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種有效辦法。不過,消毒需要適度、適量,方法不當可能適得其反,危害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疫情防控期間如何正確消毒?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消毒 鑰匙、手機等個人物品可用75%的酒精或消毒濕巾擦拭。水龍頭、門把手、電燈開關等也可參照這類消毒方式。擦拭時要注意以下事項:擦拭電器時需要關機并等儀器冷卻,避免靜電等導致起火;地板、家具等硬表面可用84消毒液兌水稀釋后進行消毒。擦拭物體表面后,需要等待一定時間再用清水擦拭,除去多余消毒劑。
餐具要用開水煮沸10分鐘,或使用高溫消毒柜;疫情防控期間去醫(yī)院,或與疑似病例密切接觸后,應對衣物等用煮沸法物理消毒;不耐高溫的布料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再用清水漂洗干凈。含氯消毒劑對織物有漂白作用,要小心使用;在戶外,可使用免洗手消毒劑清洗手部20秒以上?;丶液笠皶r洗手,對外套進行消毒處理。
哪些行為屬于過度消毒 全身噴灑消毒劑,給自行車、電動車等車輪全部消毒,給鞋底全部噴上消毒劑,對室外環(huán)境表面反復噴灑消毒劑,給人工湖或者水塘投放消毒粉,室內有人時噴灑化學消毒劑……這些都屬于過度消毒,殘留的消毒劑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影響健康。
關于消毒,這些誤區(qū)要避開? 一是居家每天都要消毒。如果沒有外人到訪,也沒有自我隔離的疑似癥狀者,不需要每天消毒;二是消毒劑濃度越高越好。很多強效消毒劑刺激性很強,濃度過高時可能傷害人體;三是蒸食醋可殺菌消毒。食醋中的醋酸含量一般較低,遠不能達到殺菌消毒的作用;四是免洗洗手液跟用水洗手的效果一樣,還更方便快捷。許多免洗洗手液都有一定刺激性,可能造成皮膚過敏。洗手還是應該盡量用流水,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
常見消毒劑中毒如何急救? 呼吸道吸入接觸者應立即轉移到空氣新鮮處;皮膚黏膜(包括眼睛)接觸者,立即使用大量流動清水反復沖洗10分鐘以上;口服接觸者可喝牛奶、米粥等保護胃腸道黏膜。如果患者接觸劑量較大或癥狀持續(xù)不改善,應立即就醫(yī)。
(《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