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亮池
一
村里有一群人,我稱其“曬聊族”,顧名思義,就是靠墻根、排排坐石凳邊曬太陽邊閑聊之人,多為老者,尤老太太居多。
我們村里,老頭們喜歡咂著旱煙,到附近老協(xié)打麻將,或遛鳥,習長話短說,不大熱衷閑言碎語?!皶窳淖濉睗u剩老太太。
她們通常集于村口,或村中,一切熱鬧寬敞明亮地兒。面前若走過趕集的、下田的、走街串巷的小販……倘逢遇,一機靈勁兒,她們的眼花似全好,“走過那人是誰呀?”“他(她)要去做什么?”非逮問一清二楚才作罷。
我多從其旁經過,問候一句:“曬太陽呢?。刻靸汉昧恕!?/p>
“嗯,可不!”或者“去哪邊?。俊?/p>
“嗯,干點兒活兒。”
我發(fā)現一有趣現象:村人打照面兒,啟口,總兩句亙古不變,“去哪兒?”“飯吃了嗎?”或明瞅見他上街買菜,還問句:“去買菜?。俊蹦侨酥坏么穑骸班?,去買菜,剛回嘞?!?/p>
天光清熱,村口柳樹下又聚群“曬聊族”。盛夏,柳葉已從早春的嫩青化成深綠,如墨般暗沉,這綠意,有一股直搗人的詭異氣兒。老柳樹皮蒼松,輪廓雖未減三分,仍亭亭如蓋,然老態(tài)龍鐘依稀可見。
樹蔭下,幾人竊竊私語,又是風言風雨,家長里短。裹一圈的黑色頭布下藏不住雙白鬢角,膚色黑黃,暗沉有斑,嘴角皺縮,咳嗽一聲,面容浮出一刀刀深深淺淺的皺紋,凝定住,一笑,又密密擠一堆兒,落齒漏風。夏日里蟬音悠綿,還有渺渺可聞的田野蛙聲。風一吹,柳枝輕顫,陽光從葉縫間閃耀碎光,撫她們臉上,舒展開。她們忙閉眼,手中緊逮拐杖置石凳,雙肘齊搭膝蓋,身子向前傾,厚厚棉襖覓不出半毫駝背,雙腳輕抖,頭也跟住微搖,唇邊吐出似貓咪的嗚嗚打鼾聲。
半晌,斜挎式小音響內倏忽蹦出白族調,一淹困倦與稀稀疏疏的說話聲。有人唱念有詞,輕輕復述,解疑釋惑。間或搓稻繩,以捆扎農作物;揉大香,可趕集擺售,可作廟會祈福;打漿糊,疊元寶,作法事、祭祀儀式之用……
她們兀自倚靠墻根,拄著拐杖,雙眼定定地望著遠方,那種凄涼與辛酸,可能沒人知道,也許自個兒才懂。在那里可第一時間望見村里來了誰:會不會是離家多年的子女回家省親;會不會是出嫁幾載的女兒回娘家看望自己……
她或許很嘮叨。你下田勞作時,提前煮好飯,等你回家,盡管味道或淡或咸,不似當年;喂雞喂豬,了卻后顧之憂;燒水打掃,你回家時,能喝口熱茶,住所清幽;娃兒們還小,哭鬧不停,她會變戲法,像你小時候那般,一下不哭,糖很甜。
后來,你帶著沉沉滿滿的一箱行裝,匆匆上路。在你飛得最高的時候,掙脫了一直牽著你的那根線。斷了線——卻放任了一只風箏的神游天地。
她笑了,也哭了。
她還是習慣到村頭走走,聞聞你早已消失的氣息;她還是在夏水湯湯的季節(jié)里,斜倚門旁,聽聽你穿著小雨鞋,在雨中踏踏而來的歡笑聲;她還是喜歡不時拿出你心愛的兒時玩具,細細端詳,當成寶貝,用布小心包裹,藏起來。她撥弄手指,一指指數著幾載未歸家了。
“叮叮?!彪娫掜懥耍犕仓袀鱽砟銓⒒丶乙惶说穆曇?。
她把聽筒壓在胸口,暗自竊喜一陣兒。
“別著急回家,在外邊好好發(fā)展,家里挺好,別太牽記?!彼你y發(fā)卻狂喜得變白了些,如皎潔月光。
二
少時,家里只有手推車。
祖祖輩輩扎根故鄉(xiāng)土地,耕耘著土地對我們的饋贈。每至農忙時節(jié),通往村子與田野的土路,忙碌的都是手推車,它興盛一時,充盈泥土味與稻花香。炎炎夏日,農人汗涔涔,地里的莊稼長得可真好。
出入原野,我們常搶著接過父輩的手推車,時拉時推,左顛右蕩,稍不留意,又駛進小溝;家里的哥哥姐姐尤愛撐車把,示意弟弟妹妹朝車內坐好,一路清朗笑語相送;父親無言,只是更喜歡當車夫,為家遮風擋雨,載我們安全抵達終點。
若逮雨天,在泥濘穿行,異?;?,人車俱疲。深深淺淺的車轍宛似平行鐵軌綿延不絕,一道道混亂不堪的腳印在雨后晴光的照耀下漸次板結成塊,幾近立體。
剛收割好的水稻惹人癢,是那種身臨其境的癢。裝一整車,壘好,扎繩,父親掌著手推車撐桿,小孩在后奮力推行。我們的瘦小身軀恰是好處,著力點剛剛好,便于前行,而區(qū)于大人高壯,不致將手推車向下壓,雖有力卻不巧。起初,我們常使初生牛犢之力,一鼓作氣,不料,早早偃旗息鼓。
手推車可謂將平衡術演繹至極致。如保持平衡,須兩頭持平。行車途中,最討厭父親有時將撐桿略抬幾分,以致身后的我們只得更佝僂下去。而今思之,先前他不一直這樣佝僂而行?
汗出如漿,總算到家,或在寬敞大院掛塊大布,忙用脫粒機脫粒;或去馬路,由南來北往的汽車碾壓成谷。
后來的我們長大了,也強壯了,手推車已被拖拉機替代。
“吧嗒吧嗒”,隱約中低沉粗獷的轟鳴聲遠遠近近透過空氣不疾不徐傳來,是那般明晰。村里眾多拖拉機轟鳴聲中,我略略一聞,便知父親駕著拖拉機回來了。這種熟悉而又親切的聲音早已沉沉嵌在記憶深處。
小型手搖式拖拉機分為車頭與車廂兩部分,可拆卸。在農村,并不鮮見,可耕地,亦能拉東西,在諸多農業(yè)生產生活中作用不容忽視。小巧、靈活的特點,更加適合我們這兒的山地耕種環(huán)境。
農事一起,它從一而終參與。父親如往常走近車頭,手持搖把,準確貼合住啟動機眼,緩緩搖動,動作從慢變快,幾圈過后,熟悉的轟鳴聲響徹耳畔,漾出縷縷白煙曼妙浮蒼穹。手搖拖拉機是門技術活,柴油機反轉后,容易帶搖把一起轉動,弄不好會打斷胳膊和門牙。
行駛之際,在平地與上坡,其行駛方向與轉動方向一致。然走下坡,情況則相反,譬如左轉向,須按右手邊的轉向裝置,往右,亦是。
前幾年,父親患上號稱“不死的癌癥”的類風濕,導致關節(jié)腫脹、疼痛、晨僵、變形。天一變冷,骨頭疼痛,張握受限,難使力啟動拖拉機。醫(yī)生曾提醒,“少接觸生冷水!”然以農業(yè)為主的眾多農村家庭,不觸冷水,絕非易事,甚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明知會完全喪失勞動力,卻依舊背道而馳,因為這就是生活。
后來,農業(yè)生活呈現片斷式、憩息式。平日耕種、澆地、施肥等小農事不再動輒開拖拉機,取而代之是一種小型三輪電動車。車廂內可放鋤頭、噴霧器、背簍等,生產生活稍有減負,較原先出行輕捷。尤為可貴的是,除較大農事外,女性獨擋一面了。
現在,村里人陸續(xù)購進汽車,拖拉機與汽車的一席之地愈發(fā)稀罕。村中道路狹窄,空地稀少,尤其趕上洗賣春蒜,更是寸步難行。生活漸漸光鮮背后,免不了停車難的窘境。
如今,不變的,仍是父輩一如既往耕耘著故鄉(xiāng)土地。
三
早些年,村東頭,一位約莫六十多歲的老頭常年來此。一頭稀疏凌亂的頭發(fā),高顴骨,皺紋遍鋪的老臉闊而圓,干燥皮膚透著滄桑,緊閉的嘴唇青裂,他肩膀很闊,走路厚重坦然。老頭常穿藍色滌卡衣,深褐色褲腳開了縫,盡管推著的老牌自行車在巷弄哐哐做響,可老手藝一直沒落下,在燈火闌珊處如螢火般微微閃爍,叫人頓覺親切。
他一來,先將老牌自行車立好,取下家什兒。他愛坐在那棵大柳樹下的石階,正當盛夏,清晨落了場小雨,地面有些濕,大柳樹分外翠綠。老頭照例先燃小火堆,孩子們看到后奔走相告,習慣從家小心翼翼拖著玉米粒兒,膽小如鼠又饞勁十足,路上落些碎粒,塑料袋有眼窟窿。我們爭先恐后讓老頭接過手中塑料袋或提籃,明亮眼神閃著可愛,透著天真。
老頭統(tǒng)統(tǒng)把收來的玉米粒灌入黑乎乎的鐵質圓滾筒。左手耷拉滾筒末端的手柄,一直轉動,寬厚而布滿老繭的右手托著長長煙斗,嘴中吐出暈開的煙圈兒,好不悠閑。深邃慈祥的目光時常瞄瞄煙斗,大拇指忽而搗搗碎煙片,時抬時落。一撅一撅的嘴角露出雙酒窩,憨態(tài)可掬,與樹梢滴落地上砸碎的水滴一樣,都是讓人喜歡的樣子。夏日陽光似乎起了困意,一種含含糊糊的困意。
差不多時候,他突然起身,撣去衣上煙屑兒。招呼我們躲身后:“爺爺本事強著嘞,瞧好嘍,看我七十二變。”說罷,慢條斯理拾起地上擺好的撬棍,右腳踩鐵滾筒,呈半弓狀?!芭椤甭曇艉艽?,他真的變出一顆顆碩大飽滿的爆米花,我們歡呼雀躍,像過年。此刻,太陽懸于頭頂,老頭滿頭是汗,心里生花,那個盛夏,知了陪伴著老頭與我們。幾個夏天過去,孩子們都已長大,老頭不見了,再未來過,與爆米花的美味一起消散。
這是很長一個夢,老頭或許從未出現,我只是不愿醒來。村東頭那陣陣熟悉的清脆單車鈴聲,那棵老柳樹下平滑的石階,那悠長而回味無窮的砰砰聲,還有回不去的盛夏與少年。
四
村中廣場栽了一株垂柳,隔我家小賣鋪僅三丈余,每日,我往返小賣鋪與新家,與之照面不知幾回。
我走過去細細觸摸蒼勁樹皮,呈褶皺狀,散落大小各異的裂痕,有些已枯死,似戰(zhàn)戰(zhàn)兢兢,若風一過,結局自已注定;斑駁的黑褐色倏忽泛出斑斑點點的鵝黃色小塊,無規(guī)則,像草,亦不像,極好看。
柳樹向西,有一堵小圍墻,很長時間,村中一頗有學問的老叟將它作為文藝刊墻。早期,書滿一墻粉筆字,尤像行楷體,字小不密,觀之,不擠眼,我們尚小,也懂不得幾字;后來,每回訂閱報刊送到,他細心裁剪幾章,提桶打好的漿糊敷墻,小心貼報,排版簡潔明快,村人至前品閱;再后來,老頭???,耄耋之年,身體已然吃不消,無人接手,而今墻上殘留些許,一番落敗之態(tài)。風過,報紙簌簌作響,是漸漸撕裂開的聲音,間或有柳葉的清脆聲。
老刊墻佇立在那兒,迎日月星辰,風疏雨驟,無人再觀。對了,隔墻后,是一口老井,也瑟縮在角落無人問津,荒草終作伴,偶有幾滴引泉流入,打破一方死寂。
柳樹南邊,是一圈低矮墻欄,不全封死,中部留幾孔。孩提時代,我們在此捉迷藏,作堡壘阻擊“來犯之敵”。墻欄內栽滿篁竹,還有一排白蠟樹,我們折枝當“金箍棒”,盡得巔峰,偶取樹葉,含唇,輕輕吹,奏一段“不著調”。隔不遠還有長石板,斜著,呈下坡,權當滑梯,褲子經不起折騰,紛紛遍體鱗傷。
彼時,隱隱約約的鳥鳴聲層層疊疊。更南處,電線上稀稀幾只一動不動;枯枝敗葉間渺渺藏幾聲;高飛而遠翥者,冷不丁吼吼;廣袤荒野內,覓食無果的,唧唧喳喳;臨近人群,誠惶誠恐的畏懼者,鳴聲亦柔細。
夏天,小孩放學匆匆寫完作業(yè)。天光未暗,大伙聚在村中廣場,男孩打羽毛球,女生拉根橡皮筋,踢踏踢踏跳起來。倘不小心用力,羽毛球高高躍入柳枝,不肯下來,我們只得暫停,奔回家,撐一長棍,捅捅瞧。倘夠不著,還得請柳樹下、長石凳上納涼的大人幫取。未久,星光滿天,月色朦朧,清風自在古井外,柳葉細細裁風來。還有螢火蟲,像是可以觸及的星空,和著老太太的各種老故事,蟬音悠綿,渺渺可聞的田野蛙聲,恍恍惚惚,我們一夜長大,花香果熟……
有時夢到以前,睜眼都沒了。
五
已很久沒養(yǎng)過鴨子。從集市購回五六只小旱鴨,蹤影俱無的豬圈又充盈生命的氣息。
看著這群毛茸茸的小家伙發(fā)出短促的嘰嘰嘎嘎聲,并冗長重復下去,不覺刺耳,反似風鈴清脆晃動。是的,它們可愛極了,不時若無其事探頭瞅瞅,閑庭信步,像步履蹣跚的老太,雙蹼則稍朝身體內側靠,與“內八步”不無相似,屁股一撅一撅,淺褐色尾羽稀稀疏疏,頗似一襲蓑衣垂下絲絲如硬如軟的細條,搖曳著。
這群小鴨子絕多數披一身褐色,少許黃褐相間,有大有小,卻相差無幾,略略有別。地上重鋪了一圈碎刨花,它們蹲住,站立,可能正在適應新環(huán)境。我站定圈門口,被它們深深吸引,尤對黃褐相間而黃色俱多的小鴨子,更欣喜不行。當然,其間還有幾只小雞,可比起小鴨子體格更大了些,我的目光沒稍作停留,總覺小雞少了些許純真呆萌。
我再近前,鴨群膽小,悉數后退,不四散奔逃,卻密密麻麻扎堆兒。我緩慢回步,它們警惕性漸減,空隙一一張大,黯淡無光的瞳孔依舊很大。之后,許是互相混了個臉熟,也就見怪不怪嘍。
我常去菜園薅幾把青菜剁碎了,拌點兒麥麩子、稻糠之類,或把剩飯剩菜倒進食槽,有時擇菜做飯,也把爛的蟲蛀菜葉丟給它們,削完的水果皮也可以。望著食槽里眼花繚亂的菜品,它們仿佛應接不暇,宛似小湯匙的扁扁長嘴微顫,不是啄食,更像吸食。吃太快,恐被噎著,筆直擎脖,微晃,試圖吞咽,只瞧一小塊凸物由脖頸上部漸次滑落下端,直至空空如也,我急忙提水過來,倒進旁處小圓槽,它們心照不宣倏地垂首浸水,猛然吃水,也不知一口吃得多少,兀自一吃再吃。原先澄澈清水攪動,漾起七顛八倒的水花,很快渾濁不堪。
過些時日,我打開豬圈門,讓小鴨出屋溜溜,它們還小,先不放在家門外,在小院溜達挺好的。天光尤烈,我索性扭開自來水龍頭,嘩嘩水流潺潺瀉下,砸在地上,落進槽內。它們太喜歡洗澡了,四處張望,耷拉腦袋,呼扇著似與身軀極為不搭的小翅膀奔到水灘,羽聲噗噗。先大口吃水,吃畢,攜曼妙身姿在水中躍動,頭倏地向下,脖子隨之抽動,循那軌跡甩出或上或下的拋物線,直至蕩遍全身,宛似一條長鞭揮出,從一而終地游走。羽毛濕了,雖未濕透,卻涼爽得清透肌膚,著實愜意,再徐徐散開,不動聲色,令人捉摸不透。
幾只攤在地上,不時扭頭,目光所極之處,若長扁嘴可達,就忙不更迭撓著濕羽,梳理幾分,已而,似干未干的雛羽不知覺被揉成一撮撮;幾只踉蹌而來,挺直身軀,撲騰著,撣掉一身泥沙和水霧,很是憨態(tài)可掬;有的半只腳直立,微闔眼眸,騰出另一腳蹼彈著、搔著癢癢?;锇閭凖R沐浴在陽光之下,享受片刻閑適,卻總有些不安分的家伙分外調皮。只瞧一只黃褐相間的小鴨逐蠅嬉戲,樂此不疲。其始把軀體緩緩下壓,長扁嘴猶如推土機鏟斗整裝待發(fā),幾乎緊貼地面,目光如炬,將獵物一一鎖定,成竹在胸般悠悠湊近,忽而猛地一個箭步穿出,必十拿九穩(wěn)。倘使逢遇高處之蠅,只得隱隱發(fā)力,噌地朝上竄躍,又撲了個空。還別說,小鴨的敏捷反應挺出人意料的,疾步而至,隨蒼蠅的起伏而迅速做出反應,將其游刃有余勁兒凸顯得淋漓盡致。
天晚些,我將小鴨子趕回豬圈。夜愈來愈深,打手電筒瞧瞧。黎明醒來之前,它們只會緊挨,保持沉默的團結。
六
一連下了好幾天雨,雨勢愈加瓢潑,從淅淅瀝瀝倏然化作驟雨狂瀉,似一雨入秋。周遭的青山碧野間氤氳著一層層朦朦朧朧的霧氣,很重很深,叫人目光無法穿破,柔柔綿綿,如溫婉可人的豆蔻女子明眸善睞,使人牽記不已,癡癡呆呆凝望著,念著,不說話,亦是一種表達。
初晨,小雨,入街買早點,稀豆粉攤鋪不復出現,只得把事先買好的花卷揣兜,沿街迎雨徑直向南到凌云閣,吃碗燙餌絲,開始一天的日常生活。誠然,吃慣早點,倘斷一日,總覺缺些什么,算生活的一種儀式吧。
落雨時節(jié),濕漉漉的小徑大道被沖刷潔凈,或緩或急般滑入溪流,決絕地往低處漲涌,終融入劍湖之水,下肥了魚群,倘使再過幾日,恐臨湖之田亦被殃及。
家里柴燒水停了三天,緣是雨定。粗的、細的、急的、緩的——雨不弱于初,決不停歇。七八個水壺早變輕變空,雨若再狂些,似把它們驚得倒地。晌午,天陰涼,云霧迷蒙。我趕忙雙手握斧劈柴,將短細柴木壘成一小堆兒,中間留小縫兒,易生火。這種近乎原始而純粹的燒水方式用打火機有些不搭,換成火柴更有韻味,像藝術品般輕擦,小火倏地燃亮,在一片白氣世界,分外璀璨。
火輕舔柴禾,稍有一抹暖意微微襲人,映得我面色泛紅。打水入桶,置火烤架,細心添柴,火星子噼啪乍響,火苗聳聳向上竄,火勢很猛。昔日,我總把火弄熄,雖加柴不絕,局勢卻在意料之中。原來,不計長短柴禾,遍塞空心水桶,慢慢地,底部燒空,無料可燃,長柴木又如鶴立雞群,令弱火望而卻步,最終燃滅。后來,我先投短柴,火燎其身,繼而一躍而起,火光沖天,再不滅了。
煙熏籠罩,生活處處彌漫生命氣息。我享受開水溢出之際,那樣蓬勃、不屈的涌動,白氣熏蒸,朦朦朧朧,嵌入眼內,聞一聞,還有淡淡的清涼味,一呼一吸,整個人像棵樹漸漸舒展。
轉眼七月,村里又到烤煙季節(jié),雨中,猶聞拖拉機聲此起彼伏,遠遠近近轟隆不歇,有一種異于晴日的濕悶感。古時雨里勞作,人身披蓑衣,頭蓋斗笠,高挽褲腿,赤腳入田;今人則穿塑料雨衣,腳踏雨靴,草帽一戴,躬耕于田。雨聲里,農歌盤桓在原野四圍,是雨歌,是農歌,也是贊歌,沒有憂傷,沒有抱怨,一番勤勞,將命運交予天地。摘煙葉、扎煙葉、烤煙葉、揀煙葉,一輪接一輪,延續(xù)近兩三月。
雨,仍舊下得冷烈。
不見曦月的日子,連黃昏都分不清楚。白里來,白里去,若沒有雨聲歡愉,人怕是會悶得昏昏欲睡。終于,夜黑透,白色在目光中遍尋不獲。舉一把小傘,飯后散散步,渺不可聞的小雨點稀稀落落,沾衣欲濕,欲擁吻你,不,應是大地上的一切萬物生靈。鞋底踩了積水,鞋面殘有濕泥,橫穿過綠油油的稻田旁錯落的水泥小徑,蛙聲落落大方,萬物回聲。
躺入床,土腥味兒仿佛捎雨入屋。閉眼聞之,畫面慢慢浮現。優(yōu)雅閑適的小提琴手挽褲腿,赤腳站在小河。清澈微涼的流水劃過鵝卵石,輕撫腳踝,時不時傳來鳥聲更顯幽靜。輕細的風一掃屋內的潮涼與靜謐。
連綿不絕的雨依舊不歇,令人從最初喜雨時的聞之霏霏到如今的漸生煩悶。碧空如洗時,仲夏熱人發(fā)懵,我們的心里是矛盾的:霪雨霏霏,企盼天晴;晴空萬里,又念雨之可愛。
七
這里的土地四季更迭,采收一季,忙種下一物。剛抽掉蒜苔,栽好煙苗,未及挖完大蒜,春蒜又得澆了。村里人的確很苦,得幸水源充足,然一些偏遠山區(qū)只能挑水澆灌作物,我們算得幸運。夏季,村人普遍晚上八點以后才吃飯,甚者更晚。天早黑透,有些尚在田間就著手電筒弱光澆春蒜,半張臉在搖曳不定的燈光下閃閃爍爍,另外半張隱沒在濃墨般的黑暗。
我生長鄉(xiāng)村,對莊稼人心情深有體會。開春時節(jié),滿懷信心撒下希望的種子,呵護土地,望著種子慢慢發(fā)芽、成長。待灌溉、施肥、除雜……好不容易結果、收割、鋤根,耕耘的疲憊漸離腦后,收獲季節(jié)應是喜悅的??商鞛摹⑷说?、市場等不可控因素,無法預料,辛苦一年,可能徒勞一場空。又至除夕,想想唯有安慰自己明年繼續(xù)努力。關于這個問題,或許路遙的《早晨從中午開始》一書寫得更為透徹:“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做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獲的指望,也心平氣靜地繼續(xù)耕種。”這句話同樣適用于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們。
曾在朋友茶室談到一個問題:80后可能是最后一代真正意義上的農民?!?0后”“00后”的我們,年少讀書不認真,父母說:“不好好學習,以后只能回家種田?!比缃?,父母喜憂參半——孩子去了陌生的繁華城市,無人愿待鄉(xiāng)村,誰還知曉家有幾畝地,在哪兒?鄉(xiāng)村漸成孤獨的集散地,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愈來愈多。
后來,鄉(xiāng)下父母被子女接入城市,匆匆數日,他們便待不住。三兩居室或許是他所能接觸的整個世界。出門不認路,舉頭不識人。眼前世界故意從她身旁撇過,不帶一絲聲響。她開始懷念鄰里街坊,房前屋后的樂趣。隨處瞥見熟悉的草木、村莊、老路、星河。她愈想愈激動,更堅定回鄉(xiāng)念頭。
誠然,鄉(xiāng)村是莊稼人的朝朝暮暮和炊煙裊裊,更是每個人的生活、勞作與喜怒哀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護一方故土。生死于斯的人們,他們的情感和靈魂,對家鄉(xiāng)共同的感悟與熱愛,組成一個地方的精神底色。
長期快節(jié)奏生活方式叫眾多城市上班族倍感壓抑,愈向往鄉(xiāng)村,更多知其表面。在他們看來,鄉(xiāng)村是恬靜與安逸的理想地,是尋得與世無爭的桃花源,是陽春白雪,是詩和遠方。理想化背后,其實暴露著混沌蕪雜的鄉(xiāng)土氣和捉襟見肘的生存線,內心不由得感到親近,卻又涌起早已見慣的嫌隙,或許還夾雜落拓與失望。
你所向往的鄉(xiāng)村生活并非愜意灑脫,那兒更需勤勞。這絕非“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般沖動與隨心。
我喜歡鄉(xiāng)村,對生長于斯的故土,有揮之不去的情愫。那兒灑脫、自由、無拘無束,幾不舍離。有一天,聽到朋友袒露心聲,我不由得反思。她向往城市生活,非厭鄉(xiāng)村,很樸實的想法——那兒有更好的教育與醫(yī)療條件。
一半是陌生的繁華,一半是熟悉的鄉(xiāng)井,有時真不知如何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