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團(tuán)圓、放鞭炮、吃餃子、拜年……春節(jié),是中國人最具有儀式感的一個節(jié)日。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的到來,打破了本該闔家團(tuán)圓的節(jié)日氣氛,我們度過了一個最不像春節(jié)的春節(jié).又一年春節(jié)再次來臨,濃濃的年味兒終于又回來了,大家是否正在為準(zhǔn)備過年而忙碌不已呢?我們一起來聊聊家里過年最有儀式感的事兒是什么。
●白小白:我們家過年包餃子,習(xí)慣在其中一個餃子里包上硬幣,吃到的人就會沾上福氣。每到大年三十大家特別忙亂,其他事情可以忘記,唯獨(dú)往餃子里包硬幣的這件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忘記。為了吃到象征著好運(yùn)的硬幣,我總是拼了命地多吃餃子,把肚子撐到快要爆炸。有一年餃子吃完了,誰也沒吃出來硬幣,大家以為一定是掉鍋里了,可在鍋里也沒有找到,真是太奇怪了。突然想起來,開飯前爸爸拿一個餃子給我家小狗吃了,去狗食盆一看,硬幣真的在呢。我又笑又氣,那年的福氣給了狗!
●袁川:我家親戚眾多,是超級龐大的家族,每到春節(jié)大家伙兒都從四面八方趕回來,圍坐在一起,說說笑笑,談天說地。我想,這個時刻是一年中所有家族成員最開心的一刻吧。為了回家,臨近春節(jié),我們就得擠進(jìn)擁擠的春運(yùn)大軍中,拖著給家人們帶的大包小包的禮物,擠地鐵、過安檢、上高鐵,這些都是每年再熟悉不過的回家場景。但是,無論多波折、多遙遠(yuǎn),都要回家過年?;丶?,算是我家春節(jié)最具儀式感的事兒吧。
●桐寶:每年春節(jié),爸爸媽媽總會帶著我趕回爺爺奶奶家,和一大家人一起過年。這時,家里的聚餐自動就變成了一個“大型投食現(xiàn)場”,“來,寶貝兒,吃塊肉?!薄斑^年就該多吃點(diǎn),娃娃現(xiàn)在正在長身體呢?!薄挥谐怨饬四棠逃H手炸的“糖菜”、蒸的花糕、燉的醬牛肉……才感覺真正過了個年。雖然這些食材并不珍貴,但這些吃食里融入了家人們充滿惦念的親情,揉進(jìn)了對身在他鄉(xiāng)的我們最深的思念。每每念及于此,我也總是把肚子撐得鼓鼓的,才舍得放下碗筷。我覺得,過年胖三斤,才是我們家過年的儀式。
●橘子醬:我家過年最有儀式感的事就是做年糕。對我家來說,打年糕可是件大事,不止一家人出動,還會叫上隔壁鄰居一起行動。把米摻好,然后用機(jī)器磨成像雪花一樣白的米粉,大鍋蒸熟后,棉花般噴香四溢的糕花就出爐了,之后還要再放進(jìn)石臼中捶打,打好后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一段段的年糕,蓋上紅印。我和小伙伴們常常等不到年糕蓋紅印,就搶著吃起來。我問奶奶,為什么過年一定要做年糕,奶奶說,年糕年糕,年年高,我們的日子也要一年比一年好。我想,這個美好的愿望就是這個儀式的意義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