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瓊瓊
教育是國家發(fā)展的基石。國運興衰系于教育,只有辦一流教育,才會出一流人才,才能建一流國家。在整個教育事業(yè)中,農村教育尤為重要。我國13億人口超過半數(shù)生活在農村,一半以上的學齡兒童也在農村。要提高我國整體教育水平,必須加強農村教育這個薄弱環(huán)節(jié)。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變革步伐加快,人們的價值觀、世界觀等都在急劇發(fā)生變化,所有這些使教師心理方面形成新的矛盾和沖突,農村教育由于其自身的問題本身就很多,而且長期都得不到有效解決,因此,很難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來有效排除這些矛盾和沖突,久而久之,這些矛盾和沖突就演變成教師沉重的心理壓力。因此,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尤其是農村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我國中小學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分析當前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壓力來源,為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以緩解他們的壓力提供依據(jù),進而將對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成長從而保證農村中小學教育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教育公平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一、學生家庭壓力
學生家庭方面的壓力也不容小覷!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多,都是家庭的心肝寶貝,個性較強;有些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心理素質較差,問題行為很多,難于調教。學生教育強調的是學校、社會、家庭教育的結合,然而事實上,隨著城鄉(xiāng)收入差距的進一步拉大,更多的農村家長選擇去沿海發(fā)達城市打工,這樣勢必造成農村留守孩子增多,我校留守兒童比例經初步統(tǒng)計超過65%,教育孩子在某種程度上就變成了學校的全部責任,學生犯規(guī)違紀根本找不到家長配合進行教育,缺失了家庭教育,這無形之中加大了教師的壓力。家長是既對子女的學習看得很重,但又不愿意自己去管理子女,將子女的教育責任全部歸于教師,子女的學習好則是子女的聰明所致,子女的學習不好則為教師的水平太差,對教師的勞動毫無感恩之心。這種無理要求的家長帶給教師的將是無言的痛苦。
二、教師工作量大、內容繁瑣
教師工作負荷過大。教師的職業(yè)決定了他們在8小時之外還要工作,除備課、批改作業(yè)、家訪外,還要個人進修、繼續(xù)教育。有很多農村中小學還實行寄宿制,教師晚上還得隨同學生自習,其實際工作時間最高可達14小時。對教師來說,超負荷的工作量常常會造成心理上的緊張,這種緊張在不能有效釋放的時候就會轉變成超強的心理壓力。
三、教育政策變化太快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把教育與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聯(lián)系起來,不斷進行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各種各樣教育領域的政策、變化也是造成眾多教師深感壓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夾心餅干”的角色中經常感到無所適從、無能為力。中小學教師因為職業(yè)的特點在教育教學中面臨著更為堪虞的困境。
四、多重職業(yè)角色
當今社會對教師職業(yè)角色提出了許多要求,如美國教師教育協(xié)會主席1996年就提出教師應該具有組織者、革新者、激發(fā)者、管理者、革新者、咨詢者、倫理者等10種角色。教師的角色定位使教師被賦予了太多的使命和責任,這都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和角色轉換的能力。凡此種種,無疑又給了農村中學教師更多的職業(yè)角色的壓力
壓力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適應壓力能引起我們的積極反應,壓力過重則可能導致種種身心失調現(xiàn)象,使得教師的心理出現(xiàn)問題。如果教師自身缺乏健康的心理,何以能夠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的學生?當然教師心理壓力的消除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的關注,共同付出,但其中最為關鍵的還是教師自己的努力與積極應對。
1.正確認識,坦然面對壓力
在應付壓力之前,首先要對壓力有明確的認識和接受態(tài)度,認識到壓力及其反應不是個人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會體驗到的正常心理現(xiàn)象。當壓力來臨時,相信壓力雖是危機,但也蘊藏機會,進而主動地適應壓力,面對壓力。教師不能怨天尤人,而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尋求問題的解決,用自信加能力使壓力成為自我發(fā)展的契機。
2.培養(yǎng)良好情緒,積極挑戰(zhàn)壓力
良好的心態(tài),樂觀的情緒有利于教師主動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緩解巨大的心理壓力。
(1)培養(yǎng)樂觀的心態(tài)
當遇到煩惱、挫折等不開心的情況時不妨進行一下心理換位,從積極的方面去思考。要善于從使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和處理問題。當面對工作不順、家庭不和、人際關系所引起的緊張和疲憊時,要學會用微笑對待,用真誠對待,相信一切會好起來而保持樂觀心態(tài)。
(2)激發(fā)成就感
一個人在職業(yè)生涯中具有勝任的能力并且有機會去表現(xiàn)他的能力,就會獲得成就感,并且使自己不斷處于自信中,進而激發(fā)出更大的積極性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同時也獲得喜悅、興奮、自豪等積極的情緒體驗;反之,則會有挫敗感。因此,我們在工作中應正確認識自我,努力去做想做、喜歡做、通過自身努力有可能做成的事,以激發(fā)成就感避免消極的情緒體驗。
(3)悅納自己,接納他人
悅納自己,就是教師在工作不順心、效果不佳時,也能坦然接受,不欺騙自己,更不要鄙視自己。人的一生,不會總是順境,工作更是如此。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有價值的人,沒有做好可以重新開始,失敗了可以重新再來。一個人對自己應該客觀分析,不要讓缺點和弱點掩蓋了自己的優(yōu)點、長處。抹殺了自己的聰明和才智,使?jié)撛诘哪芰o處發(fā)揮。
3.尋求社會支持,疏導壓力
教師是生活在各種社會關系網(wǎng)中的社會成員,承擔著各種社會角色。教師通過積極地與他人交往,在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理解人際關系的復雜。通過這些生活的經歷,教師能夠從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變成為一個有能力對別人施加影響的和進行自我調節(jié)的人,使自己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獲得來自同事、朋友、親屬的支持,以化解自身的心理壓力。
4.合理的工作方式,減輕壓力
農村中學教師應采取科學合理的工作方式,避免陷入瑣碎而又毫無目的的盲目狀態(tài),從而使工作、生活更有效率,減輕過重的工作負荷。特別是要改變業(yè)余生活單調貧乏的現(xiàn)狀,工作之余要學會休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各種文體活動,使業(yè)余生活豐富多彩,以此調節(jié)情緒,減輕壓力,增進身心健康。
讓我們每個教師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帶著愉悅的心情,投入到我們熱愛的教育事業(yè)中,把祖國的教育事業(yè)推向新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