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飛 周明寬
[摘 要]馬克思主義是被歷史和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各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與根本價值遵循?!包h的領導”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研究價值。本文根據馬克思恩格斯黨的領導思想的具體內涵,將其分為四個部分加以闡述,即馬克思恩格斯黨的領導思想的邏輯理路、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黨的領導目標的層級設定、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黨領導下的斗爭路徑的選擇,以及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黨的領導的策略原則。除此之外,文章最后還闡述了馬克思恩格斯黨的領導思想的當代指導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無產階級斗爭;無產階級政黨;黨的領導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071(2021)01-0045-09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1]20。新時代以來,“黨的領導”已成為學界重點研究對象①。但需明白,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應當從最根本的馬克思恩格斯那里探討“黨的領導”的本源,從而為新時代黨的領導提供更為深厚的學理支撐。雖然馬克思恩格斯并未經歷共產黨執(zhí)政的時代,但他們黨的領導思想中蘊含的基本規(guī)律卻值得執(zhí)政的共產黨學習并依據時代特征對其靈活化用。
一、馬克思恩格斯黨的領導思想的邏輯理路
探討“黨的領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便是黨為什么要領導,即黨的領導何以存在的問題,這需要從時代背景出發(fā)加以審視。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黨的領導思想萌生與發(fā)展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即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階級撕裂與政黨政治的歷史繼承。
“階級”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階級分析法是馬克思恩格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爸两褚磺猩鐣臍v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2]31奴隸社會中的奴隸主與奴隸、封建社會中的地主與農民、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資本家與工人,他們之間的斗爭都是階級斗爭,正是階級斗爭推動著歷史發(fā)展。在每個社會形態(tài)中,除了占主導地位的階級之外,還有其他階級與階層的存在,他們處于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之間,是整個社會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資產階級時代的鮮明特點卻是,“它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分裂為兩大相互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2]32。階級對立的表現則是兩大階級社會地位與利益的沖突,工人階級雖為自由人,卻不得不由于不占有生產資料而備受資本家剝削,成為無產者,“工人階級的狀況是當代一切社會運動的真正基礎和出發(fā)點,因為它是我們目前存在的社會災難最尖銳、最露骨的表現”[3]385。但人的生存本性驅使無產階級進行斗爭,即使是搗毀機器這種低層次的行為,也是無產階級進行抗爭的體現,這就為黨的領導奠定了階級基礎,提供了力量源泉。
近代以來,隨著代表階級利益的政黨的出現,階級斗爭逐步表現為政黨斗爭。社會問題的解決需要特定群體運用政黨這一工具進行斗爭,其階級基礎可能是多元的或唯一的,其斗爭方式可能是和平的或武裝的,但都是通過政黨這一組織形式來實現自己的斗爭目標。17世紀英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誕生,到馬克思恩格斯那里其已經存在一百余年。其時,政黨政治已經成為資產階級國家的普遍現象,且日臻成熟。通過政黨這一中介動員群眾進行斗爭,并使無產階級政黨成為執(zhí)政黨,亦成為馬克思恩格斯的必然選擇。因此,雖然馬克思主義政黨建黨思想與資本主義政黨建黨思想有著本質區(qū)別,但從根本上來說,馬克思恩格斯仍然遵循著政黨政治的邏輯?!懊恳粋€新參加運動的國家所應采取的第一個步驟,始終是把工人組織成獨立的政黨,不管怎樣組織起來,只要它是一個真正的工人政黨就行?!盵4]558必須看到,馬克思主義建黨思想的形成過程與具體內涵是歷史發(fā)展的產物,是時代背景的展現,我們應當將馬克思主義建黨思想置于人類政黨建設思想史,尤其是近代西方政黨建設思想史的整體發(fā)展歷程中加以審視與考量。可以說,政黨政治的百年歷史為馬克思恩格斯黨的領導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歷史依據。
隨著黨的領導何以存在這一問題的解決,接踵而來的問題便是黨的領導何以展現出光明前景。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相關論述出發(fā),我們可以從無產階級的階級特質與無產階級政黨的顯著優(yōu)勢這兩大板塊加以闡析。
無產階級政黨以無產階級作為自己存在之基,并就利益一致性而言,共產黨“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44。無產階級的階級特性如何,直接關系著無產階級政黨的生存與延續(xù),也事關黨的領導成效。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相較于“不是代表新社會的利益去反對舊社會,而是代表已經陳腐的社會內部重新出現的那些利益”[2]75的資產階級而言,無產階級的階級特質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首先,無產階級具有戰(zhàn)斗性。戰(zhàn)斗行為源于生存需求,在不占有生產資料的情況下,為了個人以及家庭的賡續(xù),無產階級必須為改善生存條件而斗爭。因此,“在當前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2]41。其次,無產階級具有人民性?!盁o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盵2]42由于無產階級群眾在社會中所占比例遠遠超過資產階級,因此無產階級解放自身的運動自然也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這就使得黨的領導占據了量的優(yōu)勢。再次,無產階級具有國際性。隨著資產階級在全球的擴張和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適用,與之相對的無產階級也隨之發(fā)展壯大。世界各國的無產階級擁有共同的“奴隸主”——資本,這就為世界無產階級的大聯合,為所有被壓迫群眾、民族的解放提供了必要前提與現實可能。最后,無產階級代表了歷史發(fā)展方向。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與由該生產方式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和財富分配制度發(fā)生了“激烈的矛盾”,這個矛盾可能會導致“整個現代社會毀滅”,因此,“必須使生產方式和分配方式發(fā)生一個會消除一切階級差別的變革”[5]165,無產階級要在黨的領導之下實現經濟基礎的重構。鑒于無產階級獨特的優(yōu)勢所在,馬克思恩格斯斷言,“用發(fā)展的眼光分析問題:現階段不同于100多年前的階級區(qū)分吧?此一時彼一時,社會在進步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2]43。但須承認,無產階級的最初斗爭“尚未認識到而只是本能地感覺到自己的社會地位和應當采取的政治行動路線”[2]415,這就需要無產階級在黨的帶領下,實現階級自覺,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斗爭,這也是黨的領導的必要性所在。
“黨的領導”的行為主體是黨本身,黨若要創(chuàng)造出客觀領導成果,關鍵在于這個黨要具有顯著優(yōu)勢與先進性。對此,我們能夠從領袖與體制這兩點管窺無產階級政黨的優(yōu)勢所在。依據唯物史觀,人民群眾是歷史發(fā)展的推動者與決定性力量。作為人民中的極少數,英雄人物(領袖)的作用不容小覷,在某些時刻甚至是決定性的。政黨也是如此,黨員是階級群眾中的先進分子,黨的領袖則是黨員群體的代表人物。簡言之,無產階級需要政黨領導,政黨需要領袖指引方向,黨的領導體現著“群眾——階級——政黨——領袖”這一理論與實踐邏輯,列寧后來對此作了經典論述與總結,“群眾是劃分為階級的”,“階級是由政黨來領導的;政黨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被選出擔任最重要職務而稱為領袖的人們所組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集團來主持的”[6]151。領袖地位的鞏固則源于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制度以及在權力基礎上形成的權威。黨的領導制度事關領袖及領導集體的意志能否實現、全黨思想能否統(tǒng)一、全黨行為能否一致,對此,馬克思恩格斯的選擇是中央集權制,“中央集權制是真正革命黨的任務”[2]197。在這種制度下,分散主義、小組習氣等黨內不良作風能夠弱化到最小,全黨也能步調一致地擔負起時代賦予無產階級政黨的歷史使命。中央集權制的提出,意味著黨解決了極為重要的領導體制機制問題,這也成為無產階級政黨極為重要的基本準則之一。無產階級政黨還要求全黨服從領袖的權威。恩格斯在《論權威》一文中指出,權威就像“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在危急關頭,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絕對服從一個人的意志”,權威與服從“都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7]337??梢哉f,領導體制與領袖權威,一為外在強制力,一為內在引領力,二者一表一里,互為支撐,共同彰顯出無產階級政黨的特點與優(yōu)勢。
概言之,馬克思恩格斯黨的領導思想從黨的領導何以存在出發(fā),延展至黨的領導何以成功,以階級視角論述了無產階級以及無產階級政黨的優(yōu)勢所在,依據歷史與現實提出了黨的領導的必要性與必然性,為黨的具體領導實踐提供了基礎的理論支撐。
二、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黨的領導目標的層級設定
任何一個政黨的行為實踐都不是隨意的,都是在目標引領下、目標框架內的活動。一個使命遠大的政黨,其領導目標不是唯一的,而是一個目標體系,這一體系凝結著黨諸多不同層級的目標,是一個層級序列,而不同層級的目標則適用于不同的時代,塑造著黨的不同領導行為。就共產黨而言,黨的領導目標體系既包含實現共產主義這一根本性目標,又有為實現這一根本性目標而設立的暫時性、階段性目標。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終極目標:廢除私有制,建立共產主義社會
從歷史角度出發(fā),自奴隸社會以來,人類的社會形態(tài)處于不斷演進之中,經過數百年或數千年的量變積累,最終實現質變,建成更高級的社會形態(tài)。而社會形態(tài)變革的內在推動力,則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這兩大基本矛盾運動,馬克思恩格斯正是依此來論證共產主義社會目標的實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這一人類歷史普遍性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具體表現是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矛盾,既存的生產關系已經阻礙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fā)展,為此,需要可容納更高生產力水平的社會形態(tài)的出現。
從現實角度出發(fā),在生產資料私有制下,資本家借雄厚的資金優(yōu)勢壓榨工人階級的剩余價值,尤其隨著壟斷集團、帝國主義的出現,工人階級及世界各地受壓迫人民所受壓榨更甚。這一切不平等現象之所以存在,歸根結底是生產資料歸私人所有。因此,不管是為了發(fā)展生產力,還是為了消除社會不公,必須改變生產資料所屬,“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2]45。私有制的消滅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的消逝,新的社會形態(tài),即共產主義社會將取而代之?!芭f社會的覆滅是建立一個不再以階級對立為基礎的新社會的條件?!盵3]695
在共產主義社會,全社會統(tǒng)一占有生產工具,統(tǒng)一進行產品經營與分配,從而以生產資料占有為劃分標準的“階級”徹底消失,工農差別、城鄉(xiāng)差別、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這三大差別也會消失。生產力的大發(fā)展將使得集體財富充分涌流,分配方式也變?yōu)椤案鞅M所能,按需分配”[7]436??傊谶@一社會中,人類得到真正解放,“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2]53。
2.政治目標:奪取政權,發(fā)揮國家作用
共產主義這一最終目標的實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其他階段性目標的達成為其提供前提保障,其中政治前提便是由無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政權作為一種國家公共權力與政治強制力,是政黨保持領導地位與進行領導實踐的客觀前提與政治保障。在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革命斗爭中,資產階級用已經掌握的國家權力、暴力機器對無產階級的反抗運動進行殘酷鎮(zhèn)壓,如若沒有掌握國家政權,那么無產階級將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也不可能實現社會制度的變革。為此,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鮮明指出,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2]44。
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共產主義社會沒有階級,自然也沒有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國家,“未來無產階級革命的最終結果之一,將是稱為國家的政治組織逐步解體直到最后消失”[4]506。但這并非意味著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后要立刻消滅國家,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階級、國家等政治范疇仍然存在,不同的是無產階級成為國家的主人。無產階級也并非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而是要“建立一個不但取代階級統(tǒng)治的君主制形式,而且取代階級統(tǒng)治本身的共和國”[7]154。在這一新型國體內,無產階級政黨運用手中的權力,借助無產階級專政的制度優(yōu)勢,不斷推進社會的深層變革,例如大力發(fā)展生產力、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推動世界被壓迫國家的大聯合等等,最終實現階級、國家的消亡,這是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作用下的結果。簡言之,“國家不是‘被廢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5]297。
3.世界目標:實現全世界無產者的大聯合
放眼世界,備受資產階級壓迫的無產階級遍布各地,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斗爭也變得并非一國一地之事。為了徹底推翻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秩序,全世界無產者必須超越民族和國家的地域、種族、文化等界限,實現最廣泛的聯合。
聯合目標的提出以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為客觀基礎。工業(yè)革命以來,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密切,大工業(yè)的發(fā)展“首次開創(chuàng)了世界歷史,因為它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因為它消滅了各國以往自然形成的閉關自守的狀態(tài)”[3]566。這就在物質維度層面為無產階級世界范圍內的聯合提供了可能。就價值維度而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有益于實現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進而實現解放全人類的歷史使命?!吧a者階級的解放是不分性別和種族的全人類的解放?!盵7]568由于資本主義與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一些國家的內部市場已無法滿足商品銷售需求,為此,它們通過占領海外殖民地的方式傾銷本國商品,并將其發(fā)展為資本輸出形式,對殖民地人民進行壓榨。無產階級若要進行世界聯合,被壓迫民族必須要實現完全獨立,實現民族自決。可以看出,實現民族解放的過程,也是沖擊資產階級在世界范圍內統(tǒng)治秩序的過程,“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勝利同時就是一切被壓迫民族獲得解放的信號”[3]694-695。
為實現全世界無產者的大聯合,共產主義者同盟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一戰(zhàn)斗口號取代了原來的“人人皆兄弟!”的口號,這既體現了無產階級政黨鮮明的階級性,也表明了全世界無產階級團結起來的重要性?!斑^去的經驗證明:忽視在各國工人間應當存在的兄弟團結,忽視那應該鼓勵他們在解放斗爭中堅定地并肩作戰(zhàn)的兄弟團結,就會使他們受到懲罰——使他們分散的努力遭到共同的失敗。”[7]14全世界無產者的聯合首先是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的政黨或工人組織的聯合,鑒于此,國際工人協(xié)會于1864年成立,這一各國工人之間的“紐帶”“奠定了工人國際組織的基礎,使工人做好向資本進行革命進攻的準備”[8]790。
4.經濟目標:推動生產方式的變革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指出,“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yè)資本家為首的社會”[3]602。若要實現社會形態(tài)的根本變革,必須著眼于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經濟問題是最根本的問題。正如恩格斯所說:“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中,到人們對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到有關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盵5]284由此,黨的重要領導目標之一便是改變舊有的生產方式與經濟形態(tài),這主要包含兩大問題:發(fā)展生產力與改變土地所有制。
馬克思認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2]592“兩個絕不會”的提出指明了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的必要性,只有發(fā)達的生產力超出了既存社會形態(tài)的容納界限,社會形態(tài)才會向更高層次演進,共產主義社會亦建立在高度發(fā)達的生產力基礎之上。應當指出,無論是資產階級還是無產階級,都追求生產力的高度發(fā)達,只不過目的不一致。前者為維護既存秩序,攫取更高超額利潤,后者則為推進社會變革。并且無產階級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的前提是在黨的領導下奪取政權,從而能夠運用國家力量實現生產力的快速提升。土地問題也是資本主義經濟社會中的一大問題,也直接事關工人階級。地產是“一切財富的原始源泉,……工人階級的未來將取決于這個問題的解決”[7]230。共產黨執(zhí)政后,在土地問題上的舉措便是土地國有化。在國家的統(tǒng)一分配調度下,土地能夠得到合理使用?!巴恋貒谢瘜氐赘淖儎趧雍唾Y本的關系,并最終消滅工業(yè)和農業(yè)中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盵7]233可以看到,土地問題不僅是歸誰所有的所有權問題,更是消除階級關系、改變工農業(yè)生產方式、消除工業(yè)與農業(yè)的差別問題。
綜上,黨的領導目標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根本,其下統(tǒng)轄著政治、經濟等子目標。同時,共產黨目標的制定針對的是不同領域的解放,最終要實現的則是人的解放。其相互關系如圖1所示。
三、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黨領導下的斗爭路徑的選擇
如果說黨的領導目標闡明的是黨要“做什么”這一問題的話,那么黨的斗爭路徑則主要說明黨“如何做”的問題。無產階級的處境決定了他們沒有選擇的余地,“不是餓死,就是斗爭”[2]101。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的無產階級斗爭路徑主要包含兩大類:思想的批判(理論)與實際的戰(zhàn)斗(實踐)。
思想的斗爭是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先聲,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思想發(fā)展史,遠比無產階級有組織的斗爭史久遠。思想斗爭實質上也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斗爭的一部分,“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精神力量”[3]550。推翻“精神力量”,就有助于推翻現實“物質力量”??傮w而言,黨領導下的思想斗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揭露宗教的本質。在資本主義社會,宗教并非單純的信仰與心靈的慰藉,它已演變?yōu)榻y(tǒng)治階級壓迫被統(tǒng)治階級、維護自身統(tǒng)治地位的工具。但受壓迫群眾并未對此有清醒認知,他們仍試圖通過超自然力量來化解現實苦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3]4。因此,使壓迫群眾脫離虛幻的宗教,進而認識到現實斗爭的重要性,已然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任務。馬克思指出,“對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3]3。這就顯示出他對宗教問題重要性的認知。
第二,沖破舊道德束縛。處于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道德具有深刻的階級性與社會歷史性,并非超越歷史、超越階級的絕對獨立存在,“一切以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5]99。道德的一大現實功效便是維護既存統(tǒng)治秩序,為統(tǒng)治階級提供心理支撐。無產階級為了斗爭需要,必須要用無產階級新道德替代資產階級舊道德。但道德既然是階級的產物,那么只有在徹底消滅了階級對立之后,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fā)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對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為可能”[5]100。
第三,理論武裝群眾。馬克思精辟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3]11。正確的理論指導正確的實踐,如何將科學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如何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推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蓬勃發(fā)展,是無產階級政黨要著力解決的一大問題。在恩格斯看來,科學社會主義一經誕生,就要求人們研究它,并“以高度的熱情把由此獲得的日益明確的意識傳播到工人群眾中去”[2]219。只有在馬克思主義武裝下的工人,才能有正確的斗爭觀念,才能真正成為為實現黨的目標英勇斗爭的戰(zhàn)士。
可以說,馬克思恩格斯以及無產階級政黨所進行的思想斗爭,把工人階級的思想由天國拉回到人間,由虛幻回歸到現實。而且,思想批判的同時也在破舊立新,用新思想取代舊思想或錯誤思想,使盡可能多的群眾在思想深處認同黨的領導行為。
但是單純的理論批判并不能改變資產階級占據統(tǒng)治地位的事實,“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3]502。無產階級若想改變自身處境,必須積極投身于革命實踐,進行階級斗爭。黨領導下的實踐斗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進行罷工。在工人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初期,從維護自身權益、改善生存處境出發(fā),工人階級進行了罷工,迫使資產階級作出一些讓步。隨著工人運動的高漲,罷工的規(guī)模由小變大、范圍由一(國)到多(國)。罷工成為工人階級自發(fā)反抗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最初表現形式,在表明自己態(tài)度的同時為工人階級日后更加深刻的斗爭奠定了基礎?!傲T工是工人的軍事學校,他們在這里為投入已經不可避免的偉大斗爭做好準備;罷工是各個勞動部門關于自己參加偉大的工人運動的宣言。”[3]459但工人階級在最初罷工之時的斗爭方式主要是砸毀生產工具等初級形式,還未形成鮮明的階級意識,“尚未認識到而只是本能地感覺到自己的社會地位和應當采取的政治行動路線”[2]415。為此,馬克思恩格斯特別強調無產階級政黨應當發(fā)動工人從事政治活動,拋棄簡單的經濟斗爭形式,“沒有政治行動,工人總是在戰(zhàn)斗后的第二天就會受到法夫爾和皮阿之流的愚弄”[7]224。
第二,進行暴力革命?!案锩菤v史的火車頭”[2]161,暴力則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9]861。在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還不完善時,無產階級的絕大部分利益無法通過正常的途徑向上表達,當局也不會以法律形式強制要求企業(yè)主改善工人階級的利益訴求,這根本上還是由社會制度所決定。并且在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時代,和平的制度變革幾乎無法實現,無產階級必須以暴力革命形式獲取政權,進而廢除私有制。馬克思恩格斯用極為堅決的語氣指出,“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2]66。暴力革命的具體表現是武裝起義,馬克思恩格斯對武裝起義提出了明確要求,認為武裝起義“是一種藝術”,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應做好充分準備、有最大決心,尤其要注意武器的生產與使用,并能夠承擔起起義帶來的后果,“不要玩弄起義”[2]446。
第三,進行合法斗爭。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并非絕對僵化、一成不變,尤其是在日益洶涌的工人運動面前,為了維護統(tǒng)治地位,資產階級必然會作出一些讓步。這既包括經濟讓步——給予工人一定福利,也包括政治讓步——給予工人參政權,尤其是選舉權,這是資產階級統(tǒng)治方式更為完善的表現。這種情況的變化在馬克思恩格斯晚年表現得更為明顯,因此,馬克思恩格斯對無產階級及無產階級政黨的合法斗爭給予了高度關注。馬克思提出要將普選權這一歷史上的“欺騙工具”變?yōu)椤敖夥殴ぞ摺盵7]568,恩格斯認為“普選制是測量工人階級成熟性的標尺”,它意味著被壓迫階級能夠作為獨立的黨派結合起來,已經成熟到能夠自己解放自己[10]193。但恩格斯批判了“和平長入社會主義”這一觀點,只有“在人民代議機關把一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數人民的支持就能夠按照憲法隨意辦事的國家里,舊社會有可能和平長入新社會”[10]414。但這在反動國家很難實現,暴力方式仍是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主要方式。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黨的斗爭路徑的變化與演進,既有原則性的秉持,又有現實性的變通,被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同時,斗爭路徑也顯示出了馬克思恩格斯對如何通往社會主義道路的思考,這一思考為之后他國社會主義的實現及建設提供了最初的理論源頭。但“源頭”意味著“雛形”,他國在借鑒時需靈活化用,并依據自身實踐對其不斷加以完善。
四、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黨的領導的策略原則
馬克思恩格斯領導共產黨、無產階級進行的斗爭并不是自發(fā)的、盲目的,而是遵循著一些基本原則,并體現出了頗多科學的斗爭策略。即使他們本人并未加以總結提煉,但其領導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都是這些原則與策略的生動體現。擇要言之,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是實事求是。應當說,這是最根本的原則??梢越栌妹珴蓶|的論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11]801雖然馬克思恩格斯并沒有明確提出這四個字,但這一原則貫穿他們思想的發(fā)展始終。例如在論述何為共產主義時,馬克思就指出,“共產主義不是教義,而是運動。它不是從原則出發(fā),而是從事實出發(fā)”[3]672。也如前文所述,雖然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最根本的社會變革方式是暴力革命,但當社會背景發(fā)生深刻轉變時,他們也未固守舊有思維,而是依照客觀現實,提出了合法斗爭的必要性,這是他們對之前思想的極大超越??傊?,無論是抉擇黨進行公開斗爭還是隱蔽斗爭,是聯合其他革命階級還是保持自身的階級特性,都體現出了實事求是這一原則。同時,馬克思恩格斯也從未將自己的理論設想當作教條強加于各國共產黨身上,他們自認為提出的是基本原則,至于具體斗爭策略,則需各國共產黨依據國情黨情靈活處之。
二是循序漸進。一個成熟的政黨、領導者必須對革命進程、任務艱巨性有一個清醒認識,如果為之奮斗的目標較為長遠,或者難度極大時,應該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加以實現,這也是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表現。如果不注意目標的階段性,自將終極目標視為朝夕之功,那必然會犯“左”傾錯誤。恩格斯在談及廢除私有制這一根本問題時就指出,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廢除,應該逐步改造現存社會,在創(chuàng)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產資料之后,才能廢除私有制[3]685。再如,無產階級若想實現世界范圍內的解放,必須先進行本國斗爭,“每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當然首先應該打倒本國的資產階級”[2]43。資本主義仍具有發(fā)展能力是黨堅持循序漸進原則的社會根源。雖然資本主義社會具有腐朽性,最終會被時代所拋棄,但這是一個長期斗爭過程,在無產階級還沒有成熟到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時,資本主義在這一長時期內仍將繼續(xù)占據統(tǒng)治地位,并且資產階級創(chuàng)造的發(fā)達生產力亦是無產階級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物質前提。
三是占據主動。馬克思在總結巴黎無產階級于1848年發(fā)動的六月起義的失敗必然性時指出,它“既不是直接的、公開承認的要求驅使無產階級想用武力推翻資產階級,也不是無產階級已經到了有能力解決這個任務的地步”[2]103。這句話就蘊含了兩層意思:一是主動斗爭,二是做好準備,這是革命成功的兩項基本要求。革命爆發(fā)的前提是客觀條件允許,自身有充足的準備進行斗爭,包括思想準備(起義者有積極抗爭到底的意識)與器物準備(進行武裝斗爭所需的武器)。在武裝革命爆發(fā)之后,不管情況如何,革命者更應占據主動進攻地位,不能退縮。歷史上勝利的革命已經證明,在革命與戰(zhàn)爭中,“進攻者總是處于有利地位”,且“不計成敗地孤注一擲是十分必要的”[2]426。總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若想革命成功,必須在革命前以及革命中處于主動地位,不能簡單地被動應對。
四是廣泛聯合。在革命進程中,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需要聯合其他一切革命力量進行斗爭,從而形成強大合力。這一廣泛聯合的基礎是工農聯盟。工農聯盟的可能性在于它們有著共同的敵人——資本,資本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和農民階級共同的剝削者,只不過二者所受剝削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共同推翻資本壓迫的需求為兩者聯合提供了可能。工農聯盟的必要性在于二者都需要對方。因此,農民階級沒有徹底的革命性、嚴明的組織紀律性,在革命與反革命之間搖擺,也不敢提出徹底消滅私有制的口號,“他們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別人來代表他們”[2]567。農民階級必須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完成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歷史重任。無產階級同時也需要農民階級的支持,在一些小農占比最多的國家(如法國),和他們聯合勢必會大大增強革命力量。馬克思將無產階級和農民階級的聯合比作一種合唱,“若沒有這種合唱,它在一切農民國度中的獨唱是不免要變成孤鴻哀鳴的”[2]573。不僅如此,“共產黨人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存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2]66。
五是獨立自主。在進行革命大聯合的同時,馬克思指出,“不同階級的這種聯合,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向來是一切革命的必要條件,卻不能持久,一切革命的命運都是如此”[2]383。在民主派小資產者受壓迫的時候,他們力求建立一個包括無產階級政黨在內的大反對黨以維護自身利益。但這一組織并不允許無產階級提出自己的明確要求,這種聯合只會對小資產者有利,而對無產階級有害?!盁o產階級會完全喪失它辛辛苦苦爭得的獨立地位,而重新淪為正式的資產階級民主派的附庸?!盵2]193無產階級政黨需要明白,參與革命運動的其他階級,必然會帶著本階級固有的思想意識與活動方式。當他們愿意和共產黨一同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時,就要進行緊密合作;但當他們?yōu)榱俗陨淼难矍袄娑噲D背叛革命時,那就必須與之作堅決斗爭?!耙宄刂?,和他們分裂只是一個時間問題。”[7]484由之,黨必須在革命進程中始終保持獨立自主地位,從而維護黨的純潔性與戰(zhàn)斗性。獨立自主和廣泛聯合并不矛盾,兩者一為原則、一為策略,共同為黨的領導實踐服務。
以上五點是馬克思恩格斯黨的領導思想中體現出的原則與策略,這是在黨的具體行為實踐基礎上進行的抽象總結,對世界無產階級政黨具有普遍應用價值。當然還有其他原則策略值得廣泛借鑒,此處便不一一論及。
五、馬克思恩格斯黨的領導思想的當代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chuàng)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12]7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黨的領導思想雖歷經百年仍熠熠生輝,對當代中國與世界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體現著當代價值。
1.既要服從黨的領袖,又要動員群眾力量。無產階級政黨背負著打碎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歷史使命,這一歷史使命要求黨必須紀律嚴明,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必須服從黨的領袖,這是黨能夠發(fā)揮出最大能量的必然要求,一盤散沙、各自為戰(zhàn)、無組織無紀律的黨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歷史偉業(yè)。同時,不僅黨員要服從黨的領袖,黨所領導的階級群眾,以及黨執(zhí)政后領導下的全國人民,都要服從黨的領袖,認同領袖權威。這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早已闡明。但是,服從黨的領袖并不意味著壓制黨員群眾的主觀能動性,相反,而是要緊緊依靠群眾力量。就人類整個歷史發(fā)展長河而言,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脫離群眾的黨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國共產黨就是為人民執(zhí)政、靠人民執(zhí)政的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正因為如此,中國共產黨才認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13]4-5。可以說,領袖權威指引國家發(fā)展方向以及群眾力量進行具體建設實踐,二者在不同層面彰顯著黨的領導,發(fā)揮著現實作用。
2.既要反對改旗易幟,又要反對封閉僵化。當今時代各種思潮激蕩迭起、激烈交鋒,我們應當既反右也反“左”,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這也是馬克思恩格斯所持的觀點?!笆赂锩宦暸陧?,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盵14]1471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巨大成功,中華民族也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將來,馬克思主義將會一直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的指導思想,這一點毋庸置疑。從國際共運史也可看出,任何歪曲馬克思主義、拋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共產黨必然會遭受重大挫折,甚至有亡黨亡國的危險。同時,馬克思主義也不是一個封閉僵化的理論體系,任何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都不會盲目照搬照抄教條,他們都會根據具體情況發(fā)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例如列寧,他提出的新經濟政策,以及通過合作制建成社會主義等思想,都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繼承與發(fā)展。對中國共產黨而言,從毛澤東思想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依據國情提出的正確理論。我們一定要反對“左”的僵化,“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15]375。
3.既要借鑒歷史經驗,又要賦予時代特征。馬克思恩格斯黨的領導理論與實踐處于不斷“進化”之中,他們在處理相關問題時,既有之前經驗的借鑒,又有根據時代變遷提出的新舉措。中共也是如此。中國共產黨成立已近百年,執(zhí)政也有七十余年。不管是局部執(zhí)政,還是領導全國,中共都積累了大量領導經驗。其中既有正面經驗,也有負面教訓,例如堅持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等正面經驗,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更值得汲取,但同時也有浮夸盲干的“大躍進”、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文化大革命”等負面教訓。不管對錯,這都是黨領導下的結果。對此,我們應當合理評判,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的兩個時期,“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13]22-23。新時代,黨的領導又有了之前從未涉及的新內容,例如文化自信、“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處理這些新問題,需要持有新思想、制定新戰(zhàn)略,但同時也要有黨之前治國理政經驗的支撐,如此,便可打通歷史與現實,共同為新時代服務。
4.既要堅持黨的領導,又要加強黨的建設。應當了解,任何盲目自發(fā)的群眾斗爭最終都不會成功,處于被壓迫狀態(tài)的工人階級以及最廣大的普通勞動群眾必須要在擁有科學的指導思想、鐵的紀律、高度的執(zhí)行力、穩(wěn)定的領袖集團等諸多優(yōu)勢的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獲得勝利,實現自己的訴求。奪取政權需要黨的領導,保持政權更需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這一原則不管是在暴力革命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都是必須遵循的一條鐵律。同時,“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1]。黨建設得好,就能永葆生命力與戰(zhàn)斗力,就不會被歷史所淘汰。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形成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但歷史與人民并不是只有一次選擇的機會。黨若想歷史與人民在每次面臨選擇時都選擇自己,就必須要矢志不渝地加強黨的建設,絲毫不能懈怠。中國共產黨深知這一點,不斷豐富黨的建設內涵以回應時代要求,最終形成了當前以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的新的黨建格局,這既是加強黨自身建設的需要,也是鞏固黨領導地位的要求。
六、結語
可以看出,馬克思恩格斯黨的領導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理論與歷史邏輯,簡言之,即: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矛盾——兩大階級矛盾——工人階級自發(fā)斗爭——在黨的領導下由自發(fā)走向自覺——多領域的階級斗爭——奪得最終勝利??傊R克思恩格斯黨的領導思想是一套包含著誰領導、領導誰、領導目標、怎樣領導等具體內容的科學理論體系與實踐方法,值得所有無產階級政黨研究、學習,并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所有無產階級政黨應結合本國具體國情,賦予其更為深刻的時代內涵與實踐價值。
注釋:
①以“黨的領導”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進行檢索,共計論文3 614篇。其中2012年71篇,2013年62篇,2014年16篇,2015年205篇,2016年157篇,2017年187篇,2018年270篇,2019年354篇,2020年391篇??梢?,新時代以來,尤其是黨的十九大后,“黨的領導”一直是學界關注重點。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列寧.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列寧.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4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銘 心)
(校? 對:李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