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 嬋
那是一個平常的清晨,起床后習慣性地看看手機?!傲⑶铩倍钟橙胙酆?。咦,竟然立秋了。連日來的暑熱,讓我覺得秋天遙遙無期,沒想到夏天結束得如此突然,立秋更是不期而至,像一個調皮的孩子,突然蹦到了我眼前。多年以來,立秋已成為一個無比平常的節(jié)氣,泯然于眾多平常的日子中,如果不是突然在手機或電視上看到,我都想不起,也記不住哪天是立秋。以前,立秋可不平常,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
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長在農(nóng)村,在我的青少年時代,立秋是一個非常敏感、非常重要的日子,它的重要,甚至要超過除夕。這么說吧,如果以立秋那天為分水嶺,前一天和后一天,我們村里人,當然也包括許許多多種水稻的莊稼人,都過著截然不同的兩種日子。立秋前,磨刀霍霍,分秒必爭,恨不得把黑夜變成白天。立秋后,如高考完畢的學生,突然可以拋開書本,卸下全身心的重負,能把酸軟、沉重的身子放在床上安穩(wěn)地睡上一覺。我的父親以及村里的人,從入夏開始,就已翻開日歷,將立秋那天圈起來,做一個明顯的標記。然后,日子每走過一天,距離立秋又近了一天,父親又要念叨一次。在距離立秋前半個月,父親念叨得更頻繁、手指頭扳得更快了,“距立秋還有幾天了,那些活得加緊做了。”對父親而言,立秋是一個節(jié)氣,更是一個鄭重其事的儀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點。有些事情,非得在立秋前一天做完做好,否則,就失去了意義;否則,鼓了一年的勁好像忽然被抽空了,渾身無力,沒有了盼頭。在距離立秋前一周的日子里,村里人的忙碌幾乎達到了白熱化狀態(tài)。要立秋了呀,哪塊田里的水稻還沒有收割,哪塊田的晚稻秧苗還沒有栽下去,地里的西瓜趕緊要摘了……似乎,立秋過后,割的稻子不再是稻子,栽的秧苗也不再是秧苗。
我們村里大多數(shù)耕田能種二季稻,早稻和晚稻,只有少數(shù)灌溉困難的田種一季,叫做中稻。中稻生長時間長,米好吃,但數(shù)量少,所以珍貴。早稻生長成熟期稍短些,米的口感相對晚稻而言差很多。在交售公糧時代,早稻都用來交公糧,余下的喂豬,自家都吃晚稻米。這個事,讓我們覺得有了一點點農(nóng)村人的優(yōu)越感。七月中下旬,天氣正熱的時候,我們迎來了雙搶—搶收早稻,搶種晚稻,且在立秋之前必須搶種搶收完畢,晚一天都不行。要是過了立秋那天還在田里收割稻子或插秧,會被人笑話的。不管田多田少,雙搶都需在短短二十天左右的時間內完成,所以男女老幼齊上陣,起早貪黑,揮汗如雨,人人被曬得黑炭一般。雙搶太累太熱了,人人疲憊不堪。一天,聽一個小伙伴閑聊:“倒上床就死過去了,等到醒來,出一身油?!鄙鷦訕O了,傳神極了。小時候一直不明白,為什么非得在立秋前種完晚稻,晚幾天有什么關系呢?秧苗也不會死。長大后才理解了作物與氣候、節(jié)氣的關系,懂得了大自然的嚴苛與神奇。
上世紀八十年代,父親正值壯年,是一個有文化的農(nóng)民,他勤勞嚴謹,克制自律。立秋在他眼里,其神秘性和重要性比在他人眼里更勝一籌,這也意味著在立秋到來之前,我們家的搶收搶種,比別人家更有計劃,更勞累。清晨被無限往前推,恨不得點著燈去干活;午休時間?根本沒有。父親絕不允許早稻的收割或晚稻的栽種越過立秋那天,哪怕是在立秋的當天插秧也不行。“距立秋還有四天了,三天了,兩天了……”每天清晨外出勞作之前,父親都會對著我們念叨。對我們是提醒,對他自己則是鞭策,是事事需按計劃進行。是的,事事按計劃進行。父親不會投機取巧,只靠勤勞和汗水換來有條不紊。我們比別人起得早,出工早,傍晚收工也早,因為傍晚要回家收稻谷。我家從不讓稻谷在曬谷坪上過夜。我家還會在點燈之前吃完晚飯,早早洗漱完畢歇息。當別人在黑燈瞎火里手忙腳亂地收稻谷時,我們已經(jīng)在樹下?lián)u著蒲扇乘涼了。那是一天中最為愜意的時光。我們不僅清晨要比別人早起,下午也要比別人早到田里,14時未到就到田里了。正午的太陽直直地曬下來,田里的泥水像要滾開似的,一腳下去,發(fā)燙。別人在午休,總要等到15時以后才出工,那時候,我們的秧苗已插了大半。有的人家甚至要等到16時以后才慢悠悠地從家里出來,一邊走一邊抱怨:“熱死了,熱死了。你們不熱嗎?都插完田了?!备赣H對這種行為是很不屑的。對他們大驚小怪的不解和驚呼只是淡淡作答。可是,正午勞作,辛苦要加重幾倍。踩在燙腳的水里,只戴一頂斗笠,頂著烈日彎腰插秧,一會兒,背就火辣辣地痛起來,彎腰痛,被太陽曬得痛,雙重的痛苦直直襲來,無處躲藏,沒法緩解。伸直腰稍作歇息時,如果能有一陣熱熱的風吹過來,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幸福。插秧,辛苦在其次,因長時間浸泡在被太陽曬熱的泥水里,有些人的雙手會脫皮潰爛,久久不愈,讓人痛苦而焦慮。這種傷有個專門的名字:秧手。我姐姐就是秧手,年年發(fā)作,年年痛,她痛苦不堪,卻又無可奈何。
插秧要在下午,扯秧苗卻要在清晨,扯下并扎成一束束的秧苗養(yǎng)在水里。秧苗田里水深淤泥厚,是螞蝗的天堂。有一次,我從秧苗田里走出來,感覺雙腳又庠又痛,伸腳到田里沖凈泥巴,低頭一看,我的天,雙腳上趴著大大小小四五條螞蝗,它們如從牢里放出來一般,拼命往肉里鉆。我強忍著恐懼,大拇指和食指捏住螞蝗使勁往外扯。那滑溜溜的軟體動物捏在手里讓人惡心,頭皮發(fā)麻。我什么也顧不上了,死命往外扯,可惡的螞蝗叮得太牢,不用勁扯不出,勁大了怕扯斷,留一截螞蝗在肉里可怎么辦,聽說螞蝗生命力極強,一小段也能活,除非放在太陽下曝曬,否則弄不死它。好不容易扯完了,剛剛暗暗松口氣,卻感覺右腳趾縫中仍然庠痛,扒開腳趾一看,一條小螞蝗只剩小半截身子在外面。我又急又怕,緊緊捏著螞蝗,使勁一址,扯出來了。一番折騰,我心里的恐懼久久不散,全身被汗水濕透,如剛剛從水里爬出來一般。
雙搶,雙搶,真正是勞其筋骨,幸虧不至于餓其體膚。我們村里耕田少,但旱地多,雙搶時節(jié),不僅僅要搶收水稻,搶種秧苗,地里的西瓜也熟了,得趕緊將西瓜籽洗出來。這些活,都得分秒必爭,絲毫懈怠不得。搶收搶種要趕在立秋之前完畢,而西瓜,過熟了會爛在地里,西瓜籽發(fā)黑,賣不出好價錢。別的地方只有雙搶,我們村是三搶,必須更加用心地統(tǒng)籌安排,見縫插針,分分秒秒都要利用起來。烈日炎炎似火燒,干農(nóng)活多么累人啊,父親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不停歇地旋轉、旋轉……白天勞累一天,僅僅在午飯后休息半個小時,晚上還要守水到大半夜—我們村里缺水,引水到田里很困難,各家各戶輪流引水,輪到誰家,誰家就派人在田邊守著,否則,就被別人跳過去了。父親總是天剛發(fā)亮就起床,割禾,脫粒,犁田,耙田,樣樣都干,樣樣都是重體力活。從我記事起,就知道父親比村里其他的人勤勞得多,天天起早貪黑。父親年輕時有嚴重的胃病,常常疼得滿頭大汗,可即便如此,父親也從來沒有住過一天院,沒有好好的休息過一天。有時正在田里勞作,疼痛不期而至,他能忍則忍,實在無法忍受時,就在田埂上躺著歇一會,稍有緩解,又掙扎著下田。當時年少,不能很好地為父親分憂,只是憂愁而擔心地看著他,也不知道勸他回家休息。現(xiàn)在想想,當時的父親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和煎熬啊。父親的勤勞隱忍,聞名四鄉(xiāng)八鄰,也給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天剛蒙蒙亮,父親就吆喝我們起床了。每天該干什么活,他早早安排好了,絕不臨時抓瞎。我們哈欠連天地起床,帶著濃濃的睡意和惺忪的睡眼,帶上禾鐮,跌跌撞撞地走出村子。清晨吹過田野的風很清涼,我們也漸漸清醒過來。來到黃澄澄的稻田邊,一行人總要停下來思忖一下:從哪里開始第一鐮。直到有人下田割下了第一棵稻子,其他人才像接到了指令似的,紛紛下田,彎腰割稻。田里很濕潤,禾鐮鋒利。唰唰唰一連割下三四棵,手里握不住了,順手往田里一放,放上三四次,開始放另一束。刷刷刷……嗍嗍嗍……我們埋頭苦干,除了禾鐮割下稻子的聲音和稻穗磕碰的聲音,沒有人說話。偶爾,我會直起腰來,盡量伸展一下酸痛的腰,呼吸幾口新鮮的空氣。望望身后整齊的稻束和散發(fā)著草木清香的稻茬,成就感油然而生。清晨干活舒適些,可我們的清晨被父親無限延長了。太陽從東邊的山上一點點露出來,笑瞇瞇地看著我們,溫柔的陽光灑在金黃的稻浪上,我們努力地割啊割,向著厚實的稻浪一點點推進。太陽越來越高,陽光的威力一點點增加,我臉上的汗珠密集起來,一會兒就要用手擦一擦,否則,它會混合著灰塵、稻芒和蟲子流進眼里,酸澀,生痛。我們仍然割啊割,腰和手腕的酸痛在加劇,站立休息的頻率高起來,時間長起來。割啊割,饑餓慢慢襲來,肚子開始咕咕叫。割啊割,我的手腳開始發(fā)軟,肚子像一只倒空了的牛皮紙口袋……父親一直不叫收工,我沒得選擇,只能拖著沉重的雙腿一步步向前挪,割稻子的速度明顯慢下來。總要等到10時左右,父親抬頭看看,見田里的稻子實在割不完了,才輕聲地說一句:收工吧。那一刻,我如同聽到天籟之音,巨大的喜悅和輕松瞬間將我包圍。走到河邊洗凈汗水和泥水朝家里走去,身上的稻芒和灰塵仍然在,仍然刺得難受,可我的腳步卻輕快得像要飛起來。有一次,我剛在河邊洗涮完畢往回走,先到家的姐姐擔著一擔農(nóng)家肥走出來,見到我,無限地和顏悅色:“你先挑兩擔豬欄糞到田里后再回家吃早飯,畚箕和扁擔我都幫你找出來了,就在豬欄邊?!别嚮鸸バ牡奈乙粫r憤怒無比:“要挑你挑,我不挑。”姐姐沒想到我是那種態(tài)度,也非常生氣:“什么事都不想做。你不挑哪個挑?就要你挑!”我沒理她,徑直回家了。直到現(xiàn)在我仍然想不明白,姐姐只比我大兩歲,那樣空著肚子割稻子大半天,她不餓嗎?如果像我那樣已經(jīng)餓得腿腳發(fā)軟,怎么還能挑得動擔子。
因為灌溉不便,為了保證能及時插晚稻,割早稻時舍不得放出田里的水,于是,收割只能在濘泥里完成,割下的水稻也放在泥水里,濕漉漉的,重,且難脫粒。我抱著滿滿一懷滴水的水稻,艱難地行走在沒過腳踝的泥水和淤泥里,一腳踩下去,泥水從腳趾縫里“噗”地冒出來。踩下去相對容易,拔出腳來卻很艱難,泥水像是將腳拖住似的,非得咬牙用力才能抬出腳來。打谷機的踏板和踩板都被泥水浸透了,濕漉漉,滑溜溜。左腳站穩(wěn),右腳踩上踏板,將稻穗敷在滾筒上,右腳使勁地踩下去,收力,踏板彈回,再踩,不斷重復同樣的動作帶動滾筒轉圈,讓稻粒簌簌地落下來。踩踏的頻率越快,滾筒就轉得越快,稻粒也脫得越快越干凈。連續(xù)的勞作,我早沒有了力氣,抱著一束水稻,掙扎著一步一步走向打谷機,只覺得渾身發(fā)軟。好不容易站到了打谷機上,歇一歇,咬牙使勁踩動著打谷機。打谷機同時可以站兩人,如果不借力,我連腳都抬不起來。田里割倒的水稻堆在一點點減少,但它們減少的速度實在太慢,慢得像頭頂火辣辣的太陽,半天沒移動一步。我的雙腳和腦袋越來越沉重,我不知道這樣的勞作何時是個盡頭,不知道田里的水稻什么時候才能打完……一塊田的稻谷打完了,至少可以在溪水里清洗一下滿身的泥漿,喝口水,歇口氣;更多的時候,一塊田的稻谷打完了,一上午或一下午的工作也算結束了。可是,那個過程多么漫長啊,直把我累得雙腿打顫,眼冒金星。
犁田和耙田都是父親一個人的事,一般都在清晨和傍晚。我們跟著在田里幫忙,用鋤頭將大塊的泥巴拍碎。對還是孩子的我來說,這也是個力氣活。站在泥水里,每舉一次鋤頭,都要使盡吃奶的力氣。這活本來可以省略,別人家犁過的田都直接再耙?guī)状?,大塊泥巴就碎了,表面整齊,可父親心疼家里的牛,用鋤頭將大塊泥巴敲一遍,耙田時將大大減輕耕牛的勞動強度。也是,雙搶時節(jié),牛也累得夠嗆,一個清晨下來,常常氣喘吁吁,口角流出白沫,嚼幾根青草也呼哧呼哧的。我的父親堪比那任勞任怨的老黃牛,他熱切愛著他的土地,他的莊稼,還有他的耕牛。雙搶期間,他的衣褲不知要被汗水、泥水濕透幾次。他低頭在悶熱的打谷機桶里,迎著扎人的稻芒稻葉,將剛打下的稻谷舀出來,汗水和粉塵密布的臉上會露出會心的笑容;他迎著瓢潑大雨吆喝著他的牛犁田耙田,只為了搶在雨停時將秧苗栽下;他會在勞作四五個小時后,在陽光里點一支煙,愜意地看著眼前割倒的稻子,愉快地將煙圈緩緩地吐出來。
雙搶太辛苦了,小時候我常常做夢,夢想著能有一種機器,它能自動把稻子割下來,自動脫粒,那樣我們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別說,夢想差點成真。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市場上曾出現(xiàn)過一種半自動割禾機,一個長掃帚一樣的工具。也不貴,一個才35元。有人買回來一個,迫不及待地拿到田里去試。村里人非常好奇,也非常期待,擠在田埂上看熱鬧,如果好用,咬咬牙也要買個回來用。只見試割的人一手持桿,一手拉線。線連著切割刀。切割刀順著水稻走。割下四五棵,松開拉線的手,將稻子放在一邊。那個工具原理簡單,制作粗糙,并不好使用。除了不用彎腰外,同樣耗時費力,效率也不高,后來并沒有推廣。我站在看熱鬧的人群中,看了演示,也聽了議論。我比其他的人更加失望。我的夢依然沒有實現(xiàn)。我還得年年雙搶,年年辛苦,年年發(fā)愁。
雙搶的日子里,除了勞累和困乏,也有驚喜和歡樂。割了一個漫長的清晨的稻子,拖著酸軟的雙腿饑腸轆轆回到家里,母親已煮好一大鍋油鹽綠豆湯溫在鍋里。迫不及待地舀上一大碗,綠豆已經(jīng)煮得開花,溫度剛剛好,用筷子扒拉著連湯帶豆倒進嘴里,咸香濃郁的湯,綿軟粉糯的綠豆,亦湯亦粥,既解了饞渴,又撫慰了肚腹。接著添上一碗飯,澆上幾勺綠豆湯,再配上爆炒青椒,兩碗飯不知不覺就不見了。雙搶期間,母親煮的綠豆湯可真好喝啊。至今忘不了那個味道,以后再也找不到那個味道。有時候,割到的稻田里恰好養(yǎng)了禾花魚,捉出來,換田另養(yǎng)(經(jīng)過晚稻的禾花魚個頭更大味道更鮮美),但總要留出一些,吃鮮魚,烘臘魚。那一天,母親會提前一些回家,煮魚,收稻谷。母親愛吃魚,也特別會煮魚。我們人在田里勞作,心已不由控制地飛回家里。未近家門,濃郁的飯菜香讓我們心跳加速,腳步不由得加快。晚飯時,父親會喝一碗酒,不多,就一飯碗。就著一條魚,他喝得慢條斯理,心滿意足。白天的勞累統(tǒng)統(tǒng)消散。雙搶,人人都忙,但為了有效利用勞動力,鄰里之間經(jīng)常相互幫忙或者幾家聯(lián)合做事,被幫忙的人家或幾家人一起吃飯時,總要買豬肉或殺雞宰鴨改善伙食。少年不知愁滋味,喜人多,愛熱鬧,見到好吃的,更是饞涎直流,歡欣雀躍。那時候,田地非常珍貴,巴掌大的角角落落都擠滿了水稻,水稻成熟,遍地金黃,隆隆的打谷機聲似乎響徹天邊,豐收的喜悅沉甸甸的。那時候,人們的生活非常單純,春耕秋收,節(jié)奏一致,雙搶時節(jié),家家忙碌,村里的氣氛空前緊張起來,也空前團結起來、活躍起來,煩愁屬于懶于農(nóng)活的少年,父母乃至爺爺奶奶一輩,都是喜悅的。他們高興地大著嗓門,相互鼓勁或調侃,吆喝著休息一下,湊在一起點根煙,滿足而愜意。頭天上午,一塊塊金黃的稻子被割倒,第二天傍晚,取而代之的竟然是嫩綠柔弱的秧苗,讓人驚喜而驚奇。午飯或晚飯時,是村里最熱鬧的時候,大人們的呼喚聲此起彼伏,小孩子端著飯碗從這家串到那家。哪家鍋里的菜好,拿起鏟子就鏟,那一頓飯格外香。那時候的農(nóng)村是生動熱鬧的,欣欣向榮的。
參加工作后,我不再參與雙搶,但經(jīng)常聽到父母親談論有關雙搶的事,且一年年有了新的變化:有收割機了,但稻谷需要自己挑回家;田園規(guī)?;?,水渠及田間的小路硬化并拉直了,運糧的車能直接開到田邊了;水稻收割有專人承包了,雙搶不用再自己操心了,效率不知高了多少倍。立秋對于父親,也慢慢平淡下來。種的田少了,他不再急吼吼地擔心收割不完;弟弟們早已不再以務農(nóng)為主,他再不用指望田里的莊稼來支撐家里的開支。雙搶的緊張和熱鬧一年年變淡,村里的空寂和冷清一年年加重。有些改變,父親無可奈何;另一些改變,只能順其自然。同樣的季節(jié),一樣的立秋,在父親的心里慢慢失去了里程碑式的重要性,雖然這個節(jié)氣已經(jīng)刻進他的心里,融進他的血液里。
秋天的一個周末,我去郊外游玩。在一大片金黃的稻田里,一臺收割機正“突突突”地作業(yè)。收割機手可真瀟灑啊,他手腳不停,全神貫注,駕駛收割機圍著稻田轉圈。偌大的田野里,就他一個人駕車轉圈,遠遠看去,悠閑而自在。稻子從前面的掛斗里進去,稻谷從后面的桶里面流出來,流進編織袋里。眼看著袋子滿了,收割機手的妻子伸手將袋口扎緊,再隨手將袋子往田里一推。收割機轉啊轉,金黃的稻田一圈圈縮小,裝滿稻谷的白色編織袋脹鼓鼓的躺在稻田里,像收割機生出的蛋。田埂邊,幾袋稻谷堆在一起,兩個小孩在上面玩,安安靜靜,自得其樂。稻田外是綠樹掩映的村莊,太陽剛剛落下,已有炊煙升起。收割機已經(jīng)轉完了好幾塊稻田,看看天色稍暗,它停下來了。收割機手從車上跳下來,與妻子一起整理車里的稻谷和田里的稻谷袋。此情此景,美如油畫。我的身后是河,河水沖過水壩,水聲潺潺。河上有水泥橋。我坐在橋上的樹蔭里,呆呆地看著,想起了父親的立秋,我的雙搶,我的夢,忘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