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樹貞
東營勝利勝東醫(yī)院內(nèi)科,山東東營 257055
糖尿病作為代謝類疾病臨床較為常見, 具有病程長、并發(fā)癥風險高等特點,其中2 型糖尿病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以及分泌障礙等問題, 且隨著病程的持續(xù)發(fā)展,血糖指標會大幅度上升,引發(fā)高血糖癥狀,患者表現(xiàn)常見于體質(zhì)量下降、尿量增加、多飲水、食量大等,同時患者還極易出現(xiàn)視網(wǎng)膜病變、心腦血管病等并發(fā)癥,不利于維護其日常生活質(zhì)量[1-2]。 二甲雙胍是治療該病的常規(guī)方案,可通過調(diào)控患者血糖糾正病癥,但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單一用藥難以達到預期治療標準[3]。 因此提倡將其聯(lián)合二甲雙胍用于2 型糖尿病的治療[4]?;诖?,該研究選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該院接受治療的12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瑞格列奈與二甲雙胍聯(lián)合用于2 型糖尿病臨床治療中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接受治療的12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與WHO 診斷2 型糖尿病標準符合者;②體質(zhì)指數(shù)為19~45 kg/m2者;③患者與家屬均對該研究知情授權(quán)者。 排除標準: ①肝腎功能障礙者;②妊娠期、哺乳期者;③心腦血管疾病與其他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疾病者;④認知障礙、溝通障礙、精神疾病者等。該研究由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以隨機數(shù)表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60 例。 其中對照組中男32例,女28 例;年齡60~77 歲,平均(68.51±3.57)歲;病程1~14 年,平均(7.17±3.15)年。 觀察組中男35 例,女25例;年齡60~78 歲,平均(68.62±3.69)歲;病程1~15 年,平均(7.35±3.24)年。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案為二甲雙胍:取0.5 g 的二甲雙胍(國藥準字H31022081,規(guī)格:0.25 g/片)于患者早晚餐前給予口服, 若未見明顯療效, 可增加給藥劑量,但單次給藥劑量最多不能超過2 g。
觀察組的治療方案為二甲雙胍聯(lián)合瑞格列奈:二甲雙胍治療方案與對照組相同, 另取0.5 mg 的瑞格列奈(國藥準字H20103637,規(guī)格:1 mg/片)于患者三餐前給予口服,若未見明顯療效,可以0.5 g/次的標準增加給藥劑量,同樣單次給藥劑量最多不能超過2 g。
兩組患者的治療周期均為3 個月。
①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經(jīng)治療患者基本不存在臨床癥狀,血糖正常為顯效;經(jīng)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明顯好轉(zhuǎn),空腹血糖區(qū)間為7.10~8.30 mmol/L,餐后2 h 血糖區(qū)間為11.10~12.50 mmol/L 為有效;經(jīng)治療患者癥狀未見改善,血糖水平未降低,或持續(xù)升高為無效,(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總有效率[5]。
②治療前后糖代謝指標: 通過葡萄糖氧化酶法對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PG)水平進行檢測; 通過單克隆體免疫法對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進行檢測;記錄患者每次血糖波動所產(chǎn)生的波峰、波谷差值,并將1 d 內(nèi)差值均數(shù)作為1 d 內(nèi)平均血糖波動幅度(MAGE)。
③治療前后胰島素指標: 通過電化學免疫發(fā)光法以及羅氏試劑盒檢測患者的血漿胰島素(FNS)水平,另計算胰島素β 細胞功能指數(shù)(HOMA-β)以及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
④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采集晨起空腹靜脈血,以南京建成生物公司試劑盒對患者的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異前列腺素2a(8-iso-PGF2a)以及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進行檢測。
⑤記錄并對比兩組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惡心、嘔吐、腹瀉、低血糖等。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8.33%,與對照組的70.00%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者糖代謝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糖代謝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代謝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代謝指標對比(±s)
組別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 值P 值FP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10.46±1.47 10.38±1.34 0.312 0.756 6.33±1.66 8.55±1.38 7.966<0.001 2 hP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HbA1c(%)治療前 治療后11.43±1.55 11.52±1.48 0.325 0.746 7.66±1.26 9.32±1.52 6.513<0.001 9.43±1.46 9.52±1.37 0.348 0.728 7.14±1.37 8.79±1.39 6.549<0.001 MAGE(mmol/L)治療前 治療后5.92±0.98 5.85±0.96 0.395 0.693 3.13±0.53 4.44±0.83 10.304<0.001
治療前, 兩組患者胰島素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FNS、HOMA-IR 明顯低于對照組,HMOA-β 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胰島素指標對比(±s)
組別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 值P 值FNS(mmol/L)治療前 治療后HOMA-β治療前 治療后16.53±3.38 16.66±3.47 0.208 0.836 12.05±2.12 15.92±3.28 7.676<0.001 3.47±0.21 3.54±0.22 1.783 0.078 4.78±0.27 3.84±0.13 24.298<0.001 HOMA-IR治療前 治療后4.15±0.73 4.08±0.74 0.522 0.603 2.72±0.44 3.55±0.69 7.856<0.001
治療前,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MDA 與8-iso-PGF2a 低于對照組,其他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對比(±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對比(±s)
組別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 值P 值MDA(mmol/L)治療前治療后5.56±0.44 5.45±0.38 1.466 0.145 2.98±0.07 3.86±0.36 18.5886<0.001 SOD(U/L)治療前 治療后GSH-PX(pg/mL)治療前 治療后8-iso-PGF2a(ng/mL)治療前 治療后72.59±3.24 72.28±3.39 0.512 0.610 97.77±4.74 82.12±4.13 19.282<0.001 69.13±3.63 70.06±3.86 1.360 0.177 106.53±5.74 89.19±5.12 17.462<0.001 18.62±1.53 18.94±1.64 1.105 0.271 10.70±0.54 14.69±0.66 36.243<0.001 6-keto-PGF-1a(ng/L)治療前 治療后52.13±7.48 52.35±7.57 0.160 0.873 76.72±8.76 64.47±8.25 7.885<0.001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0%, 與對照組的16.67%較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二甲雙胍是目前臨床治療2 型糖尿病的常規(guī)方案,其作為口服類降糖藥,可在人體內(nèi)實現(xiàn)促組織分解利于糖的功效,從而對肝糖原異生達到有效抑制作用,優(yōu)化胰島素降糖功能, 同時可對腸壁細胞的葡萄糖攝入產(chǎn)生阻滯作用,以此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6-7];除此之外, 該藥物所具備的降糖機制并不會對胰島素分泌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患者出現(xiàn)低血糖風險很低。 但在很多既往研究中均發(fā)現(xiàn),對于很多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二甲雙胍單一使用的臨床效益與預期標準仍存在一定差距, 與其他降糖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優(yōu)異的治療成果[8]。
基于此,該研究以二甲雙胍與瑞格列奈聯(lián)合治療2型糖尿病, 并與同期只給予二甲雙胍治療的患者展開對比,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8.33%高于對照組的70.00%(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糖代謝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而在胰島素指標方面, 觀察組的FNS、HOMA-IR 明顯低于對照組,HMOA-β 則高于對照組(P<0.05)。 原因分析,磺脲類降糖藥會對β 細胞造成一定損傷, 但瑞格列奈屬于非磺脲類短效胰島素分泌劑,臨床使用可以避免患者β細胞大量凋亡,同時可結(jié)合β 細胞受體,促使鈣離子通道內(nèi)流, 最終達到弱化胰島素抵抗的功效, 患者餐后0.5 h 內(nèi)可以實現(xiàn)有效的胰島素分泌, 避免出現(xiàn)血糖水平過高的情況[9-12]。由此可見,相比于常規(guī)口服類降糖藥物,瑞格列奈具有更好的血糖調(diào)控效果,同時還能降低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風險(如高血脂等)。 所以聯(lián)合使用二甲雙胍與瑞格列奈,通過二者的協(xié)同作用,即二甲雙胍提高患者腸道消糖能力, 瑞格列奈促胰腺分泌胰島素并改善胰島素β 細胞功能, 可保證患者的組織器官有較高的胰島素靈敏性,最終實現(xiàn)有效降糖[13-15]。 在治療2 型糖尿病過程中, 為保證臨床療效與患者的預后質(zhì)量,還需要積極調(diào)控患者的氧化應激指標。 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MDA 與8-iso-PGF2a 低于對照組,其他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 證明聯(lián)合使用二甲雙胍與瑞格列奈對氧化應激反應有較好的抑制效果, 原因分析, 二者聯(lián)合使用對胰島素分泌有促進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抗氧化酶濃度、脂質(zhì)過氧化程度,從而達到抑制氧化應激反應的效果[16-17];不僅如此,瑞格列奈還能保護患者的組織、器官,避免其過度受到自由基的損傷,降低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風險[18],在該研究的最后,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說明該藥可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安全性保證。
綜上所述, 針對2 型糖尿病患者臨床聯(lián)合給予二甲雙胍與瑞格列奈, 不僅可以更好地調(diào)控患者的糖代謝、胰島素以及氧化應激指標,優(yōu)化治療效果,同時不會增加安全隱患,有利于患者預后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