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政治與藝術交融:中共在海陸豐的革命音樂活動

2021-03-28 02:23:41梅世昌
紅廣角 2021年1期
關鍵詞:海陸豐中國共產黨政治

梅世昌

【摘 要】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廣東海陸豐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建立起了海陸豐工農蘇維埃政權。革命期間,中共因地制宜、因時而異,創(chuàng)造性地把握住了政治與藝術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利用音樂藝術作為載體,創(chuàng)作和引入一系列頗具革命性質的音樂作品,從而得以將深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方針政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授給海陸豐的廣大人民群眾,激發(fā)了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進而推動了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關鍵詞】政治;藝術;中國共產黨;海陸豐;革命音樂

毛澤東曾指出:“革命文化,對于人民大眾,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準備;在革命中,是革命總戰(zhàn)線中的一條必要和重要的戰(zhàn)線,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這個文化戰(zhàn)線上的各級指揮員?!备锩魳肥歉锩幕闹匾尸F(xiàn)方式,“革命的歌曲是革命軍的‘生命素,是他的無可抵御的炮火刀劍,是他的無限的生力軍的源泉”,革命音樂是團結、教育人民并鼓舞其斗志的革命利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廣東海陸豐以蓬勃發(fā)展的農民運動而著稱,1926年毛澤東在《農民問題叢刊》的序言中給予了海陸豐農民運動很高的評價,他指出:“陳炯明的故鄉(xiāng),歷來土豪劣紳、貪官污吏猬集的海豐縣,自從有了五萬戶二十五萬人之縣農民協(xié)會,便比廣東任何縣都要清明——縣知事不敢為惡,征收官吏不敢額外刮錢,全縣沒有土匪,土豪劣紳魚肉人民的事幾乎絕跡?!痹?921—1933年間的海陸豐地區(qū),無論是中國共產黨還是農會、工農蘇維埃政權,都十分重視文藝工作,普遍組織并開展了各項革命文藝活動,而革命音樂活動則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不同于其他文藝活動的是,革命音樂活動以音樂的獨特語言形式加上平易近人的聲調韻律而獨樹一幟。中共在海陸豐開展革命音樂活動期間,不僅催生了眾多帶有地方特色的優(yōu)秀革命音樂作品,而且還引入了眾多帶有革命性質的影響深遠的音樂作品,進而深刻教育并引導了海陸豐廣大人民群眾,極大地鼓舞了其革命斗志,有力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以及中共方針政策的傳播,從而間接地支援了海陸豐地區(qū)的革命斗爭。學術界對海陸豐革命音樂活動以及海陸豐音樂文化的研究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但亦有不足之處。首先,學術界對于中共在海陸豐開展革命音樂活動的緣由分析需要進一步深入;其次,對于中共在海陸豐開展革命音樂活動的具體實踐梳理還有待強化;最后,對于海陸豐革命音樂活動的影響及其意義的分析仍然需要加強。本文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嘗試對上述問題作一些分析、補充和拓展。

一、海陸豐革命音樂活動開展的緣由

中共在海陸豐開展革命音樂活動并非歷史的偶然,而是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在不斷探索革命思想的傳播過程中,因地制宜、因時而異、因人而行,進行積極探索和實踐總結之后,逐步興起并推廣開來的。具體而言有如下重要因素:一是中共將音樂藝術作為宣傳革命思想的途徑是開展海陸豐革命音樂活動的重要前提;二是海陸豐璀璨的音樂文化積淀給中共開展革命音樂活動奠定了豐厚的音樂文化基礎;三是海陸豐人民群眾的文化習俗成為中共開展革命音樂活動的客觀考量。

(一)中共將音樂藝術作為宣傳路徑是重要前提

1919年五四運動之后,“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這支生力軍在社會科學領域和文學藝術領域中,不論在哲學方面,在經濟學方面,在政治學方面,在軍事學方面,在歷史學方面,在文學方面,在藝術方面(又不論是戲劇,是電影,是音樂,是雕刻,是繪畫),都有了極大的發(fā)展”。1921—1933年間,受過共產主義思想洗禮的眾多知識分子都非常重視革命思想的宣傳,嘗試運用音樂藝術的手段去傳播中共的方針政策以及馬克思主義。盡管他們不是專業(yè)的音樂工作者,但卻開辟出了一條全新的傳播路徑,這是中共得以在海陸豐開展革命音樂活動的重要前提。

早在中共成立前夕的1921年4月底5月初,中國工人第一次五一勞動節(jié)紀念大會在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召開。在紀念大會上,“勞動補習學校的學生們就排成整齊的隊伍,精神煥發(fā)地走上臺去,唱起五一紀念歌來”。可以說,這樣的革命音樂是當時的廣大群眾“從來沒見過沒聽過的”,臺下的聽眾“不由得心里都震動起來。歌聲一落,臺下頓時爆發(fā)了排山倒海似的掌聲和歡呼聲”。這種情形彰顯了革命音樂活動的感召力是空前的。

1923年6月15日,瞿秋白從莫斯科帶回直譯俄文的《國際歌》,發(fā)表在復刊的《新青年》第一期上,直言《國際歌》“自一八七〇年后已成為一切社會黨的黨歌”。不僅如此,瞿秋白還創(chuàng)作了中國早期工農革命歌曲《赤潮曲》。1923年11月30日出版的《中國共產黨黨報》刊印《教育宣傳問題決議案》,針對宣傳工作,決議案明確提出了“當盡力編著通俗的問答的歌謠的小冊子”,這標志著中共開始將音樂藝術作為傳播革命思想的重要手段。

在隨后的革命斗爭當中,眾多中共黨員以及在中共影響下的進步人士、革命群眾開始嘗試編寫以及教唱革命歌曲。1925年五卅運動中,在瞿秋白的倡導下,工人階級將《五色國旗當中飄》和《五卅運動》等一批以傳統(tǒng)民間小調配填的革命音樂作品傳唱開來。1926年12月,由李求實主編的《革命歌聲》應運而生,成為中共以音樂作為媒介傳播革命思想的重要標志性成果,它收納的國內外15首革命音樂作品成為中共宣傳革命的重要藝術曲目。其中的《國際歌》《少年先鋒隊歌》《國民革命歌》先后傳入海陸豐,對于中共在海陸豐開展的革命音樂活動產生了重要影響,推動了海陸豐革命音樂活動廣泛而深入開展。

1927年大革命失敗之后,中共的革命音樂活動并沒有因為革命轉入低潮而陷入低迷。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1927—1934年期間,中共的革命音樂活動伴隨著各地的武裝起義以及革命根據(jù)地的建設而逐步深入,中共相關領導人還親自參與了革命音樂活動。毛澤東在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就經常教紅軍官兵和當?shù)厝罕姵秶H歌》,并且在他的倡導下,“齊唱《國際歌》被正式納入工農革命軍中新黨員的入黨宣誓儀式之中”。1929年,古田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明確“各政治部負責征集并編制表現(xiàn)各種群眾情緒的革命歌謠”。

海陸豐革命音樂活動處于全國革命歌詠活動蓬勃開展的大背景之下,中共對于運用音樂藝術手段傳播革命思想的重視,使得海陸豐革命歌詠活動能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深入,能夠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廣泛深入地傳播革命思想。

(二)海陸豐音樂文化積淀為革命音樂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厚素材

海陸豐漫長的歷史留下了豐富的音樂文化遺產,當?shù)氐拿耖g音樂、道教音樂極其豐富,不論是音樂的題材還是音樂作品的種類,極具多樣化特征,這為中共開展革命音樂活動提供了豐厚的音樂文化基礎。

一方面,“音樂活動是生活中的基本活動之一”,從一定意義而言,音樂抒發(fā)了人們的訴求,充實了人們精神層面的生活,故音樂對于人類社會發(fā)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聽覺藝術。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海陸豐地區(qū)就已經有先人在這里繁衍生息。在當?shù)厝嗣袢粘Ia生活實踐當中,誕生了大量的民間音樂作品,“尤以漁歌和山歌最為突出”。經過漫長歲月的積累和沉淀,海陸豐逐步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音樂文化。其中大量的音樂作品都源自民間的歌謠、民謠,“歌詞通俗而富有詩意”,重要的是“內容都與勞動人民的生活和實踐各方面緊密相關,所以它所表達的都是原汁原味,真情實感”,既符合當?shù)厝嗣袢罕妼σ魳肺幕男枨螅彩钟袭數(shù)厝嗣袢罕姷纳盍曅?,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共開展革命音樂活動提供了重要的音樂文化基礎。

另一方面,海陸豐地區(qū)深厚的音樂文化積淀為中共開展革命音樂活動提供了非常豐厚的創(chuàng)作素材。1921—1934年間,中國共產黨人和海陸豐的廣大人民群眾根據(jù)當?shù)厝嗣竦膶徝懒曀?,?chuàng)作了大量帶有濃郁地方風味的革命音樂作品。這一系列革命音樂作品實質上都是在海陸豐當?shù)厣礁琛O歌等流傳甚廣的音樂作品基礎之上改編而來的,不僅迎合了海陸豐人民群眾的審美口味,而且還推進了革命音樂作品的傳播。例如,1922年創(chuàng)作的《五一勞動節(jié)歌》就是在當?shù)孛耖g小調《剪剪花》的基礎上重新填詞而成;流行于1924年的革命歌曲《工農聽說起》也是參考了海豐地方戲曲“白字戲”唱腔,填上全新的革命歌詞創(chuàng)作而成;1928年元旦革命音樂作品《紅色婦女》應時而生,“曲調近似海豐民間嗩吶曲牌”,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當?shù)孛耖g音樂作品的再度改編;1928—1929年間,流行于海豐縣的《婚姻自由歌》實質上采用了海豐縣鵝埠山歌填詞而來。由此可見,海陸豐地區(qū)流傳下來的民間音樂作品為中國共產黨開展革命活動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

綜上所述,海陸豐深厚的音樂文化積淀給予了中共開展革命音樂活動的必要前提條件,而流傳下來的民間音樂則為海陸豐革命歌曲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厚的音樂素材。

(三)海陸豐人民文化習俗是開展革命音樂活動的重要誘因

在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不盡人意的海陸豐地區(qū),要將中共的革命主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廣泛傳播出去,令廣大人民群眾接納,絕非易事。為此,中共在海陸豐開展革命音樂活動,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對當?shù)厝嗣竦奈幕曀谞顩r有著深刻認識的。

從文化教育層面而言,20世紀20年代,海陸豐的教育文化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在海豐縣,“雖有中學師范高等小學國民小學之設,但只限于城市的地主們或富商的兒孫們才得到教育的機會”,而占絕大多數(shù)人口的農民幾乎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有相當一部分農民甚至不知道“教育”為何物。這種狀況導致的直接后果是農民群體文盲率較高,海豐縣“全縣的農民能自己寫自己的名字者不到百分之二十”,甚至造成了語言溝通方面的障礙,“他們所操的言語,多屬于一種土話,若不是農村長住的人,雖是同一樣語言的人,也怕不容易懂,同時若受了教育的人所說的話,他甚至完全不懂”。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而言,中共依靠常規(guī)途徑發(fā)布報刊讀物,在海陸豐廣闊的農村地域,尤其是在農民群體當中,難以取得顯著的效果。

從人們思想層面而言,由于缺乏相關的革命思想教育和洗禮,海陸豐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被禁錮了。一方面,中國數(shù)千年的封建文化在相當一部分農民群體當中影響根深蒂固。彭湃在與農民交談當中,談及中國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禍國殃民的政治問題時,聽取其意見,農民大都保留了數(shù)千年來的舊觀念:“真命天子不出世,天下是不會太平的。真命天子一出來,連槍都不會響了,便馬上可做皇帝?!薄皩τ诮洕矫嫒珀P貧窮種種痛苦壓迫的問題之時,他們大多都會說:‘這是天命使然,并且‘沒有得到好風水?!绷硪环矫妫M管思想被禁錮,然而海陸豐廣大農民群體深受地主的壓迫,因而“農民對于地主階級仇視甚深”,極具反抗意識。譬如1923年海陸豐爆發(fā)的“七五”農潮就是一場農民反抗地主壓迫的運動,盡管受挫,但印證了“農民是一支龐大的革命力量,中國農民是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加入革命戰(zhàn)線的”。

從生活習性層面而言,占海陸豐人口大多數(shù)的農民群體與當?shù)氐奈乃嚮顒佑兄芮械穆?lián)系。當?shù)剞r民的思想“一半是父傳子子傳孫的傳統(tǒng)下來,一半是從戲曲的歌文中所影響而形成了一個很堅固的人生觀”。盡管海陸豐的農村地區(qū)沒有講演團和為平民而設立的相關學校,但民間卻始終有舞獅唱戲等相關的民間文娛團體,其中所演的戲曲、歌曲數(shù)百年來幾乎是一成不變的。彭湃在開展農民運動的初期,經常利用農民空閑時間去和他們一起交流,給他們講農民斗爭的故事,向他們學習拳術,和他們一起玩樂器。在宣傳農民運動思想的時候,彭湃還不忘拿著留聲機播放一些較為流行的音樂,吸引廣大海陸豐農民的注意力,并借此進行宣講。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戲曲音樂生活是海陸豐人民精神文娛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說,當?shù)馗锩罕姷奈幕曀资侵泄苍诤j懾S地區(qū)開展革命音樂活動、傳播革命思想的重要考慮因素。除此之外,中共在海陸豐深刻開展革命音樂活動還有一項重要的考量,即彭湃的努力。彭湃作為海陸豐農民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他本人非常喜好音樂、熟悉音樂,因而在他向廣大農民宣傳革命思想、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當中,就會想到使用革命歌曲這一獨特的方法,這也是中共在海陸豐開展革命音樂活動的重要原因。

二、海陸豐革命音樂活動的實踐

1921—1934年間,中共在海陸豐開展的革命音樂活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藝術實踐。中共首先是因地制宜,參與并且引導海陸豐人民群眾廣泛地開展革命音樂活動,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革命音樂作品;其次是通過在外地考察或學習,引入具有影響力的革命音樂作品,充實和完善海陸豐的革命音樂;最后是通過多樣化的渠道,將革命音樂作品推廣開來,將革命思想以群眾喜聞樂見的音樂藝術方式廣泛傳播。

(一)廣泛開展革命音樂創(chuàng)作活動

早期中國共產黨人中專門從事音樂工作的人才極度匱乏,革命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也成為黨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一大難題。為此,有一定音樂素養(yǎng)的黨員采用了“選曲填詞”“舊瓶裝新酒”的方法,以現(xiàn)成的曲調為基礎,填上全新的歌詞,創(chuàng)作出革命音樂作品。此方法在海陸豐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典型的創(chuàng)作者就是海陸豐農民運動的領導人——彭湃。早在1921年,彭湃在海陸豐宣傳革命思想之時,為了能讓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農民能夠聽懂革命的語言,就將“革命道理和自己了解到的農民疾苦,用海豐的方言編成了歌謠教兒童們唱歌”,進而創(chuàng)作了在海陸豐流傳甚廣的革命音樂作品《田仔罵田公》。這首革命歌曲利用了當?shù)孛耖g童謠“咚牙咚,騎馬去海豐,海豐人姓陳,騎馬去巡田”的形式創(chuàng)作出來,深得當?shù)孛癖娤矚g。又如,彭湃一次去山區(qū)農村的路上,聽到客家姑娘唱的山歌:“日頭出來對面山,打扮阿郎去過番,十七十八阿郎返,玉石手鐲金耳環(huán)?!彼牶笫艿絾l(fā),便教這位姑娘把這首山歌改編成《愛手槍和炸彈》,歌詞為:“日頭出來對面山,歡送阿郎去打戰(zhàn),打了勝仗阿郎返,最愛手槍和炸彈?!贝送?,彭湃等人也會集思廣益,充分激發(fā)社會各界的智慧來開展革命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活動。1922年5月1日,為了慶祝五一勞動節(jié),彭湃以當?shù)孛耖g小調《剪剪花》的歌調為基礎,重新填上歌詞,創(chuàng)作了《五一勞動節(jié)歌》,并發(fā)放給海陸豐各校師生教唱。歌詞為:“今日何日?‘五一勞動節(jié),世界勞工同盟罷工紀念日。勞動最神圣,社會革命時機熟。希望哥哥與弟弟,‘勞動兩字永牢記。”后來,彭湃、楊嗣震、李春濤在海豐縣第一高等小學堂親臨指導,教唱這首歌的時候,女教師(陳淑娟)提議將歌詞中的“希望哥哥與弟弟”調整為“希望兄弟與姊妹”,意為男女平等,共同用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再如,1929年,為了紀念海陸豐工農蘇維埃政府成立兩周年,陳仕民沿用傳統(tǒng)民歌《蘇武牧羊》的曲調,重新填詞編寫了《蘇維埃紀念歌》。

除此之外,一系列在海陸豐流傳甚廣的革命音樂作品,都是采用了舊曲填新詞的方式推陳出新,經過一定改編之后,創(chuàng)作出全新的革命音樂作品。例如,《工農聽說起》(1924年)沿用了海豐地方戲曲“白字戲”的曲調重新填詞而成;《大家奮斗啊》(1927年)是當?shù)厝嗣袢罕姙榱烁桧炥r會領導人彭湃、鄭志云等,沿用了《贊頌勞動》(農會歌)的曲調,填上新詞;《打倒地主》(1927年)采用了《國民革命歌》的曲調;《打倒反動派》根據(jù)《燕子飛》的舊譜配上新詞;另外,還有歌舞《紅色婦女》(1928年),《點燈籠歌》(1928年),《客家山歌》(1928年),《婚姻自由歌》(1928—1929年),《山歌》(1929—1930年)等等。

中共在海陸豐開展革命音樂活動之時,克服音樂工作者匱乏的困難,充分利用當?shù)氐囊魳肺幕Y源,將革命道理熔鑄于音樂之中,進而創(chuàng)作了大量膾炙人口、流傳于海陸豐的革命音樂作品。

(二)大力推廣全國流行的革命音樂作品

在海陸豐流傳甚廣的革命音樂作品不只是源自彭湃等人以及當?shù)厝罕姷膭?chuàng)作,還有數(shù)量眾多的作品來源于國內外各個地區(qū)所流行的革命音樂。在全國農村地區(qū)廣為流行的歌曲,例如1922年的《工農兵聯(lián)合起來》《農民苦》、1923年的《國際歌》、1924年的《紅娘訴苦》《醒國魂》、1925年的《贊頌勞動》《少年先鋒隊歌》《國民革命歌》、1927—1928年間的《查田歌》、1931年的《革命青年歌》等都相繼傳入和傳唱于海陸豐地區(qū)。這些革命歌曲傳入海陸豐的主要途徑大體如下:

一是在外地開展農民運動或進行革命工作的黨員,將接觸到的革命歌曲學會后帶回海陸豐,向革命群眾或農民群體進行教唱。如1924年在海陸豐流傳較廣的革命歌曲《紅娘訴苦》就是被黨員從外地帶回的,“一九二四年李國珍同志到潮汕地區(qū)開展農民運動,學了這首潮州曲,一回到海豐,便在干部、群眾中教唱”,從而流傳開來。

二是參加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學員或教員,將接觸到的革命歌曲學會并帶回海陸豐,這是一條重要的途徑。1924年7月,彭湃創(chuàng)辦第一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開設課程除基礎理論、專業(yè)、軍事等科目外,還有‘革命文藝課,包括革命歌、革命畫等”。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教室兩旁都掛有《國際歌》《少年先鋒隊歌》的歌譜。前文所提到的革命歌曲《醒國魂》就是從農民運動講習所帶回海陸豐的。這是一首廣州小調,系“一九二四年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教唱的歌曲”。當時海陸豐的農民運動組織者之一林道文就是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學員,在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期間,他將這首歌學會之后,與其他學員一道將這首歌引入海豐。

三是在全國革命歌詠活動的影響之下,眾多革命歌曲隨著廣大人民群眾口耳相傳,源源不斷地流入海陸豐。這一類歌曲流入海陸豐的方式是多樣性的,在中共引導下,這一系列革命歌曲逐步傳唱開來。有的是民間互動交流性質的傳唱,譬如《工農兵聯(lián)合起來》,就是通過群眾性的革命歌詠活動,一傳十、十傳百地傳入海陸豐,進而傳唱開來;有的是從中共黨內走向群眾,比如無產階級戰(zhàn)歌《國際歌》于1923年率先在黨內傳唱,隨著海陸豐農民運動的逐步開展,到1925年,《國際歌》已經傳遍了海陸豐地區(qū);有的是從學校走入人民群眾,譬如《十月革命》《打倒反動派》《童子團歌》等一批音樂作品最初僅限于學校當中流行,隨著音樂活動的推廣和逐步深入,這一批歌曲也逐步傳唱開來,并且流行于廣大人民群眾當中。

(三)通過多樣化的渠道傳唱革命音樂作品

為了將革命音樂作品深入細致地推廣,將革命思想通俗易懂地傳授給廣大人民群眾,中共在海陸豐地區(qū)采取了一系列方法來逐步深化開展革命音樂活動。

一是運用報紙刊物等傳統(tǒng)方式宣傳革命歌曲。不論是誕生于海陸豐地區(qū)的革命音樂作品,還是從全國各地引入的革命音樂作品,報刊都會選擇流行較廣、影響較大的作品進行刊登,借以在海陸豐地區(qū)開展宣傳,讓廣大人民群眾熟知并了解革命歌曲,進而傳播革命思想。例如,在海陸豐乃至全國流行的《農民革命歌》,就刊登在“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七日《海豐日報》”上。此外,報刊報道的相關海陸豐重大活動當中,也會提及活動當中所演唱的歌曲。

二是組織宣傳隊深入農村進行文藝展演,在演出過程中教群眾唱革命歌曲。中共在海陸豐建立了眾多文藝宣傳組織,使其擔負起宣傳革命思想的任務,“海豐縣蘇維埃藝術院”就是其中之一,在日常深入農村開展文藝演出的同時,這個組織還在各種群眾性的集會上,“教大家唱革命歌曲”,從而提升海陸豐人民群眾對革命歌曲的認識,使中共的革命主張和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三是中共在一系列節(jié)日慶典或重大的政治活動(如重要會議等)當中,將唱革命歌曲列為一項重要議程,借以形成強大的感召力,在黨內外傳播革命思想。海陸豐地區(qū)每到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各界人士都會齊聚一堂,不僅開展革命演說,而且號召大家一起唱革命歌曲。1922年五一勞動節(jié)這天,海陸豐“各校師生手執(zhí)寫著標語口號的小紅紙旗,敲著鑼鼓,吹著喇叭,呼著口號,唱著勞動節(jié)歌,浩浩蕩蕩的隊伍從海城的大街小巷穿越而過”。1925年的五一勞動節(jié)紀念活動,“全體會員唱革命歌及勞動歌,三呼勞工萬歲,歡聲如雷,實為海豐空前之盛舉也。是晚總工會、農民協(xié)會均演戲慶祝,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生,亦演白話劇,借以宣傳及助興云”。另外,在海陸豐一系列重要的會議上,唱革命歌曲、奏革命樂曲也成為重要議程。1927年11月18—21日,中共在海豐縣召開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首日會議的第一項議程就是全體代表一起奏唱《國際歌》,翌日9時,“鳴鑼開會,依序唱國際歌、奏樂”。可見,中共在海陸豐召開的日常政治活動當中,唱革命歌曲和《國際歌》,奏響革命音樂,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議程,以此渲染活動的氛圍,強化參會代表對活動精神的認知。

另外,1929年后,紅軍第四十九團活躍在海陸豐地區(qū),所轄的軍樂團也常常在海陸豐農村和縣城的大街小巷奏唱革命音樂,極大地豐富了海陸豐地區(qū)的革命音樂活動。

中共在海陸豐地區(qū)開展的革命音樂活動是政治與藝術緊密聯(lián)系的實踐。中共通過運用有限的人力物力,開辟了眾多革命音樂的傳播渠道,讓革命音樂傳遍海陸豐,進而間接地支援了海陸豐革命運動的深入開展。

三、海陸豐革命音樂活動的影響

中共在海陸豐開展的革命音樂活動是政治與藝術的高度統(tǒng)一,盡管缺乏專業(yè)的音樂工作者參與和指導,但以彭湃為代表的眾多黨員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通過藝術實踐,創(chuàng)作和傳唱了大量的革命音樂作品,這一系列革命音樂作品伴隨著音樂活動的深入傳遍海陸豐,產生了深遠影響。

首先,中共在海陸豐開展的革命音樂活動廣泛地傳播了革命思想,讓中共的革命主張得到了傳播。1921年中共成立至1924年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始期間,在海陸豐廣為流傳的革命音樂作品《田仔罵田公》《五一勞動節(jié)》《工農兵聯(lián)合起來》《農民苦》《國際歌》《“七五”莫忘歌》《紅娘訴苦》《醒國魂》《工農聽說起》《十月革命》等,通過音樂藝術的手段,在揭示社會黑暗以及受壓迫的農民生活異常困苦的同時,也將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思想和中共反抗壓迫的革命主張傳播開來。1924—1927年大革命期間,開展國民革命運動的主張伴隨著《贊頌勞動》《少年先鋒隊歌》《七五歌》《北伐歌》《慘案歌》《共產黨不退縮》《監(jiān)獄歌》《放牛山歌》《國民革命歌》等音樂作品深入人心。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海陸豐人民群眾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至1934年海陸豐赤衛(wèi)隊被“圍剿”海陸豐人民武裝斗爭暫告停止,在這幾年間,《打倒反動派》《大家奮斗啊》《打倒地主》《勞動童子團歌》《童子團歌》《列寧贊》《兵工農》《男女平等又自由》《無道理》《查田歌》《號召青年參加紅軍》《紅色婦女》《革命青年歌》《點燈籠歌》《戰(zhàn)歌》《唱三雄》《打高潭》《工農革命歌》《分田歌》《破除迷信》《五更歌》《只有自己救自己》《反國民黨歌》《客家山歌》《婚姻自由歌》《山歌》《蘇維埃紀念歌》《做革命不怕死》《離別歌》《十月革命歌》等一系列歌曲廣為流傳,不僅通俗易懂地宣傳了中共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政策方針,描繪了蘇區(qū)自由平等的生活精神風貌,更揭露了國民黨黑暗的反動統(tǒng)治,歌頌了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號召大家勇于參加革命,推翻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

其次,中共在海陸豐開展的革命音樂活動深刻地影響了海陸豐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娛樂生活。1961年3月23日,毛澤東在廣州中央工作會議上回憶起他在農民運動講習所時的情形說:“在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時候,我發(fā)動各省來的學生抄寫民歌,每人十首,十人百首,三百人就有三千首民歌,還有一個人抄寫了幾十首。其中包括內蒙古、黑龍江的,只是沒有青海、新疆的,我對他們說:你們抄寫民歌,我發(fā)紙,每人發(fā)幾張紙。一個人長到十幾、二十幾歲,總能記得一些民歌。從這些民歌里面可以懂得許多東西。”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當時中共力圖收集利用和改造民間音樂的嘗試。在中共開展革命音樂活動之前,海陸豐人民的文娛活動大多是流傳下來的系列傳統(tǒng)戲曲、音樂等作品,盡管其中不乏精品,但也有一些封建思想殘存在音樂當中。而中共通過開展革命音樂活動,使得眾多革命音樂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原先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戲曲,不僅充實了廣大人民群眾精神層面的生活,而且在革命音樂作品的影響之下,人民群眾的日常文娛生活得到了巨大改觀。1929年1月,彭湃的夫人許冰在回憶1928年海陸豐春節(jié)之時,描述海陸豐的人民群眾“看不出有一個穿長袍、著裙子的少爺或小姐,個個好像學生穿制服一樣,都是本地工廠出的柳條布,短衫褲;他們都是魚呀,肉呀,雞呀,鴨呀,成大球地背著挑著,喜氣洋洋地一路唱著《國際歌》、《少年先鋒隊歌》”。

可見,當時在海陸豐傳唱的革命歌曲在很大程度上令人民群眾的生活面貌煥然一新。更為重要的是,人民群眾還能在欣賞、傳唱革命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被革命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進而支持革命、參與革命,推動了海陸豐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最后,海陸豐革命音樂活動的深入開展鼓舞了軍民斗爭的士氣。朝鮮籍戰(zhàn)士金山回憶1928年海陸豐反“圍剿”斗爭的情形時,曾說:“彭湃提出了他的口號:‘用我們的鮮血把敵人淹死!人們喜歡這個口號,各個熱情地高呼這個口號。接著我們就唱起國際歌和其他革命歌曲來,并分為三部分,展開進攻?!庇纱丝梢?,革命歌曲在戰(zhàn)斗動員過程中發(fā)揮了鼓舞士氣、凝聚軍心的作用。此外,在東江暴動過程中,“凡有破壞土地革命的反動勢力,紅軍必拼命的把他肅清。和敵人作戰(zhàn)時,唱著少年先鋒歌,插起刺[刀]便向敵人沖鋒,無一次不是這樣,也無一次不打[敗]敵人”。這從側面印證了海陸豐革命音樂活動中所傳唱的革命歌曲對戰(zhàn)斗中的紅軍帶來了巨大的精神鼓舞。

1934年,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未能取得勝利,紅軍久戰(zhàn)不勝,根據(jù)地日益縮小,中央紅軍因而被迫開始長征。同年,海陸豐邊界堅持武裝斗爭的赤衛(wèi)隊在反“圍剿”的戰(zhàn)斗中失利,至此,海陸豐人民的武裝斗爭被迫暫告停止。海陸豐的工農革命和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以彭湃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海陸豐地區(qū)立足實際,因地制宜,通過廣泛地開展革命音樂活動,將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以及革命思想融入音樂藝術之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授給人民群眾,激發(fā)了人民群眾的斗志,推動了革命運動的蓬勃發(fā)展。

[作者系法學博士,湖南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猜你喜歡
海陸豐中國共產黨政治
海陸豐福佬方言的語音及詞義特點研究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東源縣與海陸豐革命根據(jù)地
源流(2019年5期)2019-09-04 06:15:18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岳阳市| 六盘水市| 盱眙县| 宜都市| 巴马| 夏邑县| 虞城县| 青岛市| 昔阳县| 新野县| 南汇区| 类乌齐县| 长子县| 怀集县| 定边县| 武川县| 五河县| 威海市| 防城港市| 阜康市| 雷山县| 大方县| 南漳县| 双辽市| 松江区| 陈巴尔虎旗| 茌平县| 桐乡市| 花莲县| 桃源县| 迁安市| 岑巩县| 房产| 鄂州市| 巴青县| 卓资县| 湖口县| 全州县| 安顺市| 郧西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