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明
1958年,黨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戰(zhàn)略東移的重大決策,廣大石油地質工作者滿懷豪情,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廣袤的松嫩平原,展開艱苦的地質勘探,終于發(fā)現(xiàn)了大慶油田。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翻開了中國石油開發(fā)史上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一頁,由此開始了我國石油工業(yè)的跨越式發(fā)展。在大慶油田建設的過程中,石油工人們創(chuàng)造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績,其中王進喜因為油田建設而奮不顧身的先進事跡獲得了“鐵人”的稱號。“鐵人”不僅僅是一個先進人物的代表,更體現(xiàn)著一種精神——鐵人精神。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內石油嚴重短缺,國民經濟恢復與發(fā)展困難重重,國防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可以說,當時石油已經成為了制約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為此,新中國的決策者們率領著新中國的石油大軍開始向石油進軍了。
愛國主義
1959年,我國的石油戰(zhàn)線傳來喜訊,發(fā)現(xiàn)了大慶油田。于是,一場規(guī)??涨暗氖痛髸?zhàn)開始在大慶展開。在余秋里、康生等人的領導下,調集七萬多噸器材來到了茫茫的大草原,幾萬人的會戰(zhàn)隊伍從此踏上了艱苦的創(chuàng)業(yè)征程。在大會戰(zhàn)的誓師大會上,有一位石油工人作為大會戰(zhàn)涌現(xiàn)出來的第一名標兵,披紅掛花,被職工們敲鑼打鼓地送進了會場,這個人就是王進喜。
王進喜1923年出生在甘肅玉門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29年,玉門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災荒,6歲的王進喜用一根棍子領著雙目失明的父親沿街乞討。10歲時,他給地主放牛,辛苦干了一年,年終結賬的時候,地主說牛丟了,故意克扣他工資。15歲到玉門油礦去做苦工,受盡剝削。
1949年9月,玉門油礦解放。1950年春,王進喜通過考試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鉆井工人,從此后,他全身心投入到石油工業(yè)的建設中。1956年,王進喜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8年,他帶領的“貝烏5隊”(“1205鉆井隊”前身)被命名為“鋼鐵鉆井隊”。1959年,王進喜作為石油戰(zhàn)線的勞動模范去北京參加“全國工交群英會”。群英會休會期間,他去參觀首都的十大建筑。路過沙灘街時,看到行駛的公共汽車上背了一個大包袱,他就問身邊的同志,汽車背的是個啥?;卮鹫f是煤氣包。“背那家伙干嘛?”他又問?!皣胰庇停嚫臒簹饬??!蓖踹M喜當時聽了大吃一驚?!斑B首都北京毛主席住的地方都沒有石油用了,作為一名鉆井隊長,真是有愧呀,還有什么臉開大會受表彰呢?”
1960年3月15日,他帶領全隊帶上所有家當,從甘肅玉門出發(fā),日夜兼程奔赴大慶。王進喜后來說,“北京汽車上的煤氣包把我壓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國家的壓力,民族的壓力,呼的一下子就落到了自己的肩上?!彼啻蜗蚬び褌冋f,一個人沒有血液,心臟就停止跳動,工業(yè)沒有石油,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癱瘓。沒有石油,國家有壓力,我們要自覺地替國家承擔這個壓力,這是我們石油工人的責任。
艱苦奮斗
大慶油田的誕生無疑為新中國的發(fā)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然而,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生產生活條件也為油田的建設工作蒙上了一層陰影。
當時的石油大會戰(zhàn),是在困難的時間、困難的地點、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正趕上國家困難時期,物力財力有限,糧食供應緊張。百廢待興,各個地方都需要石油,而當年石油需求量超過一千萬噸,我們最大的生產能力才500萬噸,缺口高達一半。因為缺油,我們的工業(yè)發(fā)展嚴重“貧血”,舉國上下對石油的渴求真是千言萬語都難以表達。會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薩爾圖地處高寒地區(qū),遍地是荒原、沼澤、鹽堿地,1960年又正趕上了40年不遇的連綿降水,因為洪水隔絕,生活用品送不到,器材設備送不到,支援的隊伍到不了,最后連音訊都斷了。
薩爾圖的冬天很漫長,剛進10月天一下子就冷了起來,最冷可達到零下40℃,凍土層厚達2米。
幾萬人一下子聚集到這個人煙稀少的荒原上,各項物資供應和后勤保障暫時都跟不上,生產生活極端困難。當時一無房屋,二無床鋪,連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具都不夠。人們就支起帳篷,打起活動板房,有的干脆在廢棄的牛棚馬廄里辦公住宿。剛開始會戰(zhàn)的時候,職工吃的糧食基本上能定量供應,隨著會戰(zhàn)的逐步推進,工作量越來越大,但糧食供應卻越來越少,最嚴重的時候達到了“五兩保三餐”,也就是一天只吃五兩糧食。由于長期缺乏營養(yǎng),到1961年年初,有四千多人得了浮腫病,占大會戰(zhàn)職工人數的1/10。
然而,再大的困難,再大的挑戰(zhàn),也沒有壓倒站起來的中國人。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斗,大慶會戰(zhàn)取得了重大成就,結束了中國人靠洋油過日子的時代。到1963年年底,大慶油田已建成占地146平方公里、原油年生產能力600萬噸的原油生產基地,占全國同期陸上總產量的51.3%,累計生產原油1155萬噸。
1963年,周恩來總理在全國人大二屆四次會議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由于大慶油田的建成,我國經濟建設、國防和人民需要的石油過去大部分依靠進口,現(xiàn)在不管在數量上或者在品種上都已經基本自給了。
“天當房,地當床,棉衣當被草當墻,野菜包子黃花湯,一杯鹽水分外香,五兩三餐保會戰(zhàn),為革命吃苦心歡暢?!?/p>
忘我拼搏
鐵人精神就是在當時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產生的。“鐵人”這個稱號是怎么來的呢?
面對當時嚴峻的環(huán)境,王進喜發(fā)出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豪邁誓言。他帶領著“1205鉆井隊”創(chuàng)造了大慶會戰(zhàn)史上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房東趙大娘當時看到王進喜整天在井場和工人們拼命干,一次也沒回來睡覺、吃飯,不放心,就煮了一些雞蛋去井上看看。王進喜睡在發(fā)電機旁邊的一個泥漿槽子邊,身上蓋著一個破爛的老羊皮襖,頭下枕著一個鐵疙瘩,一問,才知道那個鐵疙瘩是牙輪鉆頭??吹酱司?,趙大娘忍不住掉下眼淚,說,“我活了大半輩子,就沒見過這么拼命的人。王隊長真是個鐵人?!薄拌F人”這一稱號很快在當地傳開了。石油工業(yè)部部長余秋里聽了匯報,十分高興,當即決定把大會的第一個標兵就樹立為王進喜,名號叫“王鐵人”。
在1960年4月召開的油田第一次技術座談會上,會戰(zhàn)指揮部發(fā)出了“學習‘鐵人王進喜,人人做‘鐵人,為大會戰(zhàn)立功”的號召。
鉆機到了,沒有吊車、拖拉機,王進喜帶領工人們人拉肩扛運鉆機;打井需要水壓,正常情況下打一口井大約需要用水五十多噸,但當時水管線沒有接通,若等罐車送水,大約還要三天,王進喜帶領工人們臉盆端水保開鉆;井噴突然發(fā)生了,王進喜帶頭跳泥漿池壓井噴……王進喜一次次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么叫做鐵人精神。
在石油大會戰(zhàn)初期,正值國家三年困難時期,各種困難矛盾是難以想象的。當時王進喜就要愛人把玉米面炒好,出門就帶上。遇上開飯的時候,抓把炒面用開水沖一缸子就是一頓飯。隊上干部和工人們不答應,打飯打菜讓他吃,他一筷子都不動。他說,“糧食一人一份,我吃了你們吃什么?”有時候干糧袋兒沒在身邊,他就借故離開,餓上一頓。
工人們常說,“‘鐵人上井三件寶,筆記本加炒面袋兒,還有一件羊皮襖?!?/p>
科學求實
1961年2月,王進喜被任命為鉆井指揮部生產二大隊大隊長,負責管理12個鉆井隊。他經常向工人們強調,“干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要經得起子孫萬代的檢查?!?/p>
會戰(zhàn)初期,“鐵人”曾帶領1205隊打斜了一口井?!拌F人”向會戰(zhàn)領導做了深刻的檢討,還組織干部、工人背水泥,把那口剛剛超過規(guī)定斜度的井給填掉了。有人說,“填了這口井不是就給我們標桿隊的隊史上寫下了恥辱的一頁嗎?”“鐵人”說,“沒有這一頁,隊史就是假的。這一頁不僅要記在隊史上,還要記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里。我們要讓后人知道,我們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還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壞作風。”王進喜不是只有渾身蠻力,只知打井過程中追求速度,追求破紀錄。其實他很細致,講科學、講方法,注重質量,講究精益求精。他總是教育工人說,只有時時處處事事都想著質量,井才能打直。我們打井的,講干勁要猛如老虎,講細致要細如繡花,不打出個筆直的井來,死都合不上眼。
會戰(zhàn)職工的家屬或孩子從老家到油田,王進喜得知這些孩子們都在荒原上亂跑,他說,“我自己嘗夠了沒文化的苦,絕不能再誤了孩子們?!庇谑?,他帶人在大隊機關附近支起一頂帳篷,蓋起土臺子,搭上木板當課桌,建起了油田的第一所小學——帳篷小學。
無私奉獻
王進喜曾說,“我從小放牛。牛吃草,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我愿意為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蓖踹M喜熱愛集體,關心工人。他曾細心地發(fā)現(xiàn),天冷的時候工服不保暖,工人們彎腰或蹲下干活的時候總會露出后腰,于是他就到縫補廠,建議把棉工褲后腰加高加厚。他還給工人們做了皮背心和皮護膝。
“鐵人”對職工和家屬關懷備至,對自己和家人卻嚴格要求?!拌F人”給家里定下了一條規(guī)矩,公家的東西一分都不能沾。由于勞累過度,“鐵人”當時患上了嚴重的胃病和關節(jié)炎,上級為了照顧他的身體,給他配了一臺吉普車,可他卻把這一臺車當了大隊的生產生活用車,全大隊誰都能用,唯獨他自己家里人不能用。老母親病了,大隊領導讓“鐵人”把車派去,準備送老人家看病。可老人家說,進喜定下的規(guī)矩,我當媽的不能破。最后還是“鐵人”的大兒子用自行車推著奶奶去看的病。
1970年10月15日,“鐵人”因病醫(yī)治無效不幸病逝,終年47歲。當時正在開會的周總理得知“鐵人”病危的消息,立即休會趕往醫(yī)院,當他趕到病房的時候,“鐵人”已于八分鐘之前停止了呼吸。周總理悲痛地說,“我來晚了,我來晚了,‘鐵人吶,你怎么瘦成這個樣子,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鐵人”王進喜曾經發(fā)出“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其實他豈止是少活了20年,他把一生都交給了祖國的石油事業(yè)。王進喜用終生實踐為我們樹立一個做人的楷模,學習的榜樣,廉潔的表率。他為祖國石油工業(yè)的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鐵人精神。