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春
(江蘇聯(lián)合職業(yè)技術學院連云港中醫(yī)藥分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加強優(yōu)質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加強網(wǎng)絡教學資源體系建設。”因此,基于此政策背景,及本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本教學團隊進行了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的課程改革與實踐[1-2],旨在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
天然藥物化學是高職藥學類專業(yè)的一門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核心課程。但鑒于多年的教學總結與學情,在天然藥物化學教學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如何將結構與性質的理論知識應用于提取與分離的實訓操作中。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一般采用的是教師先將相關的知識通過課堂講授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欠缺主動思考,在實訓過程中按照步驟機械操作,遇到問題無法有效的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
隨著色譜的高速發(fā)展,色譜法在化工、石油、生物化學、醫(yī)藥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食品檢驗、法醫(yī)檢驗、農(nóng)業(yè)等各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而在各種色譜法中,以吸附色譜技術應用最廣,在色譜分離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只要吸附劑和流動相選擇得當,幾乎可以用來分離所有類型的化合物。而且吸附色譜的操作條件要求不太苛刻,目前吸附色譜技術在天然藥物研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學生對吸附色譜技術單元的學習也存在類似問題,對原理一知半解,缺乏通過色譜行為分析物質的性質,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故此我們選擇“吸附色譜技術”作為微課程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改革和實踐[3-5]。
本次以我校16高職藥學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的學習項目“吸附色譜技術”為例,嘗試構建了天然藥物化學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能夠與天然藥物化學提取分離的實踐性操作要求相結合,主要有理論學習、實例分析和實訓操作三個部分組成,分為課前自主學習、課堂知識內(nèi)化和課后評價反思三個環(huán)節(jié)(圖1)。
圖1 天然藥物化學混合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Fig.1 Blended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natural medicine chemistry
2.1.1 微課程教學設計
課題組將微課程以實訓項目“吸附色譜技術”為項目任務,將教學內(nèi)容細化,轉換成課程平臺資源,設計課程結構,以任務為導向,項目內(nèi)容細化成若干子任務,每個小任務再分解成不同的知識點(表1),將各知識點通過7個簡短微課講解,控制時長,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狀態(tài)下講授教學重難點,并由淺逐漸過渡到深,留給學生充足的適應時間。希望通過碎片化、片段化的微課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微課程的資源以本課程建成的SPOC課程平臺為依托,構建“混合式學習模式”,充分調(diào)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如此可調(diào)動學生發(fā)揮主動思維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吸收,加強師生交流互動,培養(yǎng)專業(yè)素質,提高實踐技能水平。
表1 吸附色譜技術學習任務分解表Table 1 Dissociation table of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technology learning task
2.1.2 課前分組學習
提前兩周,通過學習通課程平臺將學習任務布置給學生,并發(fā)放電子學案。鑒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欠缺,我們以小組方式學習,由組長監(jiān)督,負責小組的知識點學習與討論。在學案中,為提高學習效率,設置了多個問題,通過思考問題讓學生對吸附色譜的原理、三要素進行學習。
最終各小組形成學習資料匯總,準備課堂匯報展示。如此將理論知識的學習化解和后續(xù)的實訓操作環(huán)節(jié)連貫起來,使學生能夠進行知識的遷移應用。
2.2.1 小組匯報展示,解析單元知識
由各組代表對某一個單元任務的知識點進行學習匯報,并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小組匯報展現(xiàn)了自己的閃光點,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教師再將七個單元以微課視頻進行知識點的融會貫通。針對共性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個性問題特別指導。在微課的趣味化、直觀化引導學習中。比如針對本期微課程的重難點內(nèi)容——吸附色譜的原理的微課設計,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學中主要采用問題引導式的講授方法,通過精心設計問題,結合一定的生活實例,達到知識點的講解與教學,以這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護膚品中添加活性炭真的可以深層凈化臉上的污垢嗎?利用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通過動畫演示“相似相溶”的原理;以教室里打掃衛(wèi)生模擬抽象的吸附色譜行為,將決定吸附色譜行為的三要素直觀化,演示了吸附色譜的基本原理。在各個微課的設計上,都側重將書本中抽象的文字以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知識變得簡潔、明了,有效提高了學習效果,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實踐問題。
2.2.2 各組評價檢測,重點難點總結
教師結合線上和課堂情況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討論,側重解析吸附色譜技術的重難點,將“相似相溶”和“流同固異”的原則傳遞給學生,從本質上掌握本次課的重難點。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吸附色譜的原理,能夠依據(jù)待分離組分的性質選擇合適的吸附劑和移動相。通過微課的展示,使學生能夠復述薄層色譜及柱色譜的操作步驟及技術要點。同時進行隨堂在線檢測,反饋學習效果。通過檢測結果能夠掌握學生對各個知識點掌握的情況,這也能作為今后教學的借鑒。
2.2.3 完成實訓操作,深化知識應用
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完成實訓任務,完成電子版實訓日志,上傳至學習通。教師在實操過程中對學生遇到的問題有針對的進行指導。學生因為帶著課前發(fā)放給他們學習任務,在實訓過程中更加注重原理的探索,使學生能真正理解和應用理論知識。
對各組PPT匯報評價方面,進行了教師評價、組內(nèi)自評、組件互評的三方評價反饋,及時對學生的課前及課堂表現(xiàn)打分,再加上對理論和實訓操作的考核對學生進行了過程和結果評價。通過學習通app平臺加強交流與溝通,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教師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認真分析思考這里的問題,從而促進自己努力地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優(yōu)化教學效果。而學生的電子學習檔案可作為今后學生學習進步過程的綜合素質的依據(jù)。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改進意見,有利于教師對本次課進行反思總結,對課程平臺的資源庫不斷更新豐富,提高改進自身的教學水平。
隨著教學需求與環(huán)境發(fā)展不斷發(fā)展與充實這個網(wǎng)絡結構,學習資源以及課堂教學才會充滿生機,同時學習資源動態(tài)生成的實現(xiàn)需要的評價與反饋體現(xiàn)。微課程的資源運用于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翻轉課堂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吸附色譜技術的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不斷互動、相互促進,對于該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授課形式和技術實現(xiàn)等方面進行“校本化”改造,能夠適應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契合學生學習心理、順應教學改革和課堂創(chuàng)新需要,具有提升教學效果的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