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橐龇?、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yǎng)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這部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次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不僅是中國條文數量最多的一部法律,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它的施行也宣告了中國邁入“民法典時代”。
2月26日,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fā)展實驗室、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fā)布了《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20》。報告顯示,中國社會總資產已經由2017年的接近1400萬億元,上升到2019年的1655.6萬億元;2019年的社會總負債達到980.1萬億元,社會凈財富為675.5萬億元。在社會凈財富的分布中,政府部門財富占比24%,達到162.8萬億元;居民部門財富占比76%,達到512.6萬億元,居民人均財富約為36.6萬元。
報告顯示,中國近20年來社會凈財富相對于GDP以更快的速度增長,主要來自于兩方面的貢獻,即較高的儲蓄率和價值重估效應。另一方面,從21世紀的前10年與后10年比較來看,居民財富占比下降了2.8個百分點。對此,報告認為,應持續(xù)推進財富存量改革,大幅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更多引入市場機制和市場化手段,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3月20日有報道稱,三星堆遺址考古工作中新發(fā)現的6個“祭祀坑”出土了金面具殘片、鳥型金飾片、金箔、眼部有彩繪銅頭像、巨青銅面具、青銅神樹、象牙、精美牙雕殘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其輝煌燦爛程度再次驚艷了世界。
三星堆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鎮(zhèn),遺址分布面積約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核心區(qū)域為三星堆古城,面積約3.6平方公里,是四川盆地目前發(fā)現夏商時期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中心性遺址。1986年,三星堆遺址發(fā)現1、2號“祭祀坑”,出土青銅神像、青銅人像、青銅神樹、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貴文物千余件,多數文物前所未見,揭示了一種全新的青銅文化面貌。文物之精美、風格之詭譎,超出了人們當時的認知范圍,由此,三星堆名揚天下。
今年4月發(fā)生在中國云南省的一群亞洲象從原棲息地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向北移動的事件備受國際關注,而對于該事件的全面報道,更被國內媒體人稱為“今年最出色的國家宣傳片”。
4月16日,原本棲息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17頭亞洲象,“組團”從普洱市墨江縣遷徙至玉溪市元江縣。本來,亞洲象遷移擴散純屬正常現象,但進行如此長距離的北遷,在中國尚屬首次。約500公里的北上途中,當地政府部門一路監(jiān)控、投食,確保未出現嚴重的“人象沖突”,讓象群在一個相對友好的環(huán)境中悠然遷移,民眾也展現出積極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在無人機的幫助下,這些大象一路上的趣事也盡收觀眾眼底:在高速上散步、在街上閑逛、在水塘泡澡、小象睡覺被卡住起不了身、小象掉水溝……在新媒體的推動下,這群北遷大象就一下成了“網紅”,不僅在中國國內出名,也吸引了眾多外媒和網友的目光。一些國際知名媒體如英國BBC、美國CNN、日本NHK等也紛紛報道了此次中國云南大象北上事件。
2021年5月22日13時,“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因病醫(yī)治無效逝世,享年91歲,其骨灰安葬在湖南長沙唐人萬壽園陵墓。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fā)展雜交水稻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yōu)勢的科學家。他沖破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于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yōu)2號”。2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使水稻的單產和總產得以大幅度提高,令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
“發(fā)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為了實現這一宏愿,他長期致力于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他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國,傳授雜交水稻技術,以幫助克服糧食短缺和饑餓問題,為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各界代表7萬余人以盛大儀式歡慶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總結建黨一百年來黨帶領人民進行偉大奮斗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歷史經驗,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100年風雨砥礪,100年滄海桑田,在1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偉大歷史貢獻。
9月15日至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運動會在陜西西安成功舉辦。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了15日的開幕式并宣布運動會開幕。這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十四五”開局之年舉辦的一屆全運盛會,是全運會首次走進我國中西部地區(qū)。
本屆全運會以“全民全運,同心同行”為主題,在展示運動健兒拼搏風采的同時,積極推廣全民健身活動,普及科學健身和健康生活知識,帶動更多人參加體育鍛煉。此次全運會設35個競技比賽項目和19個群眾賽事活動共計595個小項,共有1.2萬余名運動員和1萬多名群眾運動員參加。有9人1隊12次超12項世界紀錄,1人1隊2次創(chuàng)2項亞洲紀錄,15人7隊24次創(chuàng)24項全國紀錄。
9月26日至28日,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zhèn)峰會在浙江烏鎮(zhèn)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發(fā)來賀信。峰會以“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共設置1場全體會議和20場分論壇,聚焦全球網絡前沿技術發(fā)展新趨勢、網絡空間治理新態(tài)勢,反映產業(yè)各界對互聯網發(fā)展前景的前瞻思考,展示推動互聯網發(fā)展治理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擔當,大會共有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2000名代表以線下或線上的形式參會。
據介紹,大會首次舉辦“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精品案例”發(fā)布展示活動,充分展現了國際社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真誠愿望和不懈努力,對各方深化數字合作具有積極的示范作用?!笆澜缁ヂ摼W領先科技成果發(fā)布活動”評選出14項代表性的科技成果,展現了全球數字發(fā)展強大活力?!盎ヂ摼W之光”博覽會聚焦全球數字技術前沿動態(tài),集中展現了云計算等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以及各領域各行業(yè)數字化改革的最新應用成果。
10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時指出:“經過艱苦奮斗,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在中華大地上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打贏了脫貧攻堅戰(zhàn),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隨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占世界近20%人口的14億多中國人民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關心和領導下,中國社會經過8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到2020年底,中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表示,中國非凡的發(fā)展進程,在全球范圍內為實現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作出了巨大貢獻。
1月29日,隨著遙感三十一號02組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并進入預定軌道,中國航天發(fā)射迎來2021年開門紅。4月29日,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進入預定軌道,中國空間站在軌組裝建造全面展開。5月15日,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于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q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安全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讓火星車成功著陸的國家。6月17日,神州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與“天和”核心艙對接成功,3名航天員順利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了自己的空間站,他們將開啟三個月太空生活,并首次開展較長時間的出艙活動。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3名航天員安全順利返回地球。10月14日,我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wèi)星“羲和號”順利升空,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探日時代”。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出征,3位乘組航天員開啟為期6個月的飛行任務。11月7日,翟志剛、王亞平身著我國新一代“飛天”艙外航天服,先后從“天和”核心艙節(jié)點艙成功出艙;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進行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講,這是時隔8年之后,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2021年的中國航天事業(yè)屢獲突破、飛速發(fā)展,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