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蘭
《四季之美》與《鳥的天堂》同為短篇佳構,其作者分別是日本杰出的女文學家清少納言和我國著名作家巴金,這兩篇文章都著意于自然環(huán)境的描繪,借助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來表達真摯的情感,而且角度靈活多變,所寫姚黃魏紫,用筆各有千秋。
一、精選畫面,巧做描繪
兩篇文章在對自然環(huán)境的描繪中都注意精選畫面,巧做描繪,呈現(xiàn)出的景致可謂姚黃魏紫,情態(tài)有別,正是因為在具體選取景致時有所不同,文章才更具魅力,令人賞心悅目。
《四季之美》擷取的是春、夏、秋、冬四個典型的畫面,也是每個季節(jié)里最美的時刻:分別是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黃昏和冬天的早晨。
作者在具體描繪時,對于春天的黎明突出的是色彩的艷麗,你看:天空是“魚肚色”,而且“染上微微的紅暈,飄著紅紫紅紫的彩云”;對于夏天的夜晚,抓住的是兩種情景,一是“漆黑漆黑的暗夜”,二是“蒙蒙細雨的夜晚”,它們都因了螢火蟲的參與,讓夜別有情調;秋天的黃昏“夕陽斜照西山”,“點點歸鴉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飛”,“成群結隊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飛”,伴隨風聲、蟲鳴,“夕陽西沉,夜幕降臨”;冬天的早晨無論是“落雪的早晨”,還是“遍地鋪滿白霜的早晨”,即使是“無雪無霜”也一樣讓人感覺到美,尤其是凜冽的寒風中“手捧著暖和的火盆”,更是讓人美在心中……
《鳥的天堂》選取的是作者的一次游歷,這一次作者與榕樹擦肩,和鳥兒相會,“榕樹”在心中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景象,那“榕樹”是“鳥的天堂”。你看:“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這榕樹是那么的高大,茂盛,充滿生命的張力。而這里恰是鳥的樂園,鳥的天堂:“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我們繼續(xù)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起來了。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作者寫樹,樹蓬勃;寫鳥,鳥歡唱。樹是鳥的巢、鳥的家,;鳥是樹的主人,樹因鳥的存在而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也更讓人為之傾心、為之神往。
二、動靜結合,相互映襯
《四季之美》《鳥的天堂》分別選取了不同的景物進行描繪,描繪時雖然都采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但各自又因所描繪景物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用筆各有千秋。
《四季之美》寫春天的黎明之美,用“一點兒一點兒泛著”體現(xiàn)天空那微妙的色彩的變化。寫夏天夜晚的美,借助的是螢火蟲“閃著朦朧的微光”,于寧靜的天宇顯示一種微微的律動,真是妙極。而對于秋天的黃昏,雖有“點點歸鴉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飛”,有“成群結隊的大雁”,有風聲,有蟲鳴……這些相較于春夏自然動感十足。但整體的氛圍依然如故,就如同一首抒情的曲子,盡管是高潮,但這也只是幽婉中的高亢,纏綿時的嘶鳴。冬天,當然要平靜得多,“落雪”無聲,白霜遍地,即使有“熊熊的炭火”,即便“手捧著暖和的火盆穿過走廊”……這樣的動態(tài),也不過是給冬日的早晨增添一絲活力,那靜的氛圍依然沒有被打破。
就這樣,《四季之美》的作者借助微細的動態(tài)美與和諧的靜態(tài)美相互映襯,譜寫出了一曲讓人為之陶醉的天籟。
《鳥的天堂》對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也是有動有靜,寫樹主要著眼于靜態(tài)的描繪,寫鳥則突出動態(tài)的展示。
“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榕樹……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那翠綠的顏色……”雖然不乏“垂”“伸進”“臥”“ 堆”一類的動詞,但依然是為了顯示美麗的靜態(tài)的大樹。
“鳥的天堂”當然不會缺了鳥,不會少了鳥的熱鬧,因此,作者就重點描寫了鳥兒活動的情景。隨著“一聲鳥叫”,接著“看見一只大鳥”,“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喧囂不止,熱鬧非凡,趣味無限。難怪“我”的眼睛“應接不暇”。最妙的是“一只畫眉鳥”,“……又飛進……興奮地叫著”,從動作和叫聲兩個方面進行描寫。這一部分以動態(tài)描寫為主。
總之,兩部作品根據所描寫對象的不同,使動靜巧妙結合,靈活處置,從而讓所描繪的事物有動有靜,相映成趣,讓人捧之不忍釋手,讀之回味無窮。
三、一切景語,皆是情語
兩篇文章都是飽含感情之作,融情于景,表達出對大自然的由衷熱愛。《四季之美》所抒之情細膩而真摯,抓住春夏秋冬的最美之景加以描繪,描繪中自然融進贊美,流露出喜愛,“這情景著實迷人”“叫人感動”“叫人心曠神怡”“多么和諧啊”,字里行間情不自禁、喜悅之情溢出言表。
《鳥的天堂》中,作者描寫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表達了贊美“鳥的天堂”的情感。作者濃墨重彩落筆于榕樹,“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顯出大榕樹的勃勃生機。“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作者的聯(lián)想是那樣的鮮活,“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是直接贊美,讓人感受到發(fā)自肺腑的贊美和喜愛,對活躍在“天堂”的鳥,作者也不吝筆墨,“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薄按蟮?,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到處……到處……”,“有的……有的……有的……”熱烈、蓬勃、悅耳,其濃濃的愛意噴薄而出、自然流瀉,讓人不由得生出艷羨,不由得要前往一睹真容!“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感到一點兒留戀?!薄澳区B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此景值得留戀,由衷贊美之情盡在描繪中,處處是景,處處有情。
是的,《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納言聰穎而富有才智,文筆細膩,文字簡潔,詩意醇厚,嫻靜委婉;而《鳥的天堂》的作者巴金先生為一代宗師,用筆老辣,語言洗練,蓬勃熱烈。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一定會獲得很多的啟發(fā)。
作者單位:甘肅省民樂縣洪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