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近年來,“靜待花開”成了一個熱詞,常常用在家庭教育方面。但是很多家長誤解了這個詞的內(nèi)涵,一般存在兩個誤區(qū):第一個誤區(qū)就是“無為”,家長啥也不用干,等著就行,到時候孩子自然會開花的,最終導致把對孩子的放手教育變成了放任甚至放棄;第二個誤區(qū)就是執(zhí)念,孩子一定會開花的,結(jié)果孩子偏偏長成了小草、大樹,沒能開花,與家長的期望背道而馳,家長就感到十分挫敗和惱火。這兩個誤區(qū)都曲解了“靜待花開”的含義。
筆者認為,“靜待花開”是一種藝術(shù),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教育的性質(zhì)類似農(nóng)業(yè),把種子種到地里,給它充分的、合適的條件,讓它自己發(fā)芽生長、開花結(jié)果。”從這句話筆者悟出兩層意思,一是父母必須有為,必須做點什么,要“給它充分的、合適的條件”;二是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生長,至于會開花還是會長成小草、大樹,這個不能強求。
“靜待花開”不是無為。把孩子生下來,需要給孩子“充分的、合適的條件”,這個條件既包括物質(zhì)條件也包括精神支持。但是當下大多數(shù)家長只提供了物質(zhì)條件,給孩子吃好、穿好、報各種培訓班,然后就以為萬事大吉了。很多家長對孩子在智力上的投資蔚為可觀,對孩子的感情投入?yún)s相當吝嗇。有些家長把孩子交給培訓班和家庭教師,自己只做取款機和監(jiān)工,沒想過要花時間親自陪伴孩子,這不是真正的“靜待花開”。我們知道,養(yǎng)一株綠植,如果你經(jīng)常欣賞它,和它說話,連澆水的時候眼里都飽含著愛意,這樣的綠植一定比沒人疼、沒人愛的綠植要長得茂盛。孩子也一樣,如果你只是投入了金錢,卻沒有走進孩子內(nèi)心,沒有給予孩子情感的溫暖和精神的支持,孩子是很難健康綻放的。
“靜待花開”要允許孩子發(fā)出不同的清香。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愛、理解和寬容,需要的是給予他們溫暖、傾聽、共情。當父母放下冷冰冰的企業(yè)管理思維,放下對孩子功成名就志在必得的執(zhí)念,真實地看見孩子、真誠地回應(yīng)孩子,那么,一段和諧的家庭教育旅程就徐徐拉開了序幕。在孩子成長的漫長歲月里,家長要盡全力去支持、鼓勵、幫助孩子,只有把父母責任盡到了,和孩子一起盡心盡力地去成長,至于孩子長成什么樣,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如果孩子偏偏長成了小草、大樹,沒能開花,家長也要全心地接納孩子。因為你愛的是你的孩子本身,而不是他成了什么才值得你愛。
筆者始終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堅持,你想要的幸福一定會朝你走來。只要你不急、不比,默默耕耘,就盡管靜待花開或靜待葉香、草香吧!每一個孩子一定以他獨特的形態(tài)綻放,以他獨特的芬芳沁人心脾,因為每一個生命都如此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