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顧野王《符瑞圖》輯考

2021-01-31 19:34:41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太平

陳 爽

(中國社會科學院 古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732)

作為南朝文化的集大成者,顧野王學識淵博,多才多藝,著述豐厚。關(guān)于其主要著述,《陳書》卷三十《顧野王傳》有如下記述:

其所撰著《玉篇》三十卷,《輿地志》三十卷,《符瑞圖》十卷,《顧氏譜傳》十卷,《分野樞要》一卷,《續(xù)洞冥紀》一卷,《玄象表》一卷,并行于世。又撰《通史要略》一百卷,《國史紀傳》二百卷,未就而卒。有文集二十卷。[1]

由于顧野王的大部分著述都已亡佚,學界對其學術(shù)成就的了解大都集中在傳世內(nèi)容較為完整的《玉篇》和《輿地志》,相關(guān)的學術(shù)硏究也主要集中在文字訓詁和歷史地理學方面。

除《玉篇》和《輿地志》外,《符瑞圖》是顧野王的另外一部重要著作,唐宋以后的多種書目中均有著錄,并在唐宋時期的多種典籍中被多次征引?!端鍟肪砣摹督?jīng)籍志》無著錄,只記“《瑞應(yīng)圖》三卷,《瑞圖贊》二卷。梁有孫柔之《瑞應(yīng)圖記》、《孫氏瑞應(yīng)圖贊》各三卷,亡”[2]。《舊唐書》卷四十七《經(jīng)籍志》[3]、《新唐書》卷五十九《藝文志》[4]均錄有《符瑞圖》十卷,屬“陳顧野王撰”。宋《太平御覽·經(jīng)史圖書綱目》同時錄有《符瑞圖》《顧野王瑞應(yīng)圖》[5]?!端问贰蜂浻蓄櫼巴酢斗饒D》二卷[6]。此書除官方著錄外,還見于若干私家書目,如唐張彥遠撰《歷代名畫記》卷三載:“《符瑞圖》:十卷,行日月楊光并集孫氏、熊氏圖?!盵7]此書唐代以后傳入日本,見于《日本國見在書目錄》,入“五行家”[8]。王堯臣撰《崇文總目》卷四[9]、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10]均錄有此書。

關(guān)于《符瑞圖》的主要內(nèi)容,南宋王應(yīng)麟所編《玉?!肪矶柀栆吨信d館閣書目》,提供了一個線索:

《符瑞圖》兩卷,陳顧野王撰。初世傳《瑞應(yīng)圖》一卷,云周公所制,魏晉間孫氏、熊氏合之為三篇,所載叢舛。野王去其重復,益采圖緯,起二代,止于梁武帝大同中,凡四百八十三目,時有援據(jù),以為注釋。[11]3659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考證:

《瑞應(yīng)圖》十卷。不著名氏。案《唐志》有孫柔之《瑞應(yīng)圖記》、熊理《瑞應(yīng)圖譜》各三卷,顧野王《符瑞圖》十卷,又《祥瑞圖》十卷。今此書名與孫、熊同,而卷數(shù)與顧合,意其野王書也。其間亦多援孫氏以為注?!吨信d書目》有《符瑞圖》二卷,定著為野王。又有《瑞應(yīng)圖》十卷,稱不知作者,載天地瑞應(yīng)諸物,以類分門。今書正爾,未知果野王否?又云或題王昌齡。至李淑《書目》,又直以為孫柔之,其為昌齡或不可知,而此書多引孫氏,則決非柔之矣。又恐李氏書別一家也。[10]304

從書籍的內(nèi)容性質(zhì)來看,《符瑞圖》應(yīng)該是漢魏以來社會上流行的多種《瑞應(yīng)圖》中的一種。所謂符瑞,也稱作“瑞應(yīng)”“禎祥”或“祥瑞”等,指當自然界顯現(xiàn)某種異常天象或事物時,古人會認為這是上蒼對人間仁政善事的褒獎,進而將其緣飾為“瑞應(yīng)”。瑞應(yīng)觀念自從形成后,更多地體現(xiàn)為上蒼與人間帝王之間的感應(yīng),成為帝王為爭奪政權(quán)或粉飾太平而制造輿論的重要依據(jù)。符瑞象征天命,對統(tǒng)治者來說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故發(fā)現(xiàn)符瑞,并向朝廷上報符瑞,在當時是一種很嚴肅的政治行為,而按驗符瑞便是從發(fā)現(xiàn)到上報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需要一個統(tǒng)一的、具有一定權(quán)威性的瑞物圖典。于是,制作一種專門用作備查、按驗符瑞的圖書—《瑞應(yīng)圖》—成為現(xiàn)實需求,而主持這一項工作的很可能就是政府。因此,從書的性質(zhì)來說,前者是瑞物圖典,屬于工具書范疇;而后者在漢時畢竟屬于經(jīng)學文獻范疇。再從內(nèi)容上看,雖然《瑞應(yīng)圖》與讖緯關(guān)系密切,但是它只截取與符瑞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全書內(nèi)容單一,不似讖緯內(nèi)容之駁雜。[12]

漢代以來流行讖緯之學,已經(jīng)有各種形式的《瑞應(yīng)圖》;南北朝時期,王朝更迭頻繁,加之南北對峙,各爭正朔所在,瑞應(yīng)之學也達到了一個高峰。瑞應(yīng)圖讖直接進入了正史,《宋書》設(shè)《符瑞志》,《魏書》設(shè)《靈征志》,《南齊書》設(shè)《祥瑞志》,其中,《南齊書》卷十八《祥瑞志》甚至直接采用改編了的《瑞應(yīng)圖》[13]。

顧野王的《符瑞圖》,正是南北朝后期讖緯文化流行大潮中社會上通行的眾多“瑞應(yīng)圖”中的一種。

顧野王所撰《符瑞圖》今已亡佚,迄今尚無完善的輯本。元代陶宗儀《說郛》卷六十(宛委山堂本)輯有《玉符瑞圖》一卷,有龍出、白泉、倉鳥見、火為朱鳥、鳳凰之佐、銜珠而舞、白鵠翔七條佚文,輯本粗疏,不注出處,且多有錯訛,訛《符瑞圖》為《玉符瑞圖》(疑從野王符瑞圖形近而訛),甚至屬顧野王為晉人。[14]清黃奭《黃氏佚書考》中所輯《玉符瑞圖》,內(nèi)容與《說郛》完全相同,恐屬待未成之稿本。[15]

考之唐宋典籍,對顧野王《符瑞圖》多有征引,日本古代典籍中也多有《符瑞圖》片段保留,今輯錄如次:

1.《太平御覽》卷二二《時序部七·夏中》引《符瑞圖》:“麟夏鳴曰養(yǎng)綏。”[5]105

2.《太平御覽》卷二五《時序部十·立秋》引《符瑞圖》:“立秋,西方閶闔風至(原注:一名飂風)?!盵5]120

3.《太平御覽》卷二八《時序部十三·立冬》引《符瑞圖》:“八風循,通八方之風,應(yīng)時而至也。立冬,北方廣莫風至(原注:一名寒風)?!盵5]130

4.《太平御覽》卷二八《時序部十三·冬至》引《符瑞圖》:“冬至,東北方融風至(原注:一名焱風)?!盵5]133

5.《太平御覽》卷一八九《居處部十七·井》引《符瑞圖》:“浪井者,不鑿自成。王者清凈,則有仙人主之?!盵5]918

6.《太平御覽》卷七一九《服用部二一·花勝》引《符瑞圖》:“金勝者,仁寶也。不斷自成,光若明月?!盵5]3186

7.《太平御覽》卷八七二《休征部一·日》引《符瑞圖》:“日二黃人守者,外國人方自來降也?!盵5]3863

8.《太平御覽》卷八七二《休征部一·日》引《符瑞圖》:“少皞氏邑于窮桑,日五色牙照窮桑?!盵5]3863

9.《太平御覽》卷八七二《休征部一·星》引《符瑞圖》:“月鎮(zhèn)星合房者,年谷豐熟?!盵5]3864

10.《太平御覽》卷八七二《休征部一·風》引《符瑞圖》:“翔風者,瑞風也。一名景風春,為發(fā)生夏,為長盈秋,為收藏冬,為安寧?!盵5]3865

11.《太平御覽》卷八七二《休征部一·雨》引《符瑞圖》:“周公時,天下太平,當此之時,旬而一雨,雨必以夜。”[5]3865

12.《太平御覽》卷八七二《休征部一·雨》引《符瑞圖》:“靈雨者,遇歲亢旱,責躬引咎,理察冤枉,退去貪殘,側(cè)身修政,則降以靈雨,非誠感瑞,則非靈也?!盵5]3865

13.《太平御覽》卷八七二《休征部一·雨》引《符瑞圖》:“昔殷湯之世,天下大旱,以六條自責,于是大雨?!盵5]3866

14.《太平御覽》卷八七二《休征部一·云》引《符瑞圖》:“矞慶,云也。內(nèi)赤外黃,一曰矞云(原注:矞音橘也)?!盵5]3866

15.《太平御覽》卷八七二《休征部一·光》引《符瑞圖》:“玉燭者,瑞光也,見則四時之色,洞如燭也?!盵5]3867

16.《太平御覽》卷八七二《休征部一·光》引《符瑞圖》:“景者,光也,亦曰象也。光而可象,應(yīng)行而臻,故茂德內(nèi)彰,則瑞光外燭。”[5]3868

17.《太平御覽》卷八七二《休征部一·光》引《符瑞圖》:“昌光者,瑞光也,見于天。漢高受命。昌光出軫?!盵5]3868

18.《太平御覽》卷八七二《休征部一·光》引《符瑞圖》:“榮光者,瑞光也,其光五彩焉出于水上。”[5]3868

19.《太平御覽》卷八七二《休征部一·光》引《符瑞圖》:“五光,彩者。天見五色,三光重輝,輝于地也?!盵5]3868

20.《太平御覽》卷八七三《休征部二·地》引《符瑞圖》:“地得其性,不震搖也?!盵5]3869

21.《太平御覽》卷八七三《休征部二·河》引《符瑞圖》:“河溓者,河水清也?!盵5]3869

22.《太平御覽》卷八九六《獸部八·馬四》引《符瑞圖》:“王者貴人而賤馬,則白馬朱鬣集?!盵5]3978

23.《太平御覽》卷八九六《獸部八·馬四》引《符瑞圖》:“車馬有節(jié)則見騰黃。騰黃者,神馬也,其色黃,一名乘黃,亦曰飛黃,或曰吉黃,或曰翠黃。一史紫黃。其狀如狐,背上有兩角,出白氏之國,乘之壽三千歲(原注:黃帝乘之)?!盵5]3978

24.《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司馬貞《索隱》引《符瑞圖》:“旗星之極,芒艷如旗。”[16]

25.英藏敦煌文書《兔園策府》殘卷(S.1086)引《符瑞圖》:“曰地鈐者,不振搖也?!盵17]圖版50-60

26.英藏敦煌文書《兔園策府》殘卷(S.1086)引《符瑞圖》:“甘露者,一名膏露?!盵17]圖版50-60

27.《冊府元龜》卷二〇二《閏位部二十一·祥瑞二》引《符瑞圖》:“鹿壽千歲變白,耳一缺。”[18]

28.《文苑英華》卷六一〇楊譚《進孝烏頌表》引《符瑞圖》:“宗廟肅敬則烏至。”[19]3163

29.《文苑英華》卷六四三韓愈《奏汴州封丘縣得嘉禾浚儀得嘉瓜狀》引《符瑞圖》:“王者德至于地,則嘉禾生?!盵19]3301

30.《玉?!肪戆巳盾嚪芬额櫼巴醴饒D》曰:“魚龍負圖從補中出付黃帝,黃龍從洛水出,五采,負圖出舜前?!盵11]1547

31.《玉?!肪硪痪盼濉断槿稹と鹦恰S帝景星》引《顧野王符瑞圖》:“景星,大星也。狀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曰為明爾,雅四氣和,為景星。”[11]3569

32.《玉?!肪硪痪虐恕断槿稹游铩垺S帝龍負圖舜黃龍負圖堯龍敘圖》引《顧野王符瑞圖》:“黃帝世,魚龍負圖從河中出,付黃帝。虞舜時,黃龍從洛水出,詣舜,鱗甲成字。舜即位,與三公臨觀黃龍,五采負圖出舜前。”[11]3624

33.《覺禪鈔》卷一二九《鯉魚事》引《顧野王符瑞圖》:“王者其政平,德至淵泉,則江海出明珠也?!雹佟队X禪鈔》,東京仏書刊行會1914年。

34.《翻譯名義集》卷二《畜生篇》引《符瑞圖》:“黃帝時有虬龍,黑身無鱗甲,背有名字。”[20]

35.《續(xù)日本紀》卷一一引《符瑞圖》:“神馬者,河之精也?!盵21]185

36.《續(xù)日本紀》卷一三引《符瑞圖》:“青馬白發(fā)尾者,神馬也。圣人為政資服有制,則神馬出?!盵21]219

37.《續(xù)日本紀》卷一三引《符瑞圖》:“王者事百姓,德至丘陵,則澤出神馬。”[21]219

38.《續(xù)日本紀》卷二九引《符瑞圖》:“白鳥者,大陽之精也?!盵21]496

39.《古事類苑》天部二《和漢三才圖會》引《符瑞圖》:“流星,天使也。自上而降曰流,自下而上曰飛。星其大者,曰奔星?!雹谏駥m司庁:《古事類苑》,東京古事類苑出版事務(wù)所1914年。

40.《古事類苑》歲時部四《革命勘文》引《符瑞圖》:“老人星也,直孤星。北地有一大星,是為老人星,見則治平主壽?!雹弁凇?/p>

41.徐鍇《說文解字系傳》卷一引《符瑞圖》:“有玉琠見?!盵22]5

42.徐鍇《說文解字系傳》卷一引《符瑞圖》:“玉瑛仁寶,不斵自成,光若白華。漢文帝時,渭陽玉瑛見。”[22]6

43.徐鍇《說文解字系傳》卷一引《符瑞圖》:“《孝經(jīng)援神契》曰:神靈滋液,百珍寶用,則玫瑰齊注曰玫瑰。玉名齊,謂契好也,契刻也?!盵22]7

44.《路史·余論》卷六《沈璧》引《野王符瑞圖》:“《中候摘洛戒》云:若稽古周公旦,欽惟皇天順踐阼,即攝七年,鸞鳳見,蓂莢生,青龍銜甲?!盵23]202

45.《路史·余論》卷六《沈璧》引《野王符瑞圖》:“黃帝軒轅氏東巡省河,過洛。又沈握視將加沈璧集歷并臻,皆臨諸壇,河龍負圖出,赤文象文以授命。”[23]202

46.《初學記》卷二九《獸部·馬第四》引《符瑞圖》:“貴人而賤馬,則白馬朱髦集,任用賢良則見?!盵24]702

47.《初學記》卷二九《獸部·馬第四》引《符瑞圖》:“車馬有節(jié)則見。騰黃者,神馬也,其色黃,一名乘黃,亦曰飛黃,或作古黃,或曰翠黃,一名紫黃。其狀如狐,背上有兩角,出白民之國,乘之壽可三千歲(黃帝乘之)?!盵24]702

作為一部實用性很強的瑞物圖典,顧野王編纂的《符瑞圖》在中古文化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其流布傳播的范圍不限于江南一隅,還遠播東亞與西域;其時間范圍也不限于南朝,而是在隋唐乃至宋初的數(shù)百年間被反復征引。據(jù)日本史籍記載,此書在7世紀已傳入日本,日本奈良初期已流傳于貴族之間,并為朝廷所引用。最遲于延歷四年(785),《符瑞圖》與《孫氏瑞應(yīng)圖》成為日本官方正式引勘用圖書,對日本政治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于《符瑞圖》的東傳過程,孫猛先生的《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詳考》一書中有詳細考證,茲不贅述。[8]1563

在敦煌文書中,有一卷長達4.5米的圖文長卷P.2683號文書,被敦煌學界推定為顧野王《瑞應(yīng)圖》。前輩學者王重民先生在巴黎見到該圖卷,定名為“瑞應(yīng)圖”。他在簡單梳理中古圖讖的發(fā)展情況之后,指出該卷作者當在梁、陳之世,又從引文中不避唐諱推斷為六朝寫本,“作者系雜采群說,欲為匯總”,疑為顧野王《符瑞圖》。[25]姜亮夫先生認為:“作者應(yīng)在梁陳之世”,“不避唐諱,殆為六朝寫本”。[26]饒宗頤先生據(jù)《沙洲都督府圖經(jīng)》(P.2005)背面所記歸義軍名號后記“瑞應(yīng)圖借與下”六字推斷,原卷為《瑞應(yīng)圖》,“了無可疑”。[27]陳槃先生認為:“依《中興目》,顧野王《符瑞圖》之要點:(一)改編《孫氏瑞應(yīng)圖》說;(二)兼改變《熊氏瑞應(yīng)圖》說;(三)曾采圖緯;(四)時復有援引,以為注釋;(五)起三代(?);(六)止梁武大同中”,“以殘卷校之,類似之處頗多”,疑其即為梁顧野王之《符瑞圖》。①陳槃:《敦煌鈔本〈瑞應(yīng)圖〉殘卷》,初刊《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7本,1948年出版,第59—64頁。增訂本據(jù)陳氏著《古讖緯研討及其書錄解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609—628頁。筆者則從P.2683的物質(zhì)形態(tài)觀察入手,對傳統(tǒng)認識中P.2683源自顧野王《符瑞圖》的推斷提出了若干新的佐證,認為:除文本內(nèi)容、體例結(jié)構(gòu)、著述時間基本相合之外,南朝名士顧野王的畫家身份和《符瑞圖》“秘畫珍圖”的特定屬性,為確定P.2683母本提供了線索;《符瑞圖》“益采圖緯”的主要特征與P.2683中“舊圖不載”的記述相互對應(yīng),成為兩者淵源關(guān)系一個較為直接的證據(jù)。②陳爽:《“秘畫珍圖”:敦煌繪本長卷P.2683〈瑞應(yīng)圖〉再探》,《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21年第9期待刊。

那么,南朝顧野王所撰的《符瑞圖》又是如何傳至遠在西陲的敦煌呢?對此,賀世哲先生提出了一種假說:顧野王撰《符瑞圖》十卷,止于梁大同(535—545)中。十余年后,即承圣三年(554)十二月,西魏名將于謹領(lǐng)兵滅梁,俘梁元帝蕭繹,占江陵(今湖北江陵,梁元帝都此),“收府庫珍寶及宋渾天儀,梁銅晷表,大玉徑四尺及諸法物;盡俘王公以下及選百姓男女數(shù)萬口為奴婢,分嘗三軍,驅(qū)歸長安”。他又據(jù)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敘畫之興廢》所載“元帝將降,乃聚名畫法書及典籍二十四萬卷,遣后閣舍人高善寶焚之。帝欲投火俱焚,宮嬪牽衣得免……于謹?shù)扔陟袪a之中,收其書畫四千余軸,歸于長安”,認為其中也許就有顧野王撰《符瑞圖》。大約565—576年,于謹之子于義出任瓜州刺史,并在莫高窟開一大窟,即今編號第428窟。其間于義部下書手完全有可能抄錄顧野王撰《符瑞圖》,并帶到敦煌地區(qū)而流傳。[28]

《符瑞圖》的東布與西傳,是中古文化傳播的一個生動案例,給東鄰日本帶來了南朝政治文化,給敦煌邊陲帶來了江南藝術(shù)基因。

猜你喜歡
太平
太平風俗美
電影評介(2022年4期)2022-08-08 12:37:52
太平老街
太平鳥:做好年輕人的品牌
守正創(chuàng)新讓“太平泥叫叫”叫得更響
華人時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52
勸君莫做“太平官”
當代陜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24
“太平洲”懸案
期待太平灣上的“不夜城”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8
閩菜“太平肉燕”飄香東南亞
海峽姐妹(2017年10期)2017-12-19 12:26:28
太平有象祈安康
太平江水電站遠程控制的實現(xiàn)
桐乡市| 南溪县| 富锦市| 长岛县| 察雅县| 柳江县| 寻乌县| 正定县| 防城港市| 阳春市| 清苑县| 清新县| 南郑县| 教育| 朝阳县| 许昌县| 萨嘎县| 丽水市| 象山县| 青浦区| 苏州市| 长岛县| 从化市| 利川市| 新田县| 翼城县| 拉孜县| 鹤峰县| 乌海市| 永平县| 衡南县| 左云县| 柞水县| 北海市| 邯郸市| 乐陵市| 岳普湖县| 黑水县| 建平县| 同江市| 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