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氏海,李京敏,孫 毅,趙冬梅,Sinkemani Arjun,李 琳
(濱州醫(yī)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受疫情影響,全國高校延期開學。在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指導方針下,濱州醫(yī)學院大規(guī)模轉向線上教學,并提出“同質等效”的教學目標要求。與中國學生一樣,留學生教學也受到了疫情的嚴重影響,特別是新學期即將開始的局部解剖學。局部解剖學是一門重在實地解剖的形態(tài)學課程[1],其特點是實踐性較強,往往需要學生在標本上解剖操作并與實物觀察來獲取知識。因此,如何在疫情背景下為留學生開展局部解剖學的線上教學并達到“同質等效”教學目標,這的確為授課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此,總結疫情期間我校留學生局部解剖學網上教學的具體策略與實踐措施,并提出值得吸取的經驗。
首先,留學生在線教學情況較中國學生更為復雜。由于疫情集中爆發(fā)時正值學生放寒假期間,濱州醫(yī)學院的留學生約50%已離開中國返回生源所在國。然而在新學期開學之際,國內疫情尚未完全緩解,而國外疫情形勢復雜。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國家移民管理局關閉了入境通道,境外留學生均延遲返校,而留學生的國內、國外分散分布為線上教學的實施帶來諸多困難。(1)時差問題。我校臨床專業(yè)留學生主要來自亞洲的巴基斯坦、印度與非洲的加納、贊比亞、坦桑尼亞、南非等國家,地域分布廣泛導致了較大的時差。而線上教學主要以國內時間為準,因此境外學生由于時差容易缺課漏課。(2)網絡情況復雜。特別是境外學生的網絡條件受所在國、所在地及所在家庭的網絡影響較大,導致集中線上授課時網絡卡頓、延時、掉線等情況頻發(fā),甚至有居住地較偏遠的留學生無法接入有線或WIFI網絡,只能使用移動數據流量,導致費用大幅上升,學生線上上課意愿不強。(3)教學軟件不兼容。國內常用的教學軟件如雨課堂、釘釘、騰訊課堂或常用的社交軟件QQ、微信等在注冊登錄時往往需要實名注冊、手機號驗證等過程,而留學生作為外國人缺乏中國身份證信息或中國手機號,難以完成注冊登錄,即使成功注冊登錄,由于中文界面學生也不太會使用,而留學生也反映部分軟件在其國家無法下載使用。以上問題導致疫情期間難以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平臺對留學生開展集中的實時線上教學。
其次,線上教學也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留學生局部解剖學采用理論實驗一體化的小班教學[2]。理論講授中教師可以靈活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如PPT課件演示、板書繪圖、語言描述甚至肢體表達等,既可以讓留學生領會知識內容,也可以彌補英語講授能力的不足。在實踐操作中,教師還可以借助標本進行直觀講解。在這種傳統(tǒng)的面對面授課中,往往師生互動頻繁,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注意力集中,能緊跟教師思維,也可隨時檢驗教學效果。但疫情期間的線上學習,教師更多是語言的描述,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也缺乏板書、肢體語言、實物標本的輔助,這必然對教師的語言能力和課堂組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線上教學互動難以開展,往往課堂氛圍不佳,難以掌握學生學習狀態(tài),加之網絡條件不穩(wěn)定,狀況頻發(fā),學生難以集中注意力緊跟教師思維進度。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確定新學期留學生教學為線上教學后,迅速組織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學秘書和留學生授課教師團隊召開線上會議,統(tǒng)一思想、明確分工。充分考慮留學生局部解剖學課程特點與留學生線上教學的難點,創(chuàng)新思路,制訂可行的教學方案,力求達到“同質等效”的教學目標。決定采用線上理論教學與線上實驗教學相同步的教學方案,提高理論教學比重,輔以線上集中討論答疑??紤]到局部解剖學離不開解剖操作,計劃在學生返校后集中開展,但不納入考核。
授課教師要做好課前“思想準備”。疫情期間,高校大規(guī)模轉為線上教學,授課教師面對完全陌生的教學“陣地”,難免壓力驟升,心存畏懼,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授課教師在新形勢下要轉變教學觀念、消除對教學改革的回避和倦怠感、保持和增強教學熱情就顯得尤為重要[3]。此外,有必要通過學校、院系和教研室對教師進行線上技術輔導和培訓,提升教師線上教學的勝任力。
考慮到留學生局部解剖學線上教學如前所述的難題,決定采取“課程錄播—網絡傳送—線上集中討論答疑”的線上教學方式。選擇企業(yè)微信及企業(yè)微信視頻會議作為課程傳送和線上討論答疑的網絡平臺。一方面留學生中微信的應用較普遍,另一方面企業(yè)微信具有一定優(yōu)勢,如其與微信綁定,便于學生加入;可傳送較大文件;有英文模式,易于上手。另外,企業(yè)微信視頻會議與釘釘、騰訊會議、騰訊課堂和QQ視頻等一樣具有PPT演示及網上授課功能,且具有較好的直播效果,留學生反饋良好。同時,將雨課堂作為留學生線上學習備用平臺,將提前錄播視頻及授課PPT投放到平臺上供學生觀看學習。
疫情爆發(fā)時留學生尚未領取教材,特別是境外學生手頭沒有任何學習資料。積極聯(lián)系留學生管理部門給留校學生發(fā)放教材,給境外學生傳送電子版教材。授課教師應提前準備PPT課件,針對線上教學,應注意對課件中能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等展現(xiàn)的內容,盡可能以更為生動直觀的方式展示,并提前將授課PPT課件、理論授課錄播視頻、實驗教學視頻及自編《實驗指導》電子版分享至企業(yè)微信群供學生下載。另外,指導學生下載安裝輔助學習軟件。
留學生局部解剖學線上教學框架包括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線上集中討論答疑與考核4部分。(1)理論教學:授課教師采用FastStone Capture錄屏軟件提前進行理論課程錄制,需確保授課思路清晰、講解流暢,語言組織無誤,聲音清晰。每節(jié)課設計時長約30分鐘,避免學生屏幕前觀看疲勞。(2)實驗教學:國內高校開發(fā)的解剖實驗教學錄像較多,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但缺乏針對留學生的英文解說的解剖教學錄像。我們選取優(yōu)質的解剖錄像,由授課教師進行口語同步翻譯,剪輯制作成英文版教學錄像,傳遞給學生,保證留學生在實驗課時能直觀地學習解剖過程。由于是自行制作,其章節(jié)、內容與理論課內容高度契合。(3)線上互動討論:在每周理論教學或實驗教學完成后,根據留學生時差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作為線上實時互動討論答疑時間。由授課教師通過企業(yè)微信發(fā)起視頻會議,學生集中上線參與。授課教師要提前設計好互動討論的問題,并對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進行解答。(4)考核:采用形成性評價,包括作業(yè)、實驗報告、互動問答情況及理論考核等。
為保障線上教學的流暢運行,與留學生課前的互動交流尤為重要。先通過微信群視頻會議告訴留學生線上教學如何開展以及注意事項,對于學生的疑問要耐心解釋,然后要形成正式的公告在群內發(fā)布。由于留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大多通過國外媒體,與國內媒體報道有偏差,甚至有學生出現(xiàn)恐慌情緒,因此任課教師也要向留學生做好我國疫情現(xiàn)況、抗疫舉措、進展成效等的宣傳與解釋,安撫好留學生情緒,加強人文關懷,提高留學生對戰(zhàn)勝疫情和線上教學的信心。
目前,我國醫(yī)學院校留學生的醫(yī)學人文精神教育尚處于初級階段[4]。大多數高校的留學生教育更關注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關于醫(yī)學人文精神的教育少之又少。然而,此次疫情期間我國醫(yī)務人員所展現(xiàn)出的英勇無畏、奉獻、仁愛的崇高職業(yè)精神以及眾多“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跡,為留學生的醫(yī)學人文精神教育提供了最鮮活的素材。在線上教學過程中融入這些優(yōu)秀的人文素材,使得枯燥的專業(yè)課程學習充滿人文情懷,更重要的是幫助醫(yī)學留學生樹立醫(yī)學人文精神的理念與意識。
疫情期間理論教學比重增加,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更加細致和具體的講解,這就需要進一步豐富理論教學的內容。首先,進一步豐富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解剖學作為形態(tài)學課程,清晰準確的圖片、生動有趣的動畫或視頻,更有助于教師的描述和學生的理解。其次,拓寬知識面,盡可能地融合臨床應用知識或結合臨床案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思考。再次,不能因為線上教學或非實時授課就放棄不同教學法的應用,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實驗教學是局部解剖學線上授課最難以實現(xiàn)的部分。我們制作了與理論課同步且有英語旁白的實驗教學錄像,錄像時間不宜過長,時長約10~15分鐘,盡可能地展現(xiàn)整個解剖過程及解剖內容。同時,在每個局部區(qū)域的解剖錄像播放前,屏幕上會提出幾個問題,讓留學生帶著問題看錄像,觀看學習效果更佳。雖然線上實驗教學在理論知識內容、解剖過程、視覺觀察等方面都盡量達到與線下教學的同質化,但局部解剖學不僅是理論課知識的驗證,通過實地解剖的動手訓練、知識的獲取過程、多感官的立體感受等不是僅通過線上教學就能獲得的。因此,有必要在疫情結束后對線上實驗教學進行補充,集中或分階段地讓留學生回到實驗室進行尸體解剖,彌補線上教學的不足。
疫情期間留學生的線上教學無法做到實時授課,教師難以掌控和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很大程度上依賴學生的自我約束。過程性考核能有效增強留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其端正學習態(tài)度[5]。我們采用階段性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形成性評價方式,將階段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由原來的40%提高至60%。階段性考核包括階段性測驗、實驗報告及課后作業(yè),均以一定比例記入學生總成績。
疫情期間完全依靠線上教學,與中國學生一樣,留學生也需要從最初的不適應到逐漸適應的一個過程。留學生仍懷念課堂面對面的教學,有的還質疑線上教學效果;有的留學生寄希望于復學后的補課,對線上教學不重視。因此,教師要與留學生充分交流溝通,讓其盡快熟悉網上教學的特點與方法,知道該如何學、學什么,需要教師做什么,從而堅定學習的信心。
疫情期間,留學生分布在世界各地,如前所述,他們的網絡條件各異,授課前一定要摸清每個留學生的情況,對于網絡條件較差的留學生,要制訂針對性預案,保證每個留學生都能跟上學習進度。授課教師也要與他們保持經常溝通,讓留學生時刻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重視與關心。
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雖然師生處于空間的分離狀態(tài),但也為培養(yǎng)留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難得的機會。鼓勵留學生將知識點與臨床知識相聯(lián)系進行知識拓展,如講解肝門靜脈的屬支及吻合途徑時,要求留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查閱該知識點對肝硬化病人的臨床意義。每次理論課都布置3~5個問題,由留學生自主完成。
近年來,MOOC(慕課)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逐漸流行,線上教學平臺層出不窮,這對疫情期間我國高校能迅速且大規(guī)模轉向線上教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疫情期間,來華留學生線上教學管理體系普遍存在網絡教學平臺不完備的問題[6],在突如其來的疫情下,這一問題愈顯突出,導致留學生的線上教學實施起來較為被動,難以高質量開展線上教學,因此建設針對留學生的網絡教學平臺,對保障線上教學效果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考慮到首次開展留學生局部解剖學的線上教學,有必要了解留學生線上學習的主觀感受與學習效果。在課程結束后對留學生開展了線上調查問卷與訪談交流。問卷結果顯示,約80%的留學生認可線上教學,認為能夠理解和掌握授課理論內容。約19%的留學生對線上教學體驗較差,體驗差的原因包括:時差較大、網絡不穩(wěn)定、學習懶散、缺乏互動交流等。約82%的留學生認為線上實驗課不能達到學習效果,有必要返校后安排實踐課。以上結果說明了留學生局部解剖學線上教學仍需進一步改進。
綜上所述,面對局部解剖學課程的特殊性及留學生線上教學的復雜情況,我們制定并實施了特殊情況下的局部解剖學線上教學策略。根據留學生反饋及教學效果評價,此次線上教學基本達到“同質等效”的預期效果,但有些方面,尤其是實踐動手能力培養(yǎng)效果不太好。但此次線上教學的實踐探索,為下一步留學生線上教學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