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
關鍵詞: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為促進蔬菜安全生產、蔬菜產品質量安全、農業(yè)生態(tài)安全、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為目標,深入貫徹“公共植保、科學植保、綠色植?!钡睦砟睿l(fā)展現代農業(yè),建設“資源節(jié)約、環(huán)境友好”兩型農業(yè),加快推進特色農業(yè)發(fā)展及綠色植保技術的集成應用。以良種配套良法為病蟲害防治基礎,加強病蟲監(jiān)測預警,準確把握最佳防治時間,充分運用農業(yè)防治、誘殺技術、生物農藥防治等集成防控技術,提高防效,減少殘留和污染,種出“安全菜,良心菜”為主要目的,實現農業(yè)增產和農民增收的目標。充分運用綠色防控技術防治蔬菜病蟲害已成為一項重要的生產措施。
1農業(yè)防治
1.1選用抗病品種。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蔬菜病蟲害最根本的既經濟又有效的措施。在生產中我市結合實際,選用抗病蔬菜品種。比如思茅區(qū)番茄品種主要推廣種植金棚8號、金棚天意二號等;白菜品種主要推廣種植如意、德高榮耀、早熟5號白菜等。
1.2做好種子處理和苗床消毒工作。很多病菌靠種子、土壤傳播,做好種子和土壤消毒可以減少苗期病害,減少成株期用藥。種子處理方法主要有溫湯浸種、藥液浸種等。
1.3適時播種。蔬菜播期與病蟲害發(fā)生關系密切,選擇適宜的播期,可避開病蟲害發(fā)生高峰期,從而減輕病蟲為害。如大白菜播種過早,易導致霜霉病、軟腐病、病毒病發(fā)生較重等。
1.4培育壯苗。采用護根的營養(yǎng)缽、穴盤等育苗,及早煉苗,防止苗徙長,以減輕苗期病害,幼苗健壯,增強抗病力。適齡壯苗,帶土移栽。
1.5合理輪作、間作。蔬菜連作是引發(fā)和加重病蟲為害的一個重要因素,實行有計劃的輪作倒茬、間作套種,既可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提高肥力,又可減少病蟲源積累,減輕為害。
1.6加強肥水管理?!坝惺諢o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肥水管理對蔬菜生產非常重要,施肥應遵循“施足基肥、合理追肥”的原則,水分管理要堅持“適量適時、寧少勿多”的原則,科學合理的肥水管理能提高蔬菜抗性,減少病蟲為害,促進增產增收。
1.6.1科學施肥
1.6.1一是重施基肥?;室话阋猿浞指斓膸?、堆肥等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在蔬菜播種或定植前施入土中,這些農家肥不僅含有蔬菜所需的多種元素,而且能供給土壤大量有機質,很好的改良土壤。施肥方法有兩種:全面施肥和局部施肥。根菜類和菠菜、莧菜等密植的葉菜類或基肥施用量大的,可將廄肥、堆肥等均勻撒在地上耕入土中。南瓜、茄子、甘藍等行、株距較寬的作物或廄肥等用量較少的,可以進行行間挖溝或在株間挖穴施。二是巧施追肥。追肥以速效性肥料為主,如人糞尿、硫酸銨、復合肥、尿素等。在蔬菜有3-4片真葉或秧苗栽植成活后才開始追施。追施的次數和用量應看蔬菜的種類、生長期、氣候、土壤的干濕和肥力等具體情況而定。植株小時,肥料濃度應稀薄,一次施用量可以少些,隨植株長大逐漸增加施肥的次數。土壤肥沃,蔬菜生長旺盛,可施少些,反之,應多施一些。一般每15-20天追肥一次。速生蔬菜,如菠菜、小白菜則應薄肥勤施,每7-10天施用一次??傊?,追肥應采用“先淡后濃,少食多餐”的方法,適時適量的分期多次追肥,以滿足蔬菜不同生長期的營養(yǎng)需要。三是看蔬菜種類施肥。蔬菜的種類不同,對肥料的要求也不同。小白菜等葉菜類,要供給充分的氮肥,才能迅速生長。豆類、馬鈴薯等應多施鉀肥,才能提高產量和品質。番茄、茄子、瓜類等除施用氮肥外,應多施磷鉀肥,以促進果實長大、早熟和提高品質。
1.6.2合理澆水。夏秋高溫季節(jié)土壤蒸發(fā)量大,菜地早晚應用微灌、微噴技術,能起到增濕、降溫作用,改善田間小氣候,調節(jié)土壤水、肥、氣、熱狀況,有效減輕高溫干旱對蔬菜生產的危害,促進蔬菜生長。冬季大棚蔬菜應選擇在晴天上午澆水,因為這時水溫與地溫較接近,地溫容易提升,而且下半天還有充分排濕的時間。所以說盡量避免在傍晚和連陰天的時候澆水, 以免低溫高濕引起角斑病、霜霉病、白粉病等蔬菜病害的大發(fā)生及蔓延。如果冬天里大棚蔬菜嚴重缺水時,切不可澆水量過大, 這時土壤易缺氧而引起根系窒息爛根,地上部葉片發(fā)黃甚至死亡。且澆水水量要小,澆水當天,要盡快恢復地溫,還要盡量排濕,如果濕度過大,很容易引起霜霉病和白粉病。
2誘殺技術
2.1殺蟲燈誘殺技術。殺蟲燈技術就是利用生物的趨光性誘集并消滅害蟲,從而防治蟲害和蟲媒病害。殺蟲燈應符合GB/T24689.2-2009植物保護機械頻振式殺蟲燈標準,功率≤30W,工作電壓DC12V,殺蟲燈安裝距離地面2米,安裝密度為每30-35畝/盞,下午天黑開燈,次日凌晨7點關燈或安裝自動開關燈。防治對象: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螟蟲、葉蟬、金龜子等。5-9月,經技術人員在10個監(jiān)測點7天一次進行觀測記錄,其結果為平均每盞燈誘殺小菜蛾成蟲327只、甜菜夜蛾成蟲352只、斜紋夜蛾成蟲198只。結果表明:頻振式殺蟲燈對危害蔬菜的主要害蟲均有誘殺效果,頻振式殺蟲燈控制區(qū)域內的斜紋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的落卵量比無燈區(qū)分別下降51.6%、67.3%、63.4%,幼蟲量下降了53.1%、64.2%、61.5%。
2.2色板誘殺技術。 色板(黃、藍板)誘殺技術是利用某些害蟲成蟲對黃、藍色具有強烈趨性的特性,對害蟲進行物理誘殺的技術。主要防治對象:同翅目的蚜蟲、粉虱、葉蟬等,雙翅目的斑潛蠅、種蠅等,纓翅目的薊馬等。黃板誘殺粉虱、斑潛蠅和蚜蟲等;藍板誘殺薊馬等。在蟲害發(fā)生前使用,時間越早越好,作物生育期堅持使用,效果最佳??捎弥窀拖露瞬迦氲乩铮瑢⒉断x板固定在竹竿上端,高度以超過作物生長點5-10㎝為最佳,并隨著作物的生長調節(jié)高度。不同規(guī)格的黃藍板使用量不同,如40×25㎝,每畝用20張左右;25×30㎝,每畝用30張左右;采用“Z”字型分布活魚行向平行均勻分布。思茅區(qū)氣候溫暖,夏秋兩季是潛葉蠅、白粉虱、蚜蟲、薊馬等為害蔬菜的高發(fā)期,且能傳播病毒病,在蔬菜上使用黃藍板誘殺效果極佳,黃藍板使用比例以2﹕1為好。據2014年-2017年經作站調查結果表明,如果粘蟲多的色板能用竹片及時清除,每張黃藍板使用周期為2個月。如果蟲粘多了不清除,粘滿蟲后要及時更換新色板,以每畝放置30張為例,20張黃板10張藍板,每張黃板平均粘潛葉蠅230只、白粉虱841只、蚜蟲673只;藍板每張平均粘薊馬243只。與非防控區(qū)相比,潛葉蠅蟲口密度下降74.5%,白粉虱蟲口密度下降71.6%,蚜蟲蟲口密度下降68.9%、薊馬蟲口密度下降73.3%。
2.3性誘劑誘殺技術。性誘殺主要防治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小菜蛾性誘劑在4-6月和9-11月使用,每畝放1個誘捕器,內置3個誘芯;斜紋夜蛾和甜菜夜蛾性誘劑在7-10月使用,每畝放1個誘捕器,內置1個誘芯。各誘捕器間距30米,將誘捕器掛在棚架或木棍上,高出蔬菜30厘米,盡量放置在上風口,外密內松。春秋季每30天更換誘芯一次,夏季每20天更換誘芯一次。性誘劑誘殺雄蛾,減少雌蛾交配繁殖,降低卵孵化率。每個誘捕器平均每月誘殺斜紋夜蛾成蟲175只、甜菜夜蛾成蟲58只、小菜蛾成蟲63只。與非防控區(qū)域相比,蟲口密度分別下降85.3%、72.3%、81.6%。
3生物農藥防治
3.1防治要點:對癥選藥、適時用藥、科學用藥,做到適量,施藥均勻。
3.2用多抗霉素、木霉素、武夷菌素、農抗120等幾種低毒殺菌劑,能有效防治真菌性病害。防治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銹病、疫病、炭疽病;
3.3用中生菌素、水合霉素等防治蔬菜細菌性病害,主要病害有角斑病、軟腐病;病毒病和根治線蟲病等。
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屬于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技術,推廣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不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還能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控作業(yè)風險,避免人畜中毒事故。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和生物農藥,應用微生物源、仿生物和高效低毒低殘留環(huán)保型化學農藥的綠色防控技術,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農民自防,每畝平均使用農藥5次,應用綠色防控技術每畝平均使用農藥2.3次,平均每畝減少化學農藥使用2.7次,全年全區(qū)減少農藥使用量2噸左右,減輕了因使用化學農藥造成的水、土、氣等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
參考文獻:
[1]傅建烯,陳青.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手冊[M].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3.2.
[2]孫茜,王娟娟.主要設施蔬菜生產與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M].遼寧大學出版社,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