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木香
[摘 要]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探究性的教學方式,旨在通過探究性的閱讀實踐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這種教學模式既是對傳統(tǒng)閱讀的繼承,也是創(chuàng)新,要想讓它真正在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優(yōu)勢,教師必須對它準確定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采取科學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小學語文閱讀課程的形式主要有單篇課文閱讀、群文閱讀、整本書閱讀三種。其中,群文閱讀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形式,就是為學生制定出特定的議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和分析文章,從而增強學生對文章的了解。它是將不同的文章放在一起進行的結合性教學,這些文章或在結構上有異曲同工之妙,或有內(nèi)容上的相通之處,采取群文閱讀的形式能實現(xiàn)教學的整體建構。本文從小學群文閱讀課程的類型、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小學群文閱讀課程類型
1.單元形式的群文閱讀課
通過翻閱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整本教材都是以單元的形式進行劃分的,每個單元包括四篇文章,一個單元的文章在主題上都是一致的,這為教師展開群文閱讀教學提供了便利。如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的第三單元有《泉城》《九寨溝》《田園詩情》《桂花雨》四篇文章。這四篇文章的主題都是贊頌大自然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比較這幾篇文章的異同,學習他們在描繪自然景色時所用的表達技巧,最后來進行單元總結,讓學生通過對這幾篇文章的學習學會這類文章的鑒賞方法,提高語文水平。
2.略讀課文整合的群文閱讀課
進入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材在每一個單元里都會增加幾篇略讀課文,作用是對單元內(nèi)容作補充,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增加知識積累。這些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比較低,學生只要了解內(nèi)容就行了,一般是通過自學的方式來學習。如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的第八單元,如果只選取《寶葫蘆的秘密》《巨人的花園》這兩個神話故事作為群文閱讀教學內(nèi)容難免顯得有些單薄,增加了《海的女兒》這篇課文后使得單元內(nèi)容豐富起來,也更突顯單元主題,與前兩篇課文相互呼應。
3.綜合性的群文閱讀課
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后都有一個綜合學習版塊,里面提供了很多與單元主題相符合的閱讀材料,是一種較為直觀的群文閱讀形式。對這些閱讀素材,教師要進行比較教學,一是這些素材之間的比較,二是他們與精讀課文的比較,帶領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培養(yǎng)。
二、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1.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要不少于40萬字。面對越來越大的學習壓力,小學生在閱讀上投入的時間越來越少,教師必須抓緊課堂教學,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多地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群文閱讀的教學形式通常將多篇文章組合在一起讓學生閱讀,這就有效保證了學生的閱讀量。如果一堂課能閱讀4篇文章,相較于傳統(tǒng)的閱讀方法,學生的閱讀量就能增長三到五倍。閱讀量增加之后,學生的視野也會隨之開闊,有利于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在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組合上有很大的自主權,選取哪些閱讀材料、確定什么樣的主題、怎樣組合都是教師在課前必須考慮的問題,這些內(nèi)容直接關系到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所以,教師必須慎重選擇。教師在遵循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文本特點,選擇一個教學切入點,選取合適的閱讀材料對他們進行關聯(lián)。如在進行以“英雄”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兩方面來設立教學目標,一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二是使學生掌握人物的描寫方法。在價值觀的樹立方面,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時代背景向?qū)W生傳達不同內(nèi)涵的價值觀,最后回到當下所處時代的價值觀;在人物描寫方法上,為了表現(xiàn)出方法的多樣性,教師可以選擇不同體裁、不同形式的文本。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教師可以將《武松》《燈光》《真正的英雄》《頒獎詞三則》作為此次群文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在對象上,既有古代人物又有現(xiàn)代人物,能很好地反映“英雄”時代內(nèi)涵的發(fā)展;在形式上,既有古文又有白話文,體現(xiàn)出不同的語言特色;在范圍上,既有中國文學又有外國文學,有利于擴大學生閱讀面;在表達方式上,既有記敘類、議論類,也有演講辭類,形式豐富,能讓學生掌握多種表達技巧。通過精心設計閱讀的文本組合,能全面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
2.整合教學目標
在信息化時代,每個人都要具備快速獲取信息的能力。表現(xiàn)在教學中,就是通過閱讀快速提取信息,達到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一般情況下,閱讀的速度和閱讀能力是成正比的,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閱讀速度越快,效率越高,閱讀能力就越強。提高閱讀效率需要通過不斷進行閱讀實踐來鍛煉。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一般會安排一節(jié)課讓學生閱讀三到四篇文章,在時間的壓力下,學生只有更加專注閱讀材料、加快速度才能完成閱讀任務。在快速閱讀的過程中,為了提取有效信息,學生會自覺探索信息篩選技巧,從而使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
群文閱讀不同于單篇課文閱讀,在閱讀目標的設立上要突顯綜合性,不再以單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作為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對應具體、細化的目標進行整合,注重文本之間的比較閱讀。如在進行以“自然”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教學時,知識與能力維度的目標可以整合為通過閱讀文本理解作者感情,背誦優(yōu)美的句子;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可以整合為通過比較閱讀從語言、修辭和描寫方式等方面分析這幾篇文章在表達方式上的異同,掌握自然景物的描寫方法;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維度的目標可以整合為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3.“求同存異”,感悟主題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熟練掌握精讀、略讀、默讀和誦讀等閱讀方式,能靈活運用所學的技巧快速提取文本信息。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大多以單篇文章閱讀為主,教學內(nèi)容僅限于一篇文章,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群文閱讀則通過文本的比較、綜合閱讀、精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式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思考的空間,使各種閱讀方式都能為學生所用。
“同”主要是主題相同,教師要抓住群文在主題上的共同之處,引導學生全面地認識主題。如上述的“英雄”主題,“英雄”的內(nèi)涵在不同年代是不一樣的:在戰(zhàn)爭年代,英雄是像黃繼光、邱少云、王二小那樣的為國捐軀、英勇戰(zhàn)斗、勇于犧牲的人;在和平年代,英雄則是像袁隆平、錢學森、鄧稼先那樣的為祖國各領域科研發(fā)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而在當今時代,英雄也可以是路邊打掃衛(wèi)生的環(huán)衛(wèi)工人、勤懇敬業(yè)的門衛(wèi)大叔、辛苦工作的外賣小哥等普通人。教師要抓住群文閱讀的有利時機,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豐富學生對閱讀主題的認識,盡可能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引起學生的共鳴。
所謂“異”是指群文的藝術特色。文學作品正是因為在結構、語言和形式等方面的不同才具有獨特性,呈現(xiàn)出較高的文學價值。同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不同的讀者對同一篇文學作品的看法是不同的。如在進行《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這一部分的群文閱讀時,學生對《山行》這首詩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有的學生覺得這首詩就是單純的寫景詩,詩人選取了山、小徑、人家、楓葉等意象,營造了靜謐、蕭瑟的氣氛;有的學生提出,這首詩還表達了詩人對年老遲暮的感嘆和積極樂觀的生命態(tài)度,主要是從最后一句可以看出。這兩種觀點都有合理性,教師在群文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帶著問題探究性地閱讀文本,不僅探究一種文本的多種解釋,還要探究群文之間的差異,從而體會不同作品的藝術特色。
相較于單篇課文閱讀,群文閱讀在提高課堂效率上發(fā)揮著獨特優(yōu)勢,是一種值得采用的閱讀教學方式。群文閱讀是多篇文章的組合,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要求較高,它能有效鍛煉學生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閱讀效率,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知識儲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情,適當增加群文閱讀的數(shù)量和難度,依照教學目標的框架,選擇有價值的閱讀材料,在“求同存異”中深入理解文本。
參考文獻:
[1]王兆寧.小學語文高段群文閱讀教學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05).
[2]章可欣.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8,(02).
[3]劉娟.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偏失與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8,(08).
[4]王敏.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02).
[5]彭亞.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D].河北師范大學,2019,(09).
[6]李瑤.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反思[D].四川師范大學,2017,(08).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