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丹敏 郭靜
小寒節(jié)氣,走進(jìn)地壇。沿著古老祭壇的內(nèi)墻走去,黃色琉璃瓦明晃晃的,太陽也明晃晃的。在純凈的光亮中,有簫聲響起,古老蒼勁、悠遠(yuǎn)綿長。向著簫聲張望,忽而紅墻的一角閃現(xiàn)一位老者的身影,吹簫的想必便是他了。正詫異為何剛才沒有注意,突然,空中一群雨燕掠過,“嘩”地消失在前方的柏樹林里。
“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shí)間,一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這時(shí)你才明白,作家史鐵生筆下的地壇,一切都是真實(shí)的。
“看到時(shí)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
從“我與地壇”咖啡館三層的窗子看過去,地壇公園東門的紅墻掩映在樹影間。貴州姑娘小冰,對著這一抹紅色的影子出神。她在北京上大學(xué),畢業(yè)后又留在北京工作,策展、翻譯、寫作。一個月前,她把家搬到了地壇附近的胡同里。
1月4日,是史鐵生的生日?!拔遗c地壇”咖啡館三樓的白墻掛上了史鐵生年輕時(shí)那張有名的照片,背景正是地壇公園。在北京生活多年,小冰最喜歡去的地方,依然是地壇;她最喜歡的作家,依然是史鐵生。
一座園與一座城,一座園與一段人生。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將地壇和北京人的生活、記憶、情感深深地融在一起。
“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jìn)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zhǔn)備好了……在滿園彌漫的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shí)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p>
地壇,這個自明代以來用于皇家祭祀“皇地祗神”的場所,因?yàn)橛辛耸疯F生,400多年的歷史注入了文學(xué)地標(biāo)式的價(jià)值,又在幾十年的重建與開放中,與新北京新生活方式緊密交織,煥發(fā)出新時(shí)代的活力與光芒。
打開地壇的方式
當(dāng)23歲的史鐵生搖著輪椅走進(jìn)地壇時(shí),它已經(jīng)存在了四百多年了?!八陌俣嗄昀?,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p>
地壇是古老的,這座園子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又稱方澤壇,是古都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建造的初衷,是皇家祭祀“皇地祗神”的場所。自公元1531年至1911年間,先后有明清兩代的十五位皇帝在此連續(xù)祭地長達(dá)381年。
小冰說,地壇的打開方式,有很多種。初識地壇,她開啟的是皇家祭游模式:從地壇西門進(jìn),走過高大的地壇牌樓,走過泰祈街,進(jìn)入壇門。皇帝祭祀住處齋宮位于西北部,坐西朝東,神馬圈、鐘樓、宰牲亭分列兩側(cè)。小冰看過曾參與地壇重修、熟悉地壇祭祀歷史的王仲奮老先生寫的文章,老先生認(rèn)為齋宮位置是地壇特有的。皇帝在此自稱為臣,沒有資格與皇地祗同向并坐,只能在其側(cè)下位設(shè)座,所以把齋宮建造在遠(yuǎn)離皇祗室和神庫的側(cè)下位一角。
去的次數(shù)多了,小冰開啟了尋美模式:從南門進(jìn),最先見到的是祭祀主體建筑皇祗室。小冰注意到皇祗室彩繪圖案特殊,遵照我國古時(shí)八卦中的“坤卦”之象,以地坤偶數(shù)為特色,所有枋心彩繪圖案都是雙鳳,而無龍和龍鳳圖案。這在我國官式建筑中是罕見的,被古建專家們稱為“北京一絕”。至于主體祭壇方澤壇的形制之“方”,壇臺琉璃瓦的色彩之“黃”,寓意“天圓地方”“天青地黃”,皆為地壇獨(dú)有。
小冰最常打開地壇的方式,是史鐵生模式:對著史鐵生描述的關(guān)于地壇景物的文字,一一地去對應(yīng)考證,比如在柏樹林里找那棵被古藤纏繞著的古樹,低身注視……
“因?yàn)檫@園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運(yùn)”
“除去幾座殿堂我無法進(jìn)去,除去那座祭壇我不能上去而只能從各個角度張望它,地壇的每一棵樹下我都去過,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過我的車輪印?!?/p>
地壇讓史鐵生感受了生命的豐盈:靜默的古柏,變化的四季,美麗卻智力有缺陷的小女孩,一次次失望又一次次挑戰(zhàn)命運(yùn)的長跑愛好者,互相攙扶著沿著壇墻散步的老夫婦……在地壇亙古的變與不變中,史鐵生找到了“讓母親高興,讓自己活下去”的事情,那便是寫作?!拔?guī)е咀雍凸P,到園中找一個最不為人打擾的角落,偷偷地寫。”史鐵生有感而發(fā),
“因?yàn)檫@園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運(yùn)。”
因?yàn)橛辛藢懽?,地壇在史鐵生的文字世界里完成了美學(xué)意義上的重生與重構(gòu)。在“我”的視角下,地壇的四季美出天際,“春天是祭壇上空漂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樹葉子嘩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頭的風(fēng)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
從皇家祭壇到市民公園,地壇見證了古都北京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管有沒有讀過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每一個來到地壇的人,用自己的方式與地壇相處,秋天北門賞銀杏,冬天東門看鴿子,當(dāng)然還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這樣坐上一天,靜靜感受時(shí)間的流逝。
在北京生活多年,今年是小冰第一次決定不回老家過年。她說她要響應(yīng)在居住地過年的倡議,正好可以靜下心來創(chuàng)作?!安还苡袥]有廟會,地壇公園一直開著啊,咖啡館也不關(guān)門,這是我們年輕人愛北京的方式吧。”小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