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合肥工業(yè)大學 張結根 南京大學 陳新仁
提 要: 語用意義的理解不僅需要推理語用主體的交際意圖,還需要分析語用主體生成和理解話語的理性依據(jù)。本文以《金牌調(diào)解》話語為語料,從理性的認知、工具和價值三個維度分析主持人、當事人和調(diào)解人的語言使用,從而論證了理性在語言使用中的體現(xiàn)。本文將這種反映在語言使用中的語用主體的理性定義為語用理性。它是語用主體語用能力的根本體現(xiàn),是主體能為其語言使用提供合理性依據(jù)的能力,同時還是其語言使用所依據(jù)的規(guī)范。
語言交際是知識傳播、信息交流和情感表達的重要形式,一個人的語言使用會或隱或顯地傳達其關于世界的認知方式、對社會規(guī)范的認同程度、個人的價值判斷和情感傾向等,這些語言使用傳達的信息反過來也成為一個人參與語言交際的背景和根據(jù),構成無形的規(guī)范力量,在語言交際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
(1) I want to thank Chairman Kim for taking the first bold step toward a bright new future for his people. (我要感謝金委員長為其人民的美好前程而勇敢邁出的第一步。)
例(1)選自2018年6月12日美國前任總統(tǒng)特朗普在會見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前發(fā)送的一則推文。特朗普的這句話至少包含以下四點默認認知前提: 金委員長采取了可以被譽為“勇敢第一步”的一次重要行動(否則話語缺少真實性);他的致謝推文可以有效地幫他達成自己的某種目的(否則話語缺乏有效性);他有資格或身份就金委員長的行動表示感謝(否則話語失去正當性);他真誠地表達了自己的謝意(否則話語不具真誠性)。作為推文受眾,我們可能、也可以質(zhì)疑以上四個方面理性前提的任何一種,只有當我們理解并認可了這些理性前提,才能真正理解特朗普的話語。換言之,語言使用不只是交際意圖的表達與理解,還是語用主體不同理性認知的交匯與碰撞。因此,順暢的語言交際不僅需要分析和理解語用主體的意圖,還需要透視出語言使用背后更深層次的理性依據(jù)。
語用學是研究語言使用的學問,從經(jīng)典格萊斯理論(Grice, 1975)到禮貌原則(Leech, 1983),從關聯(lián)論(Sperber & Wilson, 1995)到順應論(Verschueren, 1999),均把理性主體假設視為理論默認前提,即默認語用主體是理性主體(姚曉東、秦亞勛,2012)。其他提及理性的語用研究(Kingwell, 1993; Kopytko, 1995;謝朝群、何自然,2005;Pfister, 2010;姚曉東,2012;姚曉東,2016;Goodman & Frank, 2016)也把理性視作一個默認共知的理論概念。這些研究將理性引入語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對語用的理性考量,但它們只是籠統(tǒng)介紹理性的概念,常常忽視理性的不同維度(張結根,2020),傾向于把理性等同于工具理性,使語言使用及其研究蒙上厚重的工具主義色彩,在分析語言使用中的理性時深度和全面性方面有待突破。
理性是哲學的核心概念,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概念,我們可以從歷時和共時兩個視角來理解和把握理性的概念演變和內(nèi)涵。
從歷時視角來看,理性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概念,不同時期的哲人們對其有著不同的理解側重點。簡單而言,理性概念經(jīng)歷了從本體論到認識論、再從認識論到價值論的意義轉變(朱葆偉,2011;伍志燕,2012;童世駿,2012)。古希臘時期理性是作為世界本源的邏各斯(logos)或精神本源的努斯(nous),中世紀的理性即神的理性;近代以來人的主體性得以強調(diào),理性被視為人的本質(zhì)屬性,是人認識世界的能力;二十世紀以來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區(qū)分(韋伯,2010: 114-116)激起了人們對工具理性的批判反思以及對價值理性的深切關注。今天我們談到理性,主要指的是認識論和價值論意義上的理性。眾多哲學辭典(Blackburn, 2000: 319,馮契、徐孝通,2000: 742,Iannone, 2001: 477; Proudfoot & Lacey 2010: 338,341)也是從這兩個方面來界說理性概念。概而言之,認識論意義上的理性(reason)指理性人進行推理、選擇、判斷和評價的能力,是人的本質(zhì)屬性;價值論意義上的理性(rationality)可以理解為人根據(jù)理性推理所確立的、用以約束自身的準則和規(guī)范,是人們行為的屬性。
從共時角度來看,理性可以從認知理性、實踐理性和評價理性三個維度來把握(Rescher, 1988: 1-9;張雄,1999),它們分別關涉人的認知、實踐和評價行為。其中實踐理性和評價理性分別等同于人們所熟知的兩個理性概念: 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認知理性指主體的知識、信念等與客體一致,在內(nèi)部邏輯上具有一致性和必然性(王天成,2001)。工具理性在于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采取一個最有效的行為方式達到預期的目的或結果(Rescher, 1988: 1-9),可以從工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兩個方面考察。價值理性是理性的核心要素,它要求人們對所追求目的的正當性進行評價,確定其是否具有值得追求的價值(Rescher, 1988: 97-106),它還要求人們真誠地表達和追求價值目的。
認知理性、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是理性概念的三個不同維度,三者在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中相輔相成、有機統(tǒng)一。認知理性是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知識基礎,對人自身、自然界和社會的認識是開展人類實踐活動和評價活動的前提。工具理性是認知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現(xiàn)實支持,人類需要從實踐活動中去認識世界和追求價值。價值理性是認知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精神動力,認識和實踐活動需要必要的精神支持和價值引導,才能克服困難、跨越障礙,不斷豐富認識與實踐??傊?,人類不僅要運用認知理性去認識世界,還要將工具理性運用于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去,同時還需要價值理性來引導認識和實踐活動。
人的理性會反映在語言使用中,當語用主體各方的理性能力和規(guī)范存在較大差異時,理性會得到更加明顯而充分的反映?!督鹋普{(diào)解》是江西衛(wèi)視推出的一檔調(diào)解類真人秀欄目,為參與調(diào)解的各方,特別是當事雙方提供了一個展示不同觀念和看法并進行協(xié)商和調(diào)解的公共平臺,是對語言使用進行理性分析的理想選材。
本研究隨機選取了2015年10月24日《人情猛如虎》一期中的話語為語料,除去節(jié)目旁白和密室談話環(huán)節(jié),共計話語133段(按照話輪數(shù)計算)。該期節(jié)目調(diào)解的是因家庭經(jīng)濟問題而導致的婚姻危機。男方當事人家庭不夠寬裕,工資收入微薄,卻特別注重人情面子,把請客吃飯當作處理人際關系的一個關鍵因素。而女方當事人認為丈夫收入不高,卻在請客方面過于講究人情面子,進一步增加了家庭經(jīng)濟壓力,因此提出離婚。參與節(jié)目的各方主體分別是主持人章亭、男方當事人夏先生、女方當事人余女士、調(diào)解員胡劍云、觀察員郭華平、宗月英、武韻、劉鋒、蔡建武等。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法,以理性的三個維度為分析框架,結合話語語境,從主持人、當事人以及調(diào)解人三個角度來論證理性在語言使用中的體現(xiàn)。
1) 主持人話語
在節(jié)目開啟階段,主持人的作用是為節(jié)目開場。當期節(jié)目的開場白如下:
(2) 章: 有問題來調(diào)解,來調(diào)解沒問題。各位好,這里是江西衛(wèi)視《金牌調(diào)解》,我是章亭。歡迎本場調(diào)解員胡劍云,歡迎胡老師。歡迎觀察員各位成員,歡迎大家。歡迎雙方當事人: 余女士、夏先生,歡迎二位!
例(2)話語中,主持人章亭用五句話明快地說出了節(jié)目口號,介紹了節(jié)目名稱、自己姓名,并向參與節(jié)目的其他各方表示了歡迎。話語內(nèi)容和方式雖然程式化,但簡單、直接而有效地達成了開場的目的,體現(xiàn)了一定意識程度的工具理性。
在節(jié)目正式開始后,主持人的作用主要是引導當事人表達各自的訴求、陳述各自了解的事實和持有的觀點。
(3) 章: 可是他為什么說他的工作是被你給害了?
(4) 章: 那天發(fā)生什么事情?
(5) 章: 你是覺得他可能背著你做這些事情?
(6) 章: 你的意思是說跟請不請客、吃不吃飯并沒有太直接的關系?
語料分析發(fā)現(xiàn),主持人除開場時使用了陳述句和祈使句外,全場使用疑問句。這樣做的作用是: 一、 引導當事人描述事實情況、表達內(nèi)心想法和觀點,為后續(xù)調(diào)解提供所需足量信息,如例(3)、(4);二、 確認當事人的話語含意,避免誤解,為后續(xù)調(diào)解提供盡可能真實的信息,如例(5)、(6)。以問句為手段來獲知足量的、真實的信息有利于調(diào)解員作出較為全面、有效的判斷和調(diào)解,是工具理性的體現(xiàn)。而“你是覺得”“你的意思是”等元話語的使用,更加凸顯了主持人的工具理性。同時,我們還注意到主持人自始至終采用慢聲細語的詢問語氣,盡可能照顧到當事人的情緒,就事論事,不對當事人內(nèi)心想法妄下定論、進行價值判斷。她很好地根據(jù)自己作為主持人的“語用身份”(陳新仁,2013),盡可能客觀、中立地表達疑問和請求,不越俎代庖、充當調(diào)解員的角色,反映了她恪盡職守的價值理性。
2) 當事人話語
在主持人開場過后,當事雙方會被問及各自的訴求,雙方的陳述和論辯話語便由此開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雙方就事論事,陳述事實,表明觀點,其間主持人會偶爾插話來確認事實和觀點,以便調(diào)解員和觀察員了解、分析情況后進行話語調(diào)解。下面將分別從認知理性、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三個層面或側重點分析當事人話語。
(7) 夏: 你說請客,我從10年進公安局(工作)到現(xiàn)在,我就請了三次客。
章: 就三次?
夏: 嗯,只有三次。
余: 不止哎,你就今年都三次了。
夏: 那以前我請過沒有呢?
例(7)中的交際三方圍繞男方(夏)話語命題內(nèi)容的真實性展開會話。男方首先給出了“我就請了三次客”的陳述,同時等于主張其真實性。主持人(章)想通過提問方式來確認男方話語的真實性,男方予以確認。女方(余)接著質(zhì)疑男方陳述命題的真實性,根據(jù)是她的邏輯推理:“今年都三次了”,只要往年請過一次,那么肯定不止三次。顯然,她默認往年丈夫也請過客,犯了竊取論題的邏輯謬誤。而男方正是利用了女方推理中的這個漏洞來反問女方,以達到為自己辯解的目的。在簡短的辯論中,男女雙方都發(fā)揮了各自的理性推理和判斷能力,充分體現(xiàn)了求真求實的認知理性。
(8) 夏: 最近我廠里出來了,我想重新回到(派出所)當協(xié)警的。我的一個同事,他跟一個派出所的所長是同學。我是想經(jīng)過他(看)還有沒有希望再回去,這樣我才請客的。
余: 請客請了,你得到結果沒有?
章: 這個目的達到了嗎?
夏: 沒達到。
男方(夏)的敘述透露出自己的工具目的和手段: 以請客為手段達到回到原先崗位的目的。女方(余)的反問否認了請客的工具有效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質(zhì)疑了請客手段的可行性。主持人(章)的追問和男方的否定答復證實了男方工具理性的不足。且不論男方工具行為背后的價值理性,例(8)對話能夠說明男方在選擇請客作為工具手段時,沒能充分論證這一手段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導致了他工具行為的失敗。
(9) 余: 他要回去,在我心里我根本就是不同意的,因為他做這個活,工資也不高。你說就是家里基本開銷都不夠。因為一個男人,你最起碼一個月的生活費你都要交的吧,這是最起碼的責任吧。
夏: 以前,說實話,以前我很孤僻的一個人,做什么事情都前怕狼后怕虎。做協(xié)警,對于我個人講,已經(jīng)上升了很多了,但在她那里看不到。
女方(余)反對男方(夏)重回協(xié)警崗位,她的后半部分話語明顯體現(xiàn)了她的價值認知——一個男人應該負擔起家里的基本開銷,表達了她對丈夫的責任期待。男方從自我價值認同的角度出發(fā),在真誠地表達自己內(nèi)心想法的同時,說出了重做協(xié)警對于他的價值體現(xiàn),投射出一個人希望被理解與認可的真切期盼,體現(xiàn)了真誠、理解與認可的普遍價值追求。
3) 調(diào)解人話語
在充分聽取當事雙方所陳述的事實和觀點后,調(diào)解員和觀察員開始使用語言介入調(diào)解。他們的話語往往不會局限于一人一事,而是在分析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和觀點后,深入發(fā)掘當事人話語反映的理性認識,特別是價值理性,并用自己的價值判斷去影響當事人,來解決當事雙方的分歧,為他們排憂解難,體現(xiàn)節(jié)目積極向上、友善和諧的價值導向。
(10) 胡: 剛才武老師說到,現(xiàn)在有些風氣不太好,羨富笑貧。我倒覺得有這么一個觀念,可以說叫“羨富不笑貧”。但我們也要羨富,我們不能說手里沒錢,嘴巴又說“我不稀罕”,要錢更要強。萬一通過我的努力,我還真沒有掙到錢,我不要把我的自尊心給踩掉。但關鍵是我們要先努力。
調(diào)解員胡劍云關于“羨富不笑貧”的論證話語就充分反映了他的價值認知和判斷。他首先重申了武老師的觀點,批判了“羨富笑貧”的不良社會價值取向,由此引出“羨富不笑貧”的價值主張。他主張人要有自尊,還要自強,引導和提倡場內(nèi)外觀眾樹立合理的金錢觀和價值觀。也就是說,胡的話語體現(xiàn)了典型的價值理性。
(11) 郭: 以金錢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就的標準,這是社會上一種不良的行為。而你呢,還覺得很自卑,所以我覺得你呢,要改變這種心態(tài)。因為一個男人是有成就和沒成就,或者是你跟同事的關系好不好,不是用錢來表示的。你可以用別的方式表示,你比如像我也不是經(jīng)常去請客,但是人家都覺得我很好,為什么呢?……
觀察員郭華平通過對男女當事人話語的分析,認為男方當事人受到社會上以金錢衡量成就的社會評價規(guī)范影響,并認定其為一種不合理的規(guī)范。同時他通過結合自身實例論證了不以金錢衡量成就的工具可行性及有效性。也就是說,郭試圖通過表達價值導向的話語,提醒男方不要被不合理的價值規(guī)范所綁架而物化,重建男方在金錢與成就關系方面的合理的價值理性。此外,觀察員和調(diào)解員在評價當事人話語內(nèi)容和觀點時作出的價值判斷本身就是從真誠的善意出發(fā),也是價值理性的體現(xiàn)。
綜上分析,理性及理性的不同維度在主持人話語、當事人話語、調(diào)解人話語中都會得到不同顯性程度和不同側重的體現(xiàn)。其中,主持人話語主要隱含了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當事人話語針鋒相對,占據(jù)語料的大部分內(nèi)容,充分呈現(xiàn)了三個維度的理性;調(diào)解人話語反映了明顯的價值理性。需要澄清的是,實際上每一句話都如例(1)分析的那樣,同時蘊含了多重維度的理性,只是不同維度理性的凸顯程度不同。當其中一種理性凸顯出來時,其他理性則被作為背景依據(jù)而默認,這是不同理性根據(jù)語境互相協(xié)調(diào)的結果。就此我們將另文作詳細探討。
從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語言使用總是會反映語用主體的理性思維。這種反映在語言使用中的理性即本文所論的語用理性。語用理性是語用主體語用能力的根本體現(xiàn),是主體能為自己的語言使用提供合理性依據(jù)的能力,它同時還是語言使用所依據(jù)的規(guī)范。
聯(lián)系理性的認知、工具和價值等三個維度,語用理性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語用主體能以邏輯性和真實性為規(guī)范,說出如實反映認知客體且邏輯合理的話語,同時按照邏輯性和真實性理解他人的話語,這種層面的語用理性可以定義為認知語用理性。如例(6),關于請客次數(shù),男方為自己話語內(nèi)容的真實性辯護,女方根據(jù)自己的邏輯推理質(zhì)疑男方話語的真實性,雙方的認知語用理性在話語辯論中得到充分展現(xiàn)。第二、語用主體能夠根據(jù)交際目標的需要,選擇可行而有效的話語方式及內(nèi)容,并根據(jù)可行性和有效性去評測他人的話語方式和內(nèi)容,這個層面的語用理性可界說為工具語用理性。如例(3)至(6),主持人采用問句形式,有效地達到引導當事人說出事實情況、確認當事人話語含意的工具目的。又如例(7),女方和主持人以有效性為標準去質(zhì)問和詢問男方請客的工具有效性。第三、語用主體以正當性和真誠性為規(guī)范,用真誠的話語表達和傳遞人們普遍接受的價值規(guī)范,并以同樣的規(guī)范去評價他人的話語,這個層面的語用理性可稱之為價值語用理性。例(10)中調(diào)解員的話語反映了對自尊、自強等價值規(guī)范的提倡,例(11)中觀察員的話語顯示了對以金錢衡量成就這一價值標準的批判。
語用理性與現(xiàn)有的語用學理論和概念在理性關切上有著很多共通之處。合作原則(Grice, 1975)里質(zhì)的準則表達了對事實性的要求,方式準則表達了對邏輯性的要求,反映的是認知語用理性。迎合交際目的的合作、最佳關聯(lián)和最大關聯(lián)的推理(Sperber & Wilson, 1995)、禮貌策略(Brown & Levinson, 1987)、策略性的語言順應(Verschueren, 1999)都以不同方式體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工具語用理性。萊可夫的禮貌觀(Lakoff, 1973)、利奇的禮貌原則(Leech, 1983)、人際和諧管理模式(Spencer-Oatey, 2000等)以及倫理語用學(陳新仁,2017)都在不同程度地倡導價值語用理性。
語用意義的理解不應局限于交際意圖的推理和理解,還應該分析話語內(nèi)容和方式背后語用主體的理性思維前提。這些理性前提包括認知理性、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三個維度。在語用分析時應該兼顧不同維度的理性,不可顧此失彼,特別是不可放任工具理性的蔓延與膨脹。給予語用主體及其理性更多的關注,深入批判和反思語用主體的理性思維,重點研究意義協(xié)商中的主體間理性互動和協(xié)商,不僅有助于加深對語言交際和社會和諧的理性認識,還對語用理論建設和人際和諧建構具有理論批判意義和現(xiàn)實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