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及其傳承

2021-03-08 00:07:09駱郁廷
文化軟實力研究 2021年3期
關鍵詞:愛國愛國主義情懷

余 杰 駱郁廷

在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①《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diào)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人民日報》2018年9月11日。。愛國主義是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主旋律,中華經(jīng)典詩詞一直以來以其高度凝練的語言、朗朗上口的音律與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深情浸潤著無數(shù)中華兒女的心,具有深刻的中華民族文化情感共鳴基礎,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與載體。面對流于形式而難以深入內(nèi)心的愛國主義教育困境,進一步發(fā)掘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強化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愛國情懷的時代感與感召力,對于提高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效,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愛國情懷的時代價值

中華經(jīng)典詩詞既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生動文學寫照,又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開出的一朵藝術之花,其歷經(jīng)歲月洗禮而歷久彌新,散發(fā)著永恒不滅的經(jīng)典魅力。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是愛國教育的豐富寶藏、以情感人的生動素材、鑄魂育人的精神基因與報國奮斗的不竭動力。隨著當前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入推進,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愛國情懷的時代價值日益突顯。

(一)源遠流長:愛國教育的豐富寶藏

愛國主義作為一個現(xiàn)代術語,其存在時間尚短。但愛國作為一種中華民族的共同情感與文化基因,卻源遠流長,深深根植于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悠久歷史里,熔鑄于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之中。一方面,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文學寶藏。詩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是一個時代群體精神的象征。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是歷經(jīng)時光淘洗所留下的屬于每一個時代最深刻的文化烙印、最動人的精神詩篇,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有助于豐富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提升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文學感染力與藝術表現(xiàn)力。另一方面,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寶藏。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從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楚辭·九歌·國殤》),到唐朝“詩圣”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到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寫懷》),再到清末思想家龔自珍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愛國名篇層出不窮。這表征著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從未斷絕。面對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中華民族歷史的編造、歪曲與攻訐,以及對愛國志士的戲謔、顛覆與抹黑,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有助于論證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一脈相承性,增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歷史縱深感與時代傳承感。

(二)情景交融:以情感人的生動素材

誠如劉勰所言:“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辭以入情”(《文心雕龍·知音》)。詩詞的核心不是語言,也不是音律,而是情感。正是詩人詞人融于詩詞字里行間的真摯情感,造就了中華經(jīng)典詩詞的動人所在,同時也使中華經(jīng)典詩詞成為愛國主義教育以情感人的生動素材。不同于空洞刻板的理論說教,詩詞具有一種獨特的感發(fā)作用,其通過精煉的語言、富有畫面感的意象、鮮明的節(jié)奏與朗朗上口的韻律,營造出一個個充滿感情色彩的意境,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正所謂:詩非訓人,而在感人、化人、勵人也。中華經(jīng)典詩詞通過情景交融的意境的塑造,將事實與藝術巧妙地結合起來,用一種柔性的方式,通過情境再現(xiàn)與情感體驗,穿越時空生動地還原詩人詞人當時的心境,通過情境感知與情感共鳴,幫助教育對象培養(yǎng)愛國情感。如此一來,詩詞既可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又可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的載體,將愛國主義教育從一味的知識灌輸與枯燥說理中解放出來,在虛實結合中,體會詩人詞人的言中之物與未盡的物外之言,使教育對象充分感受愛國主義的情感力量,從而消解機械化愛國主義教育所帶來的抵觸與麻木心理,增進教育對象對愛國主義的情感理解與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認同。

(三)文以載道:鑄魂育人的精神基因

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之所以具有強烈的感召力,能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其關鍵就來源于詩人詞人融入個體人格的詩詞創(chuàng)作,來源于文字所承載的“道”?!霸趥鹘y(tǒng)社會中,詩歌是文士階層言志抒情的工具,是他們生命的詩性呈現(xiàn)。戰(zhàn)國之后的中國詩歌發(fā)展史,實際上是士人精神的演化史?!雹訇懹窳?《傳統(tǒng)詩詞的文化解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內(nèi)容提要。這一延續(xù)千年的士人精神,在詩詞中凝結成為當下鑄魂育人的精神基因。一方面,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為鑄魂育人提供了精神溯源與指引。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詩人詞人鮮活的情感與事跡,是愛國主義精神在不同時期的源頭活水,它們的注入使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河流不曾斷絕并不斷壯大,從過去流向未來,既銘刻歷史,又指引未來。另一方面,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為鑄魂育人提供了精神感召與喚醒。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能讓人們在詩詞中以讀者的身份再次將意識深度參與到詩人詞人曾經(jīng)人格創(chuàng)作的精神投影中,再次感受其寄托于詩詞中的情與志、哀與怨、愛與恨,從而明白愛國主義不是空洞的字眼,而是真實人物的生命追求,從而喚醒人們蘊含在本能的心神悸動中的共同的愛國基因。

(四)超乎象外:報國奮斗的不竭動力

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不僅是一種文化存在,亦不僅作用于中華兒女的情感,還能以思導行,激發(fā)中華兒女的內(nèi)在力量,成為新時代中華兒女報國奮斗的不竭動力。具體表現(xiàn)為:其一,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能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與認同感,激發(fā)報國志。愛國主義本質(zhì)上是一種文化心理,當代愛國主義的失落,來源于市場經(jīng)濟的沖擊與多元思潮的影響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傳承與培育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有助于愛國主義找到傳統(tǒng)文化的根基,找到中華兒女共同的文化傳統(tǒng)與文化歸屬,以此喚醒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輝煌文明所帶來的民族尊嚴感與榮譽感,提振民族自信,增強中華民族對本民族的歸屬感與身份認同,從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其二,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能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與意志力,堅定報國行?!凹覈瑯嫛迸c“大一統(tǒng)”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詩史交融,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所傳遞的愛國情懷有助于發(fā)揮精神的振奮與鼓舞作用,將中華民族緊緊團結在一起,增強沒有什么力量能將中華民族分裂的底氣,以及沒有什么困難能將中華民族打倒的信心,提高中華民族面對風險的抗壓能力與克服一切困難的決心毅力,從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而接續(xù)奮斗。

二、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愛國情懷的深刻意蘊

愛國主義是貫穿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主旋律。對山河故土的熱愛之意、對黎民國運的憂患之思、對天下蒼生的拯濟之情與對保家衛(wèi)國的忠貞之志,共同構成了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愛國情懷的基本內(nèi)涵,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意蘊。

(一)對山河故土的熱愛之意

“山河”與“故土”是兩個彼此關聯(lián)而又有所區(qū)分的概念。山河泛指祖國的自然風光,而故土所指的則是家鄉(xiāng)。山河未必是故土,但故土必然有獨屬于故土的自然風光,又因攜帶著鄉(xiāng)愁在詩詞中更顯余韻悠長。但不論“山河”還是“故土”都是祖國的土地,正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山河故土作為古代社會中人們社會關系的重要承載與人生回憶的聚集地,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鄉(xiāng)土根源性。對“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xiāng)故土的熱愛,往往是愛國情懷最初的發(fā)端。同時,對山河故土的熱愛,亦是愛國情懷的一種具體體現(xiàn)。“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鐘情不忘生養(yǎng)自己的故鄉(xiāng)故土,是中華民族表達自己歸屬感的基本方式,也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經(jīng)久不變的主題之一。”①陳來:《論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精神》,《哲學研究》2019年第10期。在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中,對山河故土的熱愛之意,有羈旅途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次北固山下》)的深深眷戀,有“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欣喜若狂,亦有“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逢入京使》)的難掩悲傷,其隨著詩人的人生際遇的變化而有著層次豐富的表達。此外,在治世與亂世不同的時代境遇中,詩人詞人對山河故土的熱愛之意亦有不同的體現(xiàn),但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其內(nèi)心對山河故土的思念與歸屬卻從未改變。

(二)對黎民國運的憂患之思

對黎民國運的憂患之思,是一種自覺將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人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深厚愛國情懷。對國家與人民的愛是憂患之思的基礎,其愛愈深,則憂愈重。具體而言,首先,這種憂患之思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崇高的憂樂觀的恒久的憂患意識。范仲淹在其千古名篇《岳陽樓記》中寫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岳陽樓記》)由此可見,“先憂后樂”的憂樂觀是一種不求回報的憂樂觀,其將個人利益渺小化而著眼于天下,并要求時刻保有對國家未來前瞻性的憂思,非偉大情懷難以做到。其次,對黎民國運的憂患之思表現(xiàn)為對國家、人民命運的休戚與共感。正如陸游所言:“位卑未敢忘憂國”(《病起書懷》),這種對于國家與人民命運的擔憂從來不以個人所處的位置為轉移。同時,顧炎武更表達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意識,其指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不是一人之關切,而是與這個集體中的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共同責任。最后,對黎民國運的憂患之思還表現(xiàn)為對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不論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還是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他們即使自己身處逆境,仍時刻將黎民苦難掛于心間,發(fā)出哀憫的嘆息與憂戚的呼號。

(三)對天下蒼生的拯濟之情

“以天下為己任”是傳統(tǒng)社會知識分子共同的家國情懷。對黎民國運的憂患之思不是“坐而論道”的空談,也不是“坐以待斃”的消極,在詩人詞人“以天下為己任”強烈的責任意識與使命意識中,其轉化為對天下蒼生的拯濟之情。在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中有許多類似的表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章句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橫渠語錄》)……它們都表達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志在天下、渴望拯濟蒼生的理想,并將這種理想視為終生追求的目標,受到世代推崇。但是在時局所限或時運不濟的情況下,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渺小的。于是,詩人詞人徒有拯濟之情而無能為力,這種現(xiàn)實的困頓以及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張力使詩人詞人敏感的心靈備受煎熬,在遺憾與痛苦中又寫出了許多感人肺腑的經(jīng)典詩篇:“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這些詞句在憤懣無奈中,飽含著詩人詞人的一腔愛國深情。

(四)對保家衛(wèi)國的忠貞之志

在家國一體的傳統(tǒng)社會,家與國密不可分,休戚相關。每當面臨外敵入侵、民族危難、國運存續(xù)之際,詩人詞人的愛國情懷就表現(xiàn)為一種忠誠而堅定不移的保家衛(wèi)國的志向。一方面,這種保家衛(wèi)國的忠貞之志體現(xiàn)為建功立業(yè)的壯志豪情。如同王昌齡擲地有聲的“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七首·其四》)與岳飛鏗鏘豪邁的“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寫懷》),二者展現(xiàn)出錚錚鐵骨與傲人氣魄,蘊含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氣質(zhì)。另一方面,這種保家衛(wèi)國的忠貞之志還體現(xiàn)為國家至上的獻身精神。從曹植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到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他們都選擇了將國家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甚至以身殉國也在所不惜,具有震撼人心的強大精神力量。

三、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愛國情懷的傳承路徑

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愛國情懷的當代傳承,不是原封不動地全盤繼承,而是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基礎上,通過在滿足詩詞文化需求中塑造愛國認知,在營造詩詞共鳴情境中深化愛國情感,在推動詩詞傳播互動中強化愛國信念,以及在涵育詩詞社會風尚中踐履愛國行為,實現(xiàn)對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愛國情懷的創(chuàng)造性傳承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一)聚焦“文化焦慮”:在滿足詩詞文化需求中塑造愛國認知

愛國認知的塑造是傳承愛國情懷的前提。但是,愛國認知的塑造無法通過外在的強制力完成,必須注重挖掘教育對象的主體性需要,從教育對象的關切處入手,通過緩解教育對象的“文化焦慮”,在滿足詩詞文化需求中有效塑造愛國認知。首先,要注重滿足教育對象時代化的詩詞文化需要。傳承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愛國情懷,一方面,要從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汲取精神滋養(yǎng),用傳統(tǒng)文化的精萃涵養(yǎng)愛國情懷;另一方面,要對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已經(jīng)過時的內(nèi)容進行揚棄,并結合時代精神為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賦予新的時代內(nèi)涵,注入新的時代活力,在詩詞內(nèi)容與形式的雙重創(chuàng)新中,更好地滿足教育對象時代化的文化需要。其次,要注重滿足教育對象個性化的詩詞文化需要。愛國主義教育所面對的教育對象不是一個龐大的同質(zhì)化群體,其內(nèi)部是高度細分異質(zhì)化的。傳承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應針對教育對象年齡階段的不同、身份職業(yè)的不同,分階段、有側重地選取詩詞內(nèi)容與呈現(xiàn)方式,在提高針對性的同時更好地滿足教育對象個性化的詩詞文化需要。最后,要注重滿足教育對象精神化的詩詞文化需要。相較于其他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詩詞不僅具有知識性的功能,還具有精神性的功能。要善于發(fā)揮中華經(jīng)典詩詞獨特的精神力量,運用詩詞的意象與意境,將生活在忙碌浮躁的現(xiàn)代社會中的人們從生命的庸常與生活的瑣碎中超拔出來,幫助教育對象在詩詞的世界中,再次感受“人,詩意的棲居”的本真,感受愛國情懷,感受偉大與崇高,塑造對愛國主義的感性認知,并從中獲取個體成長的精神動力,在心靈境界的提升中更好地滿足教育對象精神化的詩詞文化需要。

(二)增進“情感體驗”:在營造詩詞共鳴情境中深化愛國情感

愛國情感的深化是傳承愛國情懷的必經(jīng)環(huán)節(jié)。愛國認知猶如愛國情懷的基石,缺乏愛國認知的愛國情懷是盲目而難以持久的,但傳承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的愛國情懷僅有愛國認知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真實的愛國情感體驗,才能使愛國情懷從知識的土壤中生發(fā)出來。詩詞共鳴情境的營造,便是獲得愛國情感體驗、深化愛國情感的一個有效途徑。具體而言,營造詩詞共鳴情境應當聚焦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聚焦詩詞參與機制。喜愛游戲,是人的天性,《中華詩詞大會》便將游戲引入詩詞參與中,極大地調(diào)動了人們的參與積極性,創(chuàng)造了“娛樂為殼、文化為核”的現(xiàn)象級傳播。同時,還可以通過將愛國元素巧妙地融入詩詞游戲的人物、情節(jié)、道具、關卡等的設計,在潛移默化的浸染與挑戰(zhàn)結果的快節(jié)奏反饋中,實現(xiàn)高頻的情感共鳴。第二,聚焦詩詞解讀內(nèi)容。面向大眾的愛國詩詞解讀,不是“曲高和寡”的“炫技”,而應做到深入淺出,力求使講解回歸人們的日常生活情境,通過降低理解的門檻,融入流行文化,在“曲高和眾”中,實現(xiàn)廣泛的情感共鳴。第三,聚焦詩詞呈現(xiàn)形式。全媒體的飛速發(fā)展為詩詞的呈現(xiàn)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形式選擇,不論聽覺上朗朗上口的詩詞歌曲改編,還是視覺上栩栩如生的詩詞VR情境再現(xiàn),抑或是視聽結合的豪華詩詞盛宴,都能很好地烘托愛國詩詞的意境,帶給教育對象完美的沉浸式體驗,在教育對象的自我代入與深度卷入中,實現(xiàn)更深層的情感共鳴。

(三)發(fā)揮“群體影響”:在推動詩詞傳播互動中強化愛國信念

愛國信念是愛國情懷傳承的堅強支撐。詩詞傳播互動,既是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愛國情懷傳承的一個重要渠道,也作為外部作用因素,深刻地影響著愛國情懷的傳承效果。隨著網(wǎng)絡日益成為人們生存交往的重要場域,詩詞傳播互動也越來越多地涉及線上線下兩個維度,二者雖有差別,亦多有共通之處。概括而言,一方面,在詩詞傳播互動中強化愛國信念要善于抓住“關鍵少數(shù)”。即通過優(yōu)先做好“關鍵少數(shù)”的愛國詩詞教育工作,充分發(fā)揮“關鍵少數(shù)”的意見領袖作用,在“關鍵少數(shù)”的示范言行下,在“上行下效”中,強化教育對象的愛國信念。以“為你讀詩”微信公眾號為例,“為你讀詩”每期都會邀請一位來自不同領域的社會名人擔任讀詩嘉賓。社會名人自帶的影響力與粉絲效應能極大地促進詩歌內(nèi)容的傳播,使愛國詩歌通過配樂朗讀、原文呈現(xiàn)、作者簡介、朗讀者的詩意生活態(tài)度分享等方面的多維度解析,為更多的人接受,并強化其愛國信念。另一方面,在詩詞傳播互動中強化愛國信念要積極影響“絕對多數(shù)”。人作為群體性動物,周圍大多數(shù)人的愛國言行會對其愛國信念造成重大影響,因而要做好大多數(shù)人的愛國詩詞教育工作,并對正確的愛國言行及時做出肯定與鼓勵,讓愛國成為一種人們爭相效仿的時尚,充分利用“沉默的螺旋”理論的正面效果,在愛國輿論的帶動下,讓“沉默的大多數(shù)”不再沉默,成為愛國強音的協(xié)奏者,從而使人們的愛國信念在“群體同化”中得到進一步增強。

(四)營造“期望氛圍”:在涵育詩詞社會風尚中踐履愛國行為

愛國行為是愛國認知、愛國情感與愛國信念的外化,是愛國情懷傳承的最終目標。同時,愛國行為的社會引領效應,亦對愛國情懷傳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文化不僅告訴我們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中如何行動,也告訴我們期望別人如何行動”①羅伯特·F.墨菲:《文化與社會人類學引論》,商務印書館2009年版,第33頁。。傳承中華經(jīng)典詩詞文化愛國情懷,就是要在社會中形成人人期望愛國行為、人人踐履愛國行為的良好風尚。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首先,抓住關鍵時間節(jié)點,進行詩詞育人實踐。傳統(tǒng)節(jié)日和紅色節(jié)日是人們集中表達愛國情感的重要節(jié)點,在這種時間節(jié)點,要善于運用愛國詩詞涵養(yǎng)人們的愛國情懷,如在國慶節(jié)舉辦“寫給祖國的三行情書”活動,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激發(fā)人們的愛國情懷以及報效祖國的決心與力量。其次,樹立典型愛國榜樣,做強正面輿論宣傳。詩詞具有直擊人心的強大感染力,恰當?shù)脑娫~宣傳能升華愛國行為的精神境界,提高愛國行為的傳唱度,因而文藝工作者應做好經(jīng)典詩詞中愛國人物的素材挖掘與現(xiàn)代演繹工作,并做好現(xiàn)代愛國榜樣的詩詞凝練工作,力求真正做出“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①《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xié)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diào) 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 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人民日報》2019年3月5日。的經(jīng)典作品。最后,做好日常環(huán)境熏陶,涵育詩詞愛國氛圍。環(huán)境具有“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應通過精心設計將詩詞愛國元素以標語、壁畫、LED廣告等形式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使愛國成為人們潛移默化的思想底色,使愛國行為成為人們潛移默化的自覺選擇。

猜你喜歡
愛國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擁軍矢志不渝 扶危濟困不遺余力
公民與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贛鄱情懷
心聲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8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創(chuàng)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民有呼我有應 “剛”與“柔”中顯情懷
人大建設(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愛國學·曬佳作
中國漫畫(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愛國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聲(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五老”情懷
中國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3
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
浩然正氣貫長虹 愛國主義譜新曲
雕塑(1996年4期)1996-07-12 07:45:16
偃师市| 博白县| 东光县| 阿巴嘎旗| 饶河县| 泰州市| 大连市| 达拉特旗| 紫阳县| 许昌市| 岫岩| 嘉祥县| 元谋县| 贡山| 陈巴尔虎旗| 海晏县| 海城市| 宜春市| 金山区| 柘荣县| 封开县| 邵阳市| 永丰县| 扎兰屯市| 隆化县| 措美县| 郸城县| 五寨县| 宜州市| 山西省| 梓潼县| 如东县| 台北县| 济阳县| 金平| 建阳市| 武山县| 繁峙县| 通州区| 石林| 宜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