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
一個明媚的清晨,湖北省荊州市文星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迎來了第一位來訪者,他穿著干凈而整潔的校服,端坐在沙發(fā)上,身體前傾,雙手交叉而握,情緒看起來有些緊張。我遞給他一杯溫水,叫他放松下來,跟我講講來這里的原因。
男生名叫小凡(化名),是文星中學的一名初中生。父母均是荊州本地人,從小父母離異,跟隨母親生活。母親把小凡當作了“情緒垃圾桶”,將自己對前夫的不滿和對他人的抱怨統統告訴他,可小凡接收到的消極情緒卻無處發(fā)泄。初一時由于學習上的困難,小凡認為自己不夠聰明,不是塊學習的料子,從而脾氣變得暴躁,發(fā)脾氣時會無法控制,會摔東西、罵人,甚至推搡母親。小凡表示,他在發(fā)怒時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有意識想控制,缺少調節(jié)方法因此前來向我求助。
通過與小凡的聊天,我分析這是一種潛在的沖動型人格障礙,這種行為表現在18歲以前的兒童、青少年身上叫做品行障礙,如果出現在成年人身上則稱為人格障礙,亦稱“變態(tài)人格”。著名德國精神病學家施耐德曾這樣定義人格障礙:“這是一種人格異常,由于其人格的異常而妨礙其人際關系,甚至給社會造成危害,或給本人帶來痛苦?!倍》脖憩F出的這種人格障礙被精神病學家稱為“攻擊型人格障礙”,又稱“爆發(fā)型人格障礙”或“沖動型人格障礙”。
沖動型人格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有6種:情緒急躁易怒,存在無法自控的沖動和驅動力;性格上表現出向外攻擊、魯莽和盲動性;沖動的動機形成可以是有意識的,亦可以是無意識的;行動反復無常,可以是有計劃的,亦可以是無計劃的;行動之前有強烈的緊張感,行動之后體驗到愉快、滿足或放松感,無真正的悔恨或罪惡感;心理發(fā)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經常導致心理不平衡;容易產生不良行為和犯罪傾向。造成沖動型人格障礙的原因有3點:
1.心理原因
自卑與補償。每個人都可能因自己的身體狀況、家庭出身、生活條件、工作性質等產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尋求自卑的補償方式。當以沖動、好斗來作為補償的方式時,其行為就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
自尊心受挫。青少年男生的自尊心特別強,如果經受挫折,往往反應特別敏感、強烈。挫折是導致攻擊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挫折攻擊”理論提醒我們: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挫折,因而每個人都有攻擊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現攻擊行為,甚至使用暴力。
缺少關愛,使小凡變得敏感,同時媽媽經常說不要他的話,讓他產生怨恨心理,將憤恨發(fā)泄到他人身上。
2.家庭原因
一般說來,攻擊性與家庭教育有較大關系。父母離異后,父親對小凡放任不管使得他對父親有憤恨情緒。其次,母親的牢騷也會降低父親的威信,加強小凡對父親的憤恨,由于缺少父親的關愛導致他內心糾結、自卑、憤恨、矛盾,從而產生攻擊心理。
3.社會原因
武打、兇殺的小說和電影使缺乏分析能力的青年人容易產生模仿和認同。另外,家庭周邊人文環(huán)境較差,喜歡打牌、罵人、自暴自棄的人較多,對他的思想會造成影響從而產生攻擊性行為。
因為小凡主動求助,渴望改變現狀的態(tài)度較為積極,改善他沖動型人格障礙這一問題就變得比較容易,通過我的咨詢開導,再加上他自身的控制便能得到改善。咨詢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共4次,每次50分鐘。
1.第一次咨詢
首先是評估階段,目的在于完成建立咨詢關系,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心理評估,確立咨詢目標等一系列工作。該階段談話時需要注意與學生產生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確定主要問題。
我通過會談的方式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guī)則,填寫咨詢登記表,詢問基本情況;向求助者了解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及對自己的影響;通過與求助者的交談,收集臨床資料,探尋其心理矛盾及改變意愿;通過家畫、圖牌及兒童人格量表分析,發(fā)現小凡屬于內向偏外向,缺乏安全感,具有沖動、偏執(zhí)的回避性人格。
2.第二次咨詢
接著是加深咨詢關系階段,采用“談話法”“正強化法”。通過與小凡的協商,取得他母親與老師的配合,幫助他找到產生沖動情緒的根本原因,并讓他想想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自己控制情緒,樹立相關意識。
小凡經過一番思慮后表示,自己認為可以緩解情緒的方法有:到附近公園散步、聽音樂、看書;在學校時與老師聯系,采取賞識教育,幫助其發(fā)現自己身上的優(yōu)勢,改善與老師的關系,緩解沖動情緒,帶來正能量;在家中,要求母親不要將自己對外界的負面影響帶給他,用積極的態(tài)度引導,多傾述父親及他人的優(yōu)點,樹立父親的威信,多與父親聯系,讓父親給予他心理上的關愛。
3.第三次咨詢
該階段教育的目標是當小凡與同學及家長發(fā)生沖突時,他該如何控制和緩解情緒的方法。
我建議他可以培養(yǎng)必要的涵養(yǎng),如多看書,從書中吸取精神力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將心比己,換位思考;適度容忍寬以待人,避免產生攻擊行為;培養(yǎng)自身的興趣與愛好,開展多種形式的業(yè)余文藝、體育活動,讓青春期男孩體內的內在能量尋找一個正常的釋放渠道,培養(yǎng)各種愛好和興趣,使其情操得到陶冶,從而健康成長;學會控制情緒,當自己要發(fā)火時冷靜十分鐘,站在對方立場上想想,再談談自己的想法;正確對待挫折,人生在世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要正視挫折,總結經驗,找到受挫折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采取攻擊行為。通過各種手段培養(yǎng)他們的承受能力,并能對挫折采取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挫折。
4.第四次咨詢
通過前期的情緒訓練,此階段的小凡已能和同學和平相處,情緒不再激動,面對挫折,也可以控制部分情緒。為了使小凡能夠更理性的看待遇到的問題,減少滋生負面情緒的情況,我建議他嘗試以下幾種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升華作用。即使受挫,也要盡量轉移到較高的需要與目的上去,把攻擊的能量轉移到學習上來。
補償作用。受挫后,盡量用另一種可能成功的目標來補償代替,以獲得集體、他人對自己的承認,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獲得心理上的快慰感。
積極的表同作用?!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盡量學習好的行為榜樣,從積極的方面思考問題。
鼓勵作用。對有進步的方面,老師、家長給與鼓勵,讓其充滿信心,同時讓其培養(yǎng)自己的愛好。
通過一段時間的診療和幫助,家長和老師都說小凡的性格與以前相比有了較大改善,不會經常發(fā)火砸東西,易暴易怒,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在學校與同學能夠較為和平地相處,在家能與母親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通過對小凡案例的分析,我們大致了解了攻擊型人格障礙的成因,正確剖析其成因才能對癥下藥。像小凡這樣的單親家庭,做長輩的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輕言放棄、拋棄,也不要用過激的語言來發(fā)泄心頭的不滿,發(fā)火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還會傷害親子感情。
生活在單親家庭環(huán)境中的青少年本身就缺少一方的關愛,較為敏感,來自家庭與社會的負面能量極有可能成為壓垮他精神世界的“稻草”。所以,為了防止青少年形成這種心理障礙,父母要從小注意和關心他們的性格發(fā)展傾向,注意發(fā)現其優(yōu)點,給予鼓勵、表揚,多與其以平等的心態(tài)交流,教會他們與人溝通、傾訴、交往的技能。在生活中鍛煉他們的堅強意志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不要將自己的負面影響傳輸給孩子,特別是對親人的抱怨。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在婚姻方面也要樹立正確的婚姻觀,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
(編輯 蘇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