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芳,王玉霞,杜利梅,王晨陽,沈琦
(山西省蠶業(yè)科學研究院 044000)
山西省栽桑養(yǎng)蠶歷史悠久, 是我國蠶桑主要發(fā)祥地之一,“嫘祖教民養(yǎng)蠶始于夏縣”。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傳統(tǒng)的蠶桑產業(yè)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為了穩(wěn)定蠶桑產業(yè),提升產業(yè)的附加值,延伸蠶桑產業(yè)鏈條,蠶業(yè)資源的綜合利用這門新的學科發(fā)展迅速,國內外有了很大的進展,使得山西省蠶業(yè)資源的綜合利用及創(chuàng)新也得以快速發(fā)展。 近年來,我們也在蠶桑資源的綜合利用及創(chuàng)新方面做了些工作。 2020 年春山西省蠶業(yè)科學研究院家蠶研究所選育試養(yǎng)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基礎桑蠶品種,既充實了桑蠶種質資源,又為改良和創(chuàng)新及綜合利用奠定了物質基礎。
下面對山西省蠶業(yè)科學研究院家蠶研究所選育試養(yǎng)的特色桑蠶品種的品種性狀及飼養(yǎng)技術要點做以簡述:
該品種孵化齊一,蟻蠶體色黑褐色;各齡期眠起齊一,食桑旺盛食性好,不踏葉,稚蠶趨密、趨光,眠性快,處理容易,起蠶活潑;壯蠶野蠶體色,麻灰、普斑;蠶體勻正,老熟較齊涌,營繭速度快,多結中上層繭,繭中等,繭色有黃、淡黃兩種。
嫩黃開食幼苗旺,黃中帶綠毛蠶壯。 二眠之前綠中黃,三齡淺綠最適常。 大眠之前用三眼,五齡自下向上采[1]。
為達到蠶兒品種純正、孵化齊一,收蟻前必須將蠶種包好,寫清品種標簽,并進行黑暗保護。
2.3.1 收蟻當日早晨不宜過早感光,避免蟻蠶爬散,消耗體力。
2.3.2 稚蠶期注意保溫保濕, 覆蓋的塑料薄膜應在飼喂前15min 揭開,通風透氣,飼喂后蓋好。 一至二齡保持溫度26℃~28℃,干濕差1.5℃~2℃;三齡保持溫度25℃~26℃,干濕差2℃;四齡保持溫度24.5℃,干濕差2.5℃~3℃;五齡保持溫度24℃,干濕差3℃~3.5℃。
2.3.3 稚蠶期有趨光性和趨密性, 因此要注意及時勻座、擴座,每天勻、擴座1~2 次,使蠶座面積達到各齡期的要求和標準,以免因食桑不勻而影響發(fā)育的整齊度和蠶體的勻整度; 各齡期看蠶兒食桑情況及蠶體色做好飼喂及除沙工作, 促使蠶兒眠起齊一。
2.4.1 看蠶兒食桑情況給桑,既要保證良桑飽食,又不浪費桑葉。
2.4.2 蠶座保持合理的密度,一般以兩頭蠶之間有一頭蠶的間隙為宜,蠶頭均勻、蠶座平整[2]。
2.4.3 加強通風換氣,要求蠶室開門開窗, 形成空氣對流, 保持空氣新鮮, 促進蠶體健壯發(fā)育, 但忌強風直吹[2]。
2.5.1 蠶體蠶座消毒:收蟻及每次餉食時各用亞迪蠶寶1 次(亞迪蠶寶配比:1 袋亞迪蠶寶(38g)與1kg 新鮮石灰充分攪拌均勻,用藥15min 后飼喂);四齡時開始用亞迪凈(亞迪凈防治僵病配比:1 袋亞迪凈 (40g) 與1kg 新鮮石灰充分攪拌均勻, 用藥15min 后飼喂,)2~3 次,蠶服康(蠶服康防治細菌病配比:1 粒蠶服康去掉外衣后與500mL 水充分攪拌均勻, 用噴壺撒于桑葉上飼喂)2~3 次。
2.5.2 地面消毒:用漂白粉水潑灑地面。
2.5.3 需要特別注意, 所有蠶藥均應避開各齡眠期及雨天、濕葉時使用。
2.5.4 為了減少蠶病的發(fā)生,全齡應避免飼喂?jié)袢~、蟲葉、和發(fā)霉變質葉。
2.6.1 上簇涌而集中,營繭快,要及時做好蔟具準備工作。
2.6.2 上簇時保持溫度24℃~24.5℃,注意通風。
2.6.3 為減少雙宮繭的發(fā)生, 以每匾350~400 頭為合適密度,且不要扎堆上簇。
2.6.4 抓適熟蠶上簇:食桑減退,體軀縮短,胸部透明,身體發(fā)軟,并排出綠色軟糞,前半身昂起,左右擺動,尋找吐絲結繭場所[3],這時的蠶兒就可以上簇了。
2.6.5 為保持品種純正,防蠶兒爬亂,品種混亂,應加蓋黑色覆簇網,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有利于蠶兒營繭。
該品種正在試驗室試養(yǎng)階段,我們將進一步分類提純,后續(xù)試驗成績有待試驗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