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兵
1959年和1981年,在磨嘴子出土“王杖十簡”和“王杖詔書令”冊簡26枚?!巴跽仁啞钡陌l(fā)現(xiàn),曾引起史學界轟動,有不少學者展開研究,郭沫若曾兩次發(fā)表署名文章,對簡文的釋讀、商兌、次第、編排及有關詔令的年代、尊老養(yǎng)老制度等問題進行研究。
《王杖十簡》的內容由兩個部分組成,每個組成部分性質不同,但卻有著統(tǒng)一的功能指向。第一部分包含兩封制詔。第一封制詔的內容主要是講漢代自高皇帝以來實行的尊老養(yǎng)老制度,即70歲的老者可以得到朝廷優(yōu)待,被授予鳩杖除了特殊榮耀外,還可以免除徭役,免除賦稅,擁有刑罰豁免權,本人到官府可以不行拜見官長的禮儀,還可以自由行走于馳道旁等,而且他的后人也享受這種優(yōu)待。第二封制詔講的是一個發(fā)生在漢成帝河平元年(前28)觸犯朝廷養(yǎng)老律令、毆打持有鳩杖的老者而被嚴厲懲處的案例。
王杖簡作為當時朝廷最高執(zhí)政者的詔書,書寫者的書法文化水平相當?shù)母?,王杖十簡具有非常明顯的特色,從字法到章法,有法而不拘泥于法,用筆、結體、章法,俯仰有致、鮮活靈動、不拘一格。下面從用筆,結體做一分析研究。
王杖十簡一共十枚,其中有一些王杖十簡特有的用筆,如圖,當我們第一眼看過去,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字一定是“下”?!跋隆弊稚厦娴囊还P橫畫的長度和豎畫最寬處的長度一樣長,整個豎畫筆尖起筆逐漸加強下壓力,至最粗處已是簡片最寬處,然后快速收筆,形似水滴剛掉落是的狀態(tài),從而形成一種頭重腳輕的既視感,這是第一個特有的用筆。第二個是捺筆,捺筆是除了“下”字豎畫之外的最粗的筆畫+,不管是平捺還是斜捺,比如第一簡當中的第六個字“史”中的斜捺,“史”字整個字處捺畫之外的四個筆畫粗細基本一致,唯獨捺畫,從入鋒直接起筆到中途緩緩施加筆鋒下壓力,然后快速收筆。最后出鋒的地方呈圓形,緊挨簡邊緣。第一簡中第十二個“本”字當中的斜捺劃出現(xiàn)了直接寫出去的情況,也就是沒有收筆,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呢,大概有兩種,其一呢就是簡牘書法本身隨意自然的書寫狀態(tài)影響,其二或許是受本身書寫材料的影響,較窄的簡片影響。斜捺除了一部分特別粗之外也保留了一部分常規(guī)的,也就是說和其他筆畫的粗細基本一致。比如第五簡中的“敢”字。除了斜捺,全文五個“之”字的平捺皆是很粗,其中前三簡中四個“之”起筆收筆勢態(tài)基本一致,側鋒粗起筆,第四簡中的“之”起筆出現(xiàn)了釘頭起筆,和前四個略有不同。除了捺畫加粗的寫法之外,簡中還有以點代捺的現(xiàn)象,比如第一簡中的第十個字“來”捺畫被一個側鋒點代替,這也就和其它的捺畫有了很大的區(qū)別,捺畫的收筆還有很隨意的收筆,既不上揚,亦不像反捺一樣向下出,而是整個捺從起筆到收筆保持由細到中斷加粗收筆變細平出,比如第三簡中的第七個字“人”,第五簡中的第九個字“上”,出鋒皆是隨意平出。側鋒點是第三個特有的筆法,除了第一簡中的“來”之外,第一簡中的“小”字,右邊的點側鋒點的特征最為明顯。第四個是以橫代點,如第四簡中的第七個字“平”,右邊的點直接側鋒起筆,提筆平出,形成形似三角形的短橫,代替原來的右點。第三簡中的第九個字“謹”言字旁上邊的點畫寫法幾乎和“平”字的右點一致。第五以點代橫,如第一簡中的第三個字“相”,目中間的兩短橫,以三角形的橫點代替,第三簡中的最后一個字“明”,月字中間的兩短橫也是以相同的三角形橫點代替。第六釘頭起筆,這個特殊的起筆在王杖十簡里面表現(xiàn)最多的是橫畫和撇畫,比如第一簡中的“小”、第二簡中的“行”、第三簡中的“扶”、第四簡中的“使”、“從”,第七簡中的“犯”等等。第七圓折,即是橫折或者橫折鉤的筆畫,直接一筆圓弧完成。如第一簡中倒數(shù)第三個字“望”字中的“月”月字的寫法,第三簡中的“旁”字下面的“力”字的寫法,第十簡中的“幼”字的“力”字寫法等。第八方折,即是橫折或者橫折鉤的筆畫,在用筆的過程中省略了折的時候的頓挫,形成一個特別方硬的折筆。如第一簡倒數(shù)第二個“見”字,第四簡中的“縣昌”兩個字,第七簡倒數(shù)第三個“召”字等。第九連筆,即相同方向的兩個筆畫或者多個筆畫用一筆寫完,比如第三簡中的“臺”字,第四簡中的“昌”字等,都是以一筆豎畫代替了兩豎畫。第十豎畫斜寫,即本來垂直的豎畫,前半段以豎直向下的勢往下走,中后段之后的一半勢往左下走,帶有側鋒用筆。如第二簡中的“行”字的雙人旁的豎畫,第三簡中的“謹”字的言字旁,下面的口字,豎畫直接以斜勢向下寫,第四簡中的“從”字的雙人旁的豎畫等等。第十一短撇代點,原本一點的筆畫,被一短撇代之。比如第十簡中的倒數(shù)第八個“永”字。
從單字結體上看武威王杖十簡亦是非常有趣的,現(xiàn)在我們從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獨體字、包圍結構做一分析研究。左右結構的字,如第三簡中的“謹”字,重心居中,橫畫居多,左右橫畫處理的左揚右抑,左邊三個橫畫向右上揚起,右邊下面的三橫基本平行整齊,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一左一右的橫畫處理以及一左一右的兩個口子,更是奇趣橫生。第二簡中的“于”字,左邊的勢呈下勢,右邊的勢呈橫勢。第一簡中“以”字,左邊的口處理的左下角有了一個向下的勢,右邊的一平捺幾乎平寫,左右形成一個勢的對比。
王杖二十六簡相比于王杖十簡,一個是年代上的不同,王杖二十六簡為西漢時期的簡,王杖十簡為東漢的簡。二十六簡在書寫上更為謹慎,除個別字的寫法比較大膽奔放之外,其余的字不論粗細長短,基本平整,結體端正,二十六簡整體排列整齊,除每一簡和每一簡中間的縫隙外,上一個字和下一個字銜接緊密,筆畫之間上下穿插呼應,字與字之間隨時而安,神氣暢然精妙和諧。用筆上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筆畫。第一筆畫的合并書寫,相近的兩筆或者三筆用一筆寫完,如“告”起筆略帶向下的弧度,行筆向右平走自然出鋒收筆,無回鋒,無停頓。如“知”字,起筆的一撇直接省略,一橫劃帶過。第二長豎畫的書寫,全文一共有六個長豎畫的字,三個“令”,兩個“下”,一個“聞”。三個令字,前兩個的豎畫粗細一樣,常規(guī)的加長,第一個收筆略有向左收筆的勢,與下邊的弟字起筆相呼應。第三個令字豎畫,入鋒直接起筆,行筆的過程中國越來越粗,收筆處出現(xiàn)斷崖式收筆。與前兩個大不相同。兩個“下”字,豎畫皆呈左下勢,第一個下,起筆行筆至收筆粗細基本相同。第二個則不同,起筆細行筆越來越粗,收筆則向上,形成了一個似鉤的收筆?!奥劇弊?,“耳”的一長豎,寫的超級長,而且?guī)в谢《?,向左傾斜,長度大致為其字本身長度的三四倍長,豎畫的下端越來越粗,至頂部成為圓頭收筆。
學漢簡的心態(tài)很重要,要抓住它涵蓋自然,蘊化神工的意境,才能在技術上有所作為。說漢簡書法隨意,絕不是說,他的技術簡單,一學就會,而是它那種無法之法表現(xiàn)方式很難學。漢簡繼承了篆書中鋒用筆的方法,一改單一的藏鋒為藏露并用,多用露鋒,尖鋒,還有不少破筆,筆法信息相當豐富,超過了其它單一的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