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敦煌文書P.3885號中的“敵禮之恩”問題

2021-03-03 04:33苑恩達陸離
西藏研究 2021年6期
關(guān)鍵詞:開元吐蕃唐玄宗

苑恩達 陸離

(南京師范大學(xué)歷史系,江蘇南京210097)

敦煌文書P.3885號《前大斗軍使將軍康太和書與□□贊普》主要記載了開元二十九年吐蕃贊普率領(lǐng)大軍進抵河西大斗軍附近并與駐守唐軍對峙之事。在這封敦煌文書中提及吐蕃曾享有“敵禮之恩”[1-3]90-98、89-90、260-264,而中國古代的中原王朝只有在和與其地位相等的政權(quán)往來時才會采取這一禮遇。因此此封文書中出現(xiàn)“敵禮之恩”這一詞語,似乎也就意味著唐朝承認與吐蕃地位相等。但是關(guān)于吐蕃開始享有“敵禮之恩”的具體時間則在文書中并未體現(xiàn),只是使用了一個大概的時間字詞“早”??疾扉_元二十九年之前唐朝與吐蕃的關(guān)系可發(fā)現(xiàn),在唐太宗貞觀年間以及唐高宗統(tǒng)治初期,吐蕃始終處于唐朝的羈縻朝貢體系之下,這一時期吐蕃開始享有“敵禮之恩”是不現(xiàn)實的。之后,以顯慶五年吐蕃進攻吐谷渾為開端,唐蕃關(guān)系急轉(zhuǎn)直下,戰(zhàn)爭成為唐蕃交往中的主流。直到長安年間,唐蕃關(guān)系才再次開始走向正?;?。在這種情況下,唐高宗和武則天在位時期吐蕃開始享有“敵禮之恩”的假設(shè)也應(yīng)是不成立的。因此,吐蕃開始享有“敵禮之恩”應(yīng)該發(fā)生在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三位皇帝在位時期,即神龍元年至開元二十九年這段時期。但睿宗在位時期,唐蕃關(guān)系再度呈現(xiàn)出惡化的端倪,史稱“吐蕃內(nèi)雖怨怒,外敦和好”[4]5228,并且這期間唐廷的對外重點已經(jīng)從吐蕃轉(zhuǎn)移到了突厥,睿宗不僅同意突厥可汗默啜的請和,并且還以“以宋王成器女為金山公主,許嫁突厥默啜”[5]6664。所以,唐睿宗在位時期吐蕃開始享有“敵禮之恩”也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吐蕃只可能是在唐中宗和唐玄宗兩朝中獲得的“敵禮之恩”。然而中宗、玄宗都曾在位多年,這對于確定吐蕃開始享有“敵禮之恩”具體時間的幫助不大。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在搜集相關(guān)史料記載的基礎(chǔ)上,對吐蕃開始享有“敵禮之恩”的具體時間問題進行探討,并對其實際含義進行辨析。

一、唐中宗與“敵禮之恩”

武則天統(tǒng)治后期,吐蕃曾先后于久視元年和長安二年進犯唐朝,然而兩次進攻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在這種情況下,吐蕃于長安二年派遣使者“論彌薩等入朝請求和”[4]5226。對于吐蕃的求和,唐朝一方積極回應(yīng),武則天先是于麟德殿設(shè)宴招待吐蕃使者,“奏百戲于殿庭”[4]5226,之后更是在長安三年答應(yīng)了吐蕃的求婚請求。這里要指出的是,吐蕃一方之所以會積極主動向唐朝求和請婚,除了兩次與唐作戰(zhàn)失敗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便是吐蕃計劃對南詔用兵,不想陷入兩面作戰(zhàn)的境地。得到唐朝的回應(yīng)之后,長安三年吐蕃贊普赤都松贊便“赴南詔,攻克之。”[4]5226不過吐蕃的此次征服不是很成功,并沒有在南詔相關(guān)地區(qū)建立穩(wěn)定統(tǒng)治。第二年南詔相關(guān)地區(qū)便爆發(fā)了叛亂,這一點在漢藏史籍中都有體現(xiàn),《新唐書》(卷216上)中記載“虜南屬帳皆叛,贊普自討”[6]6080,《吐蕃大事紀年》中記載長安四年“冬,贊普牙帳赴蠻地”[7]200,并在此次討伐過程中,赤都松贊于軍中去世,吐蕃與唐朝的聯(lián)姻也因赤都松贊的去世而擱置。

赤都松贊去世后,吐蕃內(nèi)部發(fā)生了激烈的政治動亂。據(jù)《吐蕃大事紀年》記載,赤都松贊去世的第二年,吐蕃內(nèi)部先后發(fā)生岱仁巴農(nóng)囊、開桂多囊等大臣叛亂被殺,贊普兄啦跋布(乞黎拔布)被逼退位,大論麴·莽布支拉松獲罪,悉立叛亂等一系列政治事件[7]200-201。雖然這一系列政治事件最終都被赤都松贊之母墀瑪類順利解決,并且扶持贊普王子野祖茹即位(即赤德祖贊),保證了吐蕃的穩(wěn)定和贊普王位的傳承。但是經(jīng)過這一系列變動之后,吐蕃元氣大傷,不僅無力再次掀起與唐朝的爭端,更是擔(dān)心唐朝會趁機主動出擊。在這種情況下,輔佐年幼贊普處理朝政的墀瑪類決定繼續(xù)推行其子赤都松贊在世后期所采取的對唐友好政策,通過維持唐蕃之間的和平來保證政權(quán)安全。于是同年吐蕃便派遣使者前往唐朝告哀,唐朝對此也進行了積極回應(yīng),史載“中宗為之舉哀,廢朝一日”[4]5226。事實上,唐中宗的這一行為已然提高了吐蕃的政治地位。在此之前唐朝已先后經(jīng)歷過兩位吐蕃贊普的去世,其中芒松芒贊贊普去世后,唐朝的反應(yīng)是“遣郎將宋令文入蕃會葬”[4]5224;松贊干布去世之后,唐朝的反應(yīng)則是“高宗為之舉哀,遣右武侯將軍鮮于臣濟持節(jié)赍璽書吊祭?!盵4]5222與這兩位贊普去世后唐朝的反應(yīng)進行比較來看,赤都松贊的待遇應(yīng)是相當(dāng)高的,不僅高于芒松芒贊贊普,還高于松贊干布贊普,而松贊干布去世時,正是唐蕃關(guān)系最為友好的階段,其本人還被唐朝加封為駙馬都尉、西??ね酰欢淙ナ篮髤s也沒有享受到“廢朝一日”的待遇。由此可見,這一時期唐朝也是十分希望與吐蕃維持和平局面。

唐朝之所以這么重視與吐蕃之間的和平,主要受當(dāng)時內(nèi)外局勢的影響。首先從內(nèi)部局勢來看,吐蕃贊普去世的第二年唐朝便爆發(fā)了神龍政變,太子李顯在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五人的支持下成功即位,重新復(fù)辟唐朝。但是,唐廷很快便再次陷入新的政治斗爭之中。先是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范、袁恕己五人與韋皇后和諸武勢力對抗,最終以張、崔、敬、桓、袁五人的徹底失敗告終。隨后,又爆發(fā)了太子李重俊與韋皇后和諸武勢力的沖突,最終以武三思、武崇訓(xùn)父子被殺和太子李重俊兵變失敗被殺而告終。由此可見,這期間唐朝內(nèi)部政治矛盾重重,政治斗爭此起彼伏,甚至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下,唐朝的對外政策勢必會受到影響,在對外交往中更傾向于一種謹慎小心的態(tài)度。

其次,從當(dāng)時外部局勢來看,此時唐朝對外所面臨的主要敵人已由吐蕃變?yōu)楹笸回屎雇?。事實上,早在武則天在位時,唐王朝的主要敵人便是后突厥汗庭了。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唐蕃多次交戰(zhàn),雙方勝負相當(dāng),而其統(tǒng)治后期,唐朝已開始逐步占據(jù)優(yōu)勢。但是反觀此時唐朝與后突厥汗庭的交鋒,可以發(fā)現(xiàn)唐朝由最初的優(yōu)勢逐漸處于下風(fēng),甚至開始采取妥協(xié)退讓政策。一個突出的表現(xiàn)便是圣歷元年后突厥汗庭可汗默啜向唐朝索要“(突厥)降戶及單于都護府之地,兼請農(nóng)器、種子。”[4]5168武則天最初未答應(yīng)默啜的請求,結(jié)果默啜“大怨怒,言辭甚慢,拘我使人司賓卿田歸道,將害之?!盵4]5168然而在得知默啜的行為后,唐朝不僅沒有采取反制措施,反而盡數(shù)答應(yīng)了默啜的要求,“遂盡驅(qū)六州降戶數(shù)千帳,并種子四萬余碩、農(nóng)器三千事以與之”[4]5168-5169,這件事造成的后果便是“默啜浸強由此也”[4]5169。唐朝之所以會作出這么大的讓步,則是因為當(dāng)時“朝廷懼其兵勢”[4]5168。由此可見,后突厥汗庭此時對唐朝的威脅已經(jīng)遠遠超過吐蕃,甚至影響到唐朝內(nèi)部政治的走向。比如唐中宗李顯再次被立為太子的一個原因,便是圣歷元年默啜在入侵唐朝時曾公開宣稱“我突厥世受李氏恩,聞李氏盡滅,唯兩兒在,我今將兵輔立之?!盵5]6530后突厥汗庭對于唐朝的威脅直至唐中宗即位后依然沒有解除,史載“中宗即位,默啜又寇靈州鳴沙縣。靈武軍大總管沙吒忠義拒戰(zhàn)久之,官軍敗績,死者六千余人。賊遂進寇原、會等州,掠隴右群牧馬萬余匹而去,忠義坐免?!盵4]5170可見,此時唐朝依然無法應(yīng)對后突厥汗庭的進攻,其在和后突厥汗庭的交鋒中依然處于劣勢。在這種情況下,唐中宗乃至整個唐廷為了集中力量改變在與后突厥汗庭交鋒中的劣勢地位,對于吐蕃的求和也是持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

正是在上述情勢的影響下,唐中宗十分看重吐蕃的求和,并向吐蕃釋放出極大的善意,以表達自己對于維持唐蕃和平的期待和重視。此外,唐中宗對吐蕃所釋放的善意,除了上面所提及的提高吐蕃贊普去世的政治待遇之外,還表現(xiàn)在金城公主的出嫁待遇上。為了便于展示金城公主出嫁待遇之高,特在此列表展示唐朝建立之初至此時所有和親公主的出嫁待遇(見表1)。

表1: 和親公主出家待遇(貞觀十四年至景龍四年)

從表1可以看出,唐朝從貞觀十四年到景龍四年共有三位和親公主,其中則以金城公主的出嫁待遇最高。可以說,唐中宗將金城公主的出嫁變成了一場隆重的政治活動,皇帝“出宮送行”、大臣“賦詩餞別”、赦免罪犯、免除賦稅、更改地名、“賜錦繒、雜伎諸工”“給龜茲樂”[6]6081,這種種舉措在之前唐朝的和親中都是從未出現(xiàn)過的。雖然金城公主的護送者為左衛(wèi)大將軍楊矩,似乎其身份要低于弘化公主和文成公主出嫁時的護送者左驍衛(wèi)將軍、淮陽王李道明和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但從官職來看,楊矩的左衛(wèi)大將軍為正三品[4]1898[6]1279,李道明的左驍衛(wèi)將軍為從三品[4]1899[6]1279,李道宗的禮部尚書為正三品[4]1828[6]1194??梢姉罹氐墓俾毷呛屠畹雷诔制讲⑶腋哂诶畹烂鞯?,楊矩和他們最大的區(qū)別便是有無皇室身份。此外,楊矩并不是唐中宗心目中最合適的護送人選,據(jù)《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相關(guān)記載可知,唐中宗心目中的最合適人選為紀處訥(時任侍中),其次則是趙彥昭(時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4-6]2967、6639、4377。最后在兩人都拒絕護送的情況下,唐中宗才選中了楊矩,而紀處訥與趙彥昭的地位要高于楊矩。由此可見,唐中宗在金城公主的護送人選上也是下了很大一番心思的,只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最終選擇楊矩作為護送使者,但即使這樣也與護送文成公主的李道宗官職持平并高于護送弘化公主的李道明官職。

同時,唐朝對吐蕃政治待遇的提高也體現(xiàn)在神龍二年唐蕃之間的“神龍會盟”以及隨后景龍二年唐中宗對唐蕃雙方之間盟誓規(guī)格的規(guī)定之上。雖然關(guān)于“神龍會盟”的具體內(nèi)容史書上已經(jīng)闕載,但在唐玄宗時期吐蕃贊普所上的書信中也可以尋找到一些具體內(nèi)容。唐玄宗開元六年,吐蕃贊普棄隸蹜贊(即赤德祖贊)“奉表請和”,并希望雙方之間重立盟誓,同時“乞舅甥親署誓文,及令彼此宰相皆著名于其上”[5]6734,從而達到“彼此相信,亦長安穩(wěn)”[8]10343的目的。雖然此次赤德祖贊所提出的盟誓要求被唐玄宗以“昔已和親,有成言,尋前盟可矣,不許復(fù)誓”[6]6083的理由拒絕。但是在赤德祖贊的上書中提及了唐蕃之間“神龍會盟”的一些具體內(nèi)容,即“所緣和事者,孝和帝在日,其國界并是逐便斷當(dāng)訖,彼此亦已盟誓。漢宰相等官入誓者:仆射豆盧欽望、魏元忠、中書令李嶠、侍中紀處訥、蕭至忠、侍郎李回秀、尚書宗楚客、韋安石、楊矩等一十人;吐蕃宰相等亦同盟誓訖,遂迎公主入蕃,彼此安穩(wěn)?!盵8]10343可見,神龍二年的唐蕃會盟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金城公主入藏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景龍二年時,唐中宗更是規(guī)定了唐蕃雙方之間的盟誓規(guī)格,即“景龍二年敕書云:‘唐使到彼,外甥先與盟誓;蕃使到此,阿舅亦親與盟?!盵4]5246結(jié)合兩處的史料記載可知,唐中宗時期唐朝與吐蕃的盟誓應(yīng)是相當(dāng)隆重和莊嚴的,不僅當(dāng)朝宰輔官員參加,甚至連皇帝都參與了盟誓并且親署誓文。事實上,唐中宗能夠親署誓文,無疑是在雙方關(guān)系往來上對吐蕃的極大讓步,并且最大程度提高了吐蕃的政治地位。因為在唐朝一方看來,皇帝親署誓文基本上就等于唐朝承認了對方與自己的平等地位。例如,建中元年五月唐朝派遣太常卿韋倫出使吐蕃,韋倫在出使前曾上書唐德宗“請上自為載書,與吐蕃盟”[5]7280,對于韋倫的這一請求,時任宰相的楊炎堅決反對,史載“楊炎以為非敵,請與郭子儀輩為載書以聞,令上畫可而已”[5]7280。最終,唐德宗同意了楊炎的意見。此時,唐朝在唐蕃交往中已處于劣勢地位,但唐朝仍堅持皇帝不可親署誓文。由此可見,唐中宗在同吐蕃關(guān)系往來中對吐蕃的讓步之大。

綜上可見,唐中宗時期吐蕃所享受的政治待遇有了極大程度的提高。然而這一時期吐蕃所享受的種種優(yōu)待,是否代表著吐蕃此時已獲得與唐朝的平等地位,即是否代表著吐蕃于此時已經(jīng)獲得唐朝的“敵禮之恩”,答案應(yīng)該是否定的。事實上,無論是從吐蕃一方來看,還是從唐朝一方來看,吐蕃于此時獲得“敵禮之恩”的可能性都是極低的。

從吐蕃一方來看。唐中宗時,吐蕃受到內(nèi)部政治變動的影響,自身實力大為削減,已無力再像此前一樣繼續(xù)與唐朝交戰(zhàn),于是不得不積極主動謀求與唐朝改善關(guān)系,從而訂立盟約劃定邊界并且再次和親。在這種情況下,吐蕃使用“敵禮之恩”刺激唐朝,似乎并非明智之舉。同時,從以上的論述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時期吐蕃政治地位的提高并不是由吐蕃一方主動提出的,反而是唐朝一方主動進行的,其目的正如上文所述就是為了拉攏吐蕃以便集中力量應(yīng)對北部邊境后突厥汗庭的侵擾。由此可見,此時的吐蕃對于“敵禮之恩”并沒有太大的興趣,抑或是并沒有太多的想法,其主要目的還是和唐朝重新恢復(fù)友好往來關(guān)系,從而確保自身的安全。從唐朝一方面來看。首先,此時唐朝對吐蕃內(nèi)部的具體情況也是有所了解的,唐中宗在景龍四年所頒布的《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制》中便指出“我之邊隅,亟興師旅,彼之蕃落,頗聞雕弊?!盵8]195在這種情況下,唐朝雖會為了對付后突厥汗庭提高吐蕃的政治地位,但應(yīng)不會主動賜予吐蕃“敵禮之恩”的待遇。其次,盡管景龍二年,唐中宗專門頒布敕書規(guī)定唐蕃雙方的最高統(tǒng)治者都要參與盟約與盟誓,但是這并不代表唐中宗借此賦予了吐蕃與唐朝平等的政治地位。在上述所提及的《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制》中唐中宗也對吐蕃的政治地位進行了定位,“眷彼吐蕃,僻在西服,皇運之始,早申朝貢?!盵8]195從這句話便可看出,此時吐蕃在唐中宗心目中的定位仍為唐朝羈縻朝貢體系之下的藩屬之一。無獨有偶,在唐中宗送金城公主和親的過程中,曾命隨從大臣賦詩餞別,而這些大臣所作的詩作中吐蕃依然是唐朝的藩屬。如李嶠的“漢帝撫戎臣,絲言命錦輪”[9]691,將吐蕃比喻為“戎臣”;崔日用的“受降追漢策,筑館計戎和”[9]560,將吐蕃的求和請婚比作“受降”;沈佺期的“西戎非我匹,明主至公存”[9]1031,以表明吐蕃與唐朝的地位并不匹配;鄭愔的“下嫁戎庭遠,和親漢禮優(yōu)”[9]1105,將金城公主的出嫁吐蕃看作是“下嫁”。由此可見,唐中宗及此時的朝中大臣依然將吐蕃視作唐朝的藩屬。另外,金城公主是在景龍四年正月前往吐蕃和親的,中宗皇帝則于同年六月“崩于神龍殿”[4]150,在正月至六月這幾個月的時間里,相關(guān)史料并沒有記載唐蕃之間有使者往來(金城公主出嫁時負責(zé)迎親的吐蕃使者不歸入此列,其于去年十一月便已到達唐朝)。因此,在金城公主出嫁后到唐中宗去世這段時間里,唐中宗也未曾賜予吐蕃“敵禮之恩”的待遇。

二、唐玄宗與“敵禮之恩”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唐中宗時期吐蕃并未獲得“敵禮之恩”,唐中宗乃至唐廷在這一時期從始至終都將吐蕃視為自己眾多藩屬中的一員。在這種情況下,似乎可以斷定吐蕃獲得“敵禮之恩”的時間應(yīng)當(dāng)是在唐玄宗在位時期,但這似乎又與史書記載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相悖。《資治通鑒》(卷213)記載“初,吐蕃自恃其強,致書用敵國禮,辭指悖慢,上意常怒之?!盵5]6776可見,唐玄宗對于吐蕃在致書中使用“敵國之禮”是極為惱火的,并且這種惱火一直持續(xù)到開元十八年都未消去。開元十八年,吐蕃因為數(shù)次戰(zhàn)敗而求和,時任忠王友的皇甫惟明也“因奏事從容言和親之利”[5]6790,唐玄宗對此的答復(fù)則是“吐蕃贊普往年嘗與朕書,悖慢無禮,朕意欲討之,何得和也!”[4]5230如果僅從此處記載來看,唐玄宗賜予吐蕃“敵禮之恩”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實則不然,因為在史書記載中唐玄宗最后是同意了皇甫惟明關(guān)于與吐蕃講和的建議的,史稱“上然其言,因令惟明及內(nèi)侍張元方充使往問吐蕃?!盵4]5230然而,作為唐玄宗前期一直耿耿于懷的事情,以常理來說,唐朝勢必會在此次出使中針對“敵國之禮”問題與吐蕃進行交涉。但是相關(guān)史書的記載中卻并未談及雙方曾就此問題進行交涉,僅僅簡單地記載了一句“惟明、元方等至吐蕃,既見贊普及公主,具宣上意”以及“贊普等欣然請和”[4]5230。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自皇甫惟明和內(nèi)侍張元方此次出使吐蕃之后,唐玄宗時期關(guān)于唐蕃關(guān)系的史料記載中再也未曾出現(xiàn)過“敵禮之恩”的問題,唐朝和吐蕃雙方似乎都十分默契地回避了這一問題,而之后唐蕃雙方交鋒的主要原因則是領(lǐng)土之爭。因此,筆者認為吐蕃很可能在開元十八年皇甫惟明和張元方的出使期間開始享有“敵禮之恩”,也正因此吐蕃贊普才會“大喜,因悉出貞觀以來書詔示惟明,厚饋獻”[6]6084,并且“令其重臣名悉獵隨惟明等入朝”[4]5231。這也解釋了為何自此次出使之后,“敵禮之恩”問題便在史書中消失以及相關(guān)史書對此次唐蕃交涉記載語焉不詳。

事實上,綜合各個方面來看,吐蕃在這一時期獲得“敵禮之恩”的可能性極高。首先,從時間上來看,開元十八年距離開元二十九年有11年之久,也符合P.3885號文書所記載的對吐蕃“早為敵禮之恩”[1-3]90-98、89-90、260-264中“早”一字所劃定的時間范圍。其次,唐朝于此時固然處于國力鼎盛時期,但此時吐蕃之實力相較于唐中宗時亦有天壤之別。正如上文所述,唐中宗時期吐蕃由于長期的對外戰(zhàn)爭以及贊普去世而導(dǎo)致的內(nèi)亂,實力大為下降。這也使得這一時期的吐蕃在和唐朝交往過程中一直以隱忍退讓為主,如《資治通鑒》(卷210)記載睿宗景云元年先后發(fā)生攝監(jiān)察御史李知古率軍討伐依附吐蕃的姚州蠻事件以及安西都護張玄表發(fā)兵吐蕃北部邊境事件,也就是所謂的“姚州群蠻,先附吐蕃,攝監(jiān)察御史李知古請發(fā)兵擊之”[5]6661以及“安西都護張玄表侵掠吐蕃北境”[5]6661。這兩次事件都是唐朝一方主動挑起的沖突,這一點在吐蕃赤德祖贊贊普于開元十八年所上的《請約和好書》中也能得到驗證,即“中間為張元(玄)表、李知古等,東西兩處,先動兵馬,侵抄吐蕃”[8]10344,可見唐朝的確是這兩次紛爭的挑起者。但是,吐蕃一方對唐朝的主動進攻卻并沒有采取針鋒相對的反擊措施。雖然在李知古討伐姚州蠻的最后,吐蕃參與了進來,可根據(jù)《資治通鑒》的記載,吐蕃之所以最終參與其中,主要是因為李知古在姚州蠻降附后采取了過激的處置措施,結(jié)果導(dǎo)致“群蠻怨怒,蠻酋傍名引吐蕃攻知古,殺之,以其尸祭天”[5]6661。也就是說此次吐蕃參與主要是受到姚州蠻的請求,若無姚州蠻的請求,吐蕃似乎不出兵的可能性極大。因為在李知古討伐姚州蠻之初,吐蕃并未對此有所表示,似乎已經(jīng)默認了唐朝重新降服姚州蠻的事實。至于安西都護張玄表發(fā)兵吐蕃北部邊境時,吐蕃對此的反應(yīng),相關(guān)史書則根本沒有記載,這就意味著吐蕃并沒有采取反制措施??v觀唐朝與吐蕃之間的戰(zhàn)爭,便可知吐蕃此時的反應(yīng)是極不尋常的。一般來講,吐蕃或是突然主動發(fā)起對唐朝的進攻,比如唐玄宗開元二年在唐蕃雙方仍在討論盟約的時候,吐蕃一方發(fā)動突然襲擊,史稱“坌達延將兵十萬寇臨洮,入攻蘭、渭,掠監(jiān)馬?!盵6]6081或是在唐朝主動進攻自己之后,迅速發(fā)動反擊并且會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如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時,唐朝一方破壞赤嶺會盟,對吐蕃一方發(fā)動突然襲擊,“破之于青海西”[5]6826,緊接著第二年吐蕃便發(fā)兵進攻唐朝河西地區(qū),作為對唐朝的報復(fù),并且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雙方戰(zhàn)爭不斷,吐蕃不時進攻唐朝河西隴右地區(qū)。但是針對睿宗時期的這兩件事情,吐蕃一方則是“外雖和而陰銜怒”[6]6081,之所以出現(xiàn)這一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此時吐蕃的實力尚未恢復(fù),與唐朝之間的差距依然不小,所以吐蕃只能克制自己,以免和唐朝再起戰(zhàn)端。然而唐玄宗時期吐蕃的實力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也正因此,才會出現(xiàn)上述所提及的玄宗開元二年吐蕃一方在時隔多年之后主動進攻唐朝邊境的情況。最后,從唐朝一方來看,開元十八年左右,唐朝其他邊境地區(qū)也面臨著威脅。在唐朝西域地區(qū),突騎施興起,并且逐漸脫離唐朝的控制,開始與唐朝爭奪西域地區(qū)。開元十四年,突騎施的可汗蘇祿“發(fā)兵寇四鎮(zhèn)”“四鎮(zhèn)人畜儲積,皆為蘇祿所掠,安西僅存?!盵5]6775-6776開元十五年,蘇祿又聯(lián)合吐蕃共同圍攻唐朝安西城[5]6779。開元二十三年十月,突騎施又進攻北庭和安西拔換城[5]6812。直到開元二十四年正月唐朝北庭都護蓋嘉運大破突騎施,突騎施才再次被唐朝壓制[5]6813。與此同時,在唐朝的東北部地區(qū),契丹、奚也再度反叛,開元十八年“可突干弒邵固,帥其國人并脅奚眾叛降突厥”[5]6789,唐朝雖多次調(diào)兵前去平叛,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史載“可突干連年為邊患,趙含章、薛楚玉皆不能討”[5]6808。直到開元二十二年,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借助契丹、奚內(nèi)部發(fā)生動亂之際才得以平定契丹、奚此次的叛亂[5]6808-6809。此外,渤海靺鞨也開始挑戰(zhàn)唐朝權(quán)威。開元十四年,唐與渤海靺鞨之間的關(guān)系因渤海靺鞨王武藝母弟門藝投唐一事而破裂[5]6774-6775。開元二十年,“渤海靺鞨王武藝遣其將張文休帥海賊寇登州,殺刺史韋俊”[5]6799,開元二十一年,玄宗發(fā)兵討伐武藝,結(jié)果“會大雪丈馀,山路阻隘,士卒死者過半,無功而還”[5]6800,最終不了了之。這種情況下唐朝勢必不能再集中全部精力與吐蕃交戰(zhàn),必須分心應(yīng)對西域地區(qū)的突騎施以及東北地區(qū)的契丹、奚和渤海靺鞨,并且多線作戰(zhàn)對唐朝來說也極為不利,再加上長期與吐蕃作戰(zhàn)也給唐朝帶來了極大的負擔(dān),張說在開元十五年便曾上書唐玄宗道:“連兵十馀年,甘、涼、河、鄯、不勝其弊,雖師屢捷,所得不償所亡”[5]6776。也正是在這內(nèi)外兩種因素的影響下,唐玄宗最終才會采納皇甫惟明的建議,同意與吐蕃議和。

三、“敵禮之恩”與實際地位

綜上所述,可知吐蕃應(yīng)是唐玄宗時期獲得的“敵禮之恩”,并且很有可能是在皇甫惟明和張元方開元十八年出使之時。不過,這里要指出的是,吐蕃獲得“敵禮之恩”并不代表著吐蕃取得了和唐朝的對等地位。事實上,吐蕃享有的“敵禮之恩”是相當(dāng)有限度的,并不代表著唐玄宗承認吐蕃和唐朝地位持平,只是部分提高了吐蕃的政治地位。這一點在開元十八年到開元二十五年期間,唐朝和吐蕃交往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官方文書中都有所體現(xiàn)。這一時期,唐朝曾先后向吐蕃回復(fù)了八封書信,其中包括唐玄宗親自撰寫的《賜贊普書》一封以及張九齡以唐玄宗的名義撰寫的《敕吐蕃贊普書》七封。其中,唐玄宗所親自撰寫的《賜贊普書》中曾提到“昔文成遠嫁,將以寵光彼國”[8]441,將吐蕃稱為“彼國”。日本學(xué)者廣瀨憲雄在《古代東亞地域的外交秩序與書狀——關(guān)于非君臣關(guān)系中的外交文書》一文中分析東魏與梁因“無外之意”而導(dǎo)致的外交問題時,明確指出“‘彼’即對方的統(tǒng)治疆域視為有限,而將‘此’即自己的統(tǒng)治疆域視為無限……表達了唯我獨尊的皇帝意志”[10]。雖然唐玄宗所寫的這份官方文書中未曾像東魏與梁的外交文書中使用“彼境內(nèi)”“此率土”的字眼,但是“彼國”“宇縣”的含義與此相同。無獨有偶,同一時期在吐蕃赤德祖贊贊普所上的《請約和好書》中則出現(xiàn)了“微國”的字眼[8]10344。按微國即為小國、衰微之國,如《公羊傳·隱公七年》中所記載的:“滕侯卒。何以不名?微國也”[11]以及《后漢書·竇融傳》中所提到的:“賜融璽書曰:‘……欲遂立桓文,輔微國,當(dāng)勉卒功業(yè)?!盵12]可見,唐玄宗并沒有將吐蕃看作是唐朝的“敵國”,而仍看作是自己的藩屬,吐蕃在和唐朝交往中地位仍要低唐朝一等,而吐蕃一方也在和唐朝的文書中主動承認了自己為“微國”。但是此時吐蕃在唐朝羈縻朝貢體系中的政治地位卻要比該體系之下的其他藩屬要高,而張九齡以唐玄宗的名義撰寫的七封《敕吐蕃贊普書》便很好地表現(xiàn)了吐蕃在唐朝羈縻朝貢體系中的特殊政治地位。

“唐代皇帝所發(fā)的詔敕有七種類型,其中用于國書的有‘慰勞制書’與‘論事敕書’?!縿谥茣浴实劬磫柲硣酢颉实蹎柲硣酢鹗?,前者級別更高。另一方面,‘論事敕書’以‘敕某國王’起始,可見‘慰勞制書’的寫法更為敬重。這兩者乃是根據(jù)對方國家的級別以及傳達內(nèi)容的不同來進行區(qū)分的?!盵13]張九齡所寫的這七封文書所采取的開頭或是“皇帝問贊普”[8]2904、2906、2907或是“皇帝問吐蕃贊普”[8]2905、2908,即這七份文書全部屬于“慰勞制書”。反觀同一時期唐朝和其他政權(quán)交往時所使用的官方文書則全屬于“論事敕書”,比如《敕突厥可汗書》中的“敕兒登利突厥可汗”[8]2901、《敕西南蠻大首領(lǐng)蒙歸義書》中的“敕西南蠻大帥特進蒙歸義及諸酋首領(lǐng)等”[8]2911、《敕新羅王金重熙書》中的“敕新羅王金重熙”[8]2884、《敕渤海王大武藝書》中的“敕渤??ね鹾龊怪荻级酱笪渌嚒盵8]2893、《敕突騎施毗伽可汗書》中的“敕突騎施毗伽可汗”[8]2902等。此外,這一時期唐廷也曾向和親吐蕃的金城公主頒布過文書,其格式也是以“敕金城公主”[8]2905、2907、2908開頭。由此可見,此時吐蕃政治地位的特殊性,其在唐朝周邊民族政權(quán)中處于最高的政治地位。不過吐蕃政治地位再特殊,在唐玄宗君臣看來也依然是唐朝羈縻朝貢體系中的一員。唐朝雖然在官方文書的格式上提高了吐蕃的政治地位,但在官方文書內(nèi)容的關(guān)鍵字眼上,依然將吐蕃限制為唐朝藩屬,如“今有少物,別具委曲,至宣(宜)領(lǐng)取”[8]2907中“領(lǐng)取”一詞的使用,便是對吐蕃“以臣禮見處”[5]7312。這一做法一直持續(xù)到了唐德宗建中二年,因德宗急于和吐蕃訂立盟約,所以在得知吐蕃贊普對敕書用詞的不滿后,便“為改敕書,以‘貢獻’為‘進’,以‘賜’為‘寄’,以‘領(lǐng)取’為‘領(lǐng)之’”[4]5246。

總之,敦煌文書P.3885號《前大斗軍使將軍康太和書與□□贊普》中所提到的“敵禮之恩”一事如果屬實,則應(yīng)發(fā)生在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吐蕃于此時開始享有“敵禮之恩”,但這并不表明它和唐朝政治地位的持平,而是因為當(dāng)時一方面唐朝河隴地區(qū)由于長期戰(zhàn)爭損耗嚴重,另一方面則是當(dāng)時唐朝也面對著突騎施、契丹、奚、勃海靺鞨等政權(quán)的挑釁和進攻?!皵扯Y之恩”有限度地提高了吐蕃的政治地位,但并不意味著它改變了吐蕃對于唐朝的藩屬地位。

猜你喜歡
開元吐蕃唐玄宗
吐蕃金銀器紋飾中鳥形象的起源與文明演變試論
吐蕃王權(quán)研究海外學(xué)術(shù)史鉤沉①
心胸
唐德宗時期唐蕃關(guān)系探析
唐玄宗戒酒
《唐玄宗端午宴群臣賜詩探得『神』字》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學(xué)課件
中呂 山坡羊 西安開元盛世群雕(外四首)
唐玄宗買字
也說“開元”錢
长武县| 章丘市| 邳州市| 镇坪县| 彰化县| 宽甸| 眉山市| 山西省| 库尔勒市| 延安市| 南阳市| 盖州市| 和平县| 柏乡县| 珠海市| 嘉义市| 梁山县| 札达县| 报价| 明星| 潞城市| 高邮市| 池州市| 平舆县| 鄂伦春自治旗| 新蔡县| 江北区| 延津县| 新郑市| 固镇县| 高清| 长顺县| 桂林市| 化德县| 绥中县| 汕头市| 龙岩市| 平塘县| 金平| 呼和浩特市|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