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丹娜
帶有“斯坦”后綴的國家,歷史上都曾在古波斯語“大文化圈”內(nèi)、曾被納入過龐大的波斯帝國版圖,或身處與波斯帝國往來密切的區(qū)域。一般來說,想分清這些“斯坦”國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兒。
古波斯語“大文化圈”
打開亞洲地圖,能夠看到成片的“斯坦”。它們之中,有的是我們熟悉的主權國家,如巴基斯坦,以及“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而常被我們稱為“阿富汗”的國家實則也是“斯坦”一員——阿富汗斯坦;有一些省份、區(qū)域的名字也含有大量“斯坦”,比如洛雷斯坦、胡澤斯坦、努爾斯坦、庫爾德斯坦、俾路支斯坦、錫斯坦、瓦濟里斯坦、拉賈斯坦……
事實上,廣為使用的“斯坦”,源自古波斯語,字母表現(xiàn)形式為“Stan”,意思是“××民族的人居住的地方”。源于古波斯的“斯坦”,暗示了波斯帝國曾經(jīng)的強大。這個極盛時期東起印度河與蔥嶺、西臨巴爾干半島與地中海、南抵亞丁灣和紅海,北達高加索山脈和咸海的帝國,不僅一度成為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也在西亞、中亞、南亞地區(qū)建立起多個波斯人的國家。
國名上留存的古波斯痕跡,只是這個歷史復雜地區(qū)的其中一個體現(xiàn)。在這里,南方的波斯民族、阿拉伯民族,北方的突厥民族、蒙古民族都曾留下過深深的印記;西方的希臘文明、東方的中華文明,也于此間交匯共生。
如今的“斯坦”們,更像一張張層層疊疊的厚重面孔。
在文化方面,這里是伊斯蘭文化、漢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斯拉夫文化的復雜結(jié)合體;在宗教領域,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佛教、儒教都在此發(fā)酵;國家意識形態(tài)方面,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共產(chǎn)主義、西方資本主義,甚至是泛突厥主義、中亞大民族主義,都在這里反復纏斗……
四通八達的中亞,是個復雜文化體,只能在一次次的入侵與占據(jù)中,成為被不斷覆蓋的臉譜:波斯人帶來成熟的語言、希臘人帶來熱鬧的商業(yè)、印度人帶來虔誠的佛教、匈奴帶來銳利的兵器、漢朝人帶來精致的絲綢、阿拉伯人再覆蓋上伊斯蘭教、蒙古人又覆蓋上不同的尚武氣質(zhì)……不同民族在這片地區(qū)廝殺,留下異化的族人、宗教和語言。如果要為中亞的“斯坦”附加—個注解,或許就是文化與歷史的“斑斕”吧。
“斯坦”面面觀
怎么分清斑斕的“斯坦”?雖然聽起來差不多,但無論是從民族、文化、地緣等各式維度,剝開中亞五國相似名字的表層,其實是風格截然不同的復雜內(nèi)里。
五國中,國土面積最大最富有的是哈薩克斯坦。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是哈薩克斯坦發(fā)展經(jīng)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位于歐亞大陸中心地帶的結(jié)合處,交通便利,只要大力升級基礎設施,成為中亞物流中心便指日可待。如今,哈薩克斯坦是獨聯(lián)體國家第二大經(jīng)濟體,是第一大吸引外資的國家,綜合國力位于中亞五國之首。
國土面積第二大的是土庫曼斯坦。1995年,它被聯(lián)合國承認為“永久中立國”——這也讓它成了國際新聞中的“小透明”,很少被提及。想要記住土庫曼斯坦,“地上精靈”與“地下寶藏”便足以概括它的前世今生。這里有中國史書上大名鼎鼎的“汗血寶馬”——阿哈爾捷金馬;這里有傲人的石油與天然氣儲備,被譽為“中亞的科威特”。
吉爾吉斯斯坦是李白的故鄉(xiāng)。據(jù)史料記載,隋朝末年,李白家人遷居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當時屬唐帝國安西四鎮(zhèn)之一),詩仙李白便誕生于此。如今,這里的工業(yè)仍然落后,依舊以農(nóng)業(yè)作為支柱產(chǎn)業(yè),擁有一望無際的金色麥田,也盛產(chǎn)世界上最好的蜂蜜,保存著屬于田園的詩意。
如果說中亞是腹地,那么烏茲別克斯坦便是“腹地的腹地”。雖然它國土只有哈薩克斯坦的六分之一大,但因處于中亞的中心,擁有最宜人居的土壤、最廣袤的綠洲,這里集聚了約3338萬(2019年)人口,是五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它也是世界上唯二的雙重內(nèi)陸國,首都塔什干是中亞第一大城市——在這里,“腹地之心”像一個繁忙的客廳,迎來送往。
而塔吉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面積最小且最貧窮的國家。93%的高山地區(qū)、一半以上海拔3000米之上的國土,讓它的歷史存留、經(jīng)濟發(fā)展都捉襟見肘。
塔吉克斯坦也是五國中唯一主體民族非突厥族系的國家,“塔吉克”一詞的解釋為“頭戴皇冠的人”——不知如今,它的“皇冠”該從何處尋起?
熱情與蒼涼
斑斕的“斯坦”們,擁有著極為多樣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隋。若是作為游客前往中亞五國,在極為迥異的山水之間,或許能更鮮明地區(qū)分不同的“斯坦”。
土庫曼斯坦的卡拉庫姆沙漠,是中亞五國的“炎熱擔當”。位于土庫曼斯坦中心的這座沙漠,除了擁有俗常沙漠具備的廣袤熱辣,還擁有獨一無二的“地獄之門”——達爾瓦扎天然氣坑。而塔吉克斯坦的帕米爾高原,則會讓沙漠上的熱辣一秒冷卻。這座“世界屋脊”,名字的意思是“波浪般的牧場”,但當人們身處塔吉克斯坦東部的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能夠感受到的或許只有蒼涼。奇絕的巖石山谷、無言的皚皚白雪、層疊的山脈與稀薄的高原空氣,讓人忘記紛擾,臣服于自然的壯美。
沙漠、高原以外,位于吉爾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也是中亞五國獨特的自然風光之一。吉爾吉斯斯坦有一句諺語,大意是“沒去過伊塞克湖,就不算到了吉爾吉斯斯坦”。
如果不滿足于自然風光,與當?shù)厝艘黄鹕钤跉址恐?,體驗游牧文化,也是來到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選體驗。當身處多層毛毯搭建的氈房,目睹華麗的內(nèi)飾、鮮艷的紡織品與精美的皮制品,躺在一層層厚重的毯子之下,游牧民族的不羈與自由或許會緩慢滲入體內(nèi)。
到“斯坦”們的大街上去逛逛,或許是更為自由新鮮的選擇。烏茲別克斯坦馬爾吉蘭市中心以西5公里的昆泰帕集市,可能聚集了中亞最好玩的一切。這里到處都是穿著傳統(tǒng)服飾的居民。男人們是無檐帽與阿拉伯長袍,女人們穿本地生產(chǎn)的扎染絲綢做成的裙子和頭巾,大家喝著茶,互相問候、閑聊。集市上的商品,從手工紡織、扎染絲綢,到每周日“限量販售”的烏茲別克人的白胡子——這里是視覺和需求的盛宴,滿載著令人驚奇的一切。
這片名稱奇特的土地位于亞洲腹地。百年來,廣袤的草原、沙漠與遠山之上,棲息著多樣民族的居住者,也像一塊置于東西文化十字路口上的海綿,無聲吸納著各路征服者的印記,展現(xiàn)著獨特的風情。
摘自微信公眾號“看世界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