕極差,而且沿層面或裂隙易產(chǎn)生滑動或崩塌。
近年來,在龍門上斷裂帶附近相繼發(fā)生了汶川地震、蘆山地震、九寨溝地震等特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Ms8.0級的大地震,地震釋放主要位于龍門山北川至映秀地區(qū);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蘆山縣發(fā)生Ms7.0級地震,震中位于龍門山斷裂帶上的西南段;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發(fā)生Ms7.0地震,震中位于岷江斷裂、塔藏斷裂和虎牙斷裂之間。這些地震在上游產(chǎn)生了上百億方的松散堆積體,隨著時間的推移,松散體中的細小顆粒泥沙會隨水流向下游地區(qū)輸移。
2020年8月,長江上游發(fā)生強降雨過程,降雨帶主要沿龍門山斷裂帶呈帶狀分布,位于揚子板塊與青藏板塊的地縫合線上。前期地震在山坡、山谷產(chǎn)生大量的松散體,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的誘發(fā)下,形成滑坡和泥石流進入河流,導致入庫泥沙增多。
(3)上游低水頭水庫攔沙作用有限,大洪水時暢泄,導致下游輸沙量突然增大。長江上游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支流低水頭航電樞紐和閘壩水利設施已建成多年,部分已達到淤積平衡,攔沙作用減弱,遇到大洪水時,庫區(qū)大量泥沙被攜帶出來,導致下游輸沙量突然增大。另外隨著一些大型水庫運行時間的增加,庫區(qū)泥沙淤積增加,攔沙能力逐漸減弱。岷江紫坪鋪水庫,雖然庫容較大,但由于淤積強烈,攔沙量大,死庫容已基本淤滿,攔沙能力大幅減弱。白龍江碧口水庫已運行40余年,因水庫淤積庫容損失達60%,庫區(qū)已基本成為河道形態(tài),不具備攔沙庫容,大多數(shù)懸移質(zhì)泥沙直接隨水流進入下游河道。
根據(jù)監(jiān)測、預報成果,2020年8月19日開始沙峰到達三峽水庫壩前,長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實施了防洪調(diào)度,同時兼顧排沙、航運調(diào)度。
2020年8月18日16:00起,三峽水庫下泄流量由44 000 m3/s增大至49 000 m3/s,8月22日壩前最高調(diào)洪水位達167.65 m(見圖6),后基本維持下泄流量在48 000 m3/s直至25日12:00。為了減輕長江中下游防洪壓力,保障兩壩間通航安全,8月27日08:00三峽水庫下泄流量逐漸減小至34 000 m3/s左右。9月4日下泄流量逐漸減小至27 000 m3/s左右,見圖7。
圖6 2020年長江4、5號洪水三峽水庫調(diào)度過程
圖7 2020年長江4、5號洪水黃陵廟站流量和含沙量過程
2020年長江4號、5號洪水三峽水庫調(diào)度期間,出庫黃陵廟站含沙量連續(xù)11 d大于0.5 kg/m3,持續(xù)天數(shù)為試驗性蓄水以來第一位,出庫最大含沙量達到0.931 kg/m3,見圖7,為試驗性蓄水以來的第三位(第一位2018年1.33 kg/m3,第二位2013年1.24 kg/m3),日出庫沙量最大達340萬t(見圖7)。按沙峰輸移過程統(tǒng)計,三峽水庫入庫沙峰過程為8月13~23日,對應入庫沙量為12 650萬t,出庫沙峰過程為8月17日至9月7日,對應出庫沙量為3 390萬t,沙峰過程排沙比為27%,比試驗性蓄水以來平均排沙高9%。與往年場次洪水排沙比相比(見表2),2012,2013,2018,2020年沙峰排沙調(diào)度后,水庫沙峰過程排沙比均有所提高。
從水庫淤積量沿程分布來看,2020年8月清溪場以上庫段淤積泥沙2 337萬t,占8月庫區(qū)總淤積量的22%;清溪場以下庫段淤積泥沙8 237萬t,占8月庫區(qū)總淤積量的78%。與試驗性蓄水以來相比,2020年8月由于壩前洪水位較高,清溪場以上庫段泥沙淤積占比有所偏大,見表3。
表2 2010~2020年場次洪水排沙比統(tǒng)計
表3 2020年8月庫區(qū)分段沖淤量與試驗性蓄水以來對比(輸沙法)
近年來,三峽水庫利用入庫洪峰、沙峰在水庫內(nèi)傳播時間的差異,提出了沙峰排沙調(diào)度模式,進行減淤調(diào)度試驗,并在2012,2013,2018年汛期進行了初步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020年8月中旬,長江上游接連形成4、5號洪水,三峽水庫入庫洪峰流量分別達到62 000,75 000 m3/s,8月13~23日洪水期間三峽入庫沙量達到1.27億t。根據(jù)泥沙實時監(jiān)測與預報成果,三峽水庫在進行防洪、航運調(diào)度的基礎上,實施了沙峰排沙調(diào)度,沙峰過程排沙比為27%,比試驗性蓄水以來平均排沙比高9%,取得了較好的排沙效果,為進一步完善三峽水庫“蓄清排渾”新模式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