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檢索發(fā)現(xiàn)對于駝峰的研究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豆糯ㄖ笮螛嫾男沃萍捌溲葑儭獜鸟劮迮c蟇股的比較看中日古代建筑的源流和發(fā)展關系》是張十慶先生于1994年發(fā)表的關于駝峰如何演變的研究,其中提道:“中國的駝峰,自宋以來,在造形意匠方面似并無多少新意,相對日本的蟇股而言,其發(fā)展亦缺乏特色,較為平淡,至清代演變?yōu)楹扇~墩一類的構件,基本上仍是一裝飾化的結構構件?!盵2]文中認為駝峰自宋以來“并無多少新意”其誤謬矣!本文就川渝地區(qū)清代民居建筑中的駝峰進行專門的調研和整理后,發(fā)現(xiàn)該地區(qū)的駝峰造型有著諸多變化。不僅裝飾題材豐富、雕刻工藝精湛,而且兼具多樣性、藝術性和教化性的特征,這也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圖1 宋代建筑駝峰樣式 (圖片資料來自 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七卷》第131頁)
明清時期,川渝地區(qū)經歷了兩次“湖廣填四川”的南方移民活動,民居建筑繼而普遍以穿斗式為主體,在實際的營造中又多用穿斗式與抬梁式相結合的混合結構。這使得駝峰的功能性得到了轉變,其不再僅僅是作為力學承重功能的木構件,更因裝飾性功能的增強,使其造型變得自由豐富,這也為匠師提供了較大的發(fā)揮空間。重慶大園祥博物館收藏了大量川渝地區(qū)民居建筑構件,其中駝峰有數(shù)百件,基本涵蓋了川渝地區(qū)清代民居駝峰的總體面貌。根據(jù)其造型結構可分為:高大的三角形梁架駝峰、種類繁多的出瓣駝峰、敦厚的矩形駝峰等。
駝峰館中最引人注目的為展廳最中心一對高大的三角形駝峰(圖2)。它不同于一般常見的小型駝峰,而是體量較大,長約580CM,高約227CM,因而它不大可能是位于普通兩層梁架之間的裝飾性駝峰,而是同時兼具承重功能和裝飾性功能的梁架駝峰。屋頂?shù)臋_木直接穿插于三角形駝峰頂部預留的凹槽之內。因此,川渝地區(qū)的人們也常常稱其為“云頂”,頗為生動形象。根據(jù)左右兩邊預留的凹槽可以推斷出,此前該民居的房梁結構除去檐廊的檁,共用了11根桁??赏茰y出是一戶頗具財力的殷實人家,且從雕刻精美的紋樣和殘留的鎏金上也能印證其門庭富貴。
圖2 重慶大園祥博物館藏·三角形梁架駝峰 筆者攝
重慶大園祥博物館館藏的出瓣駝峰造型極為豐富且數(shù)量較多,其不再局限于兩瓣、掐瓣這類基本的造型樣式,各種配合梁枋、檁、柱的適合形式層出不窮。大致可分為鷹嘴駝峰、夔紋駝峰、多瓣駝峰、瓶花型駝峰和矩形駝峰等。
鷹嘴駝峰:為遼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駝峰形象,其兩側多為三至五個凸起卷瓣,兩端呈鷹嘴狀。館中所藏駝峰對于“鷹嘴”的處理甚為巧妙,或借云紋自然卷起,或用植物藤蔓蜿蜒而致。
夔紋駝峰:夔,在《山海經·大荒東經》中曰:“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名曰夔。”早期裝飾于古代的青銅器上,隨著不斷的演化和發(fā)展,最終向圖案化轉變。其特征是頭小或以圓點代替,身軀曲折彎如回紋。夔紋因形態(tài)變化自如,往往成為匠師必不可少的題材。此處的夔紋駝峰一般是將夔紋雕刻于外輪廓上,中心圖案的形式構圖頗為靈活,或上下結構,或左中右結構排列。
多瓣駝峰:宋《營造法式》中“出瓣”即凸出無順形制,其兩側多為三至五個凸起卷瓣。館中所藏多瓣駝峰,不再局限于三五數(shù)量,往往無固定的卷瓣,趨向極端的富麗和繁雜。
理學家朱熹對石刻的文化利用與轉化,使石刻從文玩之物轉化為文本之物、文化之物,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通常理學家對金石學“玩物喪志”之譏議。清代學者章學誠總結朱熹的學術特點為“服古通經,學求其是,而非專己守殘,空言性命之流”,他甚至認為,朱熹之學“五傳而為寧人(顧炎武)、百詩(閻若璩)”。[注] 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卷三,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可見宋學與清學自有文脈相連之處。朱熹研治與利用石刻,開掘新文本,傳承舊文脈,弘揚斯文,展現(xiàn)出閎深開闊的視野,并為章學誠之說提供了佐證。
瓶花型駝峰:使用位置相對固定,基本位于上下兩層梁枋的中部。根據(jù)上下梁的高度而定瓶花型駝峰的高低、大小?;蛑苯拥窨趟孛婊ㄆ?,或于瓶身雕刻戲曲人物、抽象花卉、吉祥瑞獸等。
在方木表面雕刻各式題材,多用透雕、深浮雕、淺浮雕以及線雕相互結合的工藝,空間層次強,不過因外形為矩形,使得整體形象顯得敦實規(guī)矩。完全的矩形外形的僅有2個,余下10多個為類矩形駝峰。大多數(shù)的邊框被處理成雙層階梯形,內部空間呈現(xiàn)主題內容。也有直接以人物來布局的矩形駝峰(圖3),兩邊減地較深,形成了以人物為邊緣的輪廓。
圖3 重慶大園祥博物館藏·矩形駝峰
如此舉不勝舉、生趣盎然的駝峰造型,在川渝地區(qū)清代民居建筑中的流行確實是不爭的事實。樓慶西在《雕梁畫棟》中也提到“駝峰墩的外沿曲線并無定制,樣式變化自如,所以這種駝峰式的柁墩在各地得到了比較廣泛地使用”。[3]
裝飾形式服務于載體,因而其裝飾的紋飾結構適合于特定的空間是裝飾形式的基本要求。明清時期統(tǒng)治階級對于傳統(tǒng)建筑裝飾的使用放寬要求,在建筑空間等級制度的束縛下,更多的人廣泛用建筑裝飾來體現(xiàn)個人及家族的社會地位以及文化修養(yǎng)等。駝峰主要被裝飾于正廳的梁架上,廳堂作為傳統(tǒng)民居的核心空間,體量大且內部裝飾精美,作為宴請賓客的空間,其中的裝飾不僅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更是表達著主人的文化修養(yǎng)和審美意趣,因而其形式與雕刻方式也具有藝術性。除正廳(圖4)外,在正廳的檐廊(圖5)部分,也常常使用駝峰來支撐梁和檁枋。
圖4 四川民居正廳房架構造(引自 劉致平《中國建筑類型與結構》第286頁)
圖5 四川民居的房檐端構造(引自 劉致平《中國建筑類型與結構》第295頁)
川渝地區(qū)清代民居駝峰在形式上多采用中心對稱式結構,其往往是在畫面中間設置“中心圖案”來突出“中”,體現(xiàn)其對稱性。如博古清供類駝峰中體量最大者(圖6),寬153CM,高106CM,中心以淺浮雕雕刻主題圖案:左邊為三足古鼎,鼎身用陰線刻卦象“離、乾、震”;中間為精致的四層束腰瓶身,瓶口中插折枝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右側的竹籃雕刻極為用心,竹籃的紋理用鏨子表現(xiàn)而出,竹籃中盛滿怒放的菊花,下側斜伸出一顆被四片果蔬葉包裹的佛手。四周部分是以中軸線為基準的對稱環(huán)繞的藤蔓和結出的8根栩栩如生的苦瓜,最后以云紋作為外輪廓。整個駝峰不管是形制還是裝飾分布都呈現(xiàn)出左右對稱的結構,同時又突出了“中”的重要性。中軸對稱的形式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極重要的象征意味,中軸對稱不僅僅是體現(xiàn)左右并立的“二”,而且要突出“一”,顯現(xiàn)“中”,這才是中國文化中的對稱形式在禮儀中的真正用意。[4]因此,駝峰的中軸對稱結構即是通過這種對稱來表達一個“中心”的存在, 顯現(xiàn)“博古清供圖”, 突出其核心地位。從側面也反映出清代的博古清供圖達到了雅俗共賞的階段,受到各階層的喜愛,不再僅僅是文人士大夫、皇權貴族的專屬,富商及市民階層也借此標榜其文化修養(yǎng)。
圖6 重慶大園祥博物館藏·博古清供駝峰 筆者攝/繪
在我國傳統(tǒng)建筑中,上至帝王宮宇,下至民居宅舍,始終有著“尚中”的思想觀念。因此,駝峰的中心對稱形式即是通過對中心圖案的刻畫來表達“中”的存在,又運用不同的題材內容來豐富其中心對稱的形式。中心對稱式體現(xiàn)出了中國古建筑總是按著對稱的法則去創(chuàng)造一切。梁架結構存在于整體的建筑藝術之中,它也必然會把這種對稱的形式美作為必備元素,因此對稱形式必然也存在于駝峰這一構件之中。裝飾形式的物質結構和精神功能在這里得到了有機的統(tǒng)一。
梁思成將宋《營造法式》所記載的雕刻工藝分成了四種,即“剔地突起”“壓地隱起”“減地平鈹”和“素平”。川渝地區(qū)清代民居駝峰中的雕刻工藝種類更為豐富,以深浮雕和淺浮雕結合為主,再配以線刻、鏤雕等等。通過極富變化的雕刻工藝之圖像來傳達人們的思想和情感,從而達到以意造型、形意兼?zhèn)洹?/p>
位于精品館中的神仙故事駝峰(圖7),寬62CM,高72CM,不失為出瓣駝峰類型中的精品。畫面中三位主體人物以深浮雕和淺浮雕相結合的工藝為主,面部表情和衣紋、帽飾、道具等細節(jié)處使用了線刻工藝。上部為鏤空雕刻的蝙蝠,以夔紋收邊。蝙蝠下面掛一淺浮雕玉佩,巧妙地與中間人物故事相連。左右兩邊為鏤空雕刻的吉祥圖像“喜上眉梢”和“仙鶴”。在這里,五只瑞獸與中心的神仙人物即是可觀可感的“形”,它們共同營造出的屋主對于“福、祿、壽”的渴望與希冀就是“意”。這正是民間對于信仰觀念和情感體驗借助物質來表達的方式,即中國人“立象以盡意”思維觀的體現(xiàn)?!靶巍迸c“意”互為一體,互為作用,通過具體形象表現(xiàn)了抽象意義,用借物喻情的方式表達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匠師運用嫻熟而高超的處理技巧和工藝水平將“形”與“意”趨近完美地呈現(xiàn)于觀者面前,形成一幅滿載吉祥寓意的畫面。
中國古建筑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而存在,體現(xiàn)了人類的精神文明。室內裝飾既包含著藝術審美,也蘊含著傳統(tǒng)社會的教化性。駝峰的裝飾題材除了富有吉祥寓意的圖像外,儒家理學中家庭成員長幼尊卑的倫理秩序同樣受到重視,并且借用代表儒學“忠、孝、禮、義”等一系列圖像,以達到對居住者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駝峰更因其特殊的空間位置,高懸于梁架之上,對觀者產生心理暗示,從而達到建筑空間和心理空間的同構。因此駝峰的裝飾圖像結合其所處的物理空間位置,共同彰顯了封建社會家族制度下對儒家禮制的重視,清晰地體現(xiàn)了清代社會的倫理文化。
川渝地區(qū)清代民居駝峰的圖像以特定的象征性內容對觀者產生影響,最終外化為社會群體的行為結構和整體的社會秩序?!笆来钣诒椴嫉耧椀膱D像世界之中,以直接認知、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對雕刻圖像進行解碼,進而影響其行為方式,最終與社會群體共同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念合為一體?!盵5]其圖像內容體現(xiàn)于諸多方面,比如“漁樵耕讀”,其內容極為符合清代官方宣揚的十六條圣諭中的第四條——重農桑以足衣食,意為勸誡家族成員需謹記耕讀乃生民之本業(yè),應兢兢業(yè)業(yè),不可懈怠。宣揚封建孝悌思想的“大象耕田”“郭巨埋兒”等二十四孝故事,圖像在此發(fā)揮著“成人倫、助教化”的道德教化作用。除了人物經典故事以外,川渝地區(qū)的裝飾圖像還喜用具有教化作用的成語故事,如“鷸蚌相爭”等,寄寓著長輩對后世的諄諄教誨。
館中的“鷸蚌相爭”駝峰(圖8),首先以減地的工藝雕刻出了中心圖案的外框,中間有一鶴張開翅膀,彎曲頸部,整個長喙被河蚌緊緊夾住。鶴的左腿向后直伸,右腿用力踩于一石上,情節(jié)甚為激烈。以深浮雕刻畫動物和左邊一棵樹以及兩朵海浪的外形,再以淺浮雕和線刻的工藝處理細節(jié),翅膀上和頸部的羽毛細節(jié)處理得頗為精細。四周以深浮雕的形式雕刻南瓜和藤蔓,外層輪廓以云紋做邊,未做過多細節(jié)處理,與中心圖案形成“主——次”的對比關系。突出了駝峰的主題思想,即勸導子孫做事要權衡得失,一味地相互鉗制往往顧此失彼,讓他人獲利,需懂得謙讓。
圖8 重慶大園祥博物館藏·鷸蚌相爭駝峰 筆者攝/繪
巫鴻先生曾談及“無數(shù)藝術品的首要目的并不是被實際觀看和欣賞:歐洲的大教堂高聳入云,教堂內部天頂上的雕像和圖像雖然極為美妙,但從地面上幾不可見?!盵6]同樣,始建于清雍正時期的石龍門莊園(圖9)和建于清光緒四年的楊氏民居(圖10)中的駝峰均分布在離地面約4米到5米左右的高度上,處于正常視覺范圍之外。可以看出,它的首要目的同樣不在于觀看與欣賞,而是通過其所處的位置使其具備場所精神,并進一步升華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家禮教的意境,以此來達到社會教化的功能。
圖9 重慶江津區(qū)石龍門莊園的正廳駝峰 筆者攝
圖10 楊氏民居的廳堂駝峰(引自 戴翔 《潼南雙江古鎮(zhèn)楊氏宅院研究》)
中國古建筑在空間上的營造也極為豐富,但究其根本無外乎就是虛和實兩個部分,兩則既對立又統(tǒng)一。在正廳梁枋上采用暴露在外的徹上明造結構,梁與梁之間形成了“虛”空間。駝峰相對于梁架中間的空白形成了“實”空間,在虛與實的對立統(tǒng)一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建筑中實的那部分才是最活躍的。這即是建筑空間給人的作用取決于我們對實的那部分的營造,因此駝峰所處的建筑實空間,作為經濟實力雄厚的屋主,自然會對駝峰的裝飾相當重視。虛實空間的形成,又轉換成觀者的視覺印象,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給觀者以感受,這種感受是必然的,客觀存在和不可避免的。駝峰又高于正常的視覺范圍,只有遠處或者仰視時才得以觀看,在這種特定的空間環(huán)境下,它給觀者以作用,規(guī)范其社會行為,甚至影響其精神生活,使其在心理和精神上不斷得到教化。
自清初政府持續(xù)實行了一系列招民實川的政策,川渝地區(qū)的經濟得到了快速恢復、社會逐漸穩(wěn)定,興起了一大批商賈人士。在財力的支撐下,川渝地區(qū)內鱗次櫛比的宅邸無不追求繁復的裝飾。從駝峰這一構件即能窺見一二,其非但不平淡,反而在多樣性的造型意匠方面處處透著新意。在裝飾題材內容的選擇上極為符合民間藝術的生長和發(fā)展規(guī)律。其藝術性的雕飾反映了清代川渝地區(qū)人們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情趣,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藝術和建筑文化豐富多元的發(fā)展形態(tài)。
注釋:
[1]粱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七卷,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年,第126頁。
[2]張十慶:《古代建筑象形構件的形制及其演變——從駝峰與蟇股的比較看中日古代建筑的源流和發(fā)展關系》,《古建園林技術》1994年第3期。
[3]樓慶西:《雕梁畫棟》,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70頁。
[4]羅曉歡:《川東、北地區(qū)清代民間墓碑建筑裝飾結構研究》,《南京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版)》2014年第5期。
[5]陳慶軍:《承志堂的圖像——徽州民居建筑裝飾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第113頁。
[6]巫鴻:《美術史十議》,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8年,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