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怡安
10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二屆聯(lián)合國全球可持續(xù)交通大會開幕式并發(fā)表題為《與世界相交 與時代相通 在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上闊步前行》的主旨講話。
習近平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我們堅持交通先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wǎng)、高速公路網(wǎng)、世界級港口群,航空航海通達全球。我們堅持創(chuàng)新引領,高鐵、大飛機等裝備制造實現(xiàn)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占全球總量一半以上,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運,交通成為中國現(xiàn)代化的開路先鋒。
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主力軍,中國中鐵在落實交通強國戰(zhàn)略中始終擔任著開路先鋒的角色,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輝煌業(yè)績。
自1894年山海關造橋廠誕生開始,中國中鐵已經走過127年的風雨征程,推動和見證了中國鐵路建設和民族工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巨大飛躍。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中鐵在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中持續(xù)發(fā)揮重要作用,勇當交通強國的開路先鋒!
百年源流,開啟中國民族工業(yè)先河
在中國中鐵“開路先鋒”展覽館中,陳列著一塊光緒年間京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橋梁上的橋牌,上面刻著的“山海關造橋廠”字樣,顯得格外醒目。
1894年開辦的山海關造橋廠是現(xiàn)中國中鐵旗下中鐵山橋集團的前身,也是中國第一家鐵路鋼橋制造廠。1909年,山海關造橋廠為中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制造了全線鐵路鋼橋,開中國民族工業(yè)之先河。從此,中國中鐵成為推動國家鐵路建設乃至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在此期間,有兩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對中國中鐵產生了深遠影響。一位是技術上的先驅“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他自行設計并主持修建了京張鐵路,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人”字形線路,使八達嶺山洞長度減少一半,成為中國鐵路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這種獨立自主、迎難而上的精神傳承至今,深深融入中國中鐵人的骨髓之中。
另一位則是中國革命先驅、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1922年,他受李大釗指示,以一名學徒工身份進入山海關造橋廠開展工人運動,在此創(chuàng)建了冀東地區(qū)第一個黨組織,并領導了聲勢浩大的京奉鐵路工人大罷工運動,這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早期工人運動成功范例之一。王盡美在這里播撒的紅色火種,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中鐵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忠誠奉獻,勇當民族復興開路先鋒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中國中鐵人以空前巨大的熱情投入到國家經濟建設大潮之中,開啟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南征北戰(zhàn)、四海為家的豪邁征程,修復、新建了一大批國民經濟發(fā)展急需的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切實擔當起民族復興的開路先鋒。
1950年6月15日,新中國自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開工。老一輩中國中鐵人從鄧小平、賀龍手中接過“開路先鋒”大旗,克服艱難險阻、打通巴山蜀水。自此,筑路報國成為中國中鐵人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其間,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中央軍委、原鐵道部從軍地抽調12129名職工、軍人,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鐵道工程總隊,入朝擔負戰(zhàn)時鐵路大動脈的維護、清障、搶修、救援和保通任務,鑄就了“打不爛、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這支隊伍便是中國中鐵四局的前身之一。
抗美援朝的勝利,為新中國贏得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國內經濟建設很快迎來首個高潮。1958年,老一輩中國中鐵人在中國大西南這個國際公認的筑路禁區(qū),用平均每公里約兩名筑路者犧牲的代價,歷時12年修通被譽為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之一的成昆鐵路。如今,2000余名筑路烈士的陵園,仍然分布在沿線,默默守護著這條奇跡之路。
此后,新中國第一座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北京火車站,中國最早建設開通的地鐵線路——北京地鐵一號線,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等一大批歷史性、開創(chuàng)性的工程,在中國中鐵人的手中成為現(xiàn)實。
創(chuàng)新發(fā)展,鑄就中國品牌硬核實力
改革開放40多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黃金時代,也是中國中鐵快速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從鐵道部基建部門轉型成為今天排名世界500強第35位的現(xiàn)代企業(yè),中國中鐵一路高歌猛進,其新簽合同額較1989年公司成立時增長了500多倍,利潤總額增長了1000多倍。
在此期間,中國中鐵始終把創(chuàng)新作為引領發(fā)展的第一動力,依托高鐵建造技術、盾構掘進技術和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三大國家實驗室,以及13個國家認定的技術中心,不斷研發(fā)創(chuàng)新,在高速鐵路、高原鐵路、重載鐵路、電氣化鐵路、橋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高端裝備制造、綠色環(huán)保等領域保持領先,創(chuàng)造了一大批國際一流科技成果。
在雪域高原,中國中鐵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tài)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造就了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之一的青藏鐵路;在黃河之下,中國中鐵挑戰(zhàn)極端地質,修建“萬里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助力南水北調穿越天塹;在長城腳下,中國中鐵秉承匠心,設計建造中國首條智能高鐵——京張高鐵,續(xù)寫京張百年傳奇;在世界三大暴風潮海域之一的臺灣海峽,中國中鐵不懼風浪,架起平潭海峽大橋,再次刷新世界最長跨海峽公鐵大橋紀錄……創(chuàng)新的腳步,讓中國中鐵走在了時代的前沿,累計建成的鐵路占中國鐵路總里程的2/3,建成的磁懸浮、地鐵、輕軌占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總里程的3/5,建成的高速鐵路占中國高速鐵路總里程的55%,建成的跨江跨海大橋、穿山越洋長大隧道長近5萬公里。
超級工程的誕生,“大國重器”功不可沒。從2008年研制出中國第一臺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到2010年研制出中國第一臺硬巖盾構機,再到2020年9月“中鐵1000號”盾構機在鄭州下線,中國中鐵盾構機研制事業(yè)在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轉變”重要指示的引領下,走出了一條自主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之路,市場占有率連續(xù)9年保持國內第一,產銷量連續(xù)4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機、世界最大直徑TBM、國產首臺高原高寒大直徑TBM……持續(xù)更新中國中鐵高端裝備制造業(yè)亮眼名片。
揚帆出海,共繪“一帶一路”美好藍圖
作為最早“走出去”的中國企業(yè)之一,中國中鐵早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承建了迄今為止中國最大成套援外項目之一——坦贊鐵路,這條鐵路也成為東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動脈,被坦贊兩國人民乃至整個非洲譽為“自由之路”“南南合作的典范”。
如今,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中國中鐵已經為全球近100個國家和地區(qū)提供服務,其參建的亞吉鐵路、安哥拉鐵路、阿聯(lián)酋棕櫚島、新加坡輕軌、埃塞俄比亞輕軌、坦桑尼亞基甘博尼大橋、阿爾及利亞機場、烏茲別克斯坦安帕鐵路卡姆奇克隧道等一大批海外工程相繼竣工投用,印尼雅萬高鐵、中老鐵路、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及鐵路連接線、匈塞鐵路等重大項目穩(wěn)步推進,受到了海外業(yè)主和當?shù)孛癖姷膹V泛贊譽。
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南部,帕德瑪大橋開通在即,屆時將結束帕德瑪河兩岸千百年來的擺渡歷史,將原先七八個小時的過河時間縮短至10分鐘,同時每年將為孟加拉國GDP帶來1.2%左右的增長;在格魯吉亞姆茨赫塔-姆季阿涅季州,Kvesheti至Kobi公路隧道開始盾構掘進,建成后將大大提高南北走廊公路通行效率和行車安全,強化該國作為歐亞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緣及經貿地位;在剛果(金),中國中鐵八局承建的盧當?shù)吕飿蛴辛Ω纳屏水數(shù)亟煌?,并被印上該國獨?0周年紀念幣,成為中剛友誼的重要標志……在世界各地,“中國高鐵”“中國大橋”“中國隧道”“中國裝備”“中國電氣化鐵路”持續(xù)擦亮國家品牌。
與此同時,中國中鐵還先后17次遠征南極,承擔了中山站、長城站、昆侖站的建設和維護任務,把中國的南極科考站從幾個簡易的集裝箱鐵皮房,改造成為集科研、觀測、生活、環(huán)保、醫(yī)療、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永久性現(xiàn)代化“小城鎮(zhèn)”,并締造了“挑戰(zhàn)極限、不辱使命”的南極建設精神。
China Railway Group Limited (CREC) is one of the first Chinese enterprises going global. Back in the 1960s-70s, CREC had undertaken the Tanzania-Zambia Railway, one of the hitherto largest complete sets of overseas aid projects of China. Now, the railway has become a main arterial route in eastern, central, and southern Africa, and long been praised as “the road to freedom” and a “model for south-south cooperation” by the people of Tanzania and Zambia and even the whole of Africa.
Thanks to the vast opportunities presented by the building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REC has offered services for nearly a hundr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so far. A host of overseas projects participated in by CREC have been completed and put into service, for example, Addis Ababa-Djibouti Railway, Angola Railway, Palm Jumeirah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Light Rail Transit in Singapore, Addis Ababa Light Rail in Ethiopia, Kigamboni Bridge in Tanzania, airport in Algeria, Qamchiq Tunnel on the Angren-Pap railway line in Uzbekistan. Meanwhile, multiple major projects such as Indonesia’s Jakarta-Bandung High Speed Railway, China-Laos Railway, Padma Bridge and the railway connecting line in Bangladesh, and Budapest–Belgrade Railway have made steady progress. These projects have won widespread praise from overseas project owners and local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