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有限公司將承建的勞務部分分包給某勞務公司,該勞務公司又將部分勞務轉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自然人倪某,倪某招用湯某到該項目從事木工工作。湯某受倪某管理,工資由倪某支付。某工程有限公司以該建設項目為單位參加了工傷保險。2018年9月8日,湯某在工地工作時不慎受傷致肋骨骨折,后經(jīng)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認定書中的“用人單位”為某勞務公司。2019年1月22日,湯某經(jīng)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為十級傷殘,鑒定書中“用人單位”也為某勞務公司。湯某遂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請求裁決某勞務公司支付工傷待遇、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補辦除工傷保險以外的其他社會保險。仲裁委員會駁回了湯某要求某勞務公司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及補辦除工傷保險以外的其他社會保險的仲裁請求。
本案爭議焦點為:某勞務公司應承擔哪些責任?
根據(jù)《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fā)〔2005〕12號)第四條的規(guī)定:“建筑施工、礦山企業(yè)等用人單位將工程(業(yè)務)或經(jīng)營權發(fā)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fā)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根據(j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執(zhí)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人社部發(fā)〔2013〕34號)第七條規(guī)定:“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將承包業(yè)務轉包、分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該組織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從事承包業(yè)務時因工傷亡的,由該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承擔用人單位依法應承擔的工傷保險責任”。
由此可知,在上述情況下,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承包單位在勞動者因工傷亡時,應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guī)定承擔工傷賠償責任,但不包含承擔簽訂勞動合同、辦理其他社會保險等責任?!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法釋〔2014〕9號)第三條也作了類似的規(guī)定。因此,仲裁委員會駁回了湯某要求某勞務公司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及補辦除工傷保險以外的其他社會保險的仲裁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