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明 朱曉娟
(鎮(zhèn)江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可克達拉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直轄縣級市,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東臨伊犁州首府伊寧市,西接霍爾果斯市,南靠都拉塔口岸,北依天山北脈科古爾琴山;可克達拉市城西工業(yè)園位于可克達拉市西部,總用地面積26.74 km2,見圖1。
圖1 區(qū)域位置圖
園區(qū)總體定位:依據可克達拉市工業(yè)園區(qū)整體建設思路,將城西工業(yè)園打造成以農副產品及食品加工、機械制造、精細化工等優(yōu)勢產業(yè)主導的重要工業(yè)園基地。
自城西工業(yè)園成立以來,大力進行了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們在道路雨水工程設計過程中,對傳統(tǒng)設計方法中存在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綜合初雨徑流污染控制、雨水資源化利用、排水體制提升、內澇風險防控等多目標的要求,在降低工程費用的同時,有效地提升了園區(qū)排水系統(tǒng)建設水平。
鄰近城市和城西工業(yè)園已建道路的排水體制采用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管道采用截流式干管布置,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排入截流式干管;雨、雪就近排入邊溝、邊渠,澆灌人行道邊的樹木或綠化帶,短期多余雨水徑流排入截流式干管。該排水體制實質上仍然是雨污合流體制。
通過對相鄰已建道路排水工程的建設和運行情況分析,采用上述排水體制的傳統(tǒng)設計存在以下問題。①由于采用市政道路橫斷面設計,人行道高出車行道0.1 m~0.2 m,道路邊沒有設置邊溝,樹木或綠化帶地面也沒有下凹,“雨、雪就近排入邊溝,澆灌人行道邊樹木或綠化帶”沒有充分體現,而是采用雨水篦等收水設施收集后排入截流式干管,進入污水處理廠。②大量雨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導致進廠污水水質濃度明顯偏低;強降雨時,進入污水處理廠的雨水量遠超其承受能力,造成極大沖擊,嚴重影響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③由于年均降水量只有245.1 mm,雨水資源的稀缺性沒有被充分認識,被當作廢水,白白流失。
采用暴雨強度公式為:
式中:P為設計重現期,取2年,t為降雨歷時(min)。
上述暴雨強度公式不能直觀地反映該地區(qū)的降雨特點,為此,我們根據該公式,按P=2、t=60求出降雨雨型,如圖2所示。
根據該雨型分析可知:①最大的雨峰突出S1,10 min的降雨量為7.07 mm,降雨強度為0.707 mm/min,之后迅速衰減;②第1小時的降雨量僅為11.2 mm,通過計算亦可知第2小時的總降雨量為0.65 mm。
建設基地的表層土壤土質情況如下。
風積細砂:黃色,層厚2.5 m~3.0 m;成分以石英、長石為主,表層含少許植物根系。
圖2 1h降雨雨型圖
根據上述地質情況,可見建設基地的地表土質顆粒較大,滲透性較強,滲透率在0.7 mm/min~3.5 mm/min[1],考慮到有植物根系的因素,取其滲透率為0.8 mm/min,滲透能力與降雨強度關系見圖2,當降雨量超出P=2時的雨峰降雨強度,因此,降雨能迅速滲透進土壤;但當地表被硬化后,如建設了瀝青路面、停車場、房屋建筑等,則地表滲透能力大為降低,徑流系數迅速提高,容易導致地表徑流的產生。
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遵循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踐行海綿城市設計理念[2],按照“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tǒng)治理”的方法[3],兼顧本地降雨(雪)特點和雨水資源化利用的要求,同時考慮強降雨可能造成的內澇災害防治,統(tǒng)籌以上多目標和要求進行雨水工程設計。
園區(qū)道路排水系統(tǒng)構成:污水管網(收集園區(qū)所有生活污水和工業(yè)廢水,截流化工區(qū)的初期雨水,不在本文討論范疇)、源頭控制系統(tǒng)(用于應對雪和小雨的下凹綠地,削減面源污染,能夠滯蓄P=2降雨形成的路面徑流)和內澇防治系統(tǒng),用于有效應對P=20 強降雨導致的澇(積)水排放[4]。
在道路兩側人行道行道樹間設置下凹綠地,每3個樹空設置2座下凹綠地。車行道路面雨水通過人行道路牙開口進入下凹綠地內,人行道雨水直接進入;進入下凹綠地的雨水滯蓄、下滲,通過下滲、沉淀、過濾、植物吸附等作用,對雨水中的SS(懸浮物)及其他污染物質進行凈化處理(見圖3、圖4)。
經測算,主干道(寬32 m)的下凹綠地需下凹0.2 m,次干道(寬26 m)的下凹綠地需下凹0.16 m。經過雨水源頭控制,路面雨水徑流被全部滯蓄,不再有地表徑流排出,因此,雨水管道無須再行設置,而下凹綠地內滯蓄的雨水,小部分被下凹綠地內植被吸收,大部分將下滲進入地下,涵養(yǎng)地下水源。
圖3 下凹綠地布置平面圖
圖4 人行道下凹綠地橫斷面圖
與傳統(tǒng)設計方法相比,下凹綠地的設計便于積雪鏟除時就近堆放,也更方便雪融水的及時排放。
當降雨強度增大,形成的路面徑流量超出下凹綠地的滯蓄能力時,路面徑流無法再進入下凹綠地,將漫溢路面,在重力作用下,沿道路縱坡由高處路面向低處路面流動,并最終在豎向凹點路面匯聚,形成澇(積)水區(qū)。因此,在道路的豎向凹點處,從該處向下游的排澇管道直到可靠受納水體,按壓力流狀態(tài)、P=20標準強降雨排放要求進行設計澇(積)水收集系統(tǒng)。
整個園區(qū)雖然沒有通常意義上的雨水排放管道,但針對易澇點的內澇風險已經得到妥善考慮和處理,整個園區(qū)就不會發(fā)生強降雨(P=20)形成澇(積)水區(qū),并阻斷交通的現象,能夠保證園區(qū)交通安全有序的運行。
在可克達拉城西工業(yè)園道路雨水工程設計過程中,我們改變了過去對雨水“一排了之”的簡單做法,遵循海綿城市設計理念,統(tǒng)籌多目標和要求,構建了一套“源頭控制+內澇防治”的雨水排水工程系統(tǒng),有效滿足了從小雨(雪)到大雨安全排放的要求,實現了環(huán)境保護、資源節(jié)約和利用、防澇風險管控的有機結合與統(tǒng)一。
該設計方法和思路對園區(qū)其他建設項目,乃至附近城市或園區(qū)建設項目雨水工程設計具有積極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