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超吾
修繕后的沅江魁星樓
魁星樓,位于湖南沅江市城區(qū)沿河路東北角,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九年(1794),為清代文人紳士捐款募修,由當時沅江知縣博景錞主修??菢且栽心嗨堋翱屈c斗”神像得名,俗稱“八角亭”??菢窍禂€尖頂樓閣式土木建筑結構,樓通高15 米,為三層三檐六方,建造美觀,既具有南方古建筑的清秀風格,也具有北方古建筑的莊重氣質。其樓基為花崗巖砌就,高1.85 米,正六方,邊長5.4 米,面積為76.14 平方米,每邊誤差長短不相差一厘米,可想古時工匠多么講究,技術多么高超。
魁星樓外觀三層檐面都為琉璃筒瓦覆蓋,二層和下層為黃色,中間為綠色,每層飛檐翼角高翹,角首均置琉璃飾品,底下層為龍,中層為鳳,上層為魚,造型生動美觀,三層檐面的18 條屋脊,都置琉璃花格磚,花格上飾忍冬紋,樓閣尖頂為三個球狀琉璃寶葫蘆,遠遠望去,金光閃爍,十分壯觀。
魁星樓的第一層外圍為磚墻,墻厚35 厘米,六方無窗,東南方為正面,正面開有一門,與沅江萬子湖中的凌云塔遙相對應,門洞為拱形,高2.56 米,寬1.1 米,安有兩扇木制厚門,可以關鎖,閣內有6 根金柱,每根直徑一市尺,金柱從底層直至樓頂,是此樓的主心骨。樓的第二層、第三層和頂部,全為木結構,二樓、三樓六面皆窗,都安有可以開合的窗頁36 扇,每扇窗頁都雕刻了美觀大方的圖案,窗外均有回廊和擋風板。
魁星樓樓閣底層至三層,有木梯相連,游人可沿梯攀登,打開窗戶可觀賞到洞庭湖光水色和繁華的街景。這里歷來是游人觀賞南洞庭湖勝景的佳地?!昂泼旖战哟湮?,高樓遠眺思依依”。置身此樓,清代詩人的“浩渺”之感,“依依”之情,就會躍然再現。
新中國成立之前,魁星樓一直對外開放,白天文人士紳來此燒香求賜,晚間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浪者投宿之所??菢窃橇⒂心嗨堋翱瞧兴_”一尊(新中國成立初期被毀)。清朝時期,讀書之人想求取功名,常常到魁星樓跪禱在“魁星菩薩”腳下,以求庇佑。
20 世紀初,毛澤東在長沙讀書時,于一次暑假期間到安化、寧鄉(xiāng)、益陽、沅江進行社會考察,曾游覽過魁星樓??箲?zhàn)時期,帥孟奇主管中共地下常益中心縣委工作,曾在此樓召開過秘密會議。1962年,帥孟奇回湖南視察工作,再次登樓觀光,并指示要加以修繕保護。1963 年,沅江縣政府撥款對魁星樓進行了修繕。1998 年6 月,沅江市政府撥款對魁星樓進行了全面維修。目前,魁星樓保存完好,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當地人還是習慣把魁星樓叫作“八角亭”。八角亭附近從解放前至今一直是最熱鬧的街道。從我在這里出生長大到參加工作到現在,已近60 年了。小時候看八角亭,總覺得很美,周圍全部是平房,它又建在市區(qū)最高的地處(市區(qū)只有兩處最高處,一處是現公安局、郵政局至武裝部路段;另一處就是八角亭這塊),它一枝獨秀,聳立在周圍平房中央,亭亭玉立。
那時八角亭的東邊是一條很寬的河流,長沙至常德的客運、貨運因當時汽車缺乏,就靠船來完成。到了夏汛時,我們爬到八角亭頂上,看到八百里洞庭一望無際,大船、小船鳴著柔和的汽笛聲沿著河流川流不息。
發(fā)大水的時候,八角亭的南邊、西南角都漲滿了水,感覺像被洪水懷抱著,但這兩處水不是很深。晚上我常常穿著短褲沿著被水淹的街道渡水到八角亭,倒睡在八角亭底下的石板上乘涼,聽著忙碌悅耳的汽笛聲和輪船過后波浪拍打著岸邊的浪濤聲,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夢鄉(xiāng)……等到早晨醒來時,才知道昨晚八角亭下面圍滿了一夜乘涼睡覺的大人和小孩。
那時候,離八角亭不到10 米的地方有一間私人書舍,給兒時的我們帶來了很多快樂和回憶。寒暑假、星期日基本在這里度過。書舍里的一對老爺爺、老奶奶非常恩愛。老爺爺很高,穿著一件深青色的大長褂,眼睛很大,長長的白胡須,看上去像念了一點古書的那種人,坐在一條不大見方的桌子旁邊,收錢發(fā)書;老奶奶個頭不高,纏著小腳,站立起來行走時仿佛支撐不了自己的身軀。
書舍里,四板墻上除一面放著一張睡覺的床外,其他三面全部用繩子從墻上一條條掛到下面墻。一根根繩子上面掛滿了用牛皮紙做成小人書那么大的書袋,外面用楷書寫著書名,字寫得很工整,編著書號。要看書時,就到老爺爺書桌前報你想看的書,老爺爺立刻就從幾千本小人書里給你拿出來。當你拿到這本書又不想看,想換一本時,老爺爺總是面帶笑容,和藹可親,很耐心地給我們換。
那時大家都比較窮,有錢的人家也不是很多,我那時看書的錢也來得很有趣。我姐姐在這條街做裁縫,我每天給她送中飯,有時她拿五分錢或一毛錢叫我替她去買衣服扣子。那時家家戶戶錢不夠花,地上根本沒有錢撿,但是扣子還是有拾的,我平時把拾起來的扣子拿到離八角亭不遠的河邊洗干凈,收起來。等姐姐讓我給她買扣子時,我拿到錢后,在外面走過一圈后再把扣子交給姐姐,這幾分錢就算攢下來了。一分錢看一本書,幾分錢就能看幾本書了。有時,拿兩分錢買支冰棒,一邊看書,一邊吃冰棍,口里含著甜甜的冰棍,眼睛盯著圖畫書,有時也發(fā)呆走神——想著未來,想著我天天在長大,不久將成長為大人,真是幸福極了。
有一天剛要看完書,老爺爺頗為認真地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解放以前的一天傍晚,八角亭來了一位年輕后生,1.8米左右的個子,很英俊,書生一樣,穿著一件長衫,很得體,急沖沖從洞庭湖河邊來到八角亭門前,一個守八角亭的老爺爺收留了他。老爺爺準備了兩個人的飯,并要后生先吃。等老人忙完事,后生已把飯菜全吃光了,后生告訴老爺爺他一早從湘陰趕到沅江,一路被人追,直到現在才吃了一頓飯,一邊講一邊就睡著了,后生就在八角亭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天亮時,老爺爺起床看后生,發(fā)現他已經走了,留下一張“后會有期”的便條和兩塊銀元。因守八角亭的老爺爺不識字,還拿便條給書舍老爺爺看過。解放后,北京還來信問起過這位守八角亭的老爺爺。后來,書舍老爺爺還到街道辦事處問過,說是真的,那位在八角亭住了一晚的后生就是開國領袖毛澤東。
長大后,我覺得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事情的主人公可能另有其人,但那時的我們,都相信它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