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我喜歡去附近的清涼山公園避暑?;蛟S是心靜自然涼,走在林蔭大道上,一陣清涼迎面而來,包裹住我的等待與喜悅。呼吸著負氧離子,肺泡漸漸張開,一些歷史的記憶也隨著光合作用,重新泛起了青翠的光澤。
清涼山本名石頭山。據說,諸葛亮在南京考察地形時,見鐘山如龍盤于東南之地,石城似虎踞于長江之濱,驚覺“此乃帝王之宅也”。為聯(lián)吳抗曹,便力諫孫權遷都于此,在金陵邑的基礎上修建了石頭城,清涼山因此得名石頭山。而“虎踞龍盤”也作為一個成語,在中華文化的詞典里傳承了下來,熠熠生輝。
進門便是山路。石階整潔寬闊,斑駁的樹影傾斜其上,使得石階的臉“陰晴不定”——既不顯得幽深,也不過于直白,反添了些靈動的清凈之意,吸引著腳步的投奔。頭頂上,一盞黑白相間的路燈擎著“崇正書院”四個字,在或青或黃的樹冠的映襯下,顯得素雅而古意盎然。
沿路而行,走出密林,可見崇正書院,其名取自文天祥“天氣有正氣”之意,此為明嘉靖年間時任督學御史的耿定向講學所筑,后于1980年由南京市政府撥款重修。“進門左為監(jiān)院公館,右為鄉(xiāng)紳公社,再進為講堂,東西有學舍30環(huán)之”。文房四寶氤氳著滲透時光的墨香,花草竹木點綴著自然與人的親昵,實乃崇本正源、精心修身的最佳去處。
在這兒,時不時還能拾得些野趣。一只站在巢里靜靜守望的鳥,一只懶懶趴著感受大地清涼的貓,一群隱而不見居高聲自遠的蟬……它們是公園埋下的驚喜伏筆,等待與人們的邂逅,來揭開這一季的安謐與美好。春天的時候,繡球花開,團團簇簇擁在枝頭,熱熱鬧鬧地張羅著最美人間四月天。而現在,是花的空檔期,綠樹蔭濃夏日長,在楓葉紅于二月花之前,清涼的綠意是唯一的主題。
書院共三進,前兩進有回廊相連,第三進稱“清涼勝境”。桐城派散文大家姚鼐曾寫到,“其前有竹軒,窈然幽都,可以忘暑。后倚山作小室丈許,啟窗西向,則萬樹交翳,樹隙大江橫帶,明滅其間,為登眺之勝”。雖然如今大江拍岸的景色已然不再,但這份清涼之喜卻依舊清風徐徐地在院內縈回,吹過人們的青絲白發(fā)。
在西側山坡上,還有一座掃葉樓,為龔賢(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和詩人)舊居,因其自畫像中手執(zhí)掃帚作掃落葉狀而得名。據悉,清軍攻占南京后,龔賢悲憤出走,漂泊半生,晚年回南京購清涼山荒地半畝,建屋四椽,號“半畝園”。樓前篁竹拂碧,古樹流綠,一枚黃葉落下與世相忘的悠然自得。南京女詩人康雪蓮曾題詩,“縱有西風頻掃葉,敢教香草護清涼。”小樓把暑氣都擋在了石階之外,樓內只有遺世獨立的清涼,一場大夢,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在清涼山,安享清涼,靜撫文脈,千萬重綠意蔭蔽著心田,久違的詩情與畫意便噴薄而出。提筆處,有水紋蕩漾,也有一枚落葉,靜靜地飄動……
仇士鵬:江蘇省南京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見于多家報刊。
編輯 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