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波
(中共農安縣委黨校,吉林 農安 130200)
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國家綜合實力有了顯著提升。尤其是在五大發(fā)展理念的推廣下,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模式引導著各行各業(yè)的優(yōu)化升級?;ヂ摼W科技產物在這一背景下進入大眾視野,并快速成為提高競爭力水平的新動能。信息化、智能化開始應用于各個領域,其所帶來的發(fā)展變革不僅針對生產生活,同時,也為管理決策帶來顯著性進步成效。
在傳統(tǒng)的黨建工作中,理論傳授更多依靠大量的書籍和單一的語言,這樣的傳授模式較為枯燥,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和物力,取得的實際效果也不甚理想。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使書籍文本變電子文檔,語言傳授為影音傳授。黨建工作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傳播效果也顯著增強[1]。
信息技術在黨建工作中的應用,使得黨建內容更加充實。黨員干部一方面可以通過互聯網得到廣泛的學習資料,資料的查詢和保存也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實踐學習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拓寬學習視野,提高工作能力。
在傳統(tǒng)的黨建工作中,因客觀條件的限制,黨員之間、組織與個人之間、上下級之間的溝通不夠深入和及時,導致整體聯系較為松散。而以信息技術做支撐的黨建工作可以實現相對自由的思想交流,黨員的心聲能夠得到更為全面的表達、民主程度更高。
要想使信息技術從根本上實現對黨校黨建工作的促進作用,其重要前提是在思想認識上重視起來。只有正確認識到信息技術對黨校黨建工作的重要性,使黨員干部能夠積極配合信息化改革,才能做好信息技術的應用工作。黨??梢詫⑻岣咝畔⒓夹g水平作為重點工作內容和發(fā)展目標,以實際行動表明信息技術革新對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
信息化平臺建設是信息技術在黨校黨建工作中的實際應用體現,有助于提升黨務工作水平。完整實用的信息化黨建平臺對內有利于信息的查詢,對外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極大程度擴大黨建工作成果。
2.1 創(chuàng)建黨校黨建網站。使信息技術與黨校黨建工作相結合的基礎,就是創(chuàng)建獨立專屬的門戶網站。根據網站主要功能分類分區(qū)設置頁面導航,使網站的瀏覽者能夠快速清晰地尋找到目標內容。黨校黨建相關內容的新聞資訊、學習資源、公告通知等都可以一站式便捷地發(fā)布給大眾,還可以開設留言板塊,廣泛收集工作建議,實現內容的高效傳遞共享。
2.2 設置電子黨務功能。電子黨務的內容包括將具體的黨建活動流程上傳至網絡以及進行黨建相關通知的發(fā)布。黨建活動流程要包括活動進度、活動具體內容環(huán)節(jié)以及活動的效果等,通知的發(fā)布也要及時、完整。電子黨務功能可以切實方便黨員干部了解黨建工作進程,實現黨建工作的“云參與”,并從中積累經驗,方便今后相關工作的開展。
2.3 開發(fā)網絡黨校軟件。當前線上課程廣受大眾歡迎,線上教學模式和分享模式使知識的流通范圍更廣、傳播速度更快,黨校黨建內容學習同樣可以借鑒此種模式,開發(fā)網絡黨校軟件。網絡黨??梢杂行д袭斍暗狞h建學習資源,通過歷史圖片、記錄視頻、動畫、短視頻創(chuàng)作等方式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化、多元化。通過網絡學習,黨員干部可以自行掌握學習時間、學習進度,標注學習難點,反復播放重點內容,并就較為復雜的內容展開積極探討。使黨員干部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得到充分保障。
當今社會人才成為了行業(yè)發(fā)展的核心力量,人才培養(yǎng)關系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成果。黨校黨建工作的開展目標也是為了塑造優(yōu)秀的青年黨員干部,因此,應將著力點放在提高黨員的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上。信息技術對黨建工作的促進作用需要相關人員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水平,同時,還要培養(yǎng)其黨性意識、責任意識,成就出計算機能力過硬、黨性意識過強的復合型人才隊伍[1]。
信息化黨建工作模式不僅要依靠技術提升,同時,還要使管理模式與其相匹配。對于信息化平臺的管理要更加標準化、科學化,既要保證平臺的日常維護,又要具備應對緊急情況和重大風險的能力。通過獎懲結合的原則明確管理責任,優(yōu)化管理模式。
黨校黨建工作的根本任務是推動傳播黨的思想理論及方針政策,使黨能夠正確引導人民群眾在新時代中謀發(fā)展。這就要求黨校首先要適應新時代發(fā)展潮流,即運用信息化技術武裝自己、用信息化技術提升自己。在黨校黨建工作中運用信息技術,既可以提高黨建的工作效率,也可以豐富黨建活動的內容,還有利于擴大黨內民主。因此,一方面,應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對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層面理解好信息技術;另一方面,應該搭建信息化平臺,通過創(chuàng)建黨校黨建網站、設置電子黨務功能以及開發(fā)網絡黨校軟件的方式,在行動層面運用好信息技術。此外,還應重點注意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優(yōu)化管理模式以及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黨校黨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