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黃梅古縣治考

2021-01-27 11:16:14夏日新
關(guān)鍵詞:蘄春永興縣黃梅縣

夏日新

黃梅境內(nèi)為長江古道,故長期南北分治。西漢時(shí),北部屬蘄春縣,南部屬尋陽縣。東晉末年,原尋陽縣域劃歸新蔡郡,南齊時(shí),則在北部分蘄陽(由蘄春改名)東部立永興縣。隋時(shí),新蔡、永興兩縣合并,改縣名為新蔡,后又改名黃梅。民國25年(1936),國民政府以今長江為界劃定鄂、贛省界,原屬江西九江縣的封郭洲、團(tuán)牌洲等地劃歸黃梅,至此,黃梅縣境南北合一。

尋陽縣治原在縣域南部蔡山古城村,后又為新蔡郡治。隋代新蔡、永興兩縣合并后,雖改名為新蔡縣,而縣治則沿用原永興縣治,后縣名又改用黃梅,但縣治一直未變,延至今日。

一、 縣名溯源

黃梅縣境漢代南北分屬,北部屬江夏郡蘄春縣,南部屬淮南國。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分淮南國另立廬江國,統(tǒng)縣十二,其尋陽縣治在今縣境內(nèi)。東晉太元三年(378),孝武帝避鄭太后阿春名諱,改蘄春為蘄陽,齊武帝永明四年(486),改蘄陽縣置齊昌郡,以原蘄陽東境置永興縣,屬齊昌郡,黃梅縣境內(nèi)又增置一縣。

東晉成帝時(shí),移新蔡、西陽等郡流民至尋陽開墾陂田,設(shè)僑郡新蔡治理。東晉義熙八年(412)土斷,省尋陽縣入柴??h,而以原尋陽縣地劃屬新蔡。南朝宋時(shí),為與北方新蔡郡相區(qū)別,改為南新蔡郡。梁末以永興縣劃屬南新蔡郡。隋滅陳,廢南新蔡郡,改永興縣為新蔡縣。開皇十八年(598),又改新蔡縣為黃梅縣,以境內(nèi)有黃梅水而得名。黃梅水出黃梅山,南流入湖,黃梅山在縣西,山多黃梅。唐武德四年(621),境內(nèi)曾置南晉州,析黃梅另設(shè)義豐、長吉、塘陽、新蔡四縣,武德八年(625),又省四縣入黃梅縣,自后縣名沿用至今。

二、 政區(qū)沿革

黃梅地處吳頭楚尾,春秋戰(zhàn)國屬楚。秦代屬九江郡。漢代縣域北部屬江夏郡蘄春縣,南部屬廬江郡尋陽縣。漢高帝六年(前201),分南郡竟陵以東及江南置江夏郡,取江與夏(沔)水在郡境合以為名,蘄春為其轄縣之一。廬江國為文帝十六年(前164)由淮南國分立,尋陽為其轄縣之一,尋陽縣治也在今縣域內(nèi)。漢武帝置十三部刺史,江夏郡屬荊州,廬江郡屬揚(yáng)州。東漢分全國為十二刺史部,今縣域仍分屬蘄春、尋陽,蘄春屬荊州江夏郡,尋陽屬揚(yáng)州廬江郡。三國時(shí)吳立蘄春郡,蘄春、尋陽皆為屬縣,吳蘄春郡屬揚(yáng)州。西晉分全國為19 州,州下郡縣建制。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蘄春郡,以蘄春縣屬豫州弋陽郡,晉惠帝時(shí)又改屬西陽郡。以尋陽縣屬荊州武昌郡,太康二年(281),又以尋陽縣復(fù)屬揚(yáng)州廬江郡。晉永興元年(304),分廬江、武昌郡立尋陽郡,轄尋陽、柴桑二縣,屬江州,郡治尋陽柴桑,此為尋陽地名南遷江南之始。晉咸和元年(326),溫嶠出任江州刺史,第二年十月,蘇峻叛亂,溫嶠自武昌移鎮(zhèn)柴桑,后江州移治柴桑,柴桑也由此作為江州州治、尋陽郡治而知名。

東晉北方大亂,皇室和大批民眾南遷,于是有安置北方流民的僑州郡縣制度。荊州刺史庾翼領(lǐng)豫州刺史時(shí)(340—345),遷新蔡、西陽二郡流民于尋陽開墾陂田,晉孝武帝在漢九江王黥布舊城僑置新蔡郡治理,屬豫州,并將蘄春縣改名蘄陽縣,劃屬新蔡郡。東晉尋陽郡又置九江、上甲二縣,不久又將九江縣省入尋陽。晉安帝義熙八年(412),以尋陽縣并入柴??h,原尋陽縣江北所轄地劃屬新蔡郡,并將新蔡郡劃屬江州。南朝劉宋時(shí),為與北方原郡相區(qū)別,改為南新蔡郡。至此,尋陽地名已遷到江南,與江北舊地?zé)o涉。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以蘄陽縣劃屬郢州西陽郡。南朝齊永明四年(486),廢蘄陽縣設(shè)齊昌郡,自郢州劃屬豫州,在今黃梅縣境內(nèi)增設(shè)永興縣,屬齊昌郡。此時(shí)黃梅縣域北部屬豫州齊昌郡永興縣,南部屬江州南新蔡郡,南新蔡郡郡治仍在漢九江王黥布舊城。

梁代沿襲齊朝,至梁末侯景之亂后,梁元帝承圣元年(552)立北江州,寄治新蔡。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又于尋陽立西江州,以南新蔡郡劃屬,永興縣劃屬南新蔡郡。西魏取西江州,仍沿其舊。北周以永興縣屬晉州新蔡郡。隋立,改晉州為蘄州。開皇九年(589),隋伐陳,陳南新蔡郡來降,乃廢南新蔡郡,將其并入永興縣,并改縣名為新蔡,仍屬蘄州。至此,除沿江洲渚外,縣域南北部合為一縣。開皇十八年(598),又改新蔡縣名為黃梅,以縣北黃梅水而得名,沿用至今。隋煬帝廢州郡縣三級(jí)制為郡縣二級(jí)制,大業(yè)三年(607),改蘄州為蘄春郡,黃梅仍為其屬縣。

唐地方政區(qū)仍為二級(jí)制,或州縣制,或郡縣制,州郡之上設(shè)道為監(jiān)察區(qū)。武德四年(621),在黃梅境內(nèi)置南晉州,轄黃梅、義豐、長吉、塘陽、新蔡五縣。武德八年(625),又廢南晉州,并省義豐等四縣入黃梅,屬蘄州。唐貞觀元年(627),因山河地理形勢(shì),分全國為七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又分天下為十五道,黃梅皆屬淮南道。天寶元年(742),改州為郡,黃梅隸淮南道蘄州郡。乾元元年(758),又改郡為州,黃梅則屬淮南道蘄州。

五代十國時(shí)期,黃梅先后屬吳和南唐,后周顯德五年(958),疆域擴(kuò)展至江北,黃梅又屬后周。北宋取天下,分全國為二十四路。黃梅屬淮南西路蘄州,南宋以半璧江山分為十七路,黃梅仍屬淮南西路蘄州。元代分全國為十二中書省,下為路府州縣建制,黃梅屬河南江北行省蘄州路。明代分全國為十三布政司,下為府州縣建制。明初設(shè)蘄州府,黃梅為其轄縣,洪武九年(1376),又降蘄州府為州,屬黃州府。黃梅屬湖廣行省布政使司黃州府蘄州。清代分全國為十八行省,下為府州縣廳建制,黃梅屬湖北省黃州府。

民國分全國為二十二行省,下廢府、州改設(shè)道。民國元年(1912)黃梅初隸湖北省武漢黃德道,又改隸鄂東道。民國3 年(1914),鄂東道改名為江漢道,民國18 年(1919)又廢江漢道,直隸湖北省。民國15 年(1926)又廢道,各縣直屬省政府。民國21 年(1932),湖北省設(shè)11 個(gè)行政督察區(qū),黃梅縣隸屬第3 行政督察區(qū),民國25 年(1936 年),第3 和第4 行政督察區(qū)合并為第2 行政督察區(qū),黃梅仍隸屬于此。民國29 年(1940),第2 行政督察區(qū)改為鄂東行署,民國34 年(1945),又裁撤鄂東行署,設(shè)第2 行政督察區(qū),黃梅為其屬縣之一。

三、 縣治由來

黃梅縣舊曰永興,黃梅縣城當(dāng)沿自永興縣。永興縣城據(jù)清人余錫椿在《黃梅沿革考》中謂:“永興故城在縣西北,南齊置縣,隋初更名新蔡,后改黃梅,舊城在今縣西白花畈,元初移治,而此城廢?!焙笕硕嘌仄渌f。余氏也并非無據(jù),《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載:“新蔡縣人于漢九江王黥布舊城置南新蔡郡,故城在今縣西白花畈?!彼^縣西白花畈,即今大河鎮(zhèn)陳太山村桂堰墩。不過,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史料說明,在元初之前,黃梅縣治已在今地。

宋《太平寰宇記》卷127 載:“慈云塔在縣西北四十里雙峰山,四祖道信大師寂來之所。大歷九年勅謚大醫(yī)和尚,塔號(hào)慈云?!ㄓ晁诳h東北二十六里馮茂山,第五祖弘忍大師寂滅之所。大歷元年勅謚大滿和尚,塔號(hào)法雨?!倍鴵?jù)《明一統(tǒng)志》卷61 載:“四祖山,在黃梅縣西北四十里,一名破額山,即四祖大醫(yī)禪師道場(chǎng)。上有香爐峰及慈云塔?!泵鳌渡教盟量肌肪?7 載:“四祖山在黃梅縣西四十里,一名破額山,即四祖大醫(yī)禪師道場(chǎng)?!鼻逵赫?《湖廣通志》卷8 也載:“四祖山在(黃梅)縣北四十里,一名破額山,即四祖大醫(yī)禪師道場(chǎng),上有香爐峰、慈云塔……五祖山縣東北二十五里,一名馮茂山,即五祖大滿禪師道場(chǎng)?!睆目h城與四祖山、五祖山的方位考,自宋至清沒有變化,也就是說,宋代黃梅縣城與明清黃梅縣城是在同一個(gè)位置,并沒有遷移,而白花畈距四祖山不過十余里,顯然宋《太平寰宇記》所載黃梅縣城不在白花畈。

宋人洪邁《夷堅(jiān)甲志》卷2“趙表之子報(bào)”條也載,北宋時(shí)黃梅縣城距白湖驛三十余里,清光緒《黃梅縣志》卷19《武備志·驛站》也載白湖渡鋪在縣南35 里,正與北宋合。這也說明自宋至清黃梅縣城并沒有遷移。

其實(shí),在歷代《黃梅縣志》中,也可找到元以前縣城在今址的史料,如清順治《黃梅縣志》卷8《古跡》 “俊逸亭”條:“梅民摘‘俊逸鮑參軍’之句,扁、亭墓前后,宋遷譙樓在迎賓館后,今廢?!弊S樓是古代建造在城門上用以瞭望的城樓,無疑與縣城在此處有關(guān)。清順治《黃梅縣志》卷2《城池》載古井,其中段巷井位于段家巷,井欄石上鐫有“政和三年立”字樣,政和是北宋徽宗年號(hào),說明段家巷也是自宋沿襲至清的街巷。清順治《黃梅縣志》卷8《仙釋志》載:“高塔寺,在城東隅,寺肇于唐,毀于黃巢……內(nèi)座鐵鑄四大部洲菩薩一尊,乃名高塔寺?!鼻屙樦巍饵S梅縣志》卷2《城池》條載縣城內(nèi)有十三坊,上春坊即其中之一,則上春坊也是自宋沿襲自清的坊市。這些坊巷,正說明黃梅縣城宋時(shí)已在此位置。

不僅是宋,宋以前黃梅縣城已在此處?!杜f唐書·地理三》淮南道蘄州黃梅條:“武德四年,置南晉州,領(lǐng)黃梅、義豐、長吉、塘陽、新蔡五縣。八年,廢州,仍省義豐等四縣,以黃梅來屬。”光緒《黃梅縣志》卷5《地理志·古跡》載:“南晉州,廢城在縣南……新蔡舊治,在縣西白花坂……長吉舊治,在濯港郭家嘴。義豐舊治,西去大河鋪里許,遺址今存。塘陽舊治,在縣南十五里?!蔽涞滤哪辏?21)所設(shè)五縣,除黃梅外,皆載舊治處所,黃梅則應(yīng)是就在今治,故不載。由于南晉州所轄五縣皆是自黃梅縣析出,疑州治當(dāng)與黃梅縣治在一起。故清乾隆時(shí)《黃梅縣志》卷6《名跡志》“南晉州”條載:“廢城在縣南?!弊阅淆R設(shè)立永興縣后,并未見縣城移徙的記載,應(yīng)是一直在今治所在。

所謂元代黃梅縣城自白花畈移至今處,其是指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黃梅縣令樊懋侁興建縣治事。此事歷代縣志皆有記載。如順治《黃梅縣志》卷2《縣署》條:“縣署坐城西南隅,相傳為前宋鮑參軍宅故址,元仁宗皇慶元年,縣令樊懋侁開建縣治。明洪武九年,知縣唐輔亦本此開設(shè)治廳團(tuán)廨……成化六年,知縣戴中又重建縣治?!边@里的“縣治”其實(shí)指的是縣衙門,清順治《黃梅縣志》中多處有這樣的用法,如卷2《人物志》:“唐輔,洪武初年任。時(shí)縣治蕩于兵燹,輔悉建。自縣治、學(xué)宮及郵舍旗亭,煥然一新?!边@里的縣治當(dāng)然不是指縣城,而只是指縣政府辦公場(chǎng)所。當(dāng)然,縣衙門并不是始于樊懋侁,樊只是最早將縣署移至縣城西南隅,以后歷代沿襲。樊以前的縣署舊址已不可考,據(jù)光緒《黃梅縣志》卷2“職官名宦”條載:“(宋代)袁槱,字木叔,浙江鄞縣人……授黃梅尉……先是尉署將圯,鄰有宗姓者請(qǐng)易以他地,令許之矣。木叔至,不可。曰:是官舍也,若他屬,奈公論,何力葺治之?又創(chuàng)營房,軒軍器、庫舍。北有鳳臺(tái),筑亭其上,名曰‘覽輝亭’?!兵P臺(tái)山見于光緒《黃梅縣志》卷4《地理志》“山川”條:“北邙山,縣北里許,山頂平正如玉枕,為縣治來脈。其上為鳳臺(tái)山?!彼螘r(shí)黃梅縣尉署鄰近鳳臺(tái)山,當(dāng)在縣城之北。如縣署與縣尉署相隔不遠(yuǎn),或宋時(shí)縣署在縣城北隅,元時(shí)移至西南隅,也未可知。

人們之所以誤以為元以前縣城在白花畈,當(dāng)源于對(duì)新蔡縣治的誤解。黃梅歷史上有三個(gè)新蔡縣治,一是晉孝武年間僑立的新蔡郡,據(jù)《晉書·地理志》豫州條載,是在漢九江王黥布舊城,此城據(jù)唐《元和郡縣志》載,在縣西南70 里,一般認(rèn)為在今蔡山附近。南新蔡郡梁末也下轄新蔡縣。一是隋開皇九年,將永興縣改名為新蔡縣,開皇十八年(598)又改為黃梅縣,此新蔡縣治也即黃梅縣治。還有一個(gè)即武德四年與南晉州一起設(shè)立的新蔡縣,這個(gè)新蔡縣治在縣西白花畈,但到武德八年即被廢。至今此城遺址仍存,不過它只存在有五年時(shí)間,而不是人們所認(rèn)為的自南齊永明四年(486)至元皇慶元年(1312)的800 多年。

猜你喜歡
蘄春永興縣黃梅縣
永興:送教促均衡共研行致遠(yuǎn)
My English Teacher
《蘄春語》與通語及蘄春方言系聯(lián)研究
永興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及啟示
永興縣煤礦礦區(qū)廢棄地生態(tài)恢復(fù)的分析及對(duì)策
養(yǎng)在“深閨”天下知 黃梅縣住建局擘畫城市畫卷
醫(yī)藥并舉傳承發(fā)展
——2018李時(shí)珍中醫(yī)藥大健康國際高峰論壇在湖北蘄春舉行
The Four Regimens of Qichun
Special Focus(2018年5期)2018-06-05 10:32:09
蘄春赤東湖漁場(chǎng)突破蛇鮈繁殖技術(shù)
湖南永興方言歸屬之爭(zhēng)及成因分析
东安县| 扬中市| 邹平县| 宜丰县| 侯马市| 潼关县| 宜章县| 隆德县| 漳平市| 台中县| 新昌县| 巴青县| 临猗县| 清水河县| 宝应县| 青阳县| 当阳市| 桓台县| 偃师市| 海丰县| 澄江县| 富宁县| 轮台县| 平湖市| 和硕县| 隆安县| 遂昌县| 长顺县| 高邮市| 大邑县| 友谊县| 盐津县| 襄城县| 沙雅县| 新巴尔虎左旗| 江华| 凉城县| 涡阳县| 项城市| 溧阳市| 武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