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廣
宋詞無處避春愁,一片春愁待酒澆。
以春日物事為歌詠題材的宋詞,多半是帶有愁情苦意的。遇到難腸之事正在感傷之人,最是不宜手捧春詞來賞讀度日的。
然而,經(jīng)過一番斷章取句之后,就另當(dāng)別論了。比如歐陽修的《浪淘沙》,去除“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只取“今年花勝去年紅”,那林花怒放的盎然春意就撲面而至了,讀詞之人也自會變得清朗樂觀了許多。比如嚴(yán)仁的《木蘭花》,去除“香徑落紅吹已斷”,只取“薺菜花繁蝴蝶亂”,那韻味十足的盛春樂景,足以讓人胸懷為之大暢。
又如讀宋祁的《玉樓春》,去除“浮生長恨歡娛少”,只取“紅杏枝頭春意鬧”;讀秦觀的《如夢令》,去除“人與綠楊俱瘦”,只取“鶯嘴啄花紅溜”;讀蔣捷的《一剪梅》,去除“流光容易把人拋”,只取“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而我最喜歡的斷章取句,應(yīng)是宋人無名氏的那首《一剪梅》。
只取上闋,不留下闋。下闋說了些什么呢?“先自離懷百不堪”“篝燈強(qiáng)把錦書看”。當(dāng)歸家洗客袍成為一種奢念,唯余思鄉(xiāng)之情縈繞心間,讓人黯然神傷。
僅留上闋,則有一地春光大好,一片心情大好。尤其喜歡其中的兩句——“風(fēng)透春衫,雨透春衫”。輕輕吟誦于口,有如置身于裹挾著青草香的柔和春風(fēng)中,有如醉心于斜斜密密清新濕潤的春雨里,整個人瞬間就投入了春天的舒暢懷抱。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薄墩撜Z·先進(jìn)》中曾皙的志向之所以被孔子當(dāng)場點(diǎn)贊,之所以引發(fā)后世之人的共鳴,除卻與友結(jié)伴、沂水沐浴、詠唱返程等快樂元素外,在舞雩臺上吹吹春風(fēng)也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劇情。風(fēng)透春衫,吹走漫長冬日的酷寒禁錮,吹來復(fù)蘇蓬勃的美麗心懷。
至于東晉歲在癸丑的那個永載史冊的暮春之初,王羲之與他的好友謝安等群賢集結(jié)于會稽山陰之蘭亭,在曲水流觴、賦詩談玄之余,也一定感受到了和暢惠風(fēng)吹透春衫的無邊愜懷。
風(fēng)雨齊透春衫則更能見得閑逸和靜美的意境。張志和在《漁歌子》中鋪展的畫面上,有白鷺在西塞山前自由地飛,有肥美的鱖魚在飄落桃花紅瓣的江水里自在地游。一竿垂下,青箬笠半遮著安詳?shù)哪橗?,綠蓑衣阻隔了紛繁的塵世。好一個惹人心羨的“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
黃庭堅在《菩薩蠻》中也鋪展了類似的畫面:“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fēng)花草香?!贝猴L(fēng)送來花草的香味,春雨淅瀝而生薄煙,于溪橋邊做一個相忘塵世、夢想消歇、“醉著無人喚”的漁翁,真好!
風(fēng)透春衫,雨透春衫,必須是春衫,如若是夏衫,雖有一種久熱之后的清爽,但夏衫單薄,用一“透”字不夠貼切精準(zhǔn)。風(fēng)透春衫,雨透春衫,必須是春衫,如若是秋衫,則字字皆有蕭瑟的意味,畢竟天涼好個秋呀!
去除“剪碎香羅浥淚痕”,去除“鷓鴣聲斷不堪聞”,去除“一番風(fēng)月更消魂”,只取“整整斜斜楊柳陌,疏疏密密杏花村”。這是宋代另一位無名氏《浣溪沙》里的詞句。
只讀樂景,不讀哀情。我更愿意將兩位無名氏的斷章合并,合并為一卷美妙的風(fēng)景:一條楊柳依依杏花爛漫的寧謐小巷里,一個騎在黃牛背上、短笛無腔信口吹并和我一樣被斜風(fēng)細(xì)雨透春衫的牧童,正朝我這廂慢慢而來!
(編輯?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